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三、社会研究的过程(教材P15-17)
四、定量与定性研究示例
五、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2讲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或命题”。
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变量的分类: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中介变量则是出现在更为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二、社会研究的逻辑
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及各自的缺陷
假设检验逻辑
社会研究的逻辑:科学环
三、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关系
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1. 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2. 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跳跃”,创造性想象与抽象)
建立理论解释
抽象的策略
扎根理论: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被称为扎根理论。其建构程序是:1)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2)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3)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扎根理论虽然得到了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其主要特征不在经验性,而是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但新概念的提出往往依靠创造性的想象或抽象,而非逻辑推导。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1. 扎根理论的竞争性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2.理论检验的步骤
第3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选题的重要性
二、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如: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社会流动等。
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如:城市居民的住宅状况对邻里交往有什么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如何?
研究主题一般比较宽泛,一个研究主题一般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选择过程往往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1. 现实社会生活
2. 个人经历
3. 现有文献
4. 不同来源共同作用
三、选题的标准
1. 重要性
2. 创造性
3. 可行性
4. 合适性
四、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五、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的最终确定
第4讲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类型
(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 探索性研究:
也称“先导研究”,目的在于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它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做准备。
主用适用于如下三种情况:研究者本人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鲜为人知,或很少有人涉及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之前。
2. 描述性研究
目的在于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3. 解释性研究
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目的在于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三)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1. 横剖研究
2. 纵贯研究
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
3)追踪研究(同组研究)
注意区分同期群研究与追踪研究
(四)普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