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流程
一、技术内容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机械插秧 技术。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1.技术定义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指根据插秧机的性能特点,培育符合 插秧机作业和农艺要求的优质秧苗的技术过程。

2.技术内容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温度、湿 度调节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土(育秧专用基质) 、肥、 光、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

主要由播 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等技术环节构成。

播前准备工作包 括设施设备建造、床土准备、种子处理和秧盘准备;精量播种包 括床土铺装、洒水、播种、覆土、叠盘、增温保湿和催芽盘根; 苗期管理包括摊盘(或上架) 、催苗、绿化、炼苗(硬化) 。

这种技术所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粗壮、规格统一、便于机插 作业,机插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

育秧阶段采用了机械、 温湿度调节以及选种、消毒、床土调酸等技术,基本上切断了病 菌、杂草的传播途径,还具有省种、省肥、省时、省工、节水、 省秧田的特点。

水稻机械化育秧可分为工厂化育秧(包括玻璃温 室、大棚温室、庭院小棚温室)和大田拌浆育秧两种育秧水、 采用
方式。

(二)机械插秧技术
1 .技术定义
机械插秧技术是指采用插秧机把适合插秧机作业条件的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栽插到大田的作业过程。

2.技术内容
机插作业技术包括大田准备、插秧机调试、插秧作业等内容。

大田准备包括大田耕整、基肥施放、泥浆沉实等;插秧机调试包括空车试运转与检查、适应农艺要求的调整等;插秧作业包括确认作业走向和行走路线、装秧或补给秧苗等。

三、技术规范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目前,广西水稻机械化育秧主要应用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和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

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是采用硬盘作为育秧垫层,利用素土(专用基质)作为床土的一种育秧方式。

下面主要介绍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和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

技术路线
(1)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路线
床土取土-碎土筛选-拌肥(壮秧剂)-调酸-搅拌-堆沤种子晒种—选种—浸种—晾种—消毒—床土铺放—洒水秧盘清洁-消毒
T播种T覆土T叠盘T增温保湿T催芽盘根T摊盘T催苗T
绿化T炼苗T移栽。

(2)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路线
泥浆准备T拌肥(壮秧剂)T过筛
种子晒种T选种T浸种T催芽T铺放空盘T铺浆
精做秧床
T刮浆T播种T压种(履土)T封膜盖草T揭膜炼苗T肥水管理T移栽。

2.技术要求
(1)秧块规格标准化。

秧块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 厚2.5cm,边角整齐方正。

(2)秧苗分布均匀。

每平方厘米秧块平均成苗数:常规稻为1.5〜3株,杂交稻为1〜1.5株,且均匀整齐。

(3)秧苗群体质量均衡。

插秧前床土含水率在35%〜45%, 根系发达,盘结良好,形如毯状,整块秧苗提起不散。

(4)秧苗个体健壮。

茎基粗扁,叶挺,植株矮壮,叶色深绿,
苗基部茎宽》0.2cm;根多色白,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无病株
(5)秧龄苗高符合机插要
求。

秧龄一般15〜20天(早稻气
温低可适当延长),株高12〜17cm,叶龄3.5〜4叶。

3.技术措施
( 1 )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
①钢架棚:A.连栋式框架结构大棚:采用热镀钢型材为主体材料,跨度8〜12m顶高4.8m,肩高4m,开间4m。

四周及顶部覆盖材料采用长寿无滴薄膜。

配置自动(或手动)开启天窗系
统、遮外阳系统、通风环流系统、湿帘降温通风系统、雾化喷淋系统、供热装置、照明及电气控制系统。

B.单管拱棚:采用①25〜①32热镀锌管为拱管,跨度8m高度3m长度30m四周下部装有防虫网,整个棚覆盖长寿无滴膜,两侧安装卷膜器,棚内装有雾化喷淋装置,遮外阳网。

建棚须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电源、交通较方便的旱地或地势高的干水田。

②床土准备:床土每亩大田熟土或素土用量为80〜100 kg,
专用育秧基质为100L。

每亩装盘20〜22块秧盘。

取土经粉碎筛选合格后按每100 kg加入0.25 kg壮秧剂、50g敌克松混合撹拌均匀,然后集
堆用薄膜覆盖,进行堆沤一周,使床土充分腐熟。

壮秧剂可促使秧苗快速发
根,敌克松起到消毒、调酸作用,床土PH值应在 4.5〜5.5。

腐熟不充分会出现烂芽或肥害烧种,造成出苗不匀现象。

③秧盘准备:秧盘材质须为全新聚丙烯材料,制成品为内底平坦,
内空腔长580± 5 mm,内空腔宽280± 5 mm,内空腔高28 mm,
渗水孔直径①2.5 mm,盘底孔数90〜110孔,每块秧盘净质量520
± 5g。

