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古诗文阅读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六金陵怀古含解析

群诗通练六金陵怀古主题解说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
金陵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据说还氤氲着王气。
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无不引起词人们的思古之幽情,所以,在怀古诗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金陵,因而也催生了大量经典的怀古诗词佳作。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请鉴赏前两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唐彦谦[注]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注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晚唐诗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山自青青水自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建康仲殊钟山影里看楼台。
江烟晚翠开。
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
黯愁怀。
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两句的作用。
答:.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精析.()对比。
用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和眼前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形成对比。
()情景交融。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的变化,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并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
.()吊古伤今之情。
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
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讲练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例】(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
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
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例】(2015·全国卷Ⅰ)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
④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
【例】(2015·全国卷Ⅱ)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
审题要点①审概念。
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②审明暗。
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
③审数量。
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
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
④审步骤。
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
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
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
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
答案要素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
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
江苏语文题型攻略文档:第二章 古诗鉴赏 题型攻略一 含答案(1)

复习要点1.继续强化思想感情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2.解决答思想感情题中概括不准、不全的问题。
一、请认真研读江苏卷近几年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07年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思想感情?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014年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请简要分析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015年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2016年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范围明确、具体。
职业中专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职业中专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表达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1. 文章体裁: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3.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速度,提炼信息,运用阅读技巧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1. 文章体裁:古文、诗歌、词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鉴赏文学价值3.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第三单元:写作训练1. 文章类型: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条理清晰、语言准确3.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和文采第四单元:口语交际1. 交际场景:日常生活、工作、社交活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技巧3. 教学难点:克服紧张情绪,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第五单元:语法与修辞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实例解析文章特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6课时第四单元:4课时第五单元:4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职业中专语文(基础模块上册)》2. 参考书目: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语法修辞词典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阅读材料、教学视频、电子词典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齐全,便于开展课堂教学;3. 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第一章《古诗文赏析》1. 《古文观止》2. 《文言文阅读》3. 《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2. 《新闻报道阅读》3. 《科技文献阅读》第三章《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分析》2. 《写作技巧与方法》3. 《议论文写作》第四章《古代文学名篇》1. 《红楼梦》2. 《水浒传》3. 《西游记》第五章《中国古代诗歌》1. 《唐诗宋词鉴赏》2. 《古诗格律与写作》3. 《古诗文化背景解读》第六章《现当代文学名著》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围城》3. 《活着》第七章《语言与社会》1. 《语言规范与修辞效果》2. 《方言与方言文化》3. 《语言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文化与传统》1. 《经典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2. 《文化碰撞与融合》3.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九章《文学批评与鉴赏》1. 《文学批评流派与理论》2. 《文学作品评析与解读》3. 《评价标准与鉴赏技巧》第十章《写作指导与实践》1. 《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2. 《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3. 《写作实践与表达灵感》第十一章《高考语文备考指南》1.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与要求》2. 《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3. 《模拟考试与复习方法》本教材按照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标准编写而成。
通过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修辞与写作、古代文学名篇、中国古代诗歌、现当代文学名著、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写作指导与实践以及高考语文备考指南等方面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中的内容既包括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唐诗宋词》,也包括了现代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活着》。
同时,还涵盖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规范应用、方言与方言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
此外,在写作方面,教材也给予了学生写作指导与实践的内容,包括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2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1.(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素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四种体裁——明晰诗歌的基本类别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又称古诗或古风。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的“歌”“行”“吟”即古体诗的载体。
2.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近体诗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3.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至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不同规定。
晚唐和两宋涌现出一批填词大家,如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形成了多样的词风。
4.曲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七个关注——读懂诗歌的思想内涵1.关注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明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鉴赏诗歌时我们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2.关注作者每首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重庆市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古诗文阅读课件82张

6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3.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 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 象征等手法。
·在表达方式方面,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的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7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 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 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 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李白《金 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风格 雄浑 豪放
释义
·雄浑,即浑厚磅礴。其特点是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 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如王之涣 的《出塞》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典范的 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 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可谓气势豪迈。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
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 住了描写的分寸。
2.形容词 .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日 如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 ”“绿 ”“火 ”“蓝 “ 红 ”“ 绿 ”“ 火 ”“ 蓝 ” 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沉”, “
使动用法, ……沉没。 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 沉没 的主语是“江势”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字无疑了。 是 “ 山 ”。 这样 ,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 沉” 字无疑了 。 写出了水势之大,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 “沉” 写出了水势之大 ,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 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 ①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②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 ③ 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 用。 答案
3.命题规律 . (1)炼字题型 炼字题型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字历来为人称道 ③请对×字进行赏析。 请对×字进行赏析。 ④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本诗的× 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

