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外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跌打损伤
治疗方法:
1. 局部按摩。

2. 受伤初期用冷敷,最好用冰水、冰块,防止出血。

3. 擦跌打药酒或扭伤灵。

4. 外敷草药,大接骨草、水泽兰、冬青、柚子叶、柑果叶适量捣烂外敷。

5. 抬高患肢。

处方一:大罗伞15克,小罗伞15克,七叶莲20克,两面针10克,九里香20克,田七须15克,寮刁竹20克,泡米三花酒1000ml,既可外擦,又可少量内服。

处方二:鹅不食草、马鞭草、泽兰、八角枫、九节风、苏木叶、刘寄奴、韭菜根、田七叶、大风艾、香辣蓼。

捣烂如泥,外敷或浸酒外擦。

处方三:外伤瘀血,苏木叶500克,五月艾叶500克,捣烂醋炒热装袋外敷。

二. 烧伤
治疗方法:
1. 虎杖2500克,煎成浓汁外涂,可加适量冰片。

2. 将蚯蚓洗净,待水干后,拿白糖少许,将蚯蚓和白糖放入一只杯子内,待白糖溶解后用羽毛蘸药,涂患处。

如烧伤不太严重,可用此方。

多涂几次,伤口即愈合。

3. 将绿豆粉放铁锅内炒至橙黄色,然后与酒渗和,使液体不要稠,也不要太稀,用鸡毛蘸汁涂患处,一日三次。

三.毒蛇咬伤
总的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关开窍,祛风活络等。

不管哪种毒蛇咬伤均可根据“毒不进,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实则泻之”的蛇毒伤治则,以清热解毒为原则,采用通便利尿之法,使吸收到体内的蛇毒迅速被“解”和“排”。

1. 慈菇叶(三叶半夏),从汉朝一直沿用至今,是治蛇咬伤的良药。

2. 七叶一枝花:民谣“有了七叶一枝花,不怕深山大毒蛇”。

3. 半边莲草,既能外搽又能内服,是治毒蛇咬伤的特效药。

4. 凡毒蛇咬伤者最好即时饮醋一碗,使蛇毒不致扩散。

根据毒蛇咬伤情况,选以上药品1-3种进行处理,配合其它措施同时应用。

四.创伤
身体受到外来暴力或刺激,皮、肉、内脏受到破坏,并有全身或局部反应者称为创伤。

包括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等。

治疗方法:
1. 早期可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防止出血。

2. 如有血肿,可用三棱针刺加拔罐放血。

3. 局部按摩。

4. 外用水泽兰、大小驳骨、五色花、大风艾适量捣烂外敷。

一)热毒病(壮名:Binghdoegndat)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热毒内生,侵犯肌肤,成肿、成脓、成疮,发于外的一系列疾病称为热毒病。

包括无名肿毒、疖子、瓜藤痈、落头疽、蛇头疮、蛇眼疔、疵疔、黄水疮、鸡屎疮、对口疮、裤口毒、有头疽、无头疽等。

情志不舒,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煎炒,使热毒内生;或外感热毒之邪,侵犯肌肤,郁结于皮肉之间或龙路火路之中,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无名肿毒:身体局部聚发肿痛,随处可生,范围可逐渐扩大,疼痛逐渐加剧,局部皮肤发烫、紧张、发硬、压痛明显,红肿范围边界不清,最后形成脓肿,局部波动,常伴有发冷、高热、严重者可引起败血证。

疖子:开始皮肤出现1个发红而疼痛的凸起,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于中央出现1个黄白色脓头,破溃后可逐渐吸收愈合,亦可逐渐扩大加重,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证。

瓜藤痈:初起皮肤出现硬结,边缘清楚,发红疼痛,逐渐成脓、破溃,流出脓液而留下小疤痕。

落头疽:好发于背部及颈后部,多发于体弱之人,局部呈一片较广泛的红肿凸起,疼痛剧烈,发展迅速,表面出现多个黄白色脓头,中央组织坏死,愈合慢,伴有发冷、高热、食欲不振,甚至引起败血证。