④播种流水线:播种流水线应具备一次性完成床土底土铺
撒、洒水、播种、覆土功能,生产率》500盘/ h o
矢崎SYS-550C水稻播种流水线播种均匀度状态
⑤辅助设备:
浸种设备:每批次可浸种量750kg以上,可增设加热增氧装
置。

催芽设备:设有加温加湿装置,功率在5kw以上,可同时催芽10000盘左右。

碎土筛选机:配套动力3kw以上,工作效率大于3t /h, 搅拌机:配套动力3kw以上,工作效率大于3t /h, 运秧车:每车次可装运
500盘,手推或可机动车牵引。

⑥种子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
水稻品种。

选种:为确保种子发芽整齐一致乃至秧苗质量,选择籽粒饱满,千粒重相当的种子播种育秧。

用盐水选种(1kg水加盐20g, 水溶液比重提高0.1 ,按此比例配制选种液。

盐水比重:粳稻为>
1.10 ,籼稻为〉1.06。

)或清水选种(分浮、沉两部份)。

盐水选
种后必须及时充分淘洗或冲洗,将盐分清除干净。

浸种:浸种以确保种子吸足水分,籼稻需浸足积温60C・日,
粳稻需浸足积温80C •日。

浸种水温高(35C)种子吸水快,水温低种子吸水慢。

脱水:在确认种子吸足水分后,将种子捞起放入脱水机进行
脱水,以手抓种子不沾手为宜。

脱水后的种子播种前用锐劲特等专用药剂进行拌种待播。

⑦播种
播种流水线的准备:播种前应对播种流水线进行空载运转,确认各运转部位运转正常,无卡阻现象、无异常响声,洒水均匀,即可投入正常播种作业。

播种量调整:结合产量目标、壮秧标准、秧龄弹性、机插效果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对应的播种量。

一般杂交稻每盘播量为80〜100g,常规稻为每盘播量为120〜140g。

床土厚度的确定:基质做床土,底土不能低于20mm覆土10mm 素
土做床土,底土不能低于20mm覆土3〜5mm
洒水量的确定:基质作床土,洒水一定要洒足洒透,装好床
土的秧盘经过洒水装置后,秧盘底部有少量水滴落下即可。

素土作床土,应根据床土绝对含水率和渗水速率,确定洒水量,最佳洒水量就是经洒水后的秧盘运行至播种器时,床土整体渗透而表
面上不形成水面即可。

⑧堆盘控温催芽
堆盘:播种完成后的秧盘,采取堆盘催芽的办法在室内进行控温催芽。

堆盘高度20 盘为宜,每两盘为一层,每层长短边交替堆摆,要摆正、摆齐、摆紧,顶层要放置两块空盘,堆与堆之间要留有100mm的空间,便于热气流通,堆摆结束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底部用木棍压住,以防漏气。

控温催芽:催芽温度为35〜38 C,湿度大于90%,催芽时间为72小时左右,当幼芽出芽率达到90%,芽长3〜5mm时即可进棚摊盘绿化。

⑨苗期管理
秧苗绿化:经催芽后平摊盘,棚内温度控制在24〜28C,夜
间温度不得低于15C,湿度控制在80%,每天要及时补水,最好用雾化喷头进行喷淋,喷水量以床土湿透为准,切不可大水漫灌和过量喷水。

炼苗壮秧:经温棚绿化7 天后,秧苗长至2.5 叶时停止加热,开始炼苗。

炼苗的时间和方式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

炼苗可在棚内进行,也可在棚外露天炼苗,有条件的最好移至大田炼苗。

炼苗期间每天喷水2〜3次,喷水量以床土表面湿润即可,做到叶不卷不喷水。

秧苗长
至3叶、12cm以上即可移栽大田。

床土硬化:在炼苗期间通过控水措施,减少秧苗体内的自由含水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的盘根和抗逆能力,让床土呈
现出硬化状态,确保秧苗移栽机插时不散秧,不伤秧。

