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制考评说明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制考评说明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制考评说明(讨论稿)此考评说明涉及的知识范围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地理》必修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参照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必修Ⅰ、Ⅱ、Ⅲ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考评通过学分均各为2学分,共计6学分。

一、课堂学习活动部分(按照教材要求)二、试题考察部分1、考试要求。

(1)地理考核的学科能力要求:地理认知能力: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空间位置、结构、演变过程等)的了解。

地理思维能力: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事物概念、特征、规律、原理、联系等)的理解。

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各种地图和地理图表(包括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探究、解释、分析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会考考核将体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2)考试要求:高中地理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a—了解: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b—理解:简述、简释、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和与地理有关的基本国情、国策;解读地理统计数据和图表。

c—应用:利用各类信息材料说明地理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图上正确填绘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比较和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以下列表中对应)2、各课程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2011-11-12 21:03:13)转载▼标签:杂谈高考命题立意在“考查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综合科目考试说明》也提出了3项考核目标和11项能力要求。

二者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科目”中的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可以简化为以下图示。

其中记忆和理解能力属第一层次,观察与分析能力属第二层次,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属第三层次,评价能力和科学理念属第四层次。

根据《地理学科考试说明》兹将具体的地理学科十大能力要求简析如下:1.记忆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典型题例]①塔中油田、小浪底水利枢纽、黄骅港、三峡大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新疆、河南、河北、湖北B、新疆、山西、山东、湖北C、青海、河南、天津、重庆D、甘肃、陕西、山东、四川②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举一反三]例题①考查的是我国90年代部分重点建设工程所在的省区,答案是A。

例题②考查的是著名的天文事件“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及对九大行星位置的记忆能力,答案是C。

以此推理,地理课程应该记忆的有①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分布:如地球各圈层的名称与分布,主要天体的名称,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湖泊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矿产、农作物、首都与城市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海峡、半岛、海湾的名称与分布等。

②重要的地理数据一般指世界与中国之最,突出的矿产、农作物、水资源的世界排名次序,著名山峰高度与大河长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分配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率,能源消费构成,农业产值构成,进出口贸易构成,气温递减率和地温递增率、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据。

③重大时事是指具有世界意义或全国意义的地理新事物及其发展动态,以及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话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和阐释事物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夯实基础短平快》P13~20)(一)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现象、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

能否对地理概念做出正确的描述,则是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所谓地理概念,就是对同类地理事物定性的概括。

它蕴含着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又可分为一般概念、特殊概念和集合概念。

一般地理概念又称普通地理概念,是概括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如:陆地、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海洋、海峡、海流、河流、湖泊、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等。

特殊地理概念则是表示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陷盆地、地上河、水位、水深、峰林、溶洞、珊瑚礁岛、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

集合地理概念,则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体共有的本质属性,如中国的纬向山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喀斯特地貌等。

2、对地理事物的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臵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

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

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因此有些绝对数据是地理基础语言中的基础,应该终生记取。

另外也应该明确绝对数据是我们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前提,如在讨论经济发展的速度时,如果离开了不同产业的原有基础,只是看它们的相对发展速度,那么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几乎就失去了价值。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张亚南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张亚南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1 00000)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

理解试题要求以与考察意图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根本的方式,不仅指呈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与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根底材料,还包涵了考察的意图、容和方法。

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与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与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近些年来,普通高校全因统一招生考试综合试卷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的地理信息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①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

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来。

如果信息中涉与到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察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③信息的情境化。

不仅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察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④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

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⑤提供组合信息。

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察,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

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察学科知识的综合,或考察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其人文环境的综合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是指教育部制定的对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

本文将对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总体框架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根据学科目标、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了一个总体框架。

该框架分为知识与技能、学科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三个层面。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基础层面,涉及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认知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地理技能,如地图解读、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2. 学科基本能力学科基本能力是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重要层面,包括地理信息获取、地理问题分析和地理实证研究等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获取、整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地理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地理实地观察和调查。

3.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高层次要求,包括地理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和地理伦理素养等。

学生应该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等方法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此外,地理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伦理素养,使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地理伦理问题。

二、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知识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以下内容:1. 自然地理学方面:包括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地球内部和地质构造、地理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等。

2. 人文地理学方面: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农业、交通与通信等。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地理能力要求.doc

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地理能力要求.doc

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地理能力要求新课改形势下高考对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一个中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QQ群,在群主的主持下,这些地理老师展开了对高考地理能力的研讨,下面转载这些在网上召开的高考地理能力要求讨论会的记录。

在一周前的分散讨论中,群主鲁老师让我做这次集中讨论的主持人。

刚接到通知时有些惶恐,但仔细一想这也是很好的向各位同仁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心里也就欣然了许多。

在和鲁老师商量之后把研讨的题目定成高考能力分析,想研究考纲中要求的能力,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

在晚七点准时开始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参与教师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困惑,有通达之人高屋建範的指导,也有困惑之人的不懈求问,有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也有自己对某一问题独到的论述。

