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分类标准
S77山2^3段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2 0 1 3 年1 O 月
电位 中一 低 幅箱形或钟形 , 自然伽 马和视 电阻率均 较高 , 自然伽马表现为 中一 低幅齿化箱形 和钟形 曲 线 的叠加 。 河床滞留沉积 :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泥岩层 中, 含 砾岩 , 泥质含量低 。 自 然 电位常呈较光滑的箱形和 钟形 , 底部一般为突变接触 , 自 然伽马表现为箱形。 洪泛沼泽沉积 : 主要 由灰 黑 色 泥 岩 、 碳 质 泥 岩 和煤组成 , 与下伏 心滩砂体呈岩性 和岩相渐 变关 系, 自然 电位 曲线 形 态相 对 平 直 , 自然 伽 马 表 现 为
2 储 层 基 本 特 征
2 . 1 砂 岩类 型及 组分
图 2 山2 。 段孔 隙度分布直方 图
3 8 . 3 6
j ’
研究 区山2 段储层主要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 、 粗粒石英砂 岩和中一 粗粒石英砂 岩 , 以及少量的岩 屑石英砂岩。根据区内薄片资料统计 , 砂岩具有石 英含量高 , 岩屑含量低 , 基本不含长石 以及成分成 熟度高的特点 ( 如图 1 ) 。区块储集岩的碎屑成分组 合 以石英 、 隧石 、 石英岩等硬质组分为主 , 岩屑成分 主要 为隐晶岩 、 片岩 、 千枚岩、 板岩 、 变质砂岩及云 母等 , 填 隙物成分有水云母 、 高岭石 、 绿泥石、 黄铁 矿及硅质 等 , 其 中石英含量 ( 6 5 ~ 9 8 ) %, 平均含量 8 9 . 1 7 1 %; 长石含量 ( O 1 ) %, 平均含量 0 . 0 5 7 %; 岩 屑含量 ( 0 . 5 ~ 1 8 ) %, 平均含量 2 . 0 7 1 %, 主要为变质
5 O S O S盘 O S 1 O S O 4 乱l
15. 09
储层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与分类
2、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储层分布的复杂性
●多层储集体系(储层与隔层) ●单层储集体与侧向隔挡体的差异分布 ●储集体内部单元与夹层的差异分布
层次性 复杂性
渗流屏障: 阻碍流体运动的非渗透层(体) 隔层:垂向分隔不同砂体的 非渗透层。泥质岩类、盐岩等。 侧向隔挡体:侧向上隔挡两个储集 体的非渗透岩体。 夹层:储集体内部的、横向不稳定 的非渗透层。
(据Ambrose,1991,有修改)
2、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储层分布的复杂性
隔层?夹层?侧向隔挡体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内涵
3、储层质量非均质性
储层质量: 储层储集与渗滤流体的能力
广义的 储层质量要素 孔隙结构 岩石物理参数 裂缝、溶洞 狭义
3、储层质量非均质性
★ 孔隙结构
√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官24
42 26
渗流屏障: 泥岩 成岩胶结 封闭性断层 渗流差异: 储层质量差异
石 油 大 学 ︵ 北 京 ︶ 地 球 科 学 系
141
官 104 断块孔一段 Ⅲ11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图
0 300 m
王24
王33 104-3
一 九 九 九 年 四 月
42 27
42 27
66-34 66-32 68-32
官 103 王1
66-36
68-36 69-37 70-30 70-32 72-30 69-35 70-36 70-34 72-32 73-31 72-36 73-35 73-33 104-2 71-37 72-38
42 26
74-20 76-18 78-16 80-14 74-22
1.储层基本特征
直接从粒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化学沉淀物。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 硅质类: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粘土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 沸石类:方沸石、浊沸石、柱沸石、杆沸石、丝光沸石和光沸石 铁质类: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
二、不同类型储层基本特征
1、碎屑岩储层
世界: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50% 我国: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
(1)岩性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
(2)结构特征:碎屑颗粒、填隙物、储集空间(流体充填) •颗粒:颗粒本身特征+分选性+排列方式→储集空间的基本格架 •填隙物:填隙物本身特征+胶结方式→使储集空间复杂化
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由成岩、后生期的重结晶作用形成。方解石、 石膏、沸石等易形成这种胶结
•自生加大结构:硅质胶结物围绕石英颗粒生长,二者成分相同,而且表现
完全一致的光性方位。即在正交光下,颗粒与自生加大边同时消光;在单 偏光下,借助原碎屑颗粒边缘的粘土薄膜可以辨别颗粒的轮廓。形成于成 岩或后生期。多见于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有时长石也可以发生次生加 大现象
其它岩类储层(火成岩、变质岩、泥岩)
按物性分:孔隙度→高孔储层、中孔储层、低孔储层
渗透率→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高孔高渗、高孔中渗、中孔高渗、中孔中渗
中孔低渗、低孔高渗、低孔中渗、低孔低渗
按储集空间类型分: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孔洞型
孔缝洞复合型
按流体性质分:常规油储层、稠油储层、天然气储层
被这些孔道所连通的孔隙中的水。
Swirr影响因素: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油气运移时水动力条件