(2)大田拌浆软盘育秧
①种子准备。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种子需经晒种、发芽试验、精选种子、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

一般每亩大田杂交稻用种量为1〜1.5kg (每盘芽谷播量为80〜100g)、常规稻3〜3.5kg (每盘芽谷播量为120〜150g),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

②秧田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或旱地,并按秧田与大田1:80〜100 的比例备足秧田。

制作畦面宽130〜140cm 沟宽40〜50cm 沟深15cm的秧板。

在水田中做秧板,要求水田犁耙平整,排干水3〜5 天后,拉线整平秧板;在旱地做秧板,要求秧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即秧板沉实不陷脚、板面平整无高低、板面无残茬杂物、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③秧盘准备。

根据大田插秧规格及秧苗的播种密度准备所需秧盘,每亩大田需要秧盘20〜25 张。

④泥浆(床土)准备。

育秧床土一般使用过筛后的稻田泥浆、塘泥浆或水沟泥浆,泥浆含水率55%左右(手抓泥浆不易从指缝中流出),按泥浆肥力情况适当加施基肥,一般每100kg 泥浆加400〜
500g 壮秧剂拌匀。

⑤其它材料准备。

早造育秧:培育每亩大田用秧一般需要宽
200cm长400cm的农膜和适量竹片,用于搭建拱棚;晚造育秧:
一般需要适量无病稻草和细竹竿,用于覆盖遮阳保温。

(3)精细播种
①秧板补水消毒。

播种前,让秧板充分吸收水分,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 1000〜1500的药液,对秧板进行喷洒消毒。

②铺盘。

在秧板上平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盘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平铺软盘后,四周用20x 30mm 的方木固定,确保秧盘不变形。

③灌浆。

将准备好的泥浆均匀装到秧盘中并刮平,泥浆厚20〜
25mm。

④播种。

一般常规稻每盘播芽谷120〜150g,杂交稻每盘播
80〜100g,以4〜6盘为一组进行播种,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⑤压种或匀撒覆土。

可用空秧盘对齐放在播种后的秧盘上轻压,将芽谷压入泥浆中,也可用其它方法进行压种,以芽谷不露出泥面为宜。

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采用干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
3〜5mm以盖过芽谷为宜。

⑥封膜盖草。

为确保出苗整齐,应使芽谷播后保持28 C〜
35 C的温度和90%的高湿度。

早稻气温较低,播种覆土后,要盖草封拱膜,控温保湿促齐苗。

中晚稻气温较高,播种覆土后要进行盖草(或遮阳网),避免高温烧苗和雨水冲刷。

(4)苗期管理
①保温育苗。

幼芽出土后,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28 C〜
35 C,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②揭膜炼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cm 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 叶
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

拱膜秧的炼苗:秧苗现青后,视气温情况确定拆拱膜时间。

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C以上时方可拆拱膜,否则可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

③科学管水。

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温和护苗的目的。

揭膜时补一次足水,以渗透床土为宜。

若秧苗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

④施好“断奶肥” 。

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情况施用“断奶肥”,一般在一针一叶期(播后7〜8 天)施用。

每盘用尿素2g 兑水200g,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

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

⑤防治病虫害。

秧苗期要注意病虫害发生,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5)栽前准备
①适当施用“送嫁肥” 。

一般在移栽前3〜 4 天适当施好“送嫁肥”,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一般每盘用尿素1g 兑水200g 于傍晚喷施,注意喷后用清水洗苗叶,严禁将肥料直接撒在秧盘中。

②适时控水炼苗。

根据移栽前天气情况严格控制秧块干湿度,保持秧块绝对含水率在30%左右(用手指轻按秧块见指印而床土不见发白
为宜)。

秧块水分过高会造成堵塞漏插,秧块水分过少易造成秧块散裂,漂秧漏插。

③带药移栽。

移栽前1〜2天要结合病虫害测报进行喷药防治。

④起运移栽。

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进行起运移栽,尽可能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秧块破散,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二)机插作业技术
1 .技术路线
大田耕整T泥浆沉淀T插秧机调整T装秧T试插T插秧
2.技术要求
(1)田面平整,田面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软硬适中,无杂草杂物,稻草须压入土中。

