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7大气降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C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 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读我国部分地区 降水变率图。据此完成第38、39题。
39.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
E.人类活动:如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城市“雨岛”
2.时间分布 降水变率:降水量的年(或季、日)际变化
降水的绝对变率=实际降水量-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的相对变率= 实际降水量-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
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
△练习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 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读我国部分地区 降水变率图。据此完成第38、39题。
37.与这场“冰魄如针”最符合的天气 系统是
A
解析
36.空气温度低是形成雪花的重要条件,故①正确;空气湿度大,水汽充 足,有利于针状雪花形成,故②正确;云层厚度大小对针状雪花形成没 有明显影响,故③错误;风力小,有利于水汽凝华,形成美丽的规则形 状的雪花,故④正确。所以选D。 37.读图可知,图A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一侧移动,属于冷锋系统,气 温下降,符合“冰魄银针”形成的气象条件,故A选项正确;图B中暖气 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属于暖锋系统,气温较高,不会出现降雪天 气,不符合“冰魄银针”形成的气象条件,故B错误;图C中气流水平方 向上顺时针辐合上升运动,属于南半球气旋系统,多形成对流雨,不会 出现降雪现象,故C错误;图D中气流水平方向上逆时针辐合上升运动, 属于北半球气旋系统,不会出现降雪现象,故D错误。
1.7 大 气 降 水
伊万地理 2024年下学期
高三年级
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
1.水平降水: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 雾和雪凇等。
2.垂直降水: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冰雹和 雨凇等。
(24小时降水量≤10mm:小雨 10~25mm:
中雨 25~50mm:大
36.针状雪花是一种天气现象,其形成
具备的特定气象条件
①空气温度低
D
②空气湿度大
③云层厚度大
④风力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练习
2022年1月21日,河南的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邓州市和禹州市同时下起 了宛如“冰魄如针”般的针状雪花。看到如此奇怪的降雪,的确让吃瓜群众大开眼界 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拍照,然后以最快速度上传到最热的社交网站上,成为大网红或 许就差这条博人眼球的东西了。下图为针状雪花图。据此完成第36、37题。
3.气旋雨:(中心空气辐合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 雷电。常见于中低纬大陆沿岸。
4.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常见 于中纬地带或温带。
△练习
2022年1月21日,河南的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邓州市和禹州市同时下起 了宛如“冰魄如针”般的针状雪花。看到如此奇怪的降雪,的确让吃瓜群众大开眼界 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拍照,然后以最快速度上传到最热的社交网站上,成为大网红或 许就差这条博人眼球的东西了。下图为针状雪花图。据此完成第36、37题。
2.地形雨:(受地形阻挡抬升):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多发于山地迎风坡。
“雨影效应”——迎风坡多雨,被风坡少雨。 “焚风效应”——背风坡比迎风坡同海拔的地点温度更高。
△气温垂直递减率(绝热率)——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 程度的物理量。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10℃/1000m):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气温垂直递减 率。 湿绝热垂直递减率(4℃~9℃/1000m):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气温垂直 递减率。
说出该群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解释其成因。
时间上:终年盛行西风,全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小(原因:四面环海, 受海洋影响大)。 空间上:岛屿西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东南坡 为背凤坡,降水少。
1.等降水量线的走 向①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因素):eg.辽东半岛
②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eg.山东半 2岛.等降水量线的疏密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并分析其成因。
△练习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并分析其成因。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 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 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 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 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 入,降水稀少。
A
42.甲处附近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B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
41.此题主要是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等值距为 50mm。根据降水量线数值的变化,降水量中部偏西最少,东部、西部 较多,且西部在甲处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且数值较高。故:乙处数值 范围是400--450mm,甲处数值范围是350--400mm。则甲乙两地降水 量的差值范围为0--100mm,故A正确。
雨 50~100mm:
暴雨
1.物质条件:充足的水汽、丰富的凝结核。 2.动力条件:水汽冷却凝结。
1.空气中水汽增加或空气上升冷却达 到过饱和。
2.空气中有吸湿性微粒作为凝结核, 促使水汽凝结。
3.云滴、冰晶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顶 托不住而降落到地面。
1.对流雨:(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强 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常伴有暴风雷电,常见于 赤道地区、中低纬地区夏 季的午后。
——反映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3.等降水量线的闭合(高低值中心)
①迎风坡:多雨中心(地形因素) ②内陆盆地:少雨中心(海陆、地形因素) ③城市“雨岛”:多雨中心(人类活动)
△练习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第41、42题。
41.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A.80mm B.190mm C.310mm D.430mm
①年降水量越少,降水年际变化大(用相对变率理解) ②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不 稳定) 3.空间分布:具体地区具体分析。
△练习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远离大陆,面积12000多平方千米,人口
3000多人。该群岛上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可见。下图示意为该群岛主要岛屿地 理位置和气候资料。
42.此题需要先对区域进行定位,再进一步考虑影响降水量的因素。依据 图中“黄河”二字,根据黄河轮廓及流经地区,可以判断出甲处为祁连 山,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故等降水量线密集的成因 应为受地形的影响。甲处东南方向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 地形雨,故B正确。
△练习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素是 A纬度位置
D
B洋流影响
C地形影响
D季风环流
2.时间分布 (1)季节变化
eg.沿海850-800 = 50 ,内陆150-100 =
800
800
100
50
100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雨热同期)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雨热不同期)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年际变化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 素A.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主导因素
(见“1.5节第三点”) B.海陆因素:沿海多,内陆少。 C.地形
上升冷凝现象多
a.地形类型:同纬度山区>平原, 内陆盆地降水少
b.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雨影效应”)
c.海拔:山麓→山坡→山顶:少→多→少 D.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