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铁路工程边坡试验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铁路工程边坡试验评价方法
1.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要素
铁路工程边坡水土流失现象,降雨、土壤、坡形、防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需要围绕这些要素展开。
1.1降雨
降雨过程中,如果边坡土壤的渗入率,无法满足降雨的排除需求,则除了部分渗入土壤中的雨水,其他的雨水会逐渐积压在表层土壤中,当表层土层趋向于饱和状态,坡面上就会形成雨水径流,将边坡表面的土壤冲刷到低处,尤其是在雨水徑流密集的位置,会逐渐产生细沟侵蚀现象,长时期的侵蚀,细沟不断扩大,最终导致边坡表面的坍塌破坏,形成我们常见的边坡冲刷现象。
1.2土壤
土壤作为铁路工程边坡的承载力,其雨水渗入率、水流冲刷抵抗力、压实度、内摩擦角、粘聚力等,均决定是否具备抵抗边坡水力侵蚀的能力。
在诸多铁路边坡防护工程中,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在保持原来良性土壤的前提下,将部分类似软基等不良土壤置换,综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侵蚀情况和降雨条件等,保持土壤各方面特性的正常。
1.3坡形
坡形与坡度、坡长有关,而后两者在降雨过程中,直接决定雨水径流宽度的大小与走向,只有坡度和坡长控制在合理的状态下,才有利于雨水渗入土壤中,减缓雨水径流运动,反之则会形成冲刷力,将土壤带出边坡表面。
譬如边坡坡度过于缓急,则雨水会附带泥土直接顺着边坡流下,造成边坡的水土流失。
1.4防护
铁路工程边坡防护一般有植草防护和坡面防护两种类型,前者借助草本植物的根系牢固土壤,提高土壤的抗冲刷性,另外植物的叶茎,也可以减小降雨对土壤的击溅力;后者则是通过防护施工,强化边坡土体整体的稳定性,譬如设置汇集水流截流体。
以上两种方法均为边坡防护的重要举措,在分析边坡是否存在水力侵蚀时,要考虑防护效果的良莠。
由此可见,我们在开展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紧扣降雨、土壤、坡形、防护四个方面的评价要素,并通过试验,确定这些要素相对应的试验结果参数,方可作为边坡防护施工的科学依据。
2.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体系的构建
结合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要素,构建水力侵蚀试验评价体系,其中分为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和模数评价指标两个步骤:
2.1水土流失机理分析
以某铁路边坡工程为例,该工程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包括4个方面:
①降雨。
一方面分析雨水击溅程度,以此考量雨滴的动能;另一方面分析雨水的径流程度,以此考量雨水的强度、降雨量和入渗率,然后综合判断降雨冲刷力,就能够得出雨水的流速和流量。
②土壤。
一方面分析降雨时的入渗率,作为降雨冲刷力的判断因素,另一方面是分析土壤抗剪切力,最后得出土壤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应力,其中内摩擦角折射出土壤含水量与成分组成,粘聚力折射出土壤的粘土成分,应力与坡长、坡度等,可共同反映土壤的容重和应力历史。
③坡形。
主要考虑边坡的动能与势能,两者均是判断坡长和坡度的重要依据,而坡长和坡度确定后,可与土壤的应力状态,共同作为确定土壤容重和应力历史的依据。
④防护。
一方面是植草,其防护标准为截流消能和固土抗剪,截流消能关系到边坡的动能,主要由植草类型和植草覆盖度决定,而固土抗剪关系到边坡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与植草类型相关;另一方面是坡面,其防护标准是防止冲刷和增强稳定,分别与边坡的分割份数、形式等相关。
2.2水力侵蚀模数评价指标
在分析水土流失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水力侵蚀试验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水力侵蚀模数评价指标:
①自然条件。
首先是降雨,以上案例工程中,降雨量分别在<500mm、500-1000mm、>1000mm时,水力侵蚀影响的程度均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次是土质,工程地质成分主要有砂砾石、砂土、含砂细粒土、细粒土,不同的土质,其内摩
擦角、粘聚力和应力各不相同,因此也要纳入水力侵蚀试验考虑因素的范畴之内;再次是坡形,主要分析坡长和坡度。
②工程条件。
首先是工程类型,弃土场、路基、取土场、站场、便道等类型不同的工程,边坡防护要求不一样,需要紧扣工程的类型,提出相应的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标准;其次是施工期,雨期和不同的施工工期,应利用相对应的水力侵蚀试验评价方法;最后是防护,通过植草、综合防护、全防护、拦渣墙等方式的防护后,进行水力侵蚀试验评价,就能够确定边坡防护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3.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案例分析
3.1降雨侵蚀试验评价
工程边坡降雨侵蚀试验评价,关键在于判断降雨产流时刻,即根据水力侵蚀机理,在不同工程位置判断降雨条件,譬如本工程的路堤边坡,降雨标准为10mm,产流时刻为15min;取弃土场降雨标准为10mm,产流时刻为10min;施工便道降雨标准为5mm,产流时刻为3min;路堑边坡降雨标准为10mm,产流时刻为10min。
根据这些标准型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工程位置边坡降雨的水力侵蚀情况,并按照这些数据调整边坡防护方案,能够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3.2土壤侵蚀试验评价
土壤是铁路工程边坡防护的载体,其入渗条件,直接关系到水力侵蚀的程度。
在此,我们需要重点分析边坡土壤的入渗条件,以明确土壤侵蚀力指标。
由于入渗属于动态的过程,并且与降雨强度有关,因此应该综合降雨侵蚀试验的评价结果,检查是否产生径流。
如果土壤入渗能力在降雨强度之外,则会产生径流,此时要考量稳渗率和某段时间后的入渗率,从侧面判断土壤性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原始地表水土流失的状态,尤其是在施工期间,土体的扰动,会加速边坡的水力侵蚀,其中预测阶段的水土流失总量可用公式表示,其中Fi表示第i 年后土体的扰动面积、M表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A表示加速水力侵蚀系数、Ti表示预测时段。
根据该公式,就可以预测出施工阶段铁路工程坡面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蚀量,完成土壤侵蚀程度的判断。
3.3坡形侵蚀试验评价
根据铁路工程边坡设计规范,各种类型坡面的坡度与坡长因子具有差异性,案例工程中路基边坡设计比为1:1.75、路堑边坡设计比为1:0.75、取弃土场边
坡土壤休止角取值40°-60°之间。
另外根据几何图形分析,掌握地形加速系数,判断是否存在导致边坡坡面水土流失侵蚀加快的因素,其中地形因子加速系数为,最后得出判断结果为原地面边坡坡度2°-5°、路基边坡加速系数、路堑边坡加速系数为、取弃土场边坡加速系数,藉此可看出工程边坡坡形侵蚀指数相对稳定,尚未存在影响边坡防护的不利因素。
3.4防护侵蚀试验评价
案例铁路工程边坡施工之前,其坡面被地表植物覆盖,其因子取值0.6,施工后重新种植草木,因子C值取0.1-0.15。
工程的边坡防护施工,尽量保持原有的水土,并在完工后进行平整、夯实、绿化和设置防护,因此防护侵蚀试验评价的结果也相对稳定。
4.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铁路工程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评价的方法,但鉴于不同铁路边坡防护工程施工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其他工程在参考以上水力侵蚀试验评价方法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地借鉴。
参考文献
[1]雷军,匡星,白明洲.典型铁路工程边坡降雨侵蚀过程规律调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0-44.
[2]刘洁.边坡冲刷中细沟侵蚀机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