蛇头疮:初起指端感觉麻痒,继而刺痛,肿胀红肿不明显;中期肿势扩大,手指末端像蛇头状肿胀,酿脓时剧烈跳痛,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可伴发冷、发热、头痛、不思饮食、全身不适等。

蛇眼疔:初起甲边红肿热痛,继而成脓,剧者指甲脱落,可伴发冷、发热、头痛、心烦口渴。

疵疔:生无定处,以面部及手足多见,发病较急,变化迅速,危险性较大,初起如粟米大,坚硬根深,形小,随后局部变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可伴发热发冷,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舌硬口干,甚则神昏、谵语、痉厥。

黄水疮:又名脓疱疮,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易患。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皮损初起为红斑或黄豆大(甚者更大)的水疱,迅速变成脓疱,奇痒,抓破后流黄水,干结后成边缘翘起的黄痂,黄痂下是红色的糜烂面,愈后不留疤痕,常反复发生,可伴发冷发热。

鸡屎疮:好发于儿童。

症见头额及发际、耳周生出小疖肿,数日后成脓溃烂,多蔓延至满头都是,缠绵数月不愈。

对口疮:生于脑后枕部之下、大椎之上。

初起红肿疼痛,逐渐成脓,易溃易敛;若局部漫肿,皮厚色暗,则难溃难敛。

裤口毒;又名臁疮、老烂脚、远年烂脚、烂脚、黄鳝漏。

指发生于小腿部的慢性溃疡,好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内侧多于外侧,溃疡日久不愈,疮口内陷,常流黑绿色脓水,臭秽难闻,反复发作。

有头疽:初生白粒如粟,痒痛,继而微红肿痛,3~4日后根脚红晕逐渐展开,局部微温,甚则发热,疽顶白粒如粟,间有大如莲子蜂房者,皆有脓不易畅流排泄,可向四周蔓延扩展变大。

无头疽:初起无头,为发于筋骨及关节间的脓疡,具有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之特点,脓出淡薄,淋漓不尽,甚至导致关节畸形。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疗方法
无名肿毒
内治法
①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地丁、苏叶、木黄连、苍耳根、茅根、大青叶、藤黄连、刺苋菜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生地12克,铁树叶、鹅舌草、细叶榕、青藤叶、大罗伞、小罗伞各10克,水酒各半煎服,
外治法
①蒜泥、蛤蟆皮外敷患处茄艾灸。

②了哥王、红龙船花、假南瓜叶各适量,捣烂,酒炒热后敷患处。

③生桐油、生石膏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④木芙蓉叶或花、犁头草、葫芦菜捣烂外敷患处。

⑤已有脓者,切开排脓,切口宜稍大,放入引流条,每天用桉树叶煎液外洗,换引流条,直至无脓为止,外敷木芙蓉膏
⑥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及结顶穴。

⑦活蚯蚓10条,洗净,以适量盐浸渍即化为粘液,取粘液适量加蜜糖适量,混匀,外涂患处。

⑧韭菜叶、雷公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疖子
内治法
①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鲜车前草、鲜马齿苋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木黄连、一点红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木芙蓉花或九里明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②生桐油、生石膏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③生大蒜头捣烂外敷患处加艾灸。

④七叶一枝花膏外敷或七叶一枝花酊外擦患处。

⑤成脓者,切开引流,每天用桉树叶或九里明煎液清洗后敷七叶一枝花膏。

⑥用冷开水喷淋于疖面上,然后用艾条在疖面上施灸,同时徐徐吹风于肿面上,肿面水将干时再喷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

⑦青蛙皮贴于疖肿处。

瓜藤痈
内治法
金银花藤、板蓝根、一点红、野菊花、蒲公英、木黄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犁头草、木芙蓉、木鳖子叶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水煎外洗患处。