在研讨中也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空间能力到底如何培养,各位参与讨论的老师都各抒己见, 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我们从中也明确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思路, 同时也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特别是大连12中的周老师的三段论提出过程中的“欲擒故纵”为我们的研讨增加了许多的情趣,使我们这次研讨更具回味了。

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教研中很少见到的,也是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个群发起的主要目的之一,实现了我们这个群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把这次研讨的主要观点做以整理,以便我们更好的研究学习。

一、考纲能力分析相关观点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郭振宇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一书中按照完成地理综合能力测试思维过程的角度将地理综合测试能力分成四个逐渐递进的能力,每一项能力又包括三个逐渐递进的测试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考纲中要求是13个能够我自己按解决问题的能力组成、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地理知识点的属性,将地理综合测试能力概括为地理空间能力、地理读图分析能力、地理逻辑推理能力、地理迁移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计算能力、表述地理问题能力。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审题过程的要求,题干中蕴含着设问的要求、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提示、思考的线索。

具体要求是: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要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人地关系等。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解题过程的要求,具体有: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图表数据等)解答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完整的描述和阐释。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答题过程总的要求,具体要求是: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综合创新地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问题;包括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国卷1就考查了青藏铁路热棒的问题,2014年选择题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识,整体并没有超纲,考查的就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②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和整合;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并综合归纳;即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的多角度、多系列、整体化知识新体系;这对于考生来讲,能够使考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把分散的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的情景问题时,能够自然而然的使思路流畅;③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对于高频考点要善于归纳和整理,有必要可以借鉴模版,如特征描述类、地理现象判读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对策措施类、辩证评价类、意义作用类等;同时还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做起题目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水到渠成,左右逢源;④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通过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以及专题训练,来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形成和感悟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规律,这样才能得心应手;2、怎样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①通过题干设问方法和关键内容,判断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②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内容,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理图表的分析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③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强调正确使用专业术语;1、描述地理事物:①对地理事物概念的描述;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整理地理概念、相似概念的区分;教师可以使概念图像化,如: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口的迁移等;②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定量表达和定性概括;常见的特征描述,如位置特征、分布特征、属性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等等;具体细分为:地理位置特征、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交通区位、城市区位、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特征、点状事物的分布特征是否均匀,哪里密集,哪里稀疏,如城市、商业网点等、线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单一的话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如等值线、交通线路等、面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位置、范围、轮廓、面积、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方位,形态特征和极值等,如河流流域、地形区、气候类型区、工业区、政区、大洲和大洋等;③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数量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极值、面积大小范围宽窄等、形状延伸方向、突出方向、团块状还是条带状来表示;一种是对地理事物时间变化计量图表类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思路方法:先描述总趋势,然后分时间段描述差异;——注意整体特点,数据变化趋势,有无转折点;描述方法:①变化的总体趋势:增加/增长/上升、减少/减缓/下降、波动变化②变化的峰值:最大值出现的时间③变化的谷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④变化的周期:是多少一种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发展变化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描述方法:总体变化趋势;局部变化趋势;主体分布规律;2、阐释地理事物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比如: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地域分异规律、H的分布规律等;3、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方法①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并理解、掌握地理规律与原理②做题时要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③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④注意描述和阐释的表达技巧: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审题,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分点答题,要注意仔细推敲文字,准确的说明地理特征;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能力要求:①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②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③能够正确运用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探究技巧: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释性论证:已经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论证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涉及地球的形态、地壳变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

地理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和评价,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

本文将对《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于学生的意义和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能力域解析《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明确了地理学科的三个核心能力域:地理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地理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这三个能力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了地理学科能力的整体框架。

地理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包括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各种地貌和气候类型,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地理信息,包括地图、影像、统计数据等,并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这个能力域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地理实地调查和野外观察能力,通过实地实践感知地理环境,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整理分析。

地理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要求之一。

学生需要具备辨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地理问题的解决不仅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探索。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对学生的意义《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提高对地球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地理知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地球的基础。

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操。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一、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基本知识:学生应该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2.自然环境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

3.人类活动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4.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学生应该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地理观察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观察能力,能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3.地理表达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表达能力,能够用地理语言和地图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三、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地球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应该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环保意识:学生应该具备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3.国家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国家意识,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4.多元文化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差异。

总之,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应该全面、系统、科学地落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与评价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与评价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与评价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能力培养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学科的能力培养1.地理观察力的培养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

通过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和实验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地理观察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地质公园,观察不同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通过制作地图,学生可以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2.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地理分析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地理环境,预测天气变化的趋势;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评估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3.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解决环境污染引发的地理问题。

二、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1.知识考核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中,知识考核是最基础和重要的一项。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知识考核可以检测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但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实践能力评估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中,实践能力评估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实践活动,考察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评估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但对于大规模评价来说,实践能力评估的成本和时间较高。

