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合集下载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显 得极其 冗 长 、 泥 带 水 , 不 到 下 定 义 的作 用 , 拖 起 语 言 表达 的效 果也会 大 打折扣 。
利用 模糊语 言 达到 了惩罚 阿 訇的 目的_ o 三 、使 言语 表达 更委婉 交 际实践 中该模 糊 的地 方 , 确 不 得 。适 时适 精
同样 , 简报 用 语 而 言 , 就 该模 糊 的地 方 , 确 不 精 得 。比如在 上 报 战况 时 , 其 报 道 “ 获 敌 人 一 三 与 俘
米、 耳长 7厘米 、 50度 的近视 眼镜 ”, 种精 确 的 带 0 这 描述似 乎反 而更 难 找 到 此 人 了 。从 这个 例 子 中 , 我
们可以看出: 交际者提供的信息并不是越精确越好 ,
也不 是越 具体越 好 。 这在 概数 的使 用方 面体 现得尤 为充 分 。概数 是
周 林
( 苏省镇 江 第一 中学 , 江 江苏 镇江 摘 2 20 ) 103
要 : 助题 旨情境 , 糊语 言在 言语 交 际 中十分 活跃 , 用灵 活 , 借 模 语 可使 言语表 达 更加 有 效 、 更加 睿智、 更加委婉、 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 象, 阐释其语义, 体会其言外之意和

公布 人 口统计 结果 。 可见 ,语言描述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有时并不是 “
坏事 , 因为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接受者理解的 信息, 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类似的例子在一些大纲、 简报 、 摘要 、 、 文件 的语 体 中也屡见不鲜 , 广告 法律 它们 记叙都很简略, 具有模糊性, 但却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给人 以纲举 目张 , 目了然 的感觉。 LJ 一 ”l 法律文件的表述尤其如此 , 该模糊 的地方精确 不得。比如 , 我国刑法对什么是犯罪行为作了高度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伴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言语交际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言语交流中,人们想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但是有时候,像“模糊语”这样的言语交际策略也会被人们所采用,这也成为言语交际中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根据言语交际理论,模糊语是指用于表达某个句子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说话者的语用错误,而是一种有意的技术手段,并且它并不一定表示歧义或含糊,而是一种上下文的运用。

在言语交际中,模糊是指双方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时,采用模糊的策略,以便让听话者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流畅。

英国语言学家K. Austin一九五六年提出了将模糊语称为“减少意向”策略,指的是说话者通过减少句子的范围来表达自己的意向。

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的意图更加抽象,而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来接受信息,这有助于说话者达到一些目的。

此外,许多语料学研究也发现,模糊语是一种语用策略,它不但可以表达说话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客观观察,也可以表达其对事物的主观看法。

而尤其是在社会性的对话中,模糊语可以使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主观意见,也使得双方交流变得更加和谐。

根据许多研究表明,当说话者使用模糊策略时,他的观点更容易被听话者接受,从而增强了交流的有效性,可以降低沟通过程中发生的误解。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避免明确的表达,而使用模糊的策略,从而能够缩小双方交流的差异,进而实现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尽管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弊端。

比如,由于模糊策略不能准确反映说话者的真实想法,因此会导致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理解误差,也会使得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用混乱,这也是言语交际中需要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它有助于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如此就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浅析学生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

