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9页/共140页
3.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奖惩性教师评价 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作出 解聘、晋升、降级、加薪、减薪、 增加奖金等决定。
第60页/共140页
发展性教师评价
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它是一 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 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 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而且,它不是 指某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评价理念和评 价方式的总称。
第26页/共140页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是 静态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客观事 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绝对性等特点。 这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 生灌输这种“客观的”、“普遍 的”、“绝对的”知识。
第27页/共140页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并非对 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具有 生成性,它是在丰富复杂的真实情境 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生 成的,不存在“纯粹客观”、“价值 中立”的知识,根本不存在对认识对 象的终极解释,所有知识都有待于检 验和反驳;认识者也并非一面“磨光 的镜子”,谁也不是确 第28页/共140页 定的知识主体
校本培训根本出发点在于试图改变 传统师范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重理论 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试图 通过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中教学实习 的地位,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 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
第58页/共140页
含义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 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 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
精品课件47精品课件48从兼职到专职精品课件49教师的选定教师的培养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精品课件5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精品课件51精品课件52精品课件53精品课件54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精品课件55精品课件56精品课件57精品课件58精品课件59精品课件60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精品课件61精品课件62精品课件63精品课件64评价制度仍是奖惩性的重结果而轻过程
第63页/共140页
国外有两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一是英国的表现管理。 二是美国的教学档案袋评价。
第64页/共140页
教学档案袋是在某一时期不同情 境中产生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 系统搜集,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价倡导的五个基本理念
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促进教师 整体素质的提高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 注重动态、纵向的形成性评价 把交流、协商、研讨贯穿于评 价的全过程
第62页/共140页
我国的教师存在的问题
评价制度仍是奖惩性的,重结果而轻过程; 教师评价指标单一,无法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相匹配; 教师评价手段陈旧,仍采用听课、查教案等传统做法; 多数评价人员还做不到深入教师工作实际,表面化、形式化严重等。
第38页/共140页
角色特性
一是积极地旁观。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第39页/共140页
角色定位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对话者 教师即课程开发者 教师即促进者
第40页/共140页
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人格观:师道尊严——人格平等 教师学生观:教育客体——学习主体 教师作用观:知识传授者——引导人 教育中心观:教育中心——学生中心 教师教学观:教懂知识——教会学习 教师资格观:教书匠——教育设计师
5. 教师社会地位
一是教师的地位决定于自身的作用与 社会支持(主要是经济);
二是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当然,在不同社会,教师有不同的社 会地位; 三是教师地位的内容——政治、经济、
第8页/共140页
5.教师的权威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 社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第46页/共140页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第47页/共140页
从专门到专业
教师的选定 教师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
从数量到质量
第48页/共140页
㈡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阶段论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现代教师 第二节 现代学生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第1页/共140页
本章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 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认识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 了解学生的社会化的内涵与内容;
第2页/共140页
1.教师的概念
第20页/共140页
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单纯施教者和 唯一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教育对象和被 动的客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的主体,教 师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 的角色。
教师应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 多地激励思考。
第21页/共140页
2. 网 络 消 解 教 师 权 威
从20世纪90年代 以来,信息网络正 悄悄地步入我们的 生存空间,网络时 代正向我们走来, 它对传统教师权威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 与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文化”并存的局面。
第25页/共140页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角色的重 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高位上走下来,由 传统的讲授者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 促进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外在 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师生关系逐 渐趋向平等。
第5页/共140页
3.教师职业本质
社会关系在教师职业中集中体 现,教师是社会在教育行业的 委托者、代言人。
第6页/共140页
4.教师的权利
一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权利 (公民权:生存权,言论权);
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的权利 (教育自由权——制定课程计划, 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教学方 法与手段,实施教育 第7页/共140页 评价等)。
终身教育是当前一种影响最大、流 传最广的世界性教育思潮。
第19页/共140页
1965 年 , 法 国 教 育 家 保 尔 ·朗 格 朗 (Paul Lengrand) 在 巴 黎 召 开 的 第 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 上,发表了题为《终身教育引论》的 报告。
在终身教育理念中,教育不再是一种 工具,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 而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去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
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
究。
第32页/共140页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 任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 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 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 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33页/共140页
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
转变
工匠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
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 现的知识。
第36页/共140页
新观念
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 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 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 性地实施。
第37页/共140页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含 义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 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 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22页/共140页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 “三喻文化”理论
在一个“过去统治着现在,权威统治着众生” 的典型的农业文明时代,“后喻文化”的传递 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表现出“复制”前 人文化的价值取向;
第23页/共140页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第24页/共140页
第41页/共140页
四、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第42页/共140页
关于教师定位的观点
教师圣职论 教师公务员 教师劳动者 教师职业论等
第43页/共140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教师职业的专业训练必需性 教师专业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第44页/共140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第30页/共140页
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 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它是对 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 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 大调整。
第31页/共140页
㈡ 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
是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
适应新知识观的教学活动就成 为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建 构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也就 不能被视为知识的单向传授。
教师不能再充当知识的独裁者、 专断者,而要允许学生质疑, 允许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 出发重新检验与再思 第29页/共140页 考知识。
4.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 一理念而设计和确定的。
㈢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1.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产生
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法国。
第53页/共140页
意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能够提高教师 的教育技能和艺术,加强教育工作 的专业性,这无疑也会有利于教师 的社会地位得到相应提高。此外,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也有利于教师教 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第11页/共140页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再创性和重组性 示范性和多样性 迟效性和长效性 情感性和理智性
第12页/共140页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
概念理解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 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 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 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责所必备 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 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仪态 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
第16页/共140页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概念
◆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 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 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 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第17页/共140页
教师角色规范的两大特点
一是时代性 二是普遍性
第18页/共140页
㈠ 教师角色的转换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第34页/共140页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 球。”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 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
第35页/共140页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
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 自己只是执行者;
第13页/共140页
美国教育家克伯莱的观点
健全的知识 专业的准备 强健的身体 健全的人格 生活的经验 社会的了解 正确的教育哲学
第14页/共140页
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的观点
一个优良的教师必须兼具“人师”和“经师”两重品 质与修养。
第15页/共140页
本书的观点
职业道德:厚德 知识基础:博智
(专业智能,通识智慧) 教学能力:教育技术,教育智慧,
◆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 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 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 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第45页/共140页
2.教师专业的建立
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 能标志教师的职业智能 规定教师的学历标准 专门化教师教育机构 专业提升的保障机制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 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 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 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第3页/共140页
◆教师是教学活动 的主体,在教学 过程中发挥着主 导作用。
第4页/共140页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能者为师 智者为师 教师职业专门化(学校的产生)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第9页/共140页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君、 亲、师。
第10页/共140页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49页/共140页
四阶段论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第50页/共140页
五阶段论
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第51页/共140页
两阶段论
职前教育 目的:预期社会化 形式:师范教育 在职培训 目的:继续社会化
第52页/共140页
第54页/共140页
依据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 2000年签发《〈教师资格条 例〉实施办法》。
第55页/共140页
2.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
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第56页/共140页
产生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 在英美等国产生。
第57页/共140页
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