(2)施好基肥。

根据大田肥力情况,结合耕整、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肥。

(3 )泥浆沉实,大田耕整后以泥水分清为宜。

沉实时间的长短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 天左右,壤土需沉实1 〜 2 天,黏土需沉实3 天左右。

(4)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控制在1〜3 cm。

(5)根据需要调整插秧穴距、穴株数。

(6)栽插深度控制在1.5 〜 2.0cm 以内,每穴3〜 4 株,行要直,要求秧苗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7)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相对均匀度大于85%,
作业覆盖面达98%
3 .技术措施
(1)插秧机调试。

插秧作业前须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
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穴株数和插植深度调整好机具,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插秧机的调试要做到“两插两检两调”:试插-检查-调整,再试插-再检查-再调整。

(2)插秧作业。

插秧机田间作业,是机械插秧技术的重要环节。

选择正确的插秧行走路线,按规范操作插秧机,及时补给秧苗,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才能确保机插作业质量。

①选择插秧行走路线。

为方便进出田块,降低人工补插量,作
业前要查看作业田块的形状,科学安排插秧行走路线,确定田埂
周围插秧方法。

有二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首先在田埂周围留有一个工作行程幅宽的余地,田块
中间插完后,插秧机沿田块周围进行插秧作业,并驶出田块。


图1-1所示。

方案二:第一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三边田埂留有两个工作
行程幅宽的余地,田块中间插完后,插秧机沿田块三边进行插秧
作业,并驶出田块。

如图1-2所示。

图]-L 图口
第一作业行程是以后行程的基准,应特别注意操作,保持插秧直线性,新机手最好在田边拉一根绳线,做为第一行的靠行基准。

②按规范操作插秧机。

一是按操作顺序正确起动发动机,将插秧机驶入大田。

起动后,拨下液压手柄将机体提升后,将变速杆拨到插秧位置,合上主离合器使插秧机直线、垂直、缓慢驶入田中。

二是正确操作各手柄,开展插秧作业。

将变速杆拨到“插秧”速度档位,液压操作手柄拨到“下降”位置,插秧离合手柄拨到“连接”位置,主离合器手柄拨到“连接”位置,将油门手柄慢慢由低速向高速拨动,插秧机边插秧边前进。

三是正确转行。

当插秧机在田块中每次插秧作业转行时,将插植离合器拨到“断
开”位置,降低发动机转速,折回划印器,将液压操作手柄拨到“上升”位置使机体提升,捏动想要旋转一侧的转向离合器,转向靠行后继续插秧。

③装秧或补给秧苗。

插秧机开始田间插秧作业前或在插秧过程中苗箱有一箱秧苗用完时,必须进行装秧或补给秧苗。

当第一
次给插秧机补给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最左或者最右侧,否则会造成秧门堵塞、漏插,甚至机器损坏。

放置秧苗时注意不要使秧苗翘出、拱起(见图1-3 )。

取苗时,把苗块一侧提起,同时插
入取苗板(见图1-4 )
插秧机作业过程中,随时查看秧苗情况,当秧苗移到苗箱分割筋 上的补给秧苗标志位置时,应给予补给。

若在超过补给位置时补 给,会减少穴株数。

补给秧苗时,注意剩余苗与补给苗面对齐 (见 图1-5 )。

补给秧苗时,不必把苗箱向左右侧移动,但在苗箱上有 一行没有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左侧或者右侧后,补给秧苗。

四、注意事项
1. 插秧前4〜5天,务必要看苗施好“出嫁肥”,促使苗色青 绿,叶片挺健清秀,可用喷雾器装满水,放 50〜100g 尿素撹匀, 在下午四点过后喷洒,喷洒肥水后洒一次清水洗苗,以防烧苗。

2. 机插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内容主 要有: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 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应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处
理,以确保插秧质量
3. 机插作业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秧苗,以免漏插。

K 划印器
2、侧对行器
3>中间标杆
图1勺行走式插秧机
團T 划印器和1B 对行參使州示意

图⑴乘坐式高遠插秧机
4. 机插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具,确保安全生产。

5. 插秧机在田间尽量少用倒档,插秧机不能长距离倒退,以免引起轮子裹泥,造成打滑。

6. 机插作业完成后要严格按要求做好机具的入库保养,以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

7. 育秧软盘要及时收集洗净叠好,放阴凉处妥善保存,最好放在水中浸泡保养,防止老化、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