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和声技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和声技法分析
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狩猎》和声技法分析
提要: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其音乐创作生涯几乎涵盖了整个浪漫主义音乐盛期。

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

其改编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共六首,《狩猎》是其中第五首。

在这首钢琴曲中,李斯特巧妙地将钢琴当作一个交响乐队来进行创作,运用丰富的音色对比,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的丰富表现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很好的展现了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那种自由洒脱、色调丰饶多变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特别是对其和声技法的具体分析,来探究和声在音乐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归结李斯特某些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李斯特;狩猎;和声
“钢琴之王”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其作品很好的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那种自由洒脱、色调丰饶多变的风格特点。

李斯特的创作领域主要是钢琴音乐和交响音乐,在李斯特的全部钢琴作品中,高难度的练习曲以技术艰深和形象鲜明而著称。

李斯特一共作有两首“狩猎”练习曲。

一首是《超级技术练习曲》里的第8条,为李斯特自己创作的。

另一首是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中的第九首改编的,是改编曲,非原创。

本文重点从和声角度研究1840年出版的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五首《狩猎》。

一、《狩猎》曲式及和声分析
《狩猎》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但并不规整。

开始的A段在陈述完主题乐思以后,并没有直接跟进第一插部B,而是紧接着又出现一次主题音调,但这次的出现与第一次的略有不同,是对之前主题音调层次的加厚。

可以说第二次出现是对第一次的一个重复和扩展。

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共先后出现四次。

中间共有两个插部,插部B和插部C。

(二)主题
作为全曲围绕的焦点,主题有其自己的特性,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并可用作乐曲发展的基础。

而这首《狩猎》就有着鲜明的主题。

谱例1
作品开始的A段(第1-16小节)为全曲的主题。

整个A段在E大调上陈述,围绕E大调的主和弦音(g1、e2、b2)展开。

主题的出现是单旋律无伴奏的,采用左右手交替衔接进行的方式,让人感觉清晰,流畅。

其中,主题的第一句(第1-8小节),作者在乐句的一开始运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双音下行的弱起,紧接着进行到由g1和e2形成的三度音程上,组成了一个乐汇;而下一个乐汇又从g1和e2 的三度音程开始,而后又走到g1和e2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