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道路建设中主要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城市道路建设中主要问题与对策
摘要: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加速,我国城市道路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中相关问题也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为今后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对策
一、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道路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划与项目建设存在脱节
当前,城市快速发展致使在区域开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节。
市政道路规划位置与周边房屋规划位置发生冲突。
部分新建市政道路建设与原有道路周边开发、线性选择存在交叉、重叠.配套管网建设与市政道路实施步调难统一。
燃气、热力、给水等管线均由产权单位自行负责实施,由于这些管线规划位置、建设时间与市政道路建设不统一,造成项目实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次,道路改造建设规划滞后,重复开挖现象严重。
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牵涉到市政、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多个部门,有关部门在施工前夕,制定实施计划、方案、基础设施配套的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不够,如采暖、煤气等项目与道路建设没有完全同步进行,拉链工程,重复建设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道理建设中往往出现电力、电讯、给水、排水、煤气等部门管线没能同时在施工中埋在道路下面,这些设施的新建和维修,势必造成道路开肠破肚,反复破坏,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投资效益。
2、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存在质量问题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对其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
但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着很多质量问题。
一是道路路基问题。
地基处理不科学,路基压实质量较差,导致桥头跳车明显。
而是道路路面方面,路面基层强度不足,路面结构早起破坏;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差、龟裂、纵横向裂缝、推移、车辙、等。
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质量控制不严、盲目抢工等原因造成的的。
3、缺少相应的绿化设施
长期以来,道路绿化设计作为道路设计的辅助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设计仅仅只是机械的套用标准图,或者照着已经建成的城市道路照搬,而没有考虑城市的特点及道路的功能等因素,很少有创新。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老城区人口、房屋秘籍,道路狭窄,绿化覆盖率低。
再加上在扩建、改建道路时拆迁费用等其他因素,致使城市道路绿化等一缩再缩,直至完全消失。
建设施工单位普遍认为高等级的道路绿化水平要高,而低等级的道路绿化水平较次,甚至可以忽略。
实际上,次干路、支干路往往位于居民区、厂区。
无论从环境要求还是从居民的要求来说,都需要好的绿化。
4、道路施工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
道路在开挖过程中露天作业,随意堆放材料占用道路,损害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整体通行能力,各行业单位自行建设的检修井盖标识不明显,加之部分井盖高出路面,以及空中的电线、电缆、电杆等不能同步和道路施工进行,也大大损害了城市道路整体形象。
道路建成后频繁施工,由于道路频繁开挖后路面质量无法彻底恢复,在车辆的重压下,这些薄弱路段首先破损,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满足通行要求,而是要体现社会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成果,提供安全、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
1、市政道路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发展节奏相匹配
城市规划是城市有序科学发展的总纲领,根据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抓紧做好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将规划覆盖到城市每一块建设用地、每一个建设项目,尽快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由于路网规划对土地开发引导作用突出,应统筹规划、提早实施,建设中抓好规划控制,减少投资浪费。
新城区道路的规划,道路断面应视财力、交通需求等综合因素,按照“规划一次到位、分期逐步实施、严格控制管理”的原则,合理体现功能、质量、速度与费用的关系,以达到最大效益。
首先,土地开发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实施时间应做好与周围建筑、房产开发的有序衔接和统筹安排,杜绝二次开挖、重复建设;第二,新建项目中应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地下管线,尽可能减少在机动车道上敷设,以提高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减少养护管理成本。
第三,城乡结合部的新开发片区,执法管理部门应先行了解规划控制情况并及早介入,加大管理力度,坚决制止违法乱建行为。
2、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机制,使此项工作更有透明度,同时监督和管理部门要实施对招投标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杜绝一切机戒性和形式上的监督,不要使招标单位和代理机构有过多行为空间。
为遏制招投标腐败,许多有识之士出过不少主意。
如在技术环节多增力量,或是利用招投标协会等机构
的作用,来阻击腐败行为。
包括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在内的10个部委共同发文,也就加强招投标监管提出办法。
当工程完工时要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完工验收,对所完工的工程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以确保是否达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从来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规范道路施工
在确保工期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下,对施工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实行全过程监控。
加强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保护,强化施工扬尘、施工噪音、围挡警示和便民服务。
改善市政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搭建便桥、护栏,围挡牢固整洁,施工工地防治扬尘、噪声、渣土污染措施到位,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市容、环境和绿化造成的污染,尽量降低对周边单位和群众产生影响。
如设置透视型围挡,消除工地安全隐患。
在路口转弯处一定范围内设置弧形透视围挡,使过往行人和车辆能够观察相交道路通行状况,较好地保障了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设置LED显示屏,强化信息公开。
在现场设置LED显示屏,及时向社会发布建设动态信息,让市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工程进度、出行提示等相关信息,切实维护市民知情权。
加强现场维护,创建和谐施工环境。
各施工单位加大路口指示标牌和交通诱导标志设置,增加协警人员数量,确保及时方便地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引导服务。
工程施工中,各施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现场施工环境维护标准,通过采取控制洒水时间、洒水频率等措施,真正做到工地现场晴天不扬尘、洒水不沾泥
4、注重道路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设计。
通过工程景观设计,在道路中央、道路两侧均设置标准较高的绿化带,力争做到工程建成后绿化层次更鲜明,绿化效果大提升。
为给周边居民创造舒适惬意的通行环境,道路建设充分利用道路与河道毗邻的条件,为市民精心打造花园式的步行环境。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城市把中心城“街”式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划分出来,由绿化、景观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带设计、滨江景观道路栏杆、桥梁栏杆设计、道路构造物景观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人行道上小品设计等。
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街”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立. 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