写景诗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 服务,因此要准确掌握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等。同时,还要把握诗词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等。
·咏物言志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咏物言志诗的特点是: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咏物言志诗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多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弘扬爱国的主旋律。
·思乡,永远是诗人心中的主题。思乡的缘由大体有如下几种:战乱频繁,久戍边 羁旅乡思诗 关,宦游不归,贬官异地,逢年过节,等等。因此,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
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贰
古诗词默写
一、古体诗词篇目(20首)
(加*号篇目纳入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范畴。)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2.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要进行诗歌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特征很重要。与 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 性和跳跃性,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看哪些字词、 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传达了丰富的情感, 哪些句子有丰富的意蕴,即找到“诗眼、诗骨”,这 是把握全诗的关键。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杜牧的作品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一方面,畅谈历史,痛砭时弊, 忧国忧民;另一方面,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 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爽、明快感。
朵朵彩花,非常艳丽。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
〔3〕虚实结合,马上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 多么悠然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接受视转景移的方
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 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
应留意两点:
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
〔1〕单项思索。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把握他的写作意图, 写孩子的玩物,示意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健壮成长。
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
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 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
绘得奇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 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声响。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爽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 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
【南方新中考】(梅州)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检测复习

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出使。
B.单车:自行车。
C.征蓬:泛指远行的人。
D.长河:黄河。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二)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寻塔:名叫千寻的塔。
B.眼:视线。
C.最高层:最高处。
D.“自缘”的意思是“因为”。
2.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身居高位、踌躇满志的情怀。
(三)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 )A.桑树和麻树 B.植物C.农事 D.吃的和穿的2.对这首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B.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C.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诗中有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跟踪训练提升: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跟踪训练提升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组一语段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
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
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答案:(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痛殴宦官。
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
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
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
恰巧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02《无衣》-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2《无衣》《无衣》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gē)矛。
与子同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
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
与子偕作!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赏析】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古诗鉴赏复习专题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教学过程:一、考纲把握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二、掌握读懂研讨的基本方法A、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答案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5·全国Ⅱ)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5·江苏)答案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
②“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
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境。
滕文公下第2章古诗带拼音

滕文公下第2章古诗带拼音彭更(gēng)问曰:‘’后车数十乘(shèng),从者数百人,以传(zhuàn)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dān)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sù),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zǐ)匠轮舆(yú)皆得食于子。
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tì),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yú)?‘’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sì)而食(sì)之矣。
且子食(sì)志乎?食(sì)功乎?‘’曰:‘’食(sì)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màn),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sì)之乎?‘’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sì)志也,食(sì)功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
今将行王政,齐楚恶(wù)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bó),与葛(g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sì)。
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gōng)牺牲也。
’汤使遗(wèi)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zī)盛(chéng)也。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kuì)食。
葛伯率其民,要(yāo)其有酒食黍(shǔ)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
有童子以黍肉饷(xiǎng),杀而夺之。
书曰:‘葛伯仇饷。
’此之谓也。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chóu)也。
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1节 杏花 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1节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玡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规律 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 辅。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 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 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 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 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情景相生、情由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 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 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 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 是一首边塞诗。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 材的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4)即事感怀诗,因某一事由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 思乡、念友等。如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赤壁》。 二、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景物 浮云 莲花 红豆、燕子 月亮、鸿雁
意象 游子 高洁 爱情或相思 思乡或相思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 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 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 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8.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 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在表达上有什么不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 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解析] 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考查题型或填空或选择或简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 手法和主题内容的理解。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要做到知人论世, 即理解诗词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联系作品产 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 作品中透露出来,并且往往渗透到同期的许多作品中,带有延 续性;时代风云也总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许多同一时代背 景下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此诗写于作者初涉官场、 任满返乡、年少气盛、抱负不凡之时,不难看出诗人借“登峰” 寄托壮怀。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一可结合写作背景;二可借助诗 眼分析;三可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根据用典,探寻 作者情感。本题题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寻觅作者情感。抒 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 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 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五、2012·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3.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 “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如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 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 格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 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 品质或理想。如曹操的《龟虽寿》等。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答案]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 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 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2011·泰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不 见①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 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世人:指统 治集团中的人。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 部。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六、2011·广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1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 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 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 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 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 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 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 析。 4.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 个性的开放题。
第Hale Waihona Puke 2讲┃ 中考真题体验[答案] 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 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三、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 第13课时 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 第14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
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
中考真题体验
一、2012·南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他高瞻远瞩,对前途充 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 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考点聚焦整合
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如陶渊明的《饮酒》。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 种。律诗规定为八句,如杜甫的《春望》就是五言律诗;绝句 规定为四句,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 叫后阕、下阕、下片。
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 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 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 (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 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 铺垫;伏笔等(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 较少出现)。 三、古诗词中常考的景物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