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1学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第2课《一面》个性化教学设计

初一下册第2课《一面》个性化教学设计

初一下册第2课《一面》个性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⒈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⒉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⒊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⒋找出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向鲁迅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重点目标2、4三、学法指导⒈通过速读复述了解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顺叙写法。

⒉通过细读人物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的部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外貌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⒊深读结尾处的议论,体会其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指出记叙要素及顺序;比较几处外貌描写的异同并说说它们的作用;说出这“一面”所体现的主题。

预习导学:㈠回忆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在下面整理归纳鲁迅的资料;上网或查阅书籍,在下面简介作者。

鲁迅:阿累: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赫然()嵌着()颓唐()憎恶()()恣情()抖擞()摩挲()窘相()虐待()⒉比较下列各组字形和读音,然后组词:踱()窖()挲()恣()镀()窑()娑()咨()⒊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⑴不能自已()A、止,罢了B、已经,表过去C、后来,不多时D、太,过⑵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A、奇异,不平常B、怪物C、很,非常D、怨,责备⑶受着这样的优遇()A、相逢,会面B、机会C、对待,款待D、优待⑷平素()A、本色,白色B、本来的C、带有根本性质的D、向来㈢找出文中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

(四)预习中有哪些问题学习研讨:(一)整体感知。

⒈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理清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完成:①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一部分:(1—38)一面之缘?②③第二部分:(39—43)⒊文章回忆了作者阿累与鲁迅在内山书店一次会面的经过,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⒋本文所写的事情虽小,但却体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你能说出课文所用的写作手法吗?(二)?精读赏析。

七年级语文学科《一面》导学案及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学科《一面》导学案及检测试卷

xxx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xx校区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一周第 1、2 课时 NO: 2【课题】《一面》【课型】讲读【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形象的写法;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与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中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以及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有写法。

难点:1、语言中的感情色彩。

2、文中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知识准备】一、预习内容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鲁迅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请写出相关的句子。

印象是:相关句子有:3、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自行查找《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二、疑难问题:(留下两行空白,学生填写)【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虐( )待摩suō()jiǒng()相抖擞( )颓()唐chóuchú()不能自yǐ()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处理?中景:原因:近景:原因:特写:原因:3、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1、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并分析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2、“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3、“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5、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拓展提高:1、你觉得应该如何理解课题《一面》的含义?2、运用与实践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2 一面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词的音形义;2、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记叙要素及顺序,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3、能找出本文外貌描写的语句,能说出鲁迅的外貌特征,据此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要素,在有的记叙文中,这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就可以省略。

在分析事件的起因时,要找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可以是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以叙述为主,又抓住特征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刻画了他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学习中要能结合语句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预备训练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chóuchǘ() tuí唐()地jiào()不能自yǐ() mǎng撞()摩挲.()抖擞.()恣.情()2、解释加点字及词语不能自已.恣.情揩.油窘.3、填空课文以第人称,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见面的全过程,赞颂了对的关怀。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词填空1、我(A、费力 B、吃力 C、用力 D、尽力)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A、猛然 B、陡然 C、忽然 D、突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2、我很(A、诧异 B、吃惊 C、惊异 D、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A、担忧 B、担心 C、害怕 D、吃惊)。

3、看一下那书脊(A、鲜明 B、清晰 C、清楚 D、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4、他带着(A、激动 B、奖励 C、鼓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二、阅读课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①“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②“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七下《一面》word导学案

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七下《一面》word导学案

《一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掌握以小见大的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二、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和鲁迅。

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作家、文艺评论家、人民教育家,译作《鲁迅是一把剑》等。

写作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鲁迅先生沉痛的悼念之情。

《中流》月刊要出鲁迅专号,向作者约稿,于是作者回忆起四年前在内山书店与先生一次偶遇的情景,便写下了《一面》这篇文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窖.()赫.( )然窘.( )相捻.()摩挲..( ) ()虐.( )待憎.恶.( )()揩.()油恣.( )情抖擞..()()3.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概括)4.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三、课堂学习: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两层起什么作用?2.研读三次外貌描写(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这三处外貌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2)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4.语言赏析(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新人教版)课前预习:1、认识并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困窘.摩挲.颓.唐恣.情陡.然不能自已踱.步地窖.赫.然镶嵌.捻.断抖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

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

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

二、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背景链接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2、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二部分():3、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回答后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再读课文,初感人物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

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外貌特点,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

(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六、布置作业结合背景,思考一下鲁迅先生“瘦”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问题:1、鲁迅先生“瘦”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第1学时)》导学案 苏教版第一标 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了解作者,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第二标 我的任务【任务1】(时间5分钟)1.走近赵普。

(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赵普情况)2.加点字注音。

阖.户 启箧. 处.决 既薨.发箧. 龌龊.. 奏牍.3.加点词解释。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发箧.视之 龌龊.. 明日.. 颜色.. 深沉..有岸谷..1.自主学习4.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

教师引导解疑。

)5.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省略句、倒装句) ②、读之竟日。

(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教师在这一环节可 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一、课前先学: 4.品读。