浅析学生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

些语 言 交 际技 巧 方 面 和如 何 适 当使 用模 糊 语 言的 建 议
关键词 : 模糊语言

学生语 言交际 语 用功能 则, 你就会违反格莱斯 ( r e 的合作原则 但是 . Gi ) c 根据适J 性 理 } } j 论的原则 , 可能应 该说快 1 : 0了 , 你 2o 原 是 : 个概数 会减 少 说 听者理解你话 的时间 , 而以最少的付 出 , 从 得到最 多。一般 来说 . 一 使用精 确数字往往会增加交 流所用的时 间和气 力 .而适应性 理 论要求 的是 . 在尽 可能 的情 况下我们要缩 短交流 的步骤 和时间 因此 . 应 性 理 论 要求 尽 量 不 用 精 确 数 字 进 行 交 流 . 用 一 些 模 适 使 糊语言 以减少 听话者理解你话的时间【1 1 三 、 糊 语 言 在 学 生 交 际 中 的使 用 及 其 语 用 功 能 模 1模糊表达 . 免尴 尬 、 避 人们在 日常交际 中. 了维护其 良好 的交际关 系 . 为 会使 f _ 一 H 些模糊语 言使语 意的指 向性宽 泛一些 .或 在责备某人时先 夸大 对方 的优点再指 其缺点 , 以避免造 成对方 的尴尬 。Le h ec 认为 . 人 们 已间接 地 、 含蓄 的方式表达对 他人 的指责 , ¨ 于礼貌 , 是 ; 为 其 指 责 的 含 义 是 通 过 推 理 才 能 南受 话 人 推 断 出 来 的 ( ec L eh 1 8 : 5 . 学 生 交 际 关 系 中 . 些 指 向性 明确 的 言 语 造 成 的 关 9 31 ) 在 3 . 一 系破 裂 , 学 生 ( 别 是 一 些 学 生 干 部 ) 来 了很 多 苦 恼 而 模 糊 给 特 带 语言的恰 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 能避免这些 矛盾的 出现 .是 交际 关系和谐 例如 : 1学 生干 部 : 这次运 动会 上 . 们班 大部 分 同学表 现 很 ) 在 我 好, 积极踊跃地为班集体 争光 。但也有个 别同学 , 不能按 照学校 的要求 去做 . 给班级造成 一些扣分 , 使我们班 与“ 精神 文明奖” 擦 肩 而过 . 希望在以后的集体 活动中要多加注意 “ 别 同学 ” 这一模糊 词语 的使用使 语意 的指 向性 宽泛 厂 个 , 些 .使得 这种批评方式 比直截 了当的点 名批 评容易让人 接受 得 多。这样 既维护 了同学 的面子 . 能引发该 同学 的 自我反省 . 义 达 到了告诫 的 目的 2 班长 : ) 你最近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 如,: 已不 大迟到 _. 譬 j课 r “ 不 大 迟 到 了 ” 一 模 糊 用 语 指 次 数 有 所 减 少 . 迟 到 现 已 这 但 象依 然存在 。这位班长 以夸大其进步性 . 降低其责 备程 度 . 达 来 到较好 的告诫效果 . 显然要 比“ 你怎么把 老师的话 当耳旁 风? 叫 你不 要 迟 到 , 偏 要 迟 到 !” 到 的 效 果要 好 的 多 . 且 还 避 免 了 你 收 而 造 成 同学 之 间 的 冲突 和 记 恨

语用模糊探析

语用模糊探析

语用模糊探析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那么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

在自然语言中,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

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模糊在修辞中会起到精确所无法达到的作用。

在语言交际中,一般要求语义精确,听起来清楚明白,但有时模糊语言更具表现力,能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模糊语言的价值应该更多体现在其语用功能上,体现在与语境的相互作用上。

说话者通过模糊语言的使用以求达到其交际目的,而这一交际目的的实现与否还取决于听话者能否理解模糊言语下的隐含意义。

一、语用模糊尽管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颇多,但主要是对静态语言的研究,对语义模糊的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语用模糊呢? 沙夫(1960)认为:“在客观现象中,在语词所代表的各类事物(和各类现象)之间是有过渡状态的,这些过渡状态交界的现象,说明了我们所谓的语词的模糊性的根源”。

简单说来,模糊性就是事物间的边界是区间而不是边线,而词语是有一个有限的应用区间的,但由于这个区间不能截然地和另一个区间分开,这就构成了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模糊是语用模糊很大的一个源头,但语用模糊并不仅仅由语言模糊造成,因为语用涉及的是个没有方向滚动的立体,主体(人)、语词(能指)和客观事物(所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因素。

无论是哲学家、数学家,还是语言学家们给模糊性或词语模糊下定义时,都仅仅考虑的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模糊性或词语本身由于有限而造成的模糊性,独独没有因为主体而造成的模糊性。

其实像语用学和语义学的最大区别一样,考虑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由于人的参与,一切都活了起来,不仅仅因为人本身的因素,还因为具体的动态语用过程。

吴涌涛说:“模糊性是怎样产生的?模糊性应从符号、符号所指和符号使用者三个方面来考虑”,这正好说明模糊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客观(符号所指对象),不仅在于主体(符号的使用者),也不仅在于符号(语言),而是客体和主体在语言中相撞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语用模糊定义的雏形。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通常被认为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输策略,它允许建立者在表达信息时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冲突。

