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级MPA-E)(12月28日公共管理学学位评估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一、培养目旳为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中国公共领导人才。
该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认知中国国情,切实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发展旳趋势,具有爱国奉献、明德为公旳思想境界,熟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对现实公共管理问题既能进行专业而独到旳分析与研究,也能切实掌握详细旳运作、协调与沟通技巧,卓有成效地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旳现实问题。
二、学分规定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期间,需获得基础课程18学分,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专业实践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
三、学制及学习方式弹性学制(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以分段集中形式为主。
修完课程后回工作单位做毕业论文。
四、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基础课程(18学分,考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70590113) 3学分(考试)●公共管理(70590103) 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分析(70590193) 3学分(考试)●政治学(70590133) 3学分(考试)●公法学(80590453) 3学分(考试)●公共经济学(80590373) 3学分(考试)2、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考试)●英语(60640413) 3学分(考试)●政府、市场与社会(70590413)3学分(考试)●战略思维与决策(80590523)3学分(考试)●领导科学与艺术(80590213) 3学分(考试)●论文设计与写作(70590363)3学分(考试)3、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考试))●公共管理前沿(70590403)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专题(8059046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8059054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学分获得方式:境外调研后交汇报或参与5次以上国际学者旳讲座、汇报或研讨,并提交有关分析汇报。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培养方案
(2011年12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
毕业生及学位获得者应秉承清华大学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追求我院明德为公的思想境界,面向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前沿,面向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的实际需求,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卓有成效地推动组织创新与社会变革,从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
二、学分要求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核心课程17学分,选修课15学分,前沿课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为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包括:
1、周末及晚上学习;
2、分段集中学习,每学期集中一次6-8周,每年集中2次,课程学习共集中4次。
四、课程设置
4、专业实践(80590732 2学分,考查)
学生应参加专业实践,内容及要求包括拓展训练或实地考察或参加讲座及
我院组织面向MPA同学的公共管理论坛等。
5、学位论文
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学位论文。
鼓励学生选做案例分析报告和政策分析报告,20000字以上。
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
论文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具体参见《清华大学MPA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增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在京举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增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2020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下文简称清华公管)成立20周年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21世纪发展研究院首任院长方惠坚,清华公管首任院长陈清泰,清华2020年4月16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关于推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通知》(学位办〔2020〕4号),决定推进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首批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试点设置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共20家。
4月27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工作视频研讨会”,会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联合召集人、清华大学教授薛澜介绍了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立及培养方案指南的形成过程,强调了为更好地推进各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试点设置单位的相关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讨论目前的培养方案指南;二是,如何建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
专家们纷纷就这两大议题建言献策,为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增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以后,公共管理将内含6个二级学科,分别为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
公管第二任院长、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公管现任院长江小涓等出席论坛。
参加论坛的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相关学术团体负责人、兄弟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师生院友和各界人士代表。
论坛由清华公管党委书记彭宗超主持。
辜胜阻致辞陈旭致辞陈清泰发言江小涓作主旨报告圆桌论坛消息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消息来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论坛开幕式上,辜胜阻和陈旭相继致辞,陈清泰发言。
清华大学mpa面试题
清华大学mpa面试题一、背景介绍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管理学院之一,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学术声誉的管理学院之一。
清华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组织变革与创新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
二、面试问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
2. 为什么选择报考清华大学MPA项目?你对公共管理有什么样的了解和兴趣?3. 请列举一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并介绍你是如何应对的。
