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优秀作品赏析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PPT
图2.2 沿线里程高程分布图
图 2.1 管道走向图
▪9
第2部分:工程背景
本项目将新建R油田AB段油水混输管道和BC段原油输送管道。R 油田的混合液通过AB段输送到B站点,AB段之间设计穿越方案,B外 输首站已建脱水站、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站各 1座,满足接收A联合站 输送含水油的需求。然后从B进行外输,最终在C站进行铁路发油。
(1035.60, 569.75)
图3.3 方案2穿越处入土端管道布置图
图3.4 方案2穿越处出土端管道布置图
▪15
第3部分:河流穿越设计
穿越位置选取
取点 (63.93,567.77) (1063.8,562.15) 计算角度 (° ) 10 (入) 8 (出)
表3.3 穿越位置选取方案3
入土点坐标 (32.57, 573.32) 出土点坐标 (1125.60, 570.83) 入土段长度 (m) 121.43 中间段长度 (m) 902.15 出土段长度 (m) 123.27 穿越砾砂层长度 (m) 8.22
适用条件
从松软黏土层到泥砂 浅、透水性差、地 砾和岩石均可 质构造简单、完整 性好河床 基本不受限制 较长 高 基本不受限制 长 较低
穿越长度 工期 投资
受限 较短 较低
施工、运行 及维护
质量易于控制,管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理维修方便,不影 高,施工劳动强度低, 响通航,一隧多用; 安全性高;检修方便, 施工条件稍差,风 不影响通航,可一隧 险性较高,防治水 多用;施工机械复杂, 难度大,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费用高 和运行费用高 不大 较大
无需大型施工设 备、施工速度快; 安全性较好;维 施工质量难以控 护工作量大,施 制,安全性差, 工较困难 检修困难,影响 通航 很大 较大 ▪12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近期,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公布了多项优秀作品,这些创新性
的作品为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关于这些优秀作
品的详细介绍:
1. 无人机扫描仪技术
该作品研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扫描仪技术,可用于快速获取海
洋平台的3D结构信息。
通过将扫描仪安装到无人机上,可以将整个平
台加工、维护数据进行实时转化,同时,可实验,并设计多种机器学
习算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
2. 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测系统
该作品设计了一套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主要包括多
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旨在实现对管道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数
据分析。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管道漏油、堵塞和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可
以实时分析管道的温度、密度变化,提高燃料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3. 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作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全新
的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开采作业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分析,提供详细的工艺流程和作业安排,为开采过程提供最佳
方案。
最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现代技术对
于油气工业的革新和提高,同时也为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向。
这些创新性的成果不仅将为中国油气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世界各国推进清洁能源革命提供经验参考。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工程设计PPT资料34页
G类
地面
常规
G类
300m
常规
G类
323m
常规
G类
314m
油套
2.1 钻机选择依据
DX井井深设计1839.49米,考虑到预应力固井和上提解卡的需要,选择 30钻机。
2.2 ZJ30主要设备简介
ZJ30部分设备表
名称 钻机 井架 天车 游车 大钩 水龙头 转盘 井架底座 柴油机 发电机
…
型号 ZJ30 TJ170131 TC-250 YC-250 DG-250 SL-225 ZP-520A
岩石力学参数分析图
层的力学不稳定性,地层整体强度 降低。
3.3 D1井实例分析
泥质含量、实测井径扩大率曲线 三压力剖面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
采用Hoek-Brown准则计算泥煤互层段 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
坍塌压力 当量密度最高
井深 H(m)
1094
1097
泥煤互层段坍塌压力变化示意图
井身结构设计图
4.2 井身剖面设计(直—增—稳)
井身剖面参数
测深 (m) 0.0 1209.0 1539.5 1839.5
井斜角 (deg) 0.0 0.0 88.0 88.0
方位角 (deg) 55.00 55.00 55.00 55.00
垂深 (m) 0.0 1209.0 1424.0 1434.5
23.56
28.94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井深1094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井深1097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井身结构及完井方法
井身结构及完井方法1井身结构所谓井身结构,就是在已钻成的裸眼井内下入直径不同、长度不等的几层套管,然后注入水泥浆封固环形空间间隙,最终形成由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套管和水泥环的组合。
如图1所示。
图1井身结构示意图1—导管;2—表层套管;3—技术套管;4—油层套管;5—水泥环1.1导管井身结构中靠近裸眼井壁的第一层套管称为导管。
导管的作用是:钻井开始时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不被冲垮,建立起泥浆循环,引导钻具的钻进,保证井眼钻凿的垂直等,对于不同的油田或地层,导管的下入要求也不同。