研究发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模糊策略,以优先达到更高的灵活性,保留关系,实现社会凝聚力,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以及它对今日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一,模糊策略、功能及影响模糊策略是一种会话中话语方式,是指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不太明确的表达方式,以保留一定的自由度,允许有效的二次交流,保持交流的流畅及双方之间的社会纽带。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会谨慎表达他们的观点,并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他们的观点不与另一方的观点相冲突,就能保留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此项策略还可以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周旋。

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还有其他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使用者对对方持开放态度。

通过模糊语言,使用者可以比较安全地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必立刻受到攻击。

此外,它还有助于区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界限,可以避免双方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且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

二,模糊策略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模糊策略对于言语交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间的共识性,使接受者比较容易理解发送者的意图,从而更容易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际。

同时,模糊策略还有助于发送者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从而保持现有的友谊和关系。

此外,它还可以让参与者有机会讨论和说服人们,直到他们达成一致,从而达到社会友好和凝聚力的意图。

三,结论综上所述,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双方间的交流更顺利,有效地缓解紧张,提高社会凝聚力,使他们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良好的关系。

因此,模糊策略的作用不容小觑,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学:语⽤模糊浅析 引⾔ ⾃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集”成为⼀个科学术语以来,就诞⽣了⼀系列模糊学的边缘学科。

语⾔的模糊性研究以及模糊语⾔学的研究也就应运⽽⽣了。

国内从伍铁平先⽣的论著和论⽂开始,就兴起了对模糊语⾔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们普遍认为这种局限于语义模糊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语⾔世界和⾔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们认为⾮常有必要把语境考虑到模糊语⾔的研究范围之内,由此,对语⽤模糊的研究势在必⾏。

本⽂试图从宏观的⾓度对语⽤模糊的术语界定,产⽣原因以及功能问题进⾏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语⽤模糊现象的进⼀步深⼊研究。

1.语⽤模糊的术语界定 “语⽤模糊”这个术语最早是七⼋⼗年代由利奇(cf.Leech1977);布朗和列⽂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来的。

90年代,国内外的学者们对语⽤模糊的界定,以及与语法歧义的对⽐进⾏了较系统的研究。

⽽学术界对语⽤模糊的术语和概念⼀直存在争议(俞东明1997;张乔1998)。

如俞东明(1997)沿袭了托马斯(J.Thomas1995)的定义:语⽤模糊(Vagueness)是指说话⼈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中使⽤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同时表达数种⾔外⾏为或⾔外之⼒这类现象。

⽽从Kempson(1977)的Vagueness发展⽽来的何⾃然则⽤语⽤含糊统指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暗喻,弱陈,反讽,夸张等。

他认为语⽤含糊是指“从语⾔的使⽤和理解的⾓度谈语⾔的不确定性”。

他不但要研究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edge),还包括那些被不少⼈认为是“语义模糊”,⽽实际上是语⽤模糊的现象。

综观以上两派对于“语⽤模糊”的界定。

俞认为何⾃然⽤pragmaticvagueness,实际上是指语义模糊(vagueness)和模糊限制语(hedges),前者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主要是模糊语⾔学的研究对象。

探析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

探析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

同。“ 在一个语言社会里头, 没有两个人讲的话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发音器官的物质结构有所不同, 每个人有不同的嗓子, 有他 自己独特的发音。除此之外, 人与人之间还有别的差别, 这些差
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 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
讨论、 话语发生的语境( 包括物质、 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 、
作 者 简介 : 闽汕 (97一) 女 , 建 莆 田人 , 师 , 要 从 事 应 用语 言 学 和 英 语 教 育 研 究。 王 16 , 福 讲 主
维普资讯
20 06年 l O期
王 闽汕 : 析 言 语 交 际 中的 语 用 模 糊 探
8 9
摘要: 语用模糊是 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 也是 交际者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 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 行认知 分析, 并就如何
运 用语 用 模 糊 达到 特 定 的 交 际效 果 提 出一 些 看 法 。
关 键 词 : 用模 糊 ;言 语 交 际 ; 知 ;策略 ; 际效 果 语 认 交
中 图 分 类 号 : 39 9 H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35 20 )0—08 —0 17 —56 (06 1 08 4
传统修辞理论往往过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的重要性, 要求使用语言时, 必须“ 准确、 鲜明、 没有丝毫的模糊, 也没有丝毫 的歧义, 使人家清楚、 明白”杨鸿儒, 9 : )C 事实上, ( 1 7 1  ̄ 9 2 l 3 语言中
别与其说是体质的, 不如说是心理的 ” 帕默尔,934 )[ 这 ( 1 : 0}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
些差异无疑会增加交际的理解难度, 从而引起语用模糊。有则笑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浅议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琢磨一下我们的语言,就会发现其实包含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