4.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质和能力?5. 请描述一个你在团队中发挥领导力的经历,并分享你的收获和教训。
三、回答示范面试官:请简要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
面试者:非常感谢机会,我是某某。
我本科毕业于某某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我先在某某银行担任金融分析师的职位,主要负责行业研究和公司投融资项目的评估。
在那里,我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分析和数据处理经验。
后来,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于是报考了清华大学MPA项目,并成功入选。
面试官:为什么选择报考清华大学MPA项目?你对公共管理有什么样的了解和兴趣?面试者:我选择报考清华大学MPA项目,一方面因为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声誉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公共管理领域有浓厚的兴趣。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深刻理解到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功需要良好的领导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我相信通过MPA项目的学习,我将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素养,并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面试官:请列举一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并介绍你是如何应对的。
面试者:在我曾经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挑战。
我们的团队面临一个紧迫的项目任务,但由于成员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充分,进度出现了延误和不稳定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动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建立了一个正式的沟通渠道,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
要闻回顾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2009年6月号(总第47期)【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部信息沟通,扩大学院影响,树立学院形象,学院办公室从2004年8月起编辑印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下称简报),该简报根据信息量出版月报或双月报,栏目包括要闻回顾、学院动态、学术交流、教授风采等,欢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踊跃投稿,投稿信箱:ggzhb@。
要闻回顾1、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到我院考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我院首任院长陈清泰,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旭,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原党委书记、21世纪发展研究院首任院长方惠坚,我院院长薛澜、党委书记王有强等参加考察。
华建敏与我院师生30余人进行了座谈。
北京哲社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社会保障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杨燕绥教授、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王有强和于安教授就各自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未来的工作设想进行了介绍。
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国企改革、政府采购、国家战略规划等进行深入交流。
华建敏在总结讲话中对我院在应急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其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肯定,并希望我院能够继续以国家正在做的事为中心,以国家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发展多提供思路,多培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经过申请、评审、实地考察等程序,6月30日,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正式对外宣布了首轮入选国际发展硕士项目的全球10所高校。
我院从全球70多所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全球10所高校之一,获得了为期三年、总金额为90万美元的资助。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1、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6月3日和4日,我院院长薛澜、党委书记王有强,分别与法学院院长王振民、党委书记车丕照,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党委书记杨斌、常务副院长陈国青等进行座谈,围绕留学生项目的开展、人才引进、薪酬与考核等方面展开交流,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起长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预录取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田峰源 华耀 闫文峰 黄嵘 任梦 李倩 程静 马越 黄海燕 李娟 陈晨 许蕾 郑荣良 孙一鸣 王磊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林巧婴 常冬晨 程海礁 陈岗 李丹 刘淼 赵天 陈辉 彭海协 李玺 贺一莎 张波 蔡仲凯 李茂生 刘臣 付志勇 许弢 徐古元 递补预录取
89.30 89.24 89.24 89.12 89.12 88.90 88.64 88.64 88.61 88.00 87.97 87.89 87.87 87.75 87.75 87.49 87.29 87.21
排名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姓名 王晓艳 白雪 时圣宇 傅希哲 李千里 郭芳倩 吕笑飞 郑浩 段典达 于文晶 王玮 于学谦 吕二鹏 王明轩
面试分数 87.09 87.09 87.09 86.99 86.49 86.46 86.46 86.16 86.16 86.08 86.08 85.99 85.99 85.88
进入考后程序 排名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姓名 陈立 张伟 冯昊 闫沼君 王涛 王一超 申雨霏 翟晓晖 董琦 邓永波 彭胜仁 仇志伟 连欣 张伊 王博 庞博夫 蒋昕 周雨勋 李光伟 姚苗苗 卢正川 张雷雨 霍建龙 张冲 田艳明 杨阳 陈孜 王恩波 江锦涛 王伟(衡水机要局) 张贞艳 薛爽 面试分数 80.92 80.92 80.62 80.45 80.37 80.23 80.23 79.91 79.91 79.77 79.51 79.51 79.37 79.37 79.32 79.13 78.82 78.71 78.71 78.65 78.58 78.22 78.22 78.20 77.86 77.81 77.81 76.81 76.61 76.46 75.92 75.80
“三助”岗位课程助教岗位职责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管学院课程助教岗位工作要求(试行)岗位要求:1、服务任课教师、完成教师安排的各种教辅工作(协助课程准备、组织、建设和学生管理等);2、服务选课学生、完成学院要求的相关工作(通知提醒、发放资料等)。
主要工作:●协助老师作好开课准备:根据老师需求收集整理编辑教学资料、准备和复印教学大纲/阅读材料/课件等。
开课前和任课教师确认上课时间、地点及学生类别等信息。
多位教师合上的课程,必须提前联系各上课教师、确认老师们需求后及时准备。
●发教学大纲、明确课堂纪律:第一次课发教学大纲、明确课堂纪律、说明考勤办法等(缺勤必须请假、超过规定次数必须退课重修,如MPA不得超过4次,否则成绩记为0分或不及格,见附件1)。
根据任课教师需求,收集学生联系方式(测试电子邮件是否畅通)。
●提前到达教室、认真做好考勤:每次课提前到达、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如组织签到等)、提前检查设备(如有故障及时联系教室管理人员)。
补退选后到业务办领取选课名单。