钻井时是否需要下入导管,要依据地表层的坚硬程度与结构状况来确定。
下入导管的深度一般取决于地表层的深度。
通常导管下入的深度为2~40m。
下导管的方法较简单,是把导管对准井位的中心铅垂直方向下入,导管与井壁中间填满石子,然后用水泥浆封固牢。
1.2表层套管井身结构中的第二层套管叫做表层套管。
表层套管的下入深度一般为300~400m,其管外用水泥浆封固牢,水泥上返至地面。
表层套管的作用是加固上部疏松岩层的井壁,供井口安装封井器用。
1.3技术套管在表层套管里面下入的一层套管(即表层套管和油层套管之间)叫做技术套管。
下入技术套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处理钻进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如隔绝上部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或坍塌层,以保证钻进的顺利进行。
下入技术套管的层次应依据钻遇地层的复杂程度以及钻井队的技术水平来决定。
一般为了加速钻进和节省费用,钻进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调整泥浆性能的办法控制复杂层的喷、坍塌和卡钻等,尽可能不下或少下技术套管。
下入技术套管的层次、深度以及水泥上返高度,以能够封住复杂地层为基本原则。
技术套管的技术规范应根据油层套管的规范来确定。
1.4油层套管油井内最后下入的一层套管称为油层套管,也称为完井套管,简称套管,油层套管的作用是封隔住油、气、水层,建立一条封固严密的永久性通道,保证石油井能够进行长时期的生产。
油层套管下入深度必须满足封固住所有油、气、水层。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参赛院校中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参赛院校中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该校自参赛以来(至2018年底)累计取得一等 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的好成绩。
谢谢观看
全国总决赛一般于5月底或6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总决赛包括现场陈述和评为问答两个环节,由 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现场答辩队伍需准备答辩相关材料。
组委会会议
组委会会议常于每年总决赛结束后举行。组委会会议将审议大赛筹备工作报告,审议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工 作报告,审议大赛章程,研讨大赛发展等。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各主办单位、支持单位和各分赛区相关部门 负责人将参加会议。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会议
颁奖大会
每届大赛的颁奖大会于组委会会议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隆重举办。颁奖大会包括为大赛获奖团队领 奖,主办单位、支持单位和承办单位领导致辞和讲话,参会领导和嘉宾为或将高校、团队和受表彰个人代表颁奖、 “卓越杯”团队作品展示等事项 。第十届大赛的颁奖晚会因疫情原因取消,卓越杯奖项在总决赛答辩后宣布 。
“十年的积淀足以影响一代学子的成长,十年的积淀足以打造一个校企合作育人的典范和品牌。”大赛组委 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表示,“大赛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行业人才培养 相结合,将学术科研引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搭建合作平台与汇聚育人合力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 能源行业特色的学赛研一体化育人体系,为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赛区评审
各分赛区依据评审标准完成赛区有效作品的评审,产生晋级总决赛作品、全国三等奖、鼓励奖和成功参与奖。 其中,方案设计类由各分赛区组织评委评审;软件开发类由斯伦贝谢公司组织评审。
全国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R油田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日期2016年7 月20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方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田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工艺及运行管理,河流穿越方案,沿线站场及阀室工艺,火车装车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方面: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水乳化状态提高了水力计算的准确性。
使用商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方案方面:分析了穿越区岩土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方案,并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方面:设计了原油脱水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行了设计。
火车装车方案方面:对装车站进行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采用了“双管、双泵、双用单鹤管”的装车工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角度对装车操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优化,制定了高效益、低成本的火车装车方案。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油管道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中使用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选用了高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录第1章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田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工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土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气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9)3.1 输送工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力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面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力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工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9)3.3.