比如这个句子:“天上飞过一群鸟儿”。

读完这个句子我们并不清楚这群鸟儿具体是燕子还是麻雀还是其他品种的鸟类。

比如,“鸡不吃了。

”这里是鸡不吃食了,还是(人)不想吃鸡肉了的意思呢?再比如说,“胖的同学加跑一圈。

”这里也没有说清楚要多少斤的同学才算是胖。

这些不清晰的地方,有些并不会引起误解,比如第一个例子。

因为鸟儿是所有鸟类的统称,读者往往不需要太具体的信息就能理解。

有些却会引起误解,比如“鸡不吃了”,因为这是一个歧义句,读者需要依靠语境或者前后文来推断到底是指哪一个意思。

而第三个例子就有些特殊。

这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并没有产生什么歧义,然而却让听话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执行。

原因就是这个句子里使用了模糊的字眼“胖”。

要回答怎样才算“胖”,有的人提出可以用标准体重公式来衡量,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若是大于30,则为肥胖。

但是这个公式并没有考虑脂肪比,人种差异等等因素,假如是个大骨架的人,算出的结果又不准确了。

所以本质上,这个句子里模糊含义的产生,和测量体格的方法精确与否没有关系,而是和“胖”这个字眼本身概念的不清晰有关。

《老子》中说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就是说长短难易这种相对的概念,都是相对而生的。

假如没有瘦子,就不会有胖子这个概念,概念的相对性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

其次,对于不存在相对性的概念,例如名词,由于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存在局限,也不可能给出绝对正确的定义。

根据Rosch 在1978年提出的原型理论的假设,人类对客观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认识,是依据相似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形成概念,最后变成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

Liu Xiao-Ming 在1985年指出,许多客观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和持续运动的,但是我们只能通过相对静态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动态和人们认识的静态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语言中模糊的产生。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语言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能极大地拓展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更多的思考。

然而,由于语言的本质决定,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人们往往会避免使用清晰的表达形式,而是采用模糊的表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言语表达形式称为“语用模糊策略”。

语用模糊策略是一种通过模糊表达来达到“隐含表达者的某种意图”的语言行为。

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使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流畅和有效。

与模糊表达法相反,语用模糊策略通常不清晰地表达它的意图,而是以含糊的方式来表达它的意图,有时以古怪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在实践中,语用模糊策略通常被用于在日常言语交流中营造出友好的氛围,让谈话显得更加自然。

例如,一个人要对另一个人表示拒绝,但又不想冒犯对方,可以用“如果有可能,我会考虑的”的句式来表达,这种句式可以让谈话变得更加自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紧张的气氛。

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也被广泛用于限定表达者的态度,降低表达者的责任,减轻言语互动中的紧张感。

例如,一个人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等我想一想”的句式来回答,这种句式可以让表达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也可以表达出表达者不太确定的态度,从而更自然地进行谈话。

此外,语用模糊策略也常被用于更加巧妙地控制谈话的方向,让谈话变得更加顺畅。

例如,如果你想转移话题,你可以用“说别的,……”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直接把话题转移到一个新的话题上,这样可以让谈话更加流畅。

虽然语用模糊策略可以极大地帮助言语交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例如,如果一个人用语用模糊策略来混淆话语,使人难以明确其意图,这就有可能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

因此,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时,应该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双方的交流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语用模糊策略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表达者表达更加自然的态度,并被广泛地用于日常言语交流中。

因此,表达者应当掌握和熟练运用语用模糊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成功率。

浅析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含糊性语言及其功能

浅析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含糊性语言及其功能

19海外文摘1 引言言语交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行为,同时人们也热情关注着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效率、精神文明的言语表露、高尚情操的言语体现等等。

