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0~ 13 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
高瞻敏行,有天下计。
隋仁寿
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
文帝诏左仆射杨
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夷狄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
贼,平之,拜汉阳太守。
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番禺名贼洗宝彻等
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
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
辄释胄大喊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
贼遂溃,擒宝彻、智臣
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
或说盎曰:“隋季崩荡,国内震
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
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
未正,请南越王号。
”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儿女玉帛吾有也人生荣
华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
公。
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
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谟发江淮甲卒将讨
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
为夷狄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且盎不及未准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
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
”帝乃驱散骑常侍韦叔谐
喻盎,盎遣智戴入侍。
帝曰:“征一言,贤于十万众。
”五年,盎来朝,宴赐
甚厚。
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前锋。
贼据险不行攻,盎持
弩语左右曰:“矢尽,输赢可知矣。
”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
斩首千余级。
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行计,奴婢至万人。
盎善为治,阅簿
最,擿奸伏,一时清晏,得民欢心。
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传记三十五》,有修改)獠:古民族称号,散布在今闽、粤、湘、川、云、贵等地域。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盎曰 / 吾居越五世牧伯 / 惟我一姓儿女 / 玉帛吾有也 / 人生荣华 / 如我希矣 / 常恐忝先业 / 尚自王哉
B.盎曰 / 吾居越五世 / 牧伯惟我一姓 / 儿女玉帛吾有也 / 人生荣华如我 / 希矣常恐
忝先 / 业尚自王哉
C.盎曰 / 吾居越五世牧伯 / 惟我一姓儿女 / 玉帛吾有也 / 人生荣华如我 / 希矣 / 常恐忝先 / 业尚自王哉
D.盎曰 / 吾居越五世 / 牧伯惟我一姓 / 儿女玉帛吾有也 / 人生荣华 / 如我希矣 / 常恐忝先业 / 尚自王哉
1l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仆射,本为主射者掌事,魏晋隋时为尚书省官员,唐初和北宋末行宰相权,
宋后废。
B.辽东,指辽河以东,辽河以西称为辽西。
古代有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以
东、以西。
C.赠,文中指“追赠”,即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等,有赠官、赠谥、赠
典等形式。
D.柱国,原为捍卫国都之官,隋唐成为一种功绩级别,此中最高等级为上柱
国。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冯盎有才有为。
杨素与他议论形势,对他刮开相看,吃惊于夷狄中竟能有这
等人材,便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反叛。
B.冯盎能征善战。
他曾跟从炀帝征伐辽东,且击败叛贼洗宝彻等,以后又率军
征伐罗州窦州的反叛,战功赫赫。
C.冯盎满足慎重。
当有人劝告其倚仗南越自立为王时,他立刻表示人生已得富
贵,拒绝了这样的恳求。
D.冯盎善理政务。
他查阅财务账册,揭穿举报隐蔽的行奸作恶的人事,一时间
社会平定,深得黎民的欢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兵始合,辄释胄大喊曰:“若等识我耶 ?”众委戈,袒而拜。