细细品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赵普形象。

二、课堂探究:(25分钟)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

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2.交流展示。

检查课前预习2、3情况(由学生完成,师生补充)3.学生诵读课文,师生评价,老师指导。

(语气、语速、情感等)第三标 反馈目标【自我检测】(时间10分钟)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感悟总结】(5分钟)三、达标检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

《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虚实结合的写法。

3.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

任务一、课前先学:1、简单背景介绍2、品读课文。

⑴注意语气词“呵”的变读法:句首读“ā”,句中、句尾读“yā”。

⑵体会诗歌的感情:怀念、热爱、崇敬、爱戴。

⑶诗歌的结构:询问——呼唤——寻找——应答——思念3、了解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任务二、课堂探究:1.齐读课文。

2.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询问、呼唤)⑴注意哪些字应重读,请划出来。

⑵重点理解如下字词的含义:(我们的、好、你的人民)⑶这一小节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及作用?3.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寻找)⑴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4.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思念)⑴理解两个“永远居住”。

⑵全诗点睛之笔。

5.指导朗诵全诗。

第三标反馈目标学成评价:家长签字: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轰鸣()谷穗()沉甸甸()篝火()松涛()心脏()2.选词填空。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________。

(停息、休息、停留)(2)你可知道,我们_______你,——你的人民______你!(想念、思念)(3)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呼喊、呼唤)3.阅读理解。

(一)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2)全诗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二)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3)文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4)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3学时)2》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3学时)2》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3学时)2》导学案苏教版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学习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堂准备】导案提前发到学生的手上。

第二标我的任务第三标反馈目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

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精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苏教版

【精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苏教版

《一面》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2、能力目标: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3、情感目标: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二、课前预习: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5--11 ,大约 30 分钟)2、预习目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文意。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4、预习检测解决生字注音踱()窖()嵌()捻()抖()擞()窘()挲()颓()恣()三、预习了解: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二)、背景介绍: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诽谤。

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

(三)、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1、本文记叙的顺叙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A、B、3、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事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四)、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全景:近景:特写:(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

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中景:分析:近景:分析:特写: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分析:当堂训练: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教学设计教案一面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教学设想: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七年级下册《一面》.doc

七年级下册《一面》.doc

七年级下册《一面》《一面》导学案备课人:备课时|可:2014年2月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2、揣摩文章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2、学习重难点:1、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

2、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二、了解鲁迅(1881.9.25—1936. 10. 19),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亭,后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野草》散文诗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三、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踱()地窖()赫然()窘境()捻()摩擎()颓唐()抖擞()憎恶()揩油()恣情()不能自已()四、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合作探究:1、先在文中找出六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远景中景近景描写特征写法3、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六、当堂反馈: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1)这工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

第一次作者是站在—处,光线_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景。

第二次作者站在—处,光线—,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我的感受对话心情皇O(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一是—o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和的精神。

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二、走进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三、预习检测: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虐()待摩suō()jiǒng()相抖擞()颓()唐chóuchú()不能自yǐ()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五、合作探究: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明确:“瘦”(板书:瘦)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六、精读品析: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七、拓展延伸: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板书设计:一面环境:秋深、风大、天冷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件: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教学反思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导学案苏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导学案苏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学习内容二、一面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貌、小看、蓦然、艰辛、软绵绵、牛毛小雨、结结巴巴、重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领会运用相貌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感觉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行。

学习重难点领会运用相貌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感觉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行导学过程感悟一、导学:(一)课前预习温馨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打破词语阻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窖()摩挲()颓唐()熏黑()....凌虐()赫然()振作()憎恶()....2、辨字组词踱()窖()挲()姿()镀()窑()娑()咨()3、指出下边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 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马上感觉身上遇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叉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突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接见记——()“哦!您,你就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认真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地址的词语或句子。

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二、合作研究学习研究先自读自悟,而后合作、沟通学习,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1、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缘,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找出描绘相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觉。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相貌描绘中领会到鲁迅是一个的人。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赐予作者如何的关心?你从中领会到什么?3、“我”为何能在“历尽艰辛”“受尽凌虐”的状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沟通:四、展现:五、反应:致颜黎民(节选)鲁迅昨天收到十天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1学
时)》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堂准备】
作者阿累的生平资料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第二标我的任务
【任务】:课内自学(时间20分钟分值:23分)
(一)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二)自由朗读课文两遍以上,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善于学习的孩子,会很好地利用工具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地窖.()窘.相()揩.油()摩挲.()恣.情()
颓.唐()虐.待()熏.黑()抖擞.()憎.恶.()
2.摩suō() j iŏng()相tuí()唐不能自yǐ()
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重点字词或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写下
来。

(注意画出对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


重点字词:
精彩语句:
4.回顾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把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写下来吧。

(提示:
①记叙文的六要素;②记叙的写作顺序、方式。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记叙文的一般结构理清思路。

(三)读了本文,你最大的疑惑是什么?你能设计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你一定行!)
导框:(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你一定行!)
温馨提示:注意画出对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

第三标反馈目标
【自我检测】
(一)自由阅读课文,小组朗读展示。

(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小组交流讨论,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安排的?
(3)作者是如何了解鲁迅的?
(四)学习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鲁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


【感悟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