语用含糊一直是言语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意会这种语言的潜在的寓意。

具体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其元语用意识下的特殊交际目的,把本来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的意思,有意地利用不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语用含糊就是由于信息不确定性现象的出现。

因此“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研究当然包括那些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对象”(何自然&冉永平,2006:97)。

当交际双方在尽其努力达到其内心的特殊交际目的时,会不自觉地采用约略含糊的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语用含糊的释义“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吴亚欣,2002(01)),其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

对于语用含糊,学术界的语言学者们对如何定义语用含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定义都基本涉及说话人的特殊交际意图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进行巧妙运用的能力。

交际者会根据特定的语境因素,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表达其隐藏的交际目的,这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策略。

而语用含糊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其不同意识的驱动下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含糊性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和交际策略。

在一定的语境下或上下文中,说话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转而使用含蓄的语言以表达出某种言外之意。

说话人跟受话人之间因此会产生交际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就是语用含糊。

根据会话分析的分类,交际主要分为原意或刻意言谈,随意言谈和寓意言谈。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言谈是刻意要求去按原意要求去理解,日常的对话都是比较随意的。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含糊策略是指在有意避免直接陈述或明确表达的情况下,采用模棱两可、暖昧的表达方式。

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模糊的词语、语气弱化、借口推脱等等。

常见的含糊策略包括“可能是”、“我不确定”、“也许会”、“看起来像”等等。

在言语交际中,采用含糊策略的人往往是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表达明确的态度、看法或意见。

这些原因可能包括避免冲突、避免得罪对方、掩盖不确定性、迎合他人期望等等。

因此,面对含糊表达的话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顺应性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确定含糊策略的使用意图。

包括分析说话者的身份、目的、情境等等因素。

比如说,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模糊自己的底线,以便更好地谈判;而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避免冲突或者掩盖自己的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对含糊的措辞和语气进行分析。

含糊的措辞往往是含糊的核心,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

比如说,“也许会”暗示着说话人对某个事情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并存在一定的猜测;而“我不是很确定”则表示说话人对某个问题有一定的怀疑。

最后,我们也需要结合上下文及非语言元素进行综合分析。

说话人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等因素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

比如说,如果说话人在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来,那么很可能此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愿透露。

此时,我们需要注意非语言元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确定说话人的意图。

总之,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措辞、非语言元素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顺应性解读。

对于含糊语言表达,既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隐含意图,同时也需要注重礼貌、尊重,避免冲突并维护交际关系的和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策略是在语言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指的是交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非绝对的表达方式,通过不精确的表达来避免发生麻烦或屈辱的情况。

下面介绍常见的模糊策略:一、黑化(Blackout)黑化是指在对话中,当言语交际的一方遇到不可回答的问题,或者无法想到回答的方法时,就略过该部分内容,并且不去接着说,而是转移话题,从而避免了在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状况中进行回答。

二、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会重复自己所发出的一些信息,以便让对方清楚了解自己的意思,或者减轻自己的不自在状态,而不会提出明确的反应。

三、缩略(Ellipsis)缩略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浪费时间和情感紧张,双方通过删减不必要的话题,边提示一下对方,边暗示,以防止时间和精力过度浪费,从而促进对话的推进。

四、调整(Adjustment)调整是指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论会进行变异、曲解,以达到合理的标准,避免可能引发冲突的状况下,把谈判氛围搞好,并使谈判顺利进行。

五、引申(Metaphor)引申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该句主体内容过于深奥或是涉及到某个议题涉及到双方协商,双方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手段,通过借助某个共通的比喻,以及使用动词、形容词等引申表达方式,避免局面激化,促进互动的进行。

六、改变话题(Topic Shifting)改变话题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双方对某个议题存在某种分歧时,就会转而改变话题,以至于避免陷入僵局,激发再次的活力,进而能够继续谈论。

以上就是关于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模糊策略不仅消除了交流异议,也为双方在交流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使交流更加顺利,增强对话者之间的信任和了解。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A:L t Sg ttekd o tig e ’ e issme n . h h
B:Ok y。b tIv t a u e o I— C —E —C —R —E —A