②墙上陈石灰和陈年酸笋水(年代越久越好)适量,加鲜犁头草、落地生根各50克,捣烂外敷患处。

③已化脓者,切开,将脓液挤净,用苎麻根或棉花根捣烂外敷患处及其周围。

长期不愈者,用九里明、木黄连、苍耳草、番桃果叶,水煎外洗,洗后再撒上一些头发灰在疮口上。

落头疽
内治法
穿心莲、甘草各10克,一点红,九节茶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鲜雾水葛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每日换药1次。

②生姜适量,捣烂,用芭蕉叶包好后煨热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苦丁茶叶、了哥王叶水煎外洗或捣烂外敷患处。

③成脓者,作十字切口或廿字切口切开,切口宜大使引流通畅,每天换药1次,用九里明、火炭母煎液外洗后敷七叶一枝花膏。

蛇头疮
①泥锹鱼捣烂外敷患处。

②猪胆1只,放入少量冰片套入患指,每日1只。

③蛤蟆皮或大蒜泥外敷患处加艾灸。

④葫芦茶、犁头草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⑤苍耳子全草烧灰或芭蕉叶烧灰,醋调涂患指,每日3~4次。

⑥红龙船花、酒糟各适量,捣烂煨热,敷患处。

⑦药线点灸患指梅花穴及结顶。

⑧川乌、草乌、天南星、雄黄、冰片、猪胆,共研末,水调敷患处。

⑨成脓者在患指两侧切开贯穿指端之切口,用桉树叶、九里明煎水外洗后放入引流条,外敷七叶一枝花膏或木芙蓉花膏。

蛇眼疔
外治法
①沙姜、有毛一点红各适量,共捣烂如泥状(忌接触铁器),外敷患处四周,用干净树叶或菜叶包裹,再用纱布和胶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②仙人掌150克,生盐20克,醋适量,共煮,外敷患处。

③猪苦胆1个,装入雄黄0.3克,套在指上,扎紧勿让苦胆汁外溢。

④蜈蚣1条,雄黄1.5克,共研为细末,取鲜鸡蛋1个,将蛋的一端打破约患指大小,从破口处倒出一部分蛋液,将药粉倒入蛋内搅拌均匀,将患指插入蛋内,用小火沿蛋壳周围烘1小时以上,以患指有湿热感为度,每日1~2次。

疵疔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手三里,结顶,每日1次。

②九里明、蒲公英、地丁草适量,煎水外洗患处,并用三药鲜品捣烂敷患处。

③复方二苦(苦参、苦地胆)煎液外涂患处。

黄水疮
内治法
①木黄连、野菊花、一点红、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木黄连、野菊花、金银花各15克,淡竹叶、刺苋菜、板蓝根、大青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九里明60克,桉树叶60克,苦楝树皮4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

②扛板归150克,三角泡300克,酸醋200毫升,煎水外洗。

家燕窝适量,研末水调外敷。

③外涂壮药止痒酊或止痒膏。

④苍耳草、桉树叶各60克、九里明50克、火炭母30克,水煎外洗。

若有黄水渗出,则用火炭母、番桃叶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鸡屎疮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葵花穴(点患处如葵花状)、结顶穴,每日1次。

②大桉树叶、满天星、苦楝树叶、明矾适量,煎水外洗,再用枯矾粉撒于患处。

外涂七叶一枝花膏。

对口疮
内服法
鱼腥草20克,老君须、龙胆草各15克,水杨柳、麦冬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①蛤蟆酊外涂患处。

②先将蚯蚓捣烂,凉水调敷患处,再用象贝母研末敷患处。

③野菊花、雄黄、冰片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裤口毒
外治法
①桑叶捣烂外敷或白萝卜丝煮熟热敷。

②黄芪、轻粉、乳香、没药、血竭、铜绿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③热黄牛粪适量外敷。

有头疽、无头疽
外治法
①初起用蒜切片3毫米厚,置于患处,隔蒜施灸,每日1~3次。

②巴豆去壳炒黑,研末以麻油调为膏,涂患处。

(二)血毒病(壮名:Binghdoeglwed)
由于热毒之邪侵犯龙路引起的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症的疾病。