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工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32)3.4.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行方案 (44)3.4.5.2 夏季运行方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力校核 (49)3.6.3 静水压力校核 (49)3.6.4 动水压力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方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方式比选 (51)4.3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4.3.1.3 穿越区域岩土层可钻性评价 (55)4.3.1.4 施工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4.3.5.3 穿越段管道热力校核 (63)4.3.6 穿越管道应力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工况应力校核 (63)4.3.6.2 管道试压工况应力校核 (66)4.3.6.3 管道运行工况应力校核 (66)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大夯入长度计算 (68)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工方案 (72)4.4.1 施工工艺流程 (72)4.4.2 施工技术措施 (72)4.4.2.1 施工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工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4.5 对水文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生物的影响 (78)4.5.4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工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工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生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行管理 (84)5.1.1 热力冬季运行方案 (84)5.1.2 热力夏季运行方案 (85)5.1.3 水力运行方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用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工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工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工程量 (90)6.4 B外输首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工艺 (91)6.4.3 脱水工艺 (91)6.4.4 污水处理 (93)6.4.4 储油工艺 (95)6.4.5 外输工艺 (95)6.4.6 B外输首站工艺流程 (96)6.4.7 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面布置说明 (98)6.4.9 首站主要工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工艺流程设计 (103)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面布置 (104)7.1.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面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方法对比优选 (108)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方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用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工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用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用 (121)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方案设计 (124)7.4.1 方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方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7.4.3 不同方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7.4.4 方案对比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用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用的管道工艺流程 (128)7.5.4 管道工艺流程对比优选 (129)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7.5.7 管路水力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工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用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水处理 (142)7.7.1 污水来源 (142)7.7.2 含油污水处理 (142)7.7.3 生活污水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面高度的人工测量 (143)7.8.2 液面高度的自动测量 (143)7.8.2.1 常用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用 (145)第8章辅助生产系统及配套工程 (146)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自动化控制 (148)8.5.