碎屑岩储层类型划分依据及现行分类方案综述
道 具有 赋存 经济 价值 的石 油、天然气 能力,则称之 为碎 屑岩 储 层,这里要强调是在现 今技术条件下 ,是因为有些碎屑岩 中赋存 有流体,但需要工艺技 术的发展才可 以实现其 工业 价 值 , 么这类碎 屑岩在 现阶段不是储 层, 那 但在可 以成 为储层 。 为有效高速 地开发油 田,必须进行精细的油藏研 究工作,而 油藏研究的核心是储层研究 ( 近年来 ,A G年会 已把储层 AP
同步压裂技术等技术 的发展 ,泥页 岩中的页岩气也得到足够
的重视 ,泥岩也成 为了储层 。
4 2 从 成 分 方 面 划 分 .
还可 以从组成砂岩 的物 质成分方面对砂岩进行分类 , 如 14 9 8年克里宁( r.ieP 1 K ynn。. 首先提 山了砂 岩成分的三角 图 D. 分类 ,在这个分类 中,克 里宁选择 了具有成因意义 的组分作 为划分秒岩类型 的基本端元 。刘宝瑁院士则推荐使用原成都
【 】Wo nR a d SMo , 0 , l miea n sn s n s o t l o 1  ̄e … n . md 0 3 a n r s i a d t e : nr s n 2 C y l o C o
f r t n dsr u o n v lt n n o ma i ,iti f n a d e ou i ,iR.H. o d n a d S. r d e s, o bi o W r e Mo a , d . n Cly c me t i a d so e : n en t n l s c ain o e i n o o it a e n s n s ・ tn s I tr ai a o it fS d me t lg ss n o As o
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
4.储层微观特征及分类评价4.1孔隙类型本次孔隙分类采用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结合本区实际,将孔隙分类如下:1. 粒间孔隙粒间孔隙是指位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
它可以是原生粒间孔隙或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在遭受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破坏后而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孔隙。
多呈三角形,无溶蚀标志。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粒间溶蚀孔隙,即原生粒间孔隙经溶蚀作用强烈改造而成,或者是颗粒间由于强烈溶蚀作用的结果。
粒间空隙一般个体较大,连通性较好。
粒间孔隙是本区主要的孔隙类型。
2. 粒内(晶内)孔隙这类孔隙主要是砂岩中的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深部溶蚀形成的,在研究区深层砂岩中普遍存在。
长石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空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粒内溶孔和晶溶孔。
晶内溶孔是指长石颗粒内的溶孔,而粒内溶孔是指岩屑等碎屑内部的易溶组分在深部酸性流体作用下形成。
常常沿长石的解理缝、双晶纹和岩屑内矿物之间的接触部位等薄弱带进行溶蚀并逐渐扩展,因而常见沿解理缝和双晶结合面溶蚀形成的栅状溶孔。
长石、岩屑等非稳定组分的溶蚀孔的发育常常使彼此孤立的、或很少有喉管项链的次生加大晶间孔的连通性大为改进,而且,这类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大,从而优化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
3. 填隙物孔隙填隙物孔隙包括杂基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和晶内溶孔。
杂基内孔隙多发育与杂基含量较高的(>10%)砂岩中,孔隙数量多,个体细小,连通性差。
自生矿物晶间孔隙发育在深埋条件下自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沸石、碳酸岩小晶体以及石盐晶体之间,个体小,数量多随埋深有增加之趋势。
但由于常生长于粒间孔隙中,连通性较好,又由于其晶体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复杂,影响流体渗流。
因此在埋深3500米以下,孔隙度降低较慢,而渗透率降低很快。
这类晶间孔隙在徐东-唐庄地区相对发育。
另外,杜桥白地区深层还可见到丰富的碳酸盐晶内溶孔和石盐晶内溶孔。
4. 裂隙裂缝在黄河南地区较不发育,在桥24井沙三段3547.5米砂岩中见一构造裂缝,此外多见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中泥质细条带收缩缝。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研究意义
对低渗储层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满足能源需 求,缓解能源危机。
通过研究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低渗储层分类
按成因分类
01
02
03
沉积成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形 成的低渗储层具有不同的 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
06
实例分析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复杂多样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这些储层在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 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储层特征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毫达西,含油饱和度小于40%。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
裂缝的开启和闭合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地 层压力、温度、时间 等。