包括红丝疔、蛇肚疔、烂疔、破伤风等。

病因病机
皮肉破损,热毒之邪趁隙而入,侵犯龙路,使龙路不通,气血凝滞,血热互结,搏阻于皮肉之间而致。

临床表现
红丝疔:又名“红绿疔”,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管炎。

多发于四肢(常有皮肤破损或湿气糜烂),因疔呈红色或红绿的细丝样而得名。

初起四肢远端有疮疖感染,继而局部成红线一条,多见于腋部及腹股沟处,常伴局部瘰疬肿痛,发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

蛇肚疔:又名“蛇腹疔”、“泥鳅痈”,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腱鞘炎。

症见指腹部肿胀如蛇肚,手指屈伸困难,灼热,痛连肘臂,局部皮肤色红光亮,逐日加剧,7~10日成脓,难自溃。

烂疔:又名“水疔”、“脱鞋疔”。

起病急骤,局部肿胀灼热疼痛,皮色暗红,继而腐烂,范围逐渐扩大,疮形呈凹形(如匙面),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气味恶臭,可混有气泡,按之可有捻发音。

破伤风:初起发冷发热、咽痛,继而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抽筋,舌头僵硬,言语不利,流口水,角弓反张,喜暗怕光,呼吸困难,反复发作,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排解血毒。

治疗方法
红丝疔
内治法
①土茯苓、赤芍、生地、花粉、穿山甲、连翘、牛蒡子各10克,金银花、九里明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甘菊叶或根适量,捣烂取汁1蛊服,每日2~3次。

③白矾末15克,葱白7根,捣烂分作7份,每服1份,用热白酒1杯送下,服毕用厚被盖卧,再吃葱白汤1蛊取汗。

外治法
①桉树叶、火炭母、九里明各适量,煎水泡洗原发疮疖,并敷以木芙蓉膏或敷大蒜泥加艾灸局部患处。

②七叶一枝花酒,磨涂擦疔头。

③初起时,将红丝两头缚住,并用针挑出毒血后,嚼浮萍草敷之。

蛇肚疔
内治法
蚤休、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野菊花、银花、连翘各20克,赤芍1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蜈蚣1条,焙干研末,与松香末18克混合倒入盛开水的缸子中,粉末在热水中自然溶成胶状,粘结成团,从水中取出粘团,趁热用手捏成指套形状套在患指上,每日换1次。

②九里明、木芙蓉、仙人掌各适量,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3次。

③鲜车前草、稀签草、金银花、玉爪草各适量,共捣烂,加陈火粉及盐少许调成糊状敷患处。

④朴硝100克,甘草15克,加水200毫升,水煎热敷患处或浸泡,每次20~30分钟。

烂疔
内治法
黄芪30克,白芨20克,薏仁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银花25克,丹皮、赤芍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4剂。

外治法
①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

②鲜鸭跖草叶20片,食醋500毫升,浸泡1小时后取出叶片外敷患处,干后更换,每日4~6次。

③薄荷叶200克,野菊花400克,土贝母100克,共捣烂,加用白茅根500克,煎浓汤,去渣取汁,调前药敷患处,并用茅根汤趁热不时润于药,约半日后换药。

破伤风
内治法
①乌梅、蝉蜕各10克,红花地桃花、钩藤、水菖蒲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吹风蛇胆1个,1日分两次服完。

③鲜红蓖麻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威灵仙、木贼、五加皮、八角枫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八角枫、威灵仙、蝉蜕、石菖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或药线点灸承山、阳池、阳陵泉、外关、天井穴,每日1次。

松筋草适量,煎水洗全身。

②望江南、算盘花、大叶紫珠、土牛膝、苍耳草各30克,水煎外洗全身,每日2~3次。

③用三棱针刺上牙龈及两手食指近端指关节指纹中央各1针,每日1次。

(三)毒结病(壮名:Binghdoeggiet)
为毒邪入侵,积结于龙路火路网络所致的疾病。

常见的有老鼠疮、膝结毒、骨臁等。

病因病机
毒邪入侵,积结于龙路火路网络,气血运行受阻,使毒邪气血凝聚于局部所致。

临床表现
老鼠疮:又名“九子阳”、“九子疡”,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

好发于颈部及耳前、耳后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窝、腋部、初期结块肿大如豆粒,1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中期结块逐渐增大,并与表面皮肤粘连,数个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活动,成脓时,表皮暗红色,微热,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后期液化成脓,自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腐烂物质,疮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暗,可形成窦管。