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工业自动化系统 (149)8.6 防火防爆 (152)8.6.1 火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火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火原理与方法 (154)8.7.2 灭火方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水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工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8.11.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水工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面防护 (164)8.12.3 支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工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方案工程总投资 (174)参考文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水力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工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自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工程概况R油田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至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至装车站。
《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探讨
( 1 )研究 对 象
2 、课程教学方法
( 1 )理论 教学 与 实践教 学相 结合
该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 论教 学共5 8 个学时 ,具体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为 :第 1 章绪论 ( 2 学时 )、第2 章井身结构设计 ( 6 @ 时 )、第3 - 章钻井液 ( 8 学时 )、 第4 章钻井 工艺 ( 重点 ) ( 1 0 学时 ) 、 第5 章钻井过程压 力控 制 ( 重 点 )( 6 学 时 )、第6 章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 ( 1 0 学 时 )、第7 章 固井 ( 8 学时 )、第8 章完井 ( 4 学时 )、第9 章储层保护 ( 4 学时 ) 。理论教 学在1 — 8 N内进行 ,每周 时。 实验教 学共6 个学时 ,学生 可参 与水基钻井液配制及 常规 性能测
十 、 结 束 语
白,只有行为转变 表现 出色才会 得到教师 、同学 的关 注 、认 同和赞 赏。例如 ,上课老师提问或者讨论时 ,只有 一位 同学愿意举手发言 , 教师就应当这样表扬他 : “ 张刚同学举手发 言了,我非常欣赏他的大 胆和勇敢 !”但是不能这样说 : “ 怎么全班 同学都不举手 ,只剩张刚 个人举手?”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
教 育 教 学
《 钻井与完井工程 》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探讨
刘厚彬
( 西南 石油 大学 石 油工 程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5 0 0)
摘
要: 《 钻 井 与完 井工 程 》是 为石 油工 程专 业本 科 生讲 授 的一 门专 业 课程 ,是一 门 践 性非 常 强的课 程 ,也 是 本科 石 油工 程专 业 学生 必修 的一
验。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
团队编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方案设计类单项组(钻完井工程)完成日期 2013 年 4 月 7 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目录第1章地质概况 (1)1.1自然地理情况 (1)1.1.1 油田地理位置 (1)1.1.2 区域地质情况 (1)1.2构造特征 (1)1.2.1 构造地质特征 (1)1.2.2 地层特征 (2)1.3储层地质特征 (2)1.3.1产层描述 (2)1.3.2物性分析 (4)1.3.3储层流体物性分析 (4)1.4地层分布对比分析 (4)1.5D1井压力预测 (5)1.6D1井试油试采分析 (7)1.7钻井数据 (7)1.7.1井号 (7)1.7.2坐标 (7)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9)2.1井身结构设计依据 (9)2.2设计原则 (9)2.3设计步骤 (9)2.3.1压力预测分析 (9)2.3.2设计系数及取值范围 (10)2.3.4 井身结构设计 (11)2.3.5 井身结构设计图 (11)2.3.6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12)第3章水平井设计 (13)3.1P1井轨道设计 (13)3.1.1设计依据 (13)3.1.2设计原则 (13)3.1.3 具体设计步骤 (13)3.1.4 基础数据 (13)3.1.5井身剖面设计参数 (14)3.1.6 井眼轨迹控制 (16)3.1.7 井眼轨迹控制主要措施 (17)第4章固井工程设计 (20)4.1基础数据 (20)4.2套管柱设计 (20)4.2.1 设计原则 (20)4.2.2 设计方法 (20)4.2.3 设计结果 (21)4.3套管柱强度校核步骤 (22)4.4水泥及注水泥浆设计 (22)4.4.1注水泥工艺 (22)4.4.3水泥浆设计 (23)第5章钻柱设计 (27)5.1钻具组合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27)5.2钻柱设计 (27)5.2.1一开组合 (28)5.2.2二开组合(直井段) (28)5.2.3二开组合(增斜段) (29)5.3钻柱组合强度设计 (30)第6章钻机选择 (32)6.1钻井设备选取依据 (32)6.2钻井设备选取原则 (32)第7章机械破碎参数设计 (35)7.1钻头选型 (35)7.1.1 钻头选型依据 (35)7.1.2 钻头选型设计 (36)7.2钻压、钻速的优选 (37)7.2.1 钻压、转速确定的一般原则 (37)7.2.2 采用最优关系方程确定钻压、转速 (37)第8章钻井液设计 (39)8.1钻井中对钻井液设计重点提示 (39)8.1.1钻井液对钻井工程的要求 (39)8.2设计原则 (39)8.3钻井液体系选择和密度设计 (39)8.4钻井液性能要求 (40)8.5钻井液基本配方 (41)8.6固控设备及使用要求 (42)8.7钻井液资料录取要求 (42)8.8钻井液测试仪器配套要求 (43)8.9钻井液地面管理要求 (43)第9章水力参数设计 (45)9.1钻头水力参数设计原则 (45)第10章油气井压力控制 (46)10.1油气井控制的原则和依据 (46)10.2各次开钻井口装置 (46)10.2.1 一开井口装置 (46)10.2.2 二开井口装置 (47)10.3井控管汇 (47)10.4试压要求 (48)10.4.1井控装置试压 (48)10.4.2套管试压 (49)10.5井控要求 (49)10.5.1井控设备安装要求: (49)10.5.2井控其它要求: (49)10.5.3中途测试与测井井控要求 (50)10.6油气井控制的主要措施 (51)第11章钻井复杂情况及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52)11.1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52)11.1.1 防卡技术措施 (52)11.2井塌 (53)11.2.1 防塌技术措施 (53)11.2.2 井塌处理措施 (53)11.3井漏 (53)11.3.1 防漏技术措施 (54)11.3.2 堵漏技术措施 (55)11.4井涌、井喷的预防与处理 (55)11.4.1 防井涌、井喷技术措施 (55)11.5井场防火技术措施 (57)第12章完井设计 (58)12.1完井方式的优选 (58)12.2割缝衬管完井适用的地质条件 (58)12.3割缝衬管缝眼的功能 (59)12.4割缝衬管的技术参数 (59)12.4.1缝眼的形状 (59)12.4.2缝口的宽度 (59)12.4.3缝眼的排列形式 (60)12.4.4 割缝衬管的尺寸 (60)12.4.5缝眼的长度 (61)12.4.6缝眼的数量 (61)12.5完井井口装置与储层保护技术 (61)12.5.1完井井口装置 (61)第13章钻前工程和HSE管理 (63)13.1钻前及安装工程 (63)13.2HSE管理 (63)13.2.1 健康管理要求 (64)13.2.2 安全管理要求 (64)13.2.2.1安全标志牌的要求(位置、标识等) (64)13.2.2.2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管理 (64)13.2.2.3井场灭火器材和防火安全要求 (64)13.2.2.4井场动火安全要求 (64)13.2.2.5井喷预防和应急措施 (64)13.2.3 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1认真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 (65)13.2.3.2钻前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3钻井作业期间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4钻井作业完成后环境管理要求 (65)第14章钻井周期计划 (66)14.1机械钻速预测 (66)14.2钻井进度计划 (66)第15章钻井成本计划 (67)15.1钻井成本计划 (67)第16章钻井技术经济指标 (68)附表 (69)附表1井身结构具体设计步骤 (69)附表2水平井具体设计步骤 (71)附表3套管柱强度校核步骤 (74)附表4水力参数设计 (77)参考文献 (79)第1章地质概况1.1 自然地理情况1.1.1 油田地理位置A 区块位于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 县,工区地表为草原戈壁,地面较平坦,植被稀少,地面海拔 70m~270m;工区 15公里外有发电厂,25 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获奖作品资料
对管道实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金属 + 土壤
腐蚀
涂层 将金属与土壤隔离开
阴极保护 针对有的缺陷涂层
整流器 将交流电流转变成
脉动直流电流
辅助阳极(也称惰性阳极)一般由高硅铸铁、铂 钛或贵金属氧化物和填埋料(通常为焦碳)组 成;阳极寿命应尽可能长,选择合适的数量并 埋在土壤电阻率低的位置以降低阳极接地电阻。
M4井 井流物组份组成
组份
二氧化碳 氮气 甲烷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异戊烷 正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十一烷
以上
气体性质:
mol% 1.570 1.271 92.902 3.176 0.669 0.115 0.115 0.065 0.023 0.057 00.32 0.004
/ /
渤中13-11含二氧化碳油井套管腐蚀穿孔/裂开井下 766 ~1955 m段超声电视录象(0 ~766 m 和1955 ~2083 m段套管良
好)
华北油田含高二氧化碳馏-58井 使用18个月油管腐蚀穿孔
1.气藏数据分析 2.防腐设计分析 3.防腐方案
地理位置及地面概况资料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位于M市B区C村东北约10公里。
70年代
0年代
管道防腐层的发展进程
双层FBE
应用年代 90年代
管道防腐蚀保护示意图
金属 + 土壤
腐蚀
金属 + 土壤
腐蚀
涂层 将金属与土壤隔离开
防腐涂料
外层涂料
内层涂料
三层PE防腐层
陕京管道埋地干线防腐采用三层PE防腐涂层,其结构为: 底层:熔结环氧底层,厚度≥100μm; 中间层:共聚物热熔胶厚度170~250μm; 外层(背层):聚乙烯防腐层,厚度≥3.0或≥3.7mm。
石油工程技术 当深3-1井套管开窗定向侧钻施工案例
当深3-1井套管开窗定向侧钻施工案例当深3井地处当阳复向斜谢家湾构造,1974年由江汉石油管理局5012钻井队钻探,一开下入直径为339.70mm的表层套管691.15m,二开下入直径为244.50mm的技术套管3332.94m,钢级N80,壁厚11.05mm,三开用直径215.90mm的钻头钻至井深5012m,完井测试未成功。
在井深3517.50m打水泥塞,下入直径139.70mm的尾管3224.50~3517.50m,在尾管内接直径63.5mm油管注水泥,因替钻井液过程中出现复杂情况,上提钻具遇卡将油管拔断,鱼顶(油管)深度3128.34m,鱼尾深度为3224.50m。
1995年8月决定对该井实施套管开窗侧钻作业,使该井恢复生产。
设计开窗位置3050m,第一靶点垂深3440m,方位45°±15°,水平位移70±20m;第二靶点垂深4285m,方位45°±15°,气藏。
实施开窗的新井为水平位移400±50m,钻探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应用当阳复向斜的地下CO2当深3-1井。
套管开窗由胜利油田提供随钻测斜仪和技术服务,实钻结果为:开窗位置,窗顶深3049.70m,窗底3053.50m,窗口长3.80m,窗口实际方位47.2°,井斜1.46°。
第一靶点斜深3450.70m,垂深3440m,位移82.57m,闭合方位40.19°;第二靶点斜深4349.27m,垂深4285m,位移384.53m,闭合方位50.28°,最大全角度变化率4.31°/30m,井眼轨迹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1套管开窗1.1井眼准备开窗之前,必须对开窗的井段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1.1通井实探鱼顶深度为3127.94m(原当深3井记录鱼顶深度为3128.34m)。