裂缝发育的层位和密 度对低渗储层的分布 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05
低渗储层评价方法与技术
储层评价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
通过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 参数,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 透能力。
流体性质评价
对储层内的流体进行取样分析, 了解其类型、密度、粘度等性质, 判断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开发技术
VS
详细描述:针对该地区低渗储层的特 征,采用注水开发、压裂改造、水平 井钻井等开发技术。其中,注水开发 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 压裂改造可以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单井产量;水平井钻井可以大幅度提 高油藏的泄油面积和采收率。
凝灰质砂岩储层有效厚度分类划分方法
图 法对储 层物 性进 行 定性 分类 , 并在 岩 电 实验 的基 础 上 , 构建 了反 映储层 含 油性 的参数 , 据沉积 根 相 分 区对 储 层含 油性进 行 了分类 , 而 综合 评价 储 层 , 效 的解 决 了凝灰 质 砂岩 储层 有 效厚 度分 进 有
研 究室工作。
5 2
RLD - 3 DEN+1 3 L ≤ 5.8 3.3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数。
Ⅲ类 物 性 (.≤K 1: 53 * E 1 .3 MS L 01 < )一 . D N+ 33 < F / 8
RID 一 38 DEN+1 L ≤ 5. * 43
另一 方 面 , 由于感应 测 井 与侧 向测 井 的原 不
I类 物 性 ( K≥l ) F /L<一 .8D N+ 0 : LRL 53* E MS D  ̄
1 .5 28
分别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储层 。 贝尔油 田为构造一 岩性和岩性油藏 , 储层 为多
物源沉积, 且含有凝灰 , 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 孔 渗 相关 性差 , 区投人 开发后 , 在有效 厚度 大但 产 该 存
类划 分的难题 。
关 键词 : 灰质砂 岩 ; 渗透 ; 凝 低 微球 形聚 焦 ; 地层 因素 ; 效厚度 测 井分类 有
1 前 言 刖 再
近年来 , 随着 勘探 的不 断深入 , 在新 增原 油探 明
2 物性分 类标准研究 彻 买杯准针艽 匪分
南 屯组 一段 储 层孔 隙类 型主 要为 粒 间溶 蚀孑 、 L 粒内溶蚀孔 、 长石粒内溶孔、 铸模孔等, 孔隙度变化 范 围在 7 . 22 , 均 孔 隙 度 为 1.% , 中 0~3.% 平 2 5 其 3. 36 %的 样 品有 效 孔 隙 度 小 于 1% ,1 %分 布 在 0 4. 6
储层分类标准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矿物解理缝
中、细、极细
20~30
100~300
0.02~0.1
1.5~3
<30
7.5~37.5
好
Ⅱ
a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
13~20
10~100
0.1~0.3
0.5~1.5
20~35
2.5~7.5
物性
毛管压力特征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μm
评价
主要的
次要的
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2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层间缝,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储层分类评价
储层分类标准(表1)和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表2,3)
表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
部门
储层
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
部门
储层
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
油天
然气
总公司
Ⅰ
>30
>2000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Hale Waihona Puke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
第六章_储层
第六章油气储层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入手,系统介绍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储集岩类型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行不同的储层分类。
一、按岩石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石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二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石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石结构和成岩作用,部分受构造作用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小,属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力下不能流动,因此,一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生溶解而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火山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火山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喷出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气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储层分类标准