膝结毒:又名“鹤膝症”、“鹤膝风”,相当于西医“膝关节结核”等各种可引起膝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病。

症见膝关节肿痛,微红,压痛,屈伸不利,行走困难,伴面黄肌瘦,下肢肌肉萎缩。

骨臁:中医称为“骨痨”,相当于西医的“骨关节结核”。

儿童多见,好发于膝关节、胸椎等脊椎关节等部位。

症见局部关节隐痛,休息时减轻,关节肿大畸形明显,最后破溃流脓,伴午后潮热,周身无力,饮食减少,形体消瘦,寝汗。

治疗原则解毒排毒,疏通两路,运行气血。

治疗方法
老鼠疮
内治法
①初期用夏枯草20克,党参、木黄连、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柴胡、夏枯草、猫爪草各15克,牛黄、麝香各1.5克,水煎取汁,冲猫头骨粉少许(约5克)内服,每日3次。

外治法
①初期用木鳖子、半夏磨醋外擦,每日3~4次。

②蛤蟆皮外贴或蛤蟆酊外涂患处加艾灸。

③药线点灸曲池、足三里、肺腧、局部梅花穴、风池、翳风,每日1次。

④中期用火针疗法:局麻后,将烧红的火针在老鼠疮周围刺1圈,然后针中间,每个疮刺20~30针,最后涂消炎膏或万花油,每15日1次。

⑤挑刺疗法:在脊柱两旁或肩井、肺腧处找高出于皮肤的红色指压不褪色的毒结进行挑刺。

⑥将魔芋片晒干,置于铜锅内或瓦片上,用微火烤至表面呈灰状为宜,水牛大牙(煅成粉)、玄明粉、玄参粉按5:3:1的比例混匀,加蓖麻油或茶子油适量调成糊状,涂在魔芋片上敷患处。

膝结毒
内治法
①走马胎、杜仲、四方松筋藤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大罗伞、大风艾各15克,荜拨、威灵仙、防风、五加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石油菜、石仙桃、不出林、远志、贝母、杉木寄生、牛尾菜根、水百步还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隔姜艾灸膝眼、地机、曲泉穴,每日1次。

②细榕树叶、红龙船花、倒刺草根、鹅不食草各100克,共捣烂,加米醋炒热外敷患处。

③牛膝藤、泽兰、大罗伞、枇杷叶、生姜木叶各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④了哥王、九节风、石油菜、八角王子、田螺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⑤鸡蛋壳、箭猪毛、炮山甲、蛇蜕各适量研末,配鸡蛋炒成块外敷患处3小时,敷药后患处出现疼痛时可去药。

骨臁
内治法
①鹿角、蜈蚣、穿山甲、全蝎、地龙、地鳖虫各10克,甘草6克,共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②熟地炭、炙龟板、淮山、地骨皮各12克,矢母、当归、丹皮各6克,牛膝、白芍各9克,黄柏4克,水煎服,每日1剂,半年1个疗程。

③后期用黄芪12克,当归、党参、牛膝、五指毛桃、牛大力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局部用蛤蟆外敷加艾灸。

②大罗伞、小罗伞、水泽兰各适量,水煎外洗患处。

③浮炭、冷饭团适量,调蜜糖敷患处。

④炙蜈蚣10条,炙全蝎3只,制乳香、没药各9克,升丹3克,共研成细末,以少许撒敷溃疡面,再盖膏剂,每2天换药1次。

⑤溃破流脓者,用罗裙带、酒糟、秤星木适量,捣烂敷患处。

(四)风毒病(壮名:Binghdoegfung)
由于风毒侵犯而引起的疾病。

包括风疹、猪头肥、起风等。

病因病机
风毒侵入肌肤,游走不定或结于局部,阻滞龙路火路。

临床表现
风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稍高出于皮肤,瘙痒难忍,此起彼伏,可伴头晕、发热、想呕、呕吐、纳食减少等。

