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6T07:11:56.12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7期作者:李纪亮
[导读] 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水资源调度实现防洪排涝、除害兴利的目的,一般水利工程都是由多个工程项目组合而成的,李纪亮
濮阳黄河河务局第二黄河河务局河南省濮阳市 457100
摘要: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水资源调度实现防洪排涝、除害兴利的目的,一般水利工程都是由多个工程项目组合而成的,需要达到多项生产生活目标,综合性较强。

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通常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的协助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把控,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实施周期长、程序复杂等因素,加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水利工程易出现突发事件。

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对涉及的每个项目进行有效协调控制,实现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措施;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人类在探索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建国前的水利时代,到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的工程水利,再到人水和谐思想逐步被接受的资源水利时代,未来将会迈入智慧水利时代。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论述,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加强实用性和标准性,对我国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单位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效能不显著等问题,急需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发展,实现对各项资源的统一配置,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与建设效益。

标准化管理就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换取较高的效益,将水利工程施工流程简单化,优化管理内容,实现管理职责明细化、管理机制效能化、管理制度专业化等高水准要求。

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时,应制定标准化规程及实施规划,落实新时代治水工作要求,不仅要注重工程细节,还要对全过程进行把控,严格审查工程施工质量,做好竣工验收工作,保障管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2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观念陈旧
当下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的主要问题就是工作观念不正确,大部分工作人员实际上对水利工程管理始终持有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的工作观念实际上很难对农民形成引导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大力推行了节水灌溉的新技术,但实际上大部分地区使用的灌溉方式依旧是传统的漫灌,工作效率很低,且灌溉效果也得不到保障。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我国当下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业生产区不到全部生产区的50%,水资源浪费明显。

且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水利工程中普标存在后期维护经费短缺的问题,水利设施对后续管理维护的要求更高,若得不到后期的合理管理,很容易导致水利设施加速老化,使用寿命缩短。

2.2运行管理机制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让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人员配备齐全,分工明确,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从而保障工程高效运行。

但在当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不能科学定岗定员、分工不合理的现象。

还有一些单位因工作地点偏远,难以招聘到稳定上岗员工,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人员配置不完善、文化程度低等问题。

此外,由于一些单位改制及人员更换频繁,致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效率低下,档案资料不齐全且整理不规范,不利于水利工程的长效发展。

还有资金短缺及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都会阻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营效率。

3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分析
3.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作为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条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他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一平台进行协同作业,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利用水利资源。

但是在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和应用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其功能性和完善性进行注意,要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当中的内容做到兼容,例如数据库、仿真及卫星定位等;为了确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要与水利工程具体情况相结合来不断优化和完整该系统。

3.2提升人员素质
农业生产的实际质量会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情况,尤其是在降水量少的地区,农业生产工作的落实必然对水利工程有较大的依赖性。

未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构建水利工程,最终达到的防灾和减灾效果十分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工程需要管理,否则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很大,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部门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实际种类很多,根据类型和水利需求,可以分为蓄水池、水井和饮水工程等。

显然水利工程种类较多,因此,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显得十分重要。

3.3水利工程管理保障体系
水利工程保障体系主要是指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作为工具和手段,需要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

对于水利工程整体管理,需要建立水利工程从项目入库立项、审批、建设、运行各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数据的更新机制。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梳理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质量检测单位各方的协同工作模式。

3.4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
我国水利工程种类众多,各类水利工程地质地貌、资金投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在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宜本地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为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提供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要对水利工程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确保落实工作责任。

并要定期组织试点培训班,打造一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示范工程,发挥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有序推动水利工程高效管
理与运行。

3.5水利工程管理数字化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智能首先要通过数字化的路径让各个阶段的状态被识别、记录,并且转化为数据。

具体做法是以水利工程管理各个阶段的核心业务事项为中心,将核心业务分解成具体的、独立的业务事项,梳理每个业务事项会产生的静态和动态数据。

例如,浙江省水管平台项目,首先进行核心业务事项梳理,并且梳理每个业务事项量化指标清单和数据共享清单。

静态数据需要梳理数据唯一来源、数据责任单位、数据更新频率,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动态数据需要根据性质确定高效的、便捷的、泛在数据采集方式,要尽量通过传感器采集而非人工填报,实现数据及时更新。

3.6加强督导考核
设立管护专项资金,对发现的管理不到位、设备运行不正常等水利工程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

同时,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纳入到河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考核内容、减分事项,每月一评分、一考核、一通报,以严格的督导考核倒逼管护水平提升。

同时将考核结果反馈市政府督查室,督查室实行年度考核,每年两次对水利工程管理情况进行市级督导,督导结果直接反馈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任人,提高主要责任人对水利工程管护的重视程度。

结束语
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对推动我国水利事业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还需要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相关且统一的现代化水利设施,从而全方位掌握水利工程运行状况,为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颜桂杰.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海河水利,2022(05):78-81.
[2].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2(06):1-2.
[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2,42(05):1+44.
[4].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2,42(04):1-2+6.
[5]彭月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41(12):54-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