表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Ⅰ
>30
>2000
中国石油
Ⅰ
>25
>1000
最好
Ⅱ
25-30
500-2000
Ⅱ
20-15
100-1000
好
Ⅲ
15-25
100-500
Ⅲ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0.02-0.1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15-20
10-100
较好
Ⅳ
10-15
10-100
Ⅳ
10-15
1-10
较差
Ⅴ
<10
<10
Ⅴ
5-10
0.1-1.0
差
表2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分类依据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类储层
Ⅳ类储层
渗透率
>100
第六章储层解析
第六章储层解析第六章油⽓储层储层是油⽓赋存的场所,也是油⽓勘探开发的直接⽬的层。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勘探、开发⽅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油⽓采收率的重要依据。
本章从储集岩类型⼊⼿,系统介绍储层⾮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节储集岩类型在⾃然界中,把具有⼀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不同的储层分类。
⼀、按岩⽯类型的储层分类根据岩⽯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
其中,前⼆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
《⽯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
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结构和成岩作⽤,部分受构造作⽤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灰岩和⽩云岩。
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和构造作⽤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包括泥岩、⽕⼭碎屑岩、⽕⼭岩、侵⼊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属微⽑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下不能流动,因此,⼀般不能成为储集层。
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溶解⽽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碎屑岩包括各种成分的集块岩、⽕⼭⾓砾岩、凝灰岩。
其特征与碎屑岩相似,但胶结物主要为⽕⼭灰和熔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其次为裂缝。
⽕⼭岩储集岩主要指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包括⽞武岩、安⼭岩、粗⾯岩、流纹岩等。
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收缩缝及构造裂缝。
岩浆侵⼊岩和变质岩都有不同程度的结晶,故亦称结晶岩。
致密砂岩分类评价标准研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致密砂岩分类评价标准研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储层特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储层特征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分类参数的优选及评价指标的制定也会不同。
本文储层分类评价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储层的物性级别、储集能力、储量可动用性等三个方面,主要是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一、储层评价参数的选择前述已从沉积及成岩、岩石学及物性、孔喉结构、流体特征、渗流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苏里格气田储层特征的分析。
参考前人对特低渗砂岩储层评价参数的优选结果,紧密结合本文储层评价研究的重点,优选出了适合研究区储层评价的六个关键参数:常压渗透率、常压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主流喉道半径、排驱压力和拟启动平方压力梯度,以此六个参数作为研究区储层评价的衡量指标。
除上述关键衡量参数外,还选择了其他几个参数作为研究区储层评价的辅助衡量指标,分别为地层渗透率、密度、孔隙类型、岩石类型、最大进汞饱和度、主要喉道半径等。
二、储层分类评价标准1.六元参数单因素分类法在前人对苏里格气田储层的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前述开展的储层特征研究,对研究区储层开展了单因素储层评价分类。
首先以常压渗透率作为原始分类评价指标,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其与其他五个评价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其他指标的分类评价界限值,分类结果如表3-10所示。
表2-1苏里格气田单因素储层评价分类标准上述分类法主要是基于单因素的单项评价,按照不同的评价参数,储层可能会分属不同的类别,综合考虑各单参数的分类结果,给出最终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