猪头肥:中医称为“痄腮”,西医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冬春季节多发,好发于青少年。

症见腮部肿胀疼痛,咀嚼困难,一侧或双侧受病,伴发冷发抖、高热,男性患者可伴有睾丸肿痛。

起风:症见突然肚胀,皮肤绷紧如鼓皮,按之不凹,呼吸喘急,俯首闭目,病情危重。

治疗原则驱风排毒,疏通两路。

治疗方法
风疹
内治法
防风、白术、丹皮各10克,浮萍、生地各20克,麦冬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局部梅花穴、耳部反应点,每日1次。

②韭菜适量,浸于水中片刻取出,趁热沾米醋稍用力擦患处,每日1次。

③防风草、浮萍、赤芍、丹皮、茜草、木贼各适量,水煎洗浴,每日1~2次。

④白花草鲜叶适量,捣烂取汁外擦患处,每日1次。

猪头肥
内治法
①金银花25克,木黄连15克,葫芦茶12克,板蓝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夏枯草、金银花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③板蓝根30克,薄荷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药线点灸局部梅花穴及手三里或腮部刺激点(位于耳部肾穴与小肠穴的中点)。

②木鳖子醋磨外涂,或七叶一枝花酊外涂,或青黛粉醋调外涂患处。

③鲜大青叶或鲜板蓝根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起风
内治法
①生葱白10根,茶油30毫升,将葱白捣烂,调茶油1次服完。

②酸醋、花生油各适量,混合后服。

③厚朴、番泻叶、桃仁、瓜蒌仁、郁李仁、乌药、菜菔子、青皮各10克,火麻仁9克,木香、香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①针刺京门下5分、缺盆、胸锁骨乳突肌下端、腋前横纹头等处。

②药线点灸腹部穴位,每日1~2次。

(五)虫蛇兽毒(壮名:Doegdoenghduz)
为有毒之昆虫或野兽、毒蛇、疯狗、老鼠等咬伤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病机
有毒之昆虫或野兽、毒蛇、疯狗、老鼠等,通过牙咬排出毒液或毒刺、毛刺蜇伤,或口器利吮等途径,使毒素侵入肌体,阻滞龙路火路,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1.毒虫咬伤: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症状,即局部痛、痒、灼热、红肿、红斑或淤点苍白无痛等;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即发冷发抖、高热、想呕、呕吐、头晕、周身无力、浑身麻木、头痛、抽筋、汗出,甚则呼吸、心跳加局面、昏迷、谵妄,更甚则死亡。

①蜂蜇伤:局部有痛痒感及灼热感,轻者局部出现中心有淤点的红斑、血疹;重者皮肤大片发红、肿胀,常有水疱,可伴想呕、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周身无力,甚至危及生命。

②蜈蚣咬伤:被咬处有两个淤点,周围红肿,有剧痒或疼痛彻骨,可继发红丝疔,局部可出现瘰疬肿痛;严重者浑身麻木、发热、头痛、头晕、视物施转、呕吐、心慌、谵语抽筋,甚则危及生命。

③蜘蛛咬伤:伤口苍白或发红,或呈荨麻疹状,但无痛,重者局部皮肤肌肉腐烂发臭,伴头晕头痛、呕吐、四肢软弱无力、发热谵妄、呼吸增快、大汗出,甚至死亡。

④毛虫蜇伤:局部红肿,或发生荨麻疹,有麻辣感,严重者可引起水疱,头痛头晕。

2.毒蛇咬伤:被咬处一般都有粗大而深的牙痕,伤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或蚁爬感,可有出血不止,或有水、血疱形成,局部肿胀有发展趋势,附近瘰疬肿大,重者有呼吸困难、不能言语、瞳孔散大、抽筋麻木,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尿闭而死亡。

附:我国主要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神经毒);尖吻蝮、竹叶青、蝰蛇、烙铁头蛇(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混合毒)。