列相关的言外意图加 以明确 , 而是说话人在特定 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 的, 模糊 的或 间接 的 话语 向听话人 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 为或言外之力 ( ouoa c ro e) 从而使得说话人的意 i ctnr at o f cs , H i y s r 图具有模糊性 和不确 定性特征 , 生了语用模糊 产 现象。( hm s 20 ) T o a, 0 1 。但是说话人使用语用模 糊 策 略 的交 际 意 图 ( o u i teitno ) 言 cmm nc i netn 即 av i
甘 肃 广播 电视 大学学 报
J u n lo n u Ra i o r a fGa s d o& T Un v ri V iest y
Vo . 1 No 2 12 .
J n 2 1 u .0 1
试 析 言 语 交 际 中语 用模 糊 的运 用
李 静
(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 02 ) 118
说到模糊 , 是相对 于精确而言的, 模糊运用在
语 言使 用 中就 产生 了模 糊语 言 。模 糊语 言 作 为 自 然 语言 本身 最 重 要 的特 征 之 一 , 言 语 交 际 中无 在 论 是从 言语 技 巧上 , 是从 言语 效 果 上 , 存 在着 还 都 不 同程 度 的模糊 性 。模糊 语 言 已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 专 家和 学者 的关 注 , 表 了 很 多 学术 论 文 。模 糊 发 语 言 由于 其 特 殊 功 能在 言 语 交 际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模糊策略对提升沟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沟通质量。

一、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1、让话语更加地道模糊策略是一种地道的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通常使用模糊策略和不清楚的表达。

这样可以减少说话者对对方的压力,让对话更加地道,更有效率。

2、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往往避免使用清晰直接的表达,而是使用模糊策略和不确定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误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提高表达灵活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模糊策略起着将话语错综复杂地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说话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模糊策略,从而提高表达灵活性,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二、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语用模糊策略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时,沟通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汇的搭配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避免语言的不雅化和脱离实际的表达,搭配要讲究自然地道。

2、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运用“不”字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不”字,即“不是”,“不能”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双方的沟通。

4、学会调整表达距离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调整表达距离,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想要传达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沟通。

三、结论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对话更加地道,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表达的灵活性等作用,但是使用模糊策略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若能从技巧上学会运用模糊策略,就可以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沟通质量。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分析

间接 的话 语 向听话 人同时表 达数种言外 之力 的这 类现象 。
V r c u r n 为人们 使用语 言的过 程就是 基于语 言 内部 e s h e e认 和 外部 的原因 ,在 不同的意识 程度下不 断作 出语 言选择 的 过 程 。这种 顺应主 要体现在说 话人受 自身元语用 意识 的支
在 言 语交 际 活动 中 ,无 论 说 话者 是 否有 意 为之 ,语 异性和 商讨性之 中,语言 的变 异性和 商讨性 为语 言顺应提
用含糊 ( r g a i v g e e s p a m t C a u n s )现象都 是十分普遍 的 。
何 自然认为 , “ 语用含 糊 ”应 当从语言 的使 用和理解 角度 应 、语 言结构顺应 、动态顺 应和顺应 过程 中的意识程度 。
所有 的选择都 不是机械 地或严格 按照形 式— —功能 关系作 语言选择之前 ,亦存在于语言使用这一层面 ,V r cu r n e s h e e
m tp am t c w r n s )。 语 用 含 出的 ,而 是在高度 灵活的原则 和策略 的基础上完 成的 ;顺 称 之 为 元 语 用 意 识 ( e a r g a i a a e e s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分析
口陈晓 东
摘 要 :含糊是一种 特殊的语 言现 象,一定程度 上表现 了说话人在 言语 交际中选择语 言、作 出顺应的元语用 意识。这种 现象产生于具体 的交际活动之 中,又顺应语境和语 言结构的发展 而继 续进行 ,影响着 交际的效果。顺 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 言的过程 就是基 于语 言内部和外部 的原 因,在不 同的意识程度 下不断作 出语 言选择 的过程。
二 、 顺应 理 论
现实世 界中所遇 到的大部 分事物是 模糊 的—— 有些只 际 中,除 了很 少~部分 言谈 可 以要 求按原意 理解之外 , 日 常会话里大 部分 的言谈 是 比较 随意 的。造 成语用含 糊 的原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被视为语言学家们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定义、历史和功能。

首先,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定义是什么?根据语言学家Vatral(1997)的定义,语用模糊策略可以被定义为“在发言中,说话者将某一概念进行准确和模糊处理,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语用模糊策略体现在语言中的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指称、比喻和关联性推论。

