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暑假作业2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的调节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新课标高二生物暑假作业2《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的调节》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0x3=60)
1.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口服胰岛素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C.胰岛素在人体含量很少、作用效率很高
D .胰岛素是靶细胞膜表面受体接受的信息分子
2.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C.只依靠体液调节
D.由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尿液形成
3.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B.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至少有3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
C.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
D.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
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
5.小白鼠在实验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纵坐标为血糖浓度(mg/dL),横坐标为时间(h),则T1时刻注入的激素、T2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
A.甲状腺激素、异常兴奋
B.胰岛素、惊厥和昏迷
C.胰高血糖素、惊厥和昏迷
D.肾上腺素、正常
6.第十二届登山大会于10月拉开帷幕。

登山爱好者在登山过程中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8.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
A.都有生命活动
B.大分子性
C.异物性
D.特异性
9.贵州省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透水事故,有3人被困井下长达25天后奇迹生还,7月12日中午他们安全升井,生命体征平稳。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矿工被困期间,体内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
B、在较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体内葡萄糖的减少要靠肝糖原的分解来补充血糖,此时体内的胰岛素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增多
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D、矿工体内水分的调节应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10.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④方框内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12.在蛙坐骨神经乙电极的右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神经表面电位变化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②→③→②
B.②→③→②→①→②
C.②→③→①→②
D.③→②→①→②
13.关于灭活病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保留抗原性,可诱导细胞融合
B. 不能感染细胞,免疫系统不能再识别
C. 可用DNA探针检测病毒是否被灭活
D. 因不再具备完整的基因结构,不能再复制
14.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增多D.性腺分泌性激素基本无变化15.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16.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17.下图是人体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b上某一点时此处膜电位会变成外正内负
B.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C.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一定相同
D.当膝跳反射进行时兴奋在d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8.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19.TORC2蛋白是血糖调节中的“分子开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TORC2还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平衡时通过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实现的
B.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C.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血糖浓度的变化对TORC2蛋白功能的影响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20.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Ⅰ细胞Ⅱ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B 效应T细胞病原体抗体抗原
C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 T细胞浆细胞淋巴因子受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4x10=40)
21.下列图一是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图二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中A除了分泌激素②以外,还能分泌激素。

(2)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一中的(结构)。

(3)若在图二Y处施加一电刺激,则在(填字母)处能测到电位变化,此时,该处膜内的电位特征变为。

(4)图三中若甲为胰岛A细胞,①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首先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结构)结合;若①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则甲为由细胞分化而来;若①与人体水分代谢有关,则甲为细胞,①的靶细胞是。

22.(11分)下图1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 ]填写字母):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细胞。

A


血液循环
肾上腺



③④



产热



图二
图三
(2)由图1可知,B和C细胞均由A细胞而来。

(3)E和F经过③过程后,能直接发挥免疫作用的分别是细胞和细胞。

(4)图1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 (至少写出3种),而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分别
是。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

(6)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自身免疫病,主要致病过程如图2。

写出下列编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名称:①;
②。

(7)人体内存在抗体的下列场所有
(多选)。

A.血清 B.乳汁
C.组织液 D.肝细胞内
23.(9分)如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结构A是________,结构C是________。

(2)过程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
_______,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与性激素类似的一种激素,其受体也在胞内,且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假设某人年幼时该激素分泌过少,则其长大后可能患_______症。

(4)若将物质e导入其他高等动物细胞中,结果高等动物细胞也能合成相同的物质f,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蛙的C放入含有蛙的B的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________。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24.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材料用具
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

二、方法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

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
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

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
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2.结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A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B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作用时需要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接受的信息分子结合,发挥作用,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其中分泌抗利尿激素属于激素调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补充水分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故本题选B。

AC选项不完整,故错误,D选项中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不是垂体,故错误。

考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盐平衡的过程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3.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兴奋传递与兴奋传导的过程与特点,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内负外正。

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缩手反射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在C中有两个突触结构,突触能够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所以每经过一个突触,会出现两种类型的传导方式,电信号传导和化学信号传导,所以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至少有4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

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

电流计连接神经纤维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所以要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兴奋由a到b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速度快;由b到d的传递是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速度慢,所以D 不正确。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突触结构的理解。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糖调节的有关内容。

由题意可知,T1时刻注入的激素能使小白鼠血糖浓度降低,表明该激素为胰岛素,T2时刻小白鼠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惊厥和昏迷。