3.疯狗咬伤:躁动不安甚则狂躁不已,惊恐怕水,项背强急,声音嘶哑,其声如犬,呼吸困难,口流唾涎,肢体痿软进而瘫痪,可引起死亡。

4.老鼠咬伤:局部肿痛,经过2~4小时的潜伏期后,出现发冷发热,被咬伤处局部红肿疼痛,出现小疱并破溃,在其周围出现皮疹,慢慢波及全身,数天后热退,几周内可反复发作。

治疗原则排毒解毒,疏通两路,调整脏腋功能。

治疗方法
1.毒虫咬伤
(1)蜂蜇伤
外治法
①先用烟筒屎涂患处,稍待片刻再涂乌桕树汁。

②鲜鸡屎藤叶或鲜芝麻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③酸笋水适量,外涂患处。

④先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再外涂氨水或人尿,最后涂汗垢。

⑤老虎芋头适量,切片持续擦患处1分钟。

⑥酸荞头适量擦患处。

⑦野荞麦适量,捣烂取汁外擦患处。

⑧雄黄10克,鲜鬼针草30克,过夜馊饭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2~3次。

内外兼治
①慈姑全草适量,水煎服,同时另取药捣烂外敷患处。

②鲜天名精全草适量,捣烂取汁,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3次,药渣敷患处或用药汁外擦患处。

(2)蜈蚣咬伤
内治法
①生鸡血、绿豆各适量,捣成浆,开水冲服。

②雷公根、冰糖各适量,捣烂,开水冲服。

外治法
①鲜雷公根,或鲜半边旗叶,或鲜海金沙,或鲜七叶一枝花苗,或鲜凤尾草,或鲜乌桕叶,或鲜三叶鬼针草,或鲜王不留行,或鲜芒萁草适量,或田螺蛳数个,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

②先用人尿浸伤口片刻,再将辣椒捣烂外敷。

③鲜野芋头适量,用盐水煮沸2分钟后,捣烂敷伤口周围。

④鲜鬼针草、鲜丝瓜叶、旧瓦上青苔各15克,食盐1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

⑤鲜番茄果或叶适量,捣烂,先将伤口污血挤出后再敷上。

⑥雄黄少许,用米酒溶解后涂患处。

⑦蟑螂4~5只,捣烂敷伤口周围。

⑧将公鸡倒吊,取其唾液涂患处。

⑨先针刺患处挤出血或用辣椒捣烂擦伤口周围后,再将公鸡鸡冠血滴于伤口处。

⑩鲜红薯叶数张,或鲜马连鞍适量,捣烂取汁涂患处。

○11食盐90克,开水调敷患处。

○12活蜘蛛1~2只,放于伤口处令其吸毒,亦可将蜘蛛数只捣烂涂擦患处。

○13沙姜、陈皮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

内外兼治
将烟油调开水半杯内服,再将指甲花捣烂敷患处。

(3)蜘蛛咬伤
外治法
①雷公根适量,捣烂,加公鸡唾液调匀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②田基黄、七叶一枝花各9克,柑子木叶苗6克,黄枝叶苗15克,捣烂由上而下擦伤口周围。

内外兼治
苍耳草叶适量,捣烂取汁1杯内服,渣敷伤口。

(4)毛毛虫蜇伤
外治法
①黄毛耳草、聚龙过路黄、夏枯草、鲤鱼胆、草鞋根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②八月泡叶适量,捣烂擦患处,每日数次。

2.毒蛇咬伤
被蛇咬伤后,宜尽快就地抢救。

①早期结扎:用止血带或绳子、布条、树藤等于肢体被咬伤伤口的近心端超一关节缚扎,每隔15~30分钟稍放松1次,每次1~2分钟,待度过危险期后1~3小时可解除结扎。

②冲洗伤口:可用清水、肥皂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0.9%氯化钠溶液,自上而下冲洗。

③扩创排毒:常规消毒后,局麻,然后沿牙痕方向作纵行切开1.5~2厘米,深达皮下,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