3.综合能力评价地理学科的评价方式中,综合能力评价是一种较为综合和全面的方式。

通过综合性的考试、项目和研究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

初中地理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

初中地理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一、绪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成为评价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中地理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旨在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要求,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工作态度,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二、绩效考核内容1.教学能力初中地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能力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考察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的能力、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程度等方面。

(1)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师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基础。

(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察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3)课堂管理的能力:考察教师是否能有效控制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程度: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观察和引导,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效果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方面。

(1)学生学习成绩:考察教师是否能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成绩,是否能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学习态度:考察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习兴趣: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程度,是否能激发学生对探索自然、了解世界、关注环境等方面的好奇心。

3.教学态度与团队合作教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团队合作则是促进校内教师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1)教学态度:考察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是否责任心强,是否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考核水平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但指表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所以,文字信息不但仅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表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近些年来,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综合试卷强调以水平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的地理信息表现出以下的特点:①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表现教材之外的信息。

即使表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来。

如果信息中涉及到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水平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但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水平。

③信息的情境化。

不但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④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

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⑤提供组合信息。

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水平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

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⑥逐步给出信息。

近年来的综合水平测试体现地理的探究水平和试题,多以简要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度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了解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能够为准确审题带来协助。

在实际审题中,更需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实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世界;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2.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实行分析与整合在充分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实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或地理过程等),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能熟练使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理解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在遇到没有学到过的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信息时,有了这种敏感性,可对信息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迅速反应。

例如,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中学重点学习了构造地震,并主要介绍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而且,大地震往往是由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发的。

所以,当遇到相关地震的信息时,能迅速作出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联系的反应,进而根据发生地震的地点,得出是哪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

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实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整合。

第三,需要把握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

这些地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理解到这种内在联系,能够由某方面地理知识而推知其他方面的地理知识。

例如,一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于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并且会形成相对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生产和一些人文现象产生影响;气候条件及其与其他地理条件综合形成的特点,在地表分布于一定的区域范围。

所以,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建立地理知识网络。

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

自然地理内容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人文地理内容与历史、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对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对环境污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对植物及其与环境关系、生态系统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生物知识;对相关人文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对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政治知识。

要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不但仅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关键是要形成解读信息的视角和方法。

下面重点解释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紧密关联的解读地理信息的视角。

第一,时间的视角。

在文科综合水平测试中,对地理信息的解读不但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尺度去分析,还要善于把空间的现象放到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

例如,相关人口增长、分布、迁移的信息,在注重空间特点的同时,一方面要分析某地区、某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另一方面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因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也需要以时间的视角,例如,关于世界气候变化的信息,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二,发展变化的视角。

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持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对于相关的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

例如,工业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一些具体工业的区位选择也在发展变化,如家具厂本是市场指向型的工业,但是,随着组装家具的发展,生产高档家具的家具厂有的会选择优质木材丰富的区位,有的会选择劳动力价格低廉且有优惠条件的区位。

第三,辨证的视角。

很多地理问题都需要辩证地分析,既不能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能陷入人定胜天论。

例如,我国东南部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地方。

即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

对于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需要辩证看待,既不能以牺牲环境的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因片面强调环境保护而抛弃经济发展。

对于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就更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第四,动态的视角。

不但自然地理要素处于持续的运动之中,人文地理要素也是在运动之中,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所以,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

二、调动和使用知识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

而这些也正是地理学科高考的评价目标。

在试卷中,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以多样化的方式表现。

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各种数据、表格、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

而无论试题的形式、内容如何变化,仍然“万变不离其宗”都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例如,针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察,近年来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折线图、理想大陆示意图等类型。

但只要把握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特征,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地建立准确联系。

针对能源结构的考察,试题表现形式有表格、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流向图等类型。

实际上,掌握能源利用的阶段,经历了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的多样化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特点;能源的流向;能源安全等基本知识点,无论形式再如何变化,都能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所谓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即在理解和接受题目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阶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2.准确地使用相关知识和信息,理解和说明问题准确使用相关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水平。

同时还意味着对学科知识和内容的深化。

地理学最基本的特色之一是其综合性,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解释和说明,涉及了几乎中学所有学科的内容。

自然地理学方面的地理事实、规律和原理,主要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

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很多方面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互相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评价考生使用相关知识理解和说明问题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水平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已学知识的水平。

理解水平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使用水平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试题常通过典型地理现象来说明某一地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及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设置相关的地理情景让学生实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水平。

3.体现学科渗透,使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文科综合涉及到三个学科,无论是学科内部的综合,热点问题的综合,还是政、史、地三科的综合,考题已不再是简单的大拼盘,而是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

试题往往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实行组合,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

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却不是以书本原来的体系表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

选用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紧密相关,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实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理论时联系实际等。

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既有两个学科的交叉,也有三个学科的渗透。

重在考查考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准和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使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

首先要掌握好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其次,注重各学科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性;第三,结合热点问题,适度实行跨学科的发散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