(2)且王者兵不宜为夷狄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10.【答案】 D
【考点说明】此题考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分析】“吾居越五世牧伯”中的“五世”应为“居”的补语,增补说明“居
越” ( 居住在越地 ) 的时间,“牧伯”本是官名,此处是指担当牧伯职务的
人,应为下句的主语,搁置在上句的补语后语法不通,据此清除 AC两项。
“人生
荣华如我,希矣”和“人生荣华,如我希矣”似都能够讲通,但将“希
矣” ( 罕有了 ) 至于下文“常恐忝先业” ( 常担忧有辱前辈遗业 ) 以前,语法讲不
通,况“业尚自王哉” ( 基业还自称王吗 ) ,逻辑不通,故清除 B 项。
11.【答案】 B
【考点说明】此题考察识记并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 B。
【答案
分析】太行山以东、以西错。
古代山东、山西指崤山以东、以西。
12.【答案】 A
【考点说明】此题考察理解和剖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C。
【答案分析】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反叛错,原文是平之,拜汉阳太守,平
定反叛此后才拜为汉阳太守。
13.【参照答案】 (1) 两军刚交手,冯盎就脱下战袍大叫 : “你们认识我吗 ?”敌方军众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
( 重点词辄战胄战若等“委”各
1 分,句子粗心 1 分 )
(2)何况为人君者的军队不该当由于蛮荒外族而轻易行动,战胜了它不算威严,
战胜不了倒是羞耻。
( 重点词且战到不宜战为战不武各 1 分,句子粗心 1 分) 【考点说明】此题考察理解并翻译文语言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分析】 (1) “辄释胄”要弄清主语,这是该句正确翻译的重点。
(2)此句除了重点词之外,“王者”看似简单,不可以不翻译,意思就是“为王
之人”“为人君者”。
【译文】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来是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冯弘的后代。
目光
远大,做事矫捷,有雄才大概。
隋朝仁寿初年,冯盎任宋康县令,潮、成等五个
州的獠族人反叛朝廷,冯盎快马飞奔到京都,奏请平定反叛的僚人。
文帝诏令左
仆射杨素与他共同议论反叛的情况势态,杨索对他感觉诧异,说“想不到蛮荒外
族中竟出了这样之人 ! ”文帝立刻下诏命令冯盎搜集长江、岭南的军队攻打反叛
的僚人。
平定反叛后,冯盎被任命为汉阳太守。
他跟从炀帝征伐辽
东,迁升为左武卫大将军。
番禺有名贼子洗宝彻等反叛,杀戮官吏,冯盎领兵
战胜了他们。
洗宝彻的侄子名叫洗智臣,又集聚军众与冯盎对战,冯盎率兵进
讨,两军刚交手,冯盎就脱下战袍大叫 : ”你们认识我吗 ?”敌方军众扔下武器 , 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
反叛队伍因此溃散,他俘虏了洗宝彻、洗智臣等
人,于是占有了番禺、苍梧、朱崖的地盘,自称总管。
有人煽动冯盎说:“隋
朝已经是末世,土崩瓦解、时势动乱,国内大乱;唐王固然应运而生,但他的
影响、教化还没有令人服气,岭南、百越之地还没有所归属。
明公攻陷平定了
二十个
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名份还未确立 , 请加‘南越王’名号。
”冯盎说 : “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了,担当州郡长官的人仅我们冯家一姓,儿女玉帛我都
有了,人人间的荣华,像我这样的就罕有了。
我经常忧愁有辱前辈创下的基业 , 我还要自立为王吗 ?”唐高祖武德五年 , 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他为越国公。
贞观初年,有人揭发冯盎反叛,冯盎率军到当地域边疆抵抗。
太宗诏令右武卫将军蔺谟召集江、淮的士兵准备前往征讨,魏征劝谏说:“天下刚才
平定,战乱给黎民带来的疾苦还没有平复,大规模战争以后,流行疫病正盛;况
且王者的军队不该由于蛮荒外族轻易行为,战胜了它称不上威严,战胜不了它
倒是羞耻。
并且冯盎不像天下未平准时那样攻克州县,又在边远的外族地域,
现在国内已经平定,他还有何希冀?反叛还没有形成,应当以仁德去抚慰他,冯盎感觉忧惧,必然会自来朝见天子。
”于是太宗派散骑常待韦叔谐前往开导冯盎 , 冯盎便派他的儿子冯智戴入宫服侍皇帝。
太宗说“魏征一番话,赛过十万军
队。
”贞观五年,冯盎进京朝见太宗,太宗摆宴招待,赏赐给他特别丰厚的物
件。
不久,罗州、窦州各洞的僚人反叛,太宗诏令冯盎带领军众二万人担当进
讨诸军的前锋。
反叛的僚人占有险峻关口,没法攻破,冯盎手持弓弩对身旁的
人说:“我的箭射完了,输赢就清楚了。
”他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反叛者
的队伍崩溃,冯盎挥兵追击,斩杀敌军首级一千余级。
太宗下诏冯智戴返回岭南探亲慰劳,赐给的财物没法计算,赐给的奴婢达万人。
冯盎擅长为政之道,亲身查阅财务出纳簿册文书,揭穿举发秘密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平定,深得黎民欢心。
死后,朝廷馈赠他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职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