1.1.2试压发现套管内漏失,通过同位素测井,证实在原射孔段(1233~1235m)出现漏失。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钻井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钻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钻井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钻井过程中涉及的地质、工程和理化知识;2. 掌握钻井液的性质、组成及在钻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钻井液在不同地层中的应用;3. 了解钻井设备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钻井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4. 掌握钻井工艺流程,了解钻井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钻井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钻井液配制,优化钻井液性能;3. 能够运用钻井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掌握钻井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4. 能够遵循钻井工程的安全与环保规范,具备一定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从事石油工程相关工作的职业理想;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石油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钻井工程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为将来从事石油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钻井工程基本概念:钻井类型、钻井过程、钻井工程在石油开采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钻井工程概述2. 钻井液:钻井液的类型、性质、组成;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的作用;钻井液性能的检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二章 钻井液3. 钻井设备:钻井设备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钻井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教材章节:第三章 钻井设备4. 钻井工艺流程:钻井设计、钻头选择、钻进过程、完井工艺;钻井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要求。
教材章节:第四章 钻井工艺流程5. 钻井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钻井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油工程技术 文4-1井拔套侧钻定向井施工案例
文4-1井拔套侧钻定向井施工案例四川川中油田利用原文4井(一口枯竭直井),从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在拔掉部分套管,并在350m处的裸眼井段注水泥塞后,裸眼侧钻,钻成文4-1井。
文4-1井完井后经测试,获日产原油9.8t,比该地区的生产井平均日产量高2~3倍。
1文4-1井初期设计原文4井位于川中北部斜坡上的常乐向斜东侧,井身结构见图1。
图1文4井井身结构示意图图2设计斜穿靶区示意图图3文4-1井设计井身结构方案图据地质部门分析认为:文4井落空的主要原因是未钻在裂缝发育带上。
为此,地质部门为文4-1井设计了大一和大三两个靶点,属双靶点定向井(见表1)。
靶区半径比标准规定半径(±65m)小,工程施工难度较大(见图2)。
表1文4-1井地质设计靶区数据靶区参数垂深(m)水平位移(m)方位(°)设计靶区半径(m)标准规定半径(m)大一顶(第一靶)2077430±20321±52065大三底(第二靶)2164470±50321±55065原文4井是φ139.7mm油层套管完井,文4-1井只能设计拔掉部分φ139.7mm未固结套管,利用裸眼侧钻至靶区完钻。
综合考虑,选用“直—增—稳”三段制剖面,在水泥面1387m裸眼处侧钻至最大井斜角40°后,稳斜钻井靶区的设计方案(见图3。
注:从1387m处割掉套管,注水泥塞裸眼侧钻至靶区完钻)。
2切割拔套管施工制订了两套切割拔套管方案:一是用套管切割弹引爆切割套管;二是用套管割刀切割套管。
2.1使用切割弹引爆切割套管2.1.1首先用注磁电测法电测套管卡点位于井深290m处,经反复活动,卡点下移至460m处,用φ127mm钻杆切割弹(φ139.7mm套管切割弹无货)于井深1216m处引爆,未断。
2.1.2憋泵压26Mpa,憋通,建立循环,并且有大量砂子返出,反复活动,卡点无变化。
后用地面震击器震击,泡油(16m3)等方法处理,无效。
XXXX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推荐材料之三:采气工程设计
采气工程1气井的完井和试气气井的完井方法1〕裸眼完井:钻到气层顶部后停钻,下油层套管固井,再用小钻头钻开油气层,这样气层完全是裸露的。
2〕衬管完井:这是改良了的裸眼完井,有裸眼完井的优点,又防止了岩石垮塌的缺点。
衬管用悬挂器挂在上层套管的底部,或直接座在井底。
3〕射孔完井:钻完气层后下气层套管固井,然后用射孔枪在气层射孔,射孔弹穿过套管和水泥环射入气层,形成假设干条人工通道,让气进入井筒。
长庆气田目前采用的是射孔完井方法。
4〕尾管完井:钻完气层后下尾管固井。
尾管用悬挂器挂在上层套管的底部,射孔枪射开气层。
尾管完井具有射孔完井的优点,又节省了大量套管。
尾管顶部还装有回接接头,必要时,还可回接套管一直到井口。
尾管完井特别适用于探井,因为探井对气层有无工业价值情况不明,下套管有时会造成浪费。
井身结构井身结构包括下入套管的层次,各层套管的尺寸及下入深度,各层套管外水泥浆返深、水泥环厚度以及每次固井对应的井眼尺寸。
井身结构通常用井身结构图表示,它是气井地下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经论证,适合长庆气田开发的最小生产套管尺寸为φ,套管程序为φ+φ。
考虑到下古气层H2S含量较高,套管腐蚀后的修复、气田开发后期侧钻和上、下古气层的分层开采,下古气层开发井采用φ273mm+φ(7″)套管程序。
上古气层采用φ+φ井身结构。
1〕长庆气井井身结构演变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以找油为主,兼顾石盒子组底砂岩气层。
套管程序:Φ表套〔150~200m〕+Φ或Φ套管。
井身结构见图2-1。
图2-1 第一阶段井身结构图2-2 第二阶段井身结构〔1〕第二阶段:1986年至1988年,油气并举阶段。