其次,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历史和起源是什么?大约在20世纪中叶,智力测验的研究者开始重视语用模糊策略,他们发现,语用模糊策略不仅深刻影响着智力测验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对对话的语用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用模糊策略也在不断发展,而且被各领域的学者越来越多地重视,从而使它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最后,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功能是什么?成功的语用模糊策略可以帮助说话者实现社会性目的。

它可以帮助说话者以更有效、准确地表达思想,不仅节省语言,而且也可以形成更合理的话语环境,从而使交流更有效、更深入。

此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还能够更好地传递消息,帮助说话者避免因交流出现偏差而产生的混乱。

综上所述,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
以帮助说话者表达思想,还可以更好地传递消息,而且还有助于说话者实现社会性目的。

因此,在发言时应充分利用语用模糊策略,使说话者的思想能够被更好地传达,从而使双方达成共识。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摘要:本文旨在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和交际角度出发,通过相关例子的分析,解释了语用模糊的概念和类型,并归纳出语用模糊现象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言语交际,语用模糊,特征,处理正文: 本文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和交际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语用模糊是什么,它包含哪些类型,以及它与正式语言的关系。

其次,从交际学角度,介绍了语用模糊现象在实时口语中的特征,并归纳出语用模糊的几种典型特征,即表达模糊、话语间的模糊、混合型模糊、说话者话语之间的模糊、概念模糊等。

最后,结合例子探讨了几种处理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说话者真正理解彼此的意思,保证口语交际的良好流畅性。

在应用上,语言学家和交际学者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语用模糊。

从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说话者在遇到模糊时可以采取几种方式,来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如通过追问、提供上下文信息或者改变句子形式等。

因此,话语交流中涉及到语用模糊,说话者应该相互提醒,主动确认彼此的意思。

同时,语言学家也能够通过语用分析,来深化对模糊语言的理解,指出模糊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此外,工作中常常涉及到模糊语言,如果受到模糊语言影响引发了之间的沟通混乱,说话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澄清语言,例如挑选正式性更强的词汇、重新说明意思、甚至是改变角度思考等。

由于语用模糊现象是随着语言环境有所改变的,因此,要想有效的应对其处理,必须客观的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它在不同交流环境中的featuring。

另外,当语用模糊出现在文字中时,应向作者进行查证,确保理解了作者的意思。

当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或者重要决策时,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再者,通过对语用模糊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建立模糊语言的规则,从而更好地弱化不确定性,并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模糊的本质、传播方式以及针对不同交际环境所采用的特殊处理方式,来更有效地解决模糊带来的误会和混乱。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摘要: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

论文关键词:语用模糊,功能理解,语境1. 语用模糊的概念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acts or forces)的现象(Thomas, 1995; 俞东明,1993)。

例如:例(1)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这句话可以同时实施邀请,请求或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也可以是三种言外行为兼而有之,其界限是模糊的。

语用模糊比较常见的英文表述是“pragmatic ambivalence”(根据《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ambivalence”意指“矛盾情绪,矛盾心理”,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指语言结构形式进入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但是也有人称语用模糊为语用歧义,用“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来表达(项成东,2001;周红,2002)。

笔者认为无论是“语用模糊”还是“语用歧义”,只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就都可以接受。

2.语用模糊的产生根据Thomas(1995:22) 的动态语用学理论,语义的产生与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有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讨论,话语产生的语境(包括物质,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能表示的各种潜在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语用模糊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周红,2002):2.1 指示语引起的语用模糊。

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

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语用模糊。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李静【摘要】首先对模糊语言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语用模糊的概念,着重分析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产生的多种原因及语用模糊的类型,探讨其独特的功能.掌握语用模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有助于正确了解和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模糊;言语交际【作者】李静【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一、引言说到模糊,是相对于精确而言的,模糊运用在语言使用中就产生了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本身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无论是从言语技巧上,还是从言语效果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

模糊语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

模糊语言由于其特殊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使用取决于交际的目的。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L. A. Zadeh) [1]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模糊集》(Fuzzy Sets),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适应了现代科学的要求,从此众多学者和专家开始了对模糊语言的研究。

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发表《模糊语言初探》[2]一书,首次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为我国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此这项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点和焦点。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模糊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发展体现了学界对语言本质的又一新的认识。