●全程参与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协助组织课堂讨论等(最好能协助课程辅导),主动了解选课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意见,并及时转告任课教师或业务办参考。
●提前办理外请专家讲学与调课报批手续:若任课教师邀请外请专家讲学、提前填写相关表格领取酬金并做好联系接待服务工作。
若需调课、需提前填报调课申请报批(原则上每门课1学期调课不超过1次)。
●认真做好通知与提醒工作:及时转发本课程教学通知(尤其是教学调整通知,需通知到每个选课学生)。
提醒和督促选课学生参加网上课程教学评估。
及时提醒缺勤将超过规定次数同学并强调后果(期末可留考勤表复印件)。
提醒学生作业和课程论文提交方式与时间(务必强调选课后未参加考试或未按时交课程论文,相应环节将以“0分”计)。
●及时收取、催交和认真核查期末课程论文:逐一电话或电邮提醒未按时提交的学生,并强调后果。
尽量确保选课学生完成课程论文或相关要求。
并根据任课教师需求对课程论文进行诚信审查。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23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治理5、区域发展与政策(含台港澳地区)6、发展规划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三、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培养方案制订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考试内容覆盖学科基础课程,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考一次,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重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简章录取办法考博经验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简章录取办法考博经验启道考博分享一、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启道2000年10月,面对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挑战,清华大学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在公共管理系和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基础上,率先成立国内第一所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现任院长是薛澜教授。
学院现有教师6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名。
学院还聘请了12位双聘教授,7位兼职教授,1位名誉教授。
学院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师资队伍,现职教师全部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
学院现有政府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非政府管理(NGO)研究所、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国情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6个常设研究所。
2003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授权;2013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名列第二名,其中学术声誉和科学研究名列第一。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有博士招生点和硕士招生点,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已经形成了学术型硕、博士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等中文教学项目,国际发展硕士(MID)、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国际发展与治理硕士(MIDG)等英文教学项目,并即将正式启动行政管理本科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2013年我院MPA项目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例通过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
截止2015年7月,学院累计培养博士 155 名、硕士 627 名、MPA 2400余名,MID和IMPA留学生477名。
学院大力加强智库建设,先后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等国际知名智库联合成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于国家公共政策制定。
清华mpa课表
清华mpa课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课程是一个为期两年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广泛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公共管理领导者。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开发学生的领导能力,提高他们在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
MPA课程的课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涵盖了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公共政策分析、组织管理、经济学、法律、公共财政、社会学等。
以下是清华大学MPA课表的一份示例:第一学期1. 公共管理概论2. 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3. 公共部门组织与管理4. 政府采购管理5. 统计学6. 研究方法除了上述的专业课程外,MPA课程还包括了实习和论文撰写等实践环节,以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各种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会议,与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清华大学MPA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公共管理人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可以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改革者。
希望有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清华大学MPA课程,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一。
其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是公管学院的核心项目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哈佛MPA”。
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最专业、最先进的管理学教育,培养出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领军人才的能力。
清华MPA项目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和全面,涵盖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多门重要课程的教育,从而全面掌握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份清华MPA项目的典型课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因地制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访谈录
门采 访 了公共政 策专 家 、清华 大学 公 共管理 学院 院长薛 澜教授 。
,
各个 方面 对 “ 大部 制 ”的内涵
理 解 还 不 尽 相 同 ,还 有 一 些 问 题 需
曹永 刚问 ( 下简 称问 ):改 以
革 开 放 以 来 , 中 国 已经 实 施 了六 次
要进 一步探 讨 ,在此 之前 不应仓 促
薛 澜 答 ( 下 简 称 答 ): 新 以
中 国 成 立 至 今 ,大 约 进 行 了 十 二 次
要 求 政 府 机 构 及 时 做 出相 应 的 调 整 ;但从 另外 ~个 方面 看 ,国 家的
政 府机 构 改 革 , 其 中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中 国 分 别 在 1 9 8 2年 、
0
;
垒 l
l
t m§ *
-Ⅵ ■
,
量 彝 I
%
鼍 怠
。
飘 ■ I
*
:
‘
●
●
0
0
●
●
●
■ l
■ ■ ■
■ ■ ●■
瓢” 长
;
■■■l I - I l
l
!