(1)区域探井及超探井:表层套管+技术套管+生产套管+尾管。
井身结构见图2-2。
优点:不熟悉地层的情况下,裸眼段长,能解决盐岩层等复杂问题。
缺点:井眼大,套管层次多,钻速慢,建井周期长,本钱高。
〔2〕盆地东部中深井: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尾管井身结构见图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审编号:PS127 方案类型:钻完井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说明
本设计方案是在调研与学习相关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 《中国石油大学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教 材、 《钻井手册(甲方)》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参照《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中的相关要求,针对 M 区块 钻井工程方案进行的综合性优化与设计。 本设计方案以我国某油田新探区为例,综合运用钻井工程理论 与技术、现代钻井理论与技术最新进展、相似地层钻探资料调研分 析以及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的井身结 构、套管柱强度、钻具组合、钻头及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进行了 优化设计,更新了现有钻井工程设计方法。方案设计中的主要创新 点有:①提出了考虑地层蠕变和射孔影响的套管强度设计方法;② 在地层可钻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最大为目标函 数,进行了钻头选型优化,并采用等效法进行岩屑上返速度计算。 该设计方案立足于现场工程实际,融合了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继承与发展了传统钻井工程设计方法,体现 了钻井工程系统化、总体化的设计思想。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 象。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 团队成员签字: 指导老师签字: 时间:
目 录
第 1 章 设计依据 ................................................................................ 1 1.1 地理及环境 .................................................................................. 1 1.2 地质要求 ...................................................................................... 2 1.3 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 .................................................................. 4 第 2 章 井身结构设计 ........................................................................ 6 2.1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6 2.1.1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优选 ....................................................... 6 2.1.2 井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 7 2.1.3 井身结构设计的步骤 ........................................................... 8 2.1.4 井身结构设计结果 ............................................................. 13 2.1.5 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 15 2.2 套管强度计算 ............................................................................ 16 2.2.1 套管体三轴应力强度计算 ................................................. 16 2.2.2 非均匀外挤压力下套管抗挤强度计算 ............................. 17 2.2.3 射孔对套管强度的影响 ..................................................... 17 2.3 有效外载计算 ............................................................................ 17 2.3.1 有效内压力 ......................................................................... 17 2.3.2 有效外挤力 ......................................................................... 19 2.3.3 轴向力 ................................................................................. 22 2.4 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 ................................................................ 22 2.4.1 安全系数 ............................................................................. 22 2.4.2 设计原始数据 ..................................................................... 22 2.4.3 套管性能参数 ..................................................................... 23 2.4.4 设计方法及步骤 ................................................................. 23 2.5 M-X 井套管柱强度设计 ............................................................ 24 2.5.1 导管 ..................................................................................... 