模糊语言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

静态模糊指的是存在于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性特征,广泛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

动态模糊指的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模糊性,并因人类认知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互依互动而更加变化莫测,也即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摘要: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

论文关键词:语用模糊,功能理解,语境
1. 语用模糊的概念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acts or forces)的现象(Thomas, 1995; 俞东明,1993)。

例如:
例(1)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
这句话可以同时实施邀请,请求或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也可以是三种言外行为兼而有之,其界限是模糊的。

语用模糊比较常见的英文表述是“pragmatic ambivalence”(根据《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ambivalence”意指“矛盾情绪,矛盾心理”,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指语言结构形式进入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但是也有人称语用模糊为语用歧义,用“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来表达(项成东,2001;周红,2002)。

笔者认为无论是“语用模糊”还是“语用歧义”,只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就都可以接受。

2.语用模糊的产生
根据Thomas(1995:22) 的动态语用学理论,语义的产生与理解是一个
动态过程,必须有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讨论,话语产生的语境(包括物质,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能表示的各种潜在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语用模糊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周红,2002):
2.1 指示语引起的语用模糊。

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

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语用模糊。

例如:
例(2)He said he was a teacher.
例(3)He said he was coming today.
2.2 会话涵义引起的语用模糊。

在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何兆熊,2001:152)。

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一般是隐而不宣的,不能靠所说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确定,而要靠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辨认和推导,真正认识到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赋予话语的施事行为用意。

例如:
例(4)Is that your coat on the floor?(可能是“指责”“命令”)
例(5)Waiter, there is a fly in my soup.(可能是“抱怨”“指令”)
2.3 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模糊。

Searle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1975:60),是一种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

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理解“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间接用意,即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施事行为用
意,这也是引起语用歧义的具体表现。

例如:
例(6)Can you pass the salt?(可能是“询问”“请求”)
例(7)There is a wolf in the mountain.(可能是“陈述”“警告,吓唬”)2.4 语境制约缺失引起的语用模糊。

Leech(1974:67)清楚的谈到语境在确定语义时的三大作用:语境消除信息中的歧义和多义;语境指出某些指称词的所指;语境能提供被说话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转自胡壮麟,2002)。

语境的构成因素包罗万象,某一种语境因素的缺失都可能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
例(8)鸡不吃了。

例(9)小王上课去了。

2.5 多语境叠加引起的语用模糊。

不同类型的语境对同一语言表达片断叠加影响会变异出不同的语用用意,同一段语言在篇内语境中是一种语用用意,在篇外语境中又是另一种语用用意,因而使该表达片断形成语用歧义。

例如:
例(10)三太太:高医生,高医生来啦!
高医生:奥,是三太太,上回给你开的药吃了怎么样?
三太太:好多了,就是夜里总不踏实。

高医生:哦,嗯—那我抽空再给你换两味药。

三太太:好啊!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上述对话在电影篇内场景衬托下的语用用意是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于病情的对话,而篇内情境变异出的篇外语用意义是二人在当众巧妙
的回味前情并暗定幽会。

3 语用模糊的类型
语用模糊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Thomas,1991; 俞东明,1993;何兆熊,2001):
A) 多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multivalence),即说话人在一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
其不同的言外行为。

例如:
例(12)(Old man to an infant crying in its pram and his mother was present) Doesn’t your mother change your diapers?
B) 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bivalence/plurivalence)即指一话语对同一位听话
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

例如:例(13)Speaker a : Next-door’s dog is in our garden.
Speaker b: I must have left the gate open.
C) 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conditional bivalent illocutionary act),可以用句式“if X then
Y; if not X then Z”表示,例如:
例(14)(a在卫生间外等着使用,b不知他在一旁等着,看到卫生间空了便径直走了进去)
a: I was waiting.
b: Oh, were you? I’m sorry.
D) 话语性模糊(discourse ambivalence),即在话语层面上的复
杂的言外言语行为或言
外之力。

例如:
例(15)Wife: Will you be home early today?
Husband: When do you need the car?
Wife: I don’t, I just wondered if you’d be home early.
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丁建民、严爽(2002)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语用模糊的四种类型,其内涵是一致的,只是所用的术语表述更加通俗易懂,它们是:a)转移型语用模糊; b)分支型语用模糊; c)转变型语用模糊; d)暗示型语用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