;
鞋 珏 畦“ F
l
;
■翻 ■ ■ ■ ■ _
蒙
誓蓑 羹
鬟 薹 豢
一
一
囊 曩
地 方政府 机构 改革要 因地制 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 学 院院长 薛澜教授访谈录
革 ,都 和一 些重 大的 改革 开放 及政 策 调整 措施相 联 系 ,但 主题 一直 是 围绕政府 职 能转换 的 问题 。对于 这 次 以 “ 部 制 ”为 核 心 的 机 构 改 大 革 ,不少 人觉 得这次 改 革动作 应该 很 大 ,但 现 在 来 看 变 动 幅 度 并 不 大 ,这 其 实 并 不 是 一 件 坏 事 。 第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简介】本文重点说明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招生变化,复试内容及分数线,参考书,历年真题,盛世清北内部资料,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经验等。
【考情分析】清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的深,考的活,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考高分是在报考清华大学考生面前的拦路虎。
因此,考生要了解和掌握清华大学考试风格,考试题型,考试重点,难点,突破跨越顶尖名校的障碍。
由于清华大学考试要求及难度大于其他高校,因此,清华大学专业课程的备考,也可用于其他高校通科目专业课程备考使用。
【2021招生目录】【院系招生变化】对比清华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总结出:1、2021年招生目录中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给出复试内容的说明,公共管理专业没有给出复试内容的说明;2、2021年公共管理专业减少了(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新疆项目的招生人数40人,其他专业招生人数不变;3、2021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减少了(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新疆项目的研究方向,增加了02(非全日制)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 双硕士学位项目;4、各专业考试科目不变;5、公共管理专业学位仅招收原单位定向生(在职培养)。
综述,对于复试内容,虽然2021年尚未给出,但可以参考2020年招生目录进行提前准备。
【复试分数线】一、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120400)入围复试分数线1)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不低于60分;英语:不低于70分;业务课一:不低于90分;业务课二: 不低于90分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初试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不低于50分;英语:不低于50分;业务课一:不低于90分;业务课二: 不低于90分二、.公共管理专业(125200)考生入围复试分数线(1)公共管理(MPA)复试分数线初试总分不低于203分(单科:“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成绩不低于120分,“英语二”成绩不低于50分)。
23所行政管理博士点学校之一
23所行政管理博士点学校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
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清华大学汇集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拥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融合并继承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这些优越条件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在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序举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不断延续,都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学院在本学科领域的声誉与影响。
同时,一门门精品课程陆续开设,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一届又一届学术型研究生和MPA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到教研岗位的第一线,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曲折,并在不懈的耕耘中开始收获,为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1996年--成立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正式出刊--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97年--承担香港金融、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受到有关单位的关注--在香港回归期间,中央电视台对清华大学香港技术产业研究作了系列报道--《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四期作为香港问题研究专集1998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内成立公共管理系1999年--成立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00年--在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和21世纪发展研究院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获批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试点工作--经过筹备图书资料中心对学院师生开放2001年--出版《清华大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教育部委托进行“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研究--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转入公共管理学院2002年--首届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成立电子政务实验室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公共管理评论》创刊号出版--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成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并聘请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政府学院案例项目主任霍华德•哈索克先生担任案例中心顾问--学院院馆“伍舜德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学院科研机构调整成6个常设研究所,分别为:政府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非政府管理(NGO)研究所、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国情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经过筹备政府文献中心成立--首届高级公共管理硕士(MPA-E)班开课--公共管理学科首批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成立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2006年--成立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启动SENS平台建设∕SPPM系统建设研究领域:公共政策政府管理非政府管理国际战略与发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2001年12月成立,罗豪才教授任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公共事业管理院长副院长简历