此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缺点是评价结果带有人的主观因素,致使储层的优劣排序较为模糊。
2.“六元综合分类系数”分类法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渗透率、常压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主流喉道半径等与储层的优劣呈正相关关系,即上述参数值越大,储层质量越好;排驱压力和拟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才优劣呈负相关关系,上述参数值越大,储层质量越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分类参数特点并可以定量对储层进行分类的指标,即“六元综合分类系数”。
尕斯库勒N21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初步分类
尕斯库勒N21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初步分类尕斯库勒N21储层主要属于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
本文根据优选的孔隙结构参数,结合物性资料将N21储层初步分为4类。
因此为该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标签:N21储层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储层初步分类对孔隙结构的合理分析和评价对此类储层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1-2]。
文中主要以压汞资料为基础,对尕斯库勒N21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结合物性资料对N21储层进行初步分类。
1储层特征尕斯库勒N21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岩石颗粒细小,抗压实能力强,储层致密,物性较好。
1.1岩石学特征通过取心段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和统计分析,N21储层以浅灰-灰白色细粒-中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质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较少。
岩石结构多为颗粒支撑,碎屑颗粒一般分选较好,次圆状-次棱角状,多呈点-线接触,各组分主要含量为:长石含量16%~30%,平均值24.25%,石英含量20%~45%,平均值32.48%,岩屑含量10%~27%,平均值19.34%,并多为变质岩屑和火成岩屑。
填隙物含量介于10%~35%之间,杂基含量5%~17%,胶结物含量5%~25%,杂基成分以绿泥石为主;而胶结物一般呈孔隙-接触式,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白云石,泥质较少。
由此分析,研究区N21储层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分成熟度偏低,岩石抗压承载能力较强,储层物性发育较好。
1.2物性特征依据研究区块物性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表明,N21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主体分别分布于10%~20%、0.5~10×10-3um2。
孔隙度大于8%的样品占比约90.76%,大于20%的样品占比8.5%,孔隙度略趋于正态分布;渗透率大于0.5×10-3um2的样品占比约80.36%,大于5×10-3um2的占比约30.66%,但分布范围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00
较好
Ⅳ
10-15
10-100
Ⅳ
10-15
1-10
较差
Ⅴ
<10
<10
Ⅴ
5-10
差
表2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分类依据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类储层
Ⅳ类储层
渗透率
>100
100-10
10-1
<>1
孔隙度
>20
13-20
4-13
<4
均值
<
分选系数
>2
偏态
>
<
变异系数
>
最大连通孔吼半径
>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比
储层分类标准
表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Ⅰ
>30
>2000
中国石油
Ⅰ
>25
>1000
最好
Ⅱ
25-30
500-2000
Ⅱ
20-15
100-1000
好
Ⅲ
15-25
100-500
Ⅲ
<17
17-37
37-49
>49
表3碎屑岩储层物性分类标准
储层物性分类
孔隙度α
渗透率k(10-3um2)
特高孔高渗
α≥30
k≥2000
高孔高渗
25≤α≤30
500≤k<2000
中孔中渗
15≤α<25
50≤k<500
低孔低渗
10≤α<15
5≤k<50
特低孔低渗
α<10
K<5
类别
亚类
空隙类型
粒度范围
物性
毛管压力特征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um
评价
主要的
次要的
孔隙度%
渗透率10-3um2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矿物解理缝
中、细、极细
b
微孔或晶间孔
层间缝,构造缝,溶孔
细,粉
7-9
很差
Ⅳ
微孔,晶间孔
收缩缝
极细,粉
<6(油)
<4(气)
<
>
>9
>45
<
非储集层
20-30
100-300
好
Ⅱ
a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13-20来自10-100中上等b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
13-20
5-50
中等
c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溶孔
细,粉
12-18
1-20
中下等
Ⅲ
a
微孔或晶间孔,溶孔
层间缝,构造缝
细,极细
9-12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