24 2.5.2 表层套管 ............................................................................. 28 2.5.3 技术套管 ............................................................................. 32 2.5.4 生产尾管 ............................................................................. 37 第 3 章 钻具组合设计 ...................................................................... 42 3.1 各开次钻柱设计 ........................................................................ 42 3.1.1 一开钻柱设计 ..................................................................... 42 3.1.2 二开钻柱设计 ..................................................................... 42
1
3.1.3 三开钻柱设计 ..................................................................... 44 3.2 各开次钻柱强度校核 ................................................................ 46 3.2.1 一开钻柱强度校核 ............................................................. 46 3.2.2 二开钻柱强度校核 ............................................................. 47 3.2.3 三开钻柱强度校核 ............................................................. 48 3.3 详细计算过程示例 .................................................................... 49 3.3.1 设计参数 ............................................................................. 49 3.3.2 设计依据 ............................................................................. 49 3.3.3 钻铤选择 ............................................................................. 49 3.3.4 钻杆设计 ............................................................................. 50 3.3.5 校核抗外剂强度 ................................................................. 51 3.3.6 扶正器位置的确定 ............................................................. 52 3.3.7 钻具减振器与震击器的位置 ............................................. 54 第 4 章 钻头及钻井参数设计 .......................................................... 55 4.1 M 区块各段地层钻头类型序列的建立 .................................... 55 4.1.1 M 区块地层抗钻特性分析.................................................. 55 4.1.2 优选全井各地层钻头类型方法简述 ................................. 57 4.1.3 M 区块全井各段地层钻头序列的建立.............................. 60 4.1.4 M-X 井钻头选型 ................................................................. 60 4.2 水力参数设计 ............................................................................ 63 4.2.1 水力参数设计方法 ............................................................. 63 4.2.2 M-X 井水力参数设计结果 ................................................. 67 4.2.3 M-X 井机械钻速预测 ......................................................... 70 4.3 优选钻压、转速的一般化模型的建立 .................................... 73 4.3.1 优选原则 ............................................................................. 73 4.3.2 约束条件 ............................................................................. 73 4.3.3 优选钻压、转速的最优化问题 ......................................... 74 第 5 章 钻井液设计 .......................................................................... 75 5.1 设计依据 .................................................................................... 75 5.2 钻井液设计重点提示 ................................................................ 75 5.3 钻井液体系选择 ........................................................................ 75 5.4 钻井液性能参数 ........................................................................ 76 5.5 钻井液用料概算 ........................................................................ 77 5.6 固控设备要求 ............................................................................ 78 5.7 保护油、气层要求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