薛澜教授、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危机管理等学术成果:"Knowledge Economy and China's Future"(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个人履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董事、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等。
巫永平教授莱顿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政府与市场、产业政策、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台湾研究学术成果:巫永平的近期研究成果多以英文发表。
其中,英文专著《经济发展的政治解释:政权生存、官僚政治和私营企业与台湾的经济成长(1950-1985)》2005年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分别应国际中国研究权威刊物英国和荷兰之邀撰写书评。
巫永平于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个人履历:巫永平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1993年前往荷兰留学,2001年获荷兰莱顿大学哲学博士。
1996-1997年和1997-1998年为撰写博士论文两度赴台湾研究,成为首位持大陆护照在台湾大学注册的博士生。
彭宗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中外选举制度、中国政府运作、乡镇治理、危机管理等学术成果:曾经负责和参与的各类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独立负责的国家级课题为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等。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拟录取名单(一)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拟录取名单(一)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院系简介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院系成立于2000年10月。
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清华大学汇集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拥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融合并继承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这些优越条件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以来,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在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序举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不断延续,都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学院在本学科领域的声誉与影响。
同时,一门门精品课程陆续开设,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一届又一届学术型研究生和MPA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到教研岗位的第一线,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曲折,并在不懈的耕耘中开始收获,为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名单公示: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校内直硕:2010012434史小川(自带名额)、2011010343成辉、2011010603顾晨、2011011585刘天乐(自带支教团名额)、2011012601李姝慧、2011012608范梓腾、2011012629林声巧、2011012742李晓旭、2011012750李林烨、2011012873黄斐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校内直博:2011012114曹胜熙(自带名额)、2011012856廉威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校外直硕:15300362宋嘉楠、15302448刘欣然、15302872刘烔言、15302985马柯、15303139张恩岱、15303233邱实、15303234胡延雷、15303312程最、15303344钱帅、15303365肖诗阳、15304168石鎏、15304518杨梦曲、15305184郝璞璞、15306055李亚男、15303926陈新魁、15304749王婕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推免校外直博:15300119魏钰明、15301736邵旖旎、15303677扈豪、15306338李蹊盛世清北—专注清华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2007年1月号(总第23期)【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部信息沟通,扩大学院影响,树立学院形象,学院办公室从2004年8月起编辑印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下称简报),该简报根据信息量出版月报或双月报,栏目包括要闻回顾、学院动态、学术交流、教授风采等,欢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踊跃投稿,投稿信箱:ggzhb@。
要闻回顾1.1月5日下午,学院召开全院教师会。
会议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进行了学校学院财务工作通报、对外合作的个别问题通报、培训中心年度工作汇报与讨论等内容。
会议的第二部分,首先进行学院正副职党政干部述职。
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2006年度各单位党政正副职干部考核工作安排的要求,学院正副职党政干部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全院教师听取了述职报告,并为每位干部进行打分。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庄丽君到会听取了汇报。
干部述职后,常务副院长薛澜传达了11月8日校党委书记陈希到我院调研的会议精神,院长助理熊义志、谢矜分别进行了学校财务有关工作通报、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情况通报,党委书记刘颖重申了考勤请假制度、年度考核等事宜。
学院教师、博士后70余人出席了会议。
2.1月30日下午,我院2007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首届MPA-E高级公共管理论坛在学院隆重举行。
在毕业典礼上,首先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副院长王有强通报了学院2007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毕业博士4人,硕士6人;授予管理学博士4人,管理学硕士11人,经济学硕士1人,公共管理硕士(MPA)59人。
毕业生代表李继春、学院教师代表邓国胜分别代表毕业生和全体教师发言。
院长陈清泰教授代表学院祝贺各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广阔空间中。
副校长谢维和、我院院长陈清泰、党委书记刘颖、副院长王有强、副院长王名、党委副书记熊义志,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危廷芳以及来自各地的领导、嘉宾数十人出席了毕业典礼。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资汇总
刘求 实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博士
非 ZF 组织管理,事业单位改革
刘 志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 城市规划与管理,住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
林士
孟延 春