B正确,故本题选B。

6.D
【解析】
试题分析:登山爱好者通过特殊的衣物及自身系统的调节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也会保持相对稳定,①错误;因外界温度低,热量散失快,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增加产热,新陈代谢速率升高,耗氧量升高,②错误;③④⑤均属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均正确;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A
【解析】
试题分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符合题意;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具有识记、理解和思维的能力。

8.A
【解析】
试题分析:抗原的特性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C
【解析】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是葡萄糖,脂肪是储能物质。

肝糖原可维持血糖平衡,血糖稳定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能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故①正确;红细胞能与抗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针对该抗体的抗原物质,故②正确;分析题图,根据免疫失调症的分类可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③错误;吞噬细胞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细胞,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B
【解析】
试题分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地方,胸腺切除不能产生T细胞,由题意可知切除胸腺后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是T
淋巴细胞,故B正确。

造血干细胞是分化为淋巴细胞核其它免疫细胞,故A
错误。

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成熟的,故C错误。

吞噬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成
的,即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12.A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蛙坐骨神经乙电极的右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传导方向从乙到甲,没有传到乙之前,神经表面电位变化为②,传到乙但未传到甲电位变化为①,传过乙之后乙恢复静息电位②,传到甲电位变化为③,传过甲之后电位变化为②,A正确。

13.A
【解析】
试题分析:灭活的病毒保留抗原性,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A正确;灭活的病毒不能感染细胞,免疫系统能再识别,B错误;用DNA探针无法检测病毒的活性,只能检测病毒遗传物质有没有被裂解,C错误;灭活病毒,是破坏蛋白的高级结构,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遗传物质并未被破坏,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灭活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B
【解析】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注射胰岛素
15.C
【解析】
试题分析: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A错误;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速度比正常女性慢,最高含量超过正常女性, B错误;孕妇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但血糖浓度也高,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C正确;孕妇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会好,需要控制糖类摄入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6.A
【解析】
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即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过敏原和抗原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需注意过敏反应需在过敏原第二次入侵机体后才会发生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D
【解析】
试题分析:b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兴奋传到此处膜外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故A错误。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胞吐释放出来的,故B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而在你突触c还需要经过信号的转换,速度比神经纤维上慢,故C错误。

当膝跳反射进行时因为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所以是单
向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8.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是前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b是后一神经元,①-③分别是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在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能量,所以A正确,B错误;递质的受体在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兴奋时电位是内正外负,所以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机体血糖水平维持稳定主要靠激素的调节,从而维持糖代谢的正常进行。

血糖浓度降低时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TORC2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即血糖浓度不平衡时,调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项错误;TORC2可以增加肝细胞中的IRS2蛋白,IRS2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分子桥梁,因此缺乏TORC2分子开关的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B项错误;基因的执行情况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在细胞分化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表达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实质,与基因表达不是一个意思,只能说在高血糖和低血糖两种状态时,肝细胞中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开启产生葡萄糖所需基因的表达,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可以迅速促使相关基因关闭,即形成了反馈调节机制,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0.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I产生的某种物质E与细胞II表面的F(受体)结合,传递信息,进而引发生理变化。

下丘脑细胞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E),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F),A项错误;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E)作用于靶细胞,B项错误;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物质E)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F),C项正确;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E)作用于B细胞,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文转换、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1.(1)生长(2)下丘脑(3)cdf 负变正(4)核糖体受体 B细胞或记忆细胞垂体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一中A是垂体,除了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所以该患者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下丘脑。

(3)图二Y在传出神经上,若在此处施加一电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在该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能使同一神经元上的所有点兴奋,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只能在cdf处测到电位变化。

此时,该处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4)图三中若甲为胰岛A细胞,则①为胰高血糖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且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过程为: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最后由细胞膜胞吐出细胞。

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若①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则甲细胞为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若①与人体水分代谢有关,则①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细胞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各示意图,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2.(1)吞噬细胞
(2)分化
(3)致敏T细胞浆细胞
(4)B、C、D、E、F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2分)
(5)T细胞
(6)①抗原②淋巴因子
(7)A、B、C
【解析】23.(1)下丘脑卵巢
(2)自由扩散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缺一不可)不同
(3)呆小症
(4)不同生物(蛋白质合成方式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C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则A是下丘脑、B是垂体、C是卵巢。

(2)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激素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引起不同蛋白质的直接差异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3)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幼年时缺乏长大后会患呆小症。

(4)同一基因在不同生物体内表达的结果相同,体现了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由于B为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性激素,故加入卵巢一段时间后,雌性激素的含量增加,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