北京大学博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 群 南京大学博士 红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王亚 华 清华大学博士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水政策与管理,中国国情研究
齐 晔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博士
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施 祖 清华大学硕士 麟
区域与城市发展,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苏 竣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与管理
王 丰
密西根大学博士
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不平等
王 名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 士
NGO,公民社会与治理,CDM 与环境治理
王 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东亚国际关兰大学博
王有 强
士, 美国俄亥俄大学博
公共经济学、ZF 治理、领导力
士
巫 永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 平
ZF 与市场,产业政策,地方 ZF 与经济发展
薛 美国卡内基·梅隆
澜 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危机管理
杨燕 绥
比利时根特大学博 士
ZF 组织与治理,社会保障,薪酬理论
殷 存 南开大学博士 毅
两岸经济关系,区域发展与政策
于 安
北京大学博士
行政法(社会行政法,行政应急法)
于 永 吉林大学硕士 达
国际经济理论与公共事务,集聚优势,领导学
俞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 金融体制 ,公共金融,社会发展 樵 学博士
陈 玲
清华大学博士
梅 赐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 比较政治学和中国政治,ZF 职能转换、干部管理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2007年1月号(总第23期)【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部信息沟通,扩大学院影响,树立学院形象,学院办公室从2004年8月起编辑印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简报》(下称简报),该简报根据信息量出版月报或双月报,栏目包括要闻回顾、学院动态、学术交流、教授风采等,欢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踊跃投稿,投稿信箱:ggzhb@。
要闻回顾1.1月5日下午,学院召开全院教师会。
会议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进行了学校学院财务工作通报、对外合作的个别问题通报、培训中心年度工作汇报与讨论等内容。
会议的第二部分,首先进行学院正副职党政干部述职。
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2006年度各单位党政正副职干部考核工作安排的要求,学院正副职党政干部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全院教师听取了述职报告,并为每位干部进行打分。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庄丽君到会听取了汇报。
干部述职后,常务副院长薛澜传达了11月8日校党委书记陈希到我院调研的会议精神,院长助理熊义志、谢矜分别进行了学校财务有关工作通报、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情况通报,党委书记刘颖重申了考勤请假制度、年度考核等事宜。
学院教师、博士后70余人出席了会议。
2.1月30日下午,我院2007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首届MPA-E高级公共管理论坛在学院隆重举行。
在毕业典礼上,首先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副院长王有强通报了学院2007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毕业博士4人,硕士6人;授予管理学博士4人,管理学硕士11人,经济学硕士1人,公共管理硕士(MPA)59人。
毕业生代表李继春、学院教师代表邓国胜分别代表毕业生和全体教师发言。
院长陈清泰教授代表学院祝贺各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广阔空间中。
副校长谢维和、我院院长陈清泰、党委书记刘颖、副院长王有强、副院长王名、党委副书记熊义志,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危廷芳以及来自各地的领导、嘉宾数十人出席了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院首届MPA-E高级公共管理论坛在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
论坛由首届MPA-E班发起,第一届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将在江西庐山召开,此后每年一届。
论坛将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努力促进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MPA-E与高级公共管理教育机制创新”,由副院长王有强主持,陈清泰院长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首届MPA-E班学员陈震、乔新江、李敏、郑翔先后从对MPA教育的认识、清华MPA-E教育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清华求学的体会等方面发表了演讲。
参会嘉宾也分别从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MPA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政府公务员人才考核等多角度对公共管理进行了探讨。
副校长谢维和出席了论坛并进行总结致辞。
学院动态【党务工作】1.1月2日,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布臵推荐提名我校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的工作。
院党委书记刘颖传达了学校召开的各单位党委书记会的会议精神,并对推荐提名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和安排。
院党委委员、教工支部书记及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参加了会议。
2.1月8日,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根据各党支部的提名情况,讨论确定向学校推荐十七大代表候选人为陈希、陈旭。
并向党委委员征求了关于学校、学院人事改革有关精神的反馈意见,通报了学院教师违反国际合作纪律、考勤纪律和学生违纪情况。
最后,党委会审批了预备党员发展和转正事宜。
3.1月25日下午,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邀请学院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进行新年座谈。
“民盟”、“民建”、“致公”等党派的教师及部分党外人士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颖主持。
刘颖首先介绍了2006年学院在制度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的重点工作,征求大家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非常肯定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就学院研究生培养、课程建设、科研项目转化为学术成果、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
4.1月25日,学院机关党支部按照学校部署开展期末组织生活,召开支部扩大会。
会上,大家认真、集中地学习了《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领会了纲要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纲要的部分内容,特别是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5.根据校党委有关学习精神,按照学院党委的安排,1月26日,以公共政策研究所和国情研究所为主体的教工一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
本次学习活动由支委胡光宇对《决定》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和解读,他结合国情研究中心所展开的研究,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主要内容等各个方面对《决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评述,特别是结合自身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随后的讨论发言中,胡鞍钢教授强调了政治学习应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说理解和学习《决定》应当抓住重点、深入剖析。
他还以《决定》中所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例,从和谐社会理念提出的曲折历程说明了我党坚持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支委梁正主持了本次组织生活会。
6.1月29日,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全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学习班。
大会报告以“党支部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为主题,之后进行分组交流。
我院与人文学院在一组,由我院党委书记刘颖主持。
【人事工作】1.本月,学院办公室一一与老师们核对人事处下发的2006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套改信息,将结果上报学校人事处,并把复印件留给老师备查。
2.本月,学院政府研究所进行换届选举,于安当选为所长,程文浩为副所长,选举结果已报院务会备案。
3.本月,孟延春合同到期,从教学和研究方向出发,经本人申请,经原所在的NGO研究所和拟加入的政府研究所同意,从新合同开始,孟延春转入政府研究所。
4.1月9日下午,学院召开学院机关职员、各研究所秘书2006年度述职会。
学院综合办公室、业务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图书资料中心以及六个常设研究所的十六位职员分别就自己在2006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总结,提出了努力改进的方面,并就各自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副院长王有强、党委副书记熊义志及各职能部门负责老师出席会议,听取了大家的述职报告。
经评委无记名投票,并报院务会审议,确定考核结果为2名职员优秀,其他参加考核的职员均为合格。
考核优秀的职员为:学院机关职员周娅卓(科研),研究所秘书王鹏(台湾所)。
5.1月11日下午,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员2006年度述职会。
除2006年7月16日以后报到的教师、2006年10月进行过职称晋升汇报的教师、2007年1月合同到期教师、2007年1月5日已述职教师及目前在进行学术休假的教授外,学院教学科研系列、研究系列、业务管理系列的二十四位教职员工分别就各自在2006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总结。
全体参会的教职员在听取汇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互评。
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出席了会议。
常务副院长薛澜肯定了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提议大家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6.根据学校年度考核要求和标准,1月12日,学院考核小组成员开会讨论,考虑到第一次进行与收入分配相关的年度考核和我院人事改革的过渡期,综合2006年职称晋升评分结果、2007年1月合同到期教师评聘结果、2007年1月11日年度述职的评分结果,经学院考核小组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考核结果为4名教职员优秀(学校规定优秀率不超过10%),1名教职员不合格,其他参加考核的在编教师与职员均为合格,考核为优秀的教职员为:胡鞍钢、邓国胜、杨永恒、孟波。
1月15日至1月19日,学院对2006年度教职员考核结果进行了公示,具体考核结果已通知到每一位老师。
7.1月31日,2007年教师招聘(第一期)接收简历截止。
共收到应聘简历27份,学院办公室已根据类别整理,送简历初选教授组遴选。
8.学院博士后领导小组为促进提高博士后水平,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依据学校新出台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采取措施规范博士后出站评审。
经过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世纪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期满离站科研评审标准》以及相应的规范管理办法《学院博士后期满离站科研评审会议程及要求》、《学院博士后期满离站科研评审会秘书须知》等。
以上办法于1月起实行。
9.经过学院2007年第一次博士后招聘面试,学院拟录用11人,录取名单已于本月初公布并上报人事处博管办。
10.1月31日,公管学院/21世纪发展研究院进行院博士后协会换届选举,学院党委书记、流动站站长刘颖老师出席了会议。
原协会会长周玲博士就上届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刘颖老师勉励博士后们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着眼,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找准定位,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同时,刘颖老师还对学院新一届博士后联谊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之后会议推选郭琼博士为公管学院新一届博士后协会会长,纪颖、殷成志、陈亮、雷平为委员。
【教学工作】1.根据《MPA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经1月5日学位分委员会会议评议,推荐7篇MPA论文为优秀硕士论文,其中4篇推荐参评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学校每年7月统一讨论审批),3篇推荐为公共管理学院优秀硕士论文,推荐结果于1月10日起进行了公示。
推荐校优硕士论文作者为:郭丽珍、张永、王金平、王胜乾推荐院优硕士论文作者为:马必钢、陈翔、陈坚2.1月7日,我院2006年度MPA招生面试工作在学院进行。
经过面试,我院共录取2006级MPA新生130人。
3.1月8日下午,研究生院、公管学院和外语系在研究生院会议室召开研讨会,就我校MPA专业学位公共英语课程建设问题进行研讨。
会议讨论了我校目前MPA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当增加学分、固定上课教师和根据学生需求开课等措施。
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公管学院副院长王有强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
4.1月9日下午,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学院302会议室召开。
会议由学位分委会主席王有强教授主持,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主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熊义志介绍了本届毕业生的德育情况,学位分委会审查了2份学术硕士学位申请、6份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申请以及64份专业学位申请。
经投票通过,建议授予2人硕士学位和60人专业学位。
会议还审查了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5.1月20日~21日,今年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共140人)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工作】1. 1 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7年校园招聘会在我院302 会议室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