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孙子算经》的韩信点兵

合集下载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簡介:韓信點兵又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乃由於相傳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統御兵士多少,韓信答說,每3人一列餘1人、5人一列餘2人、7人一列餘4人、13人一列餘6人……。

劉邦茫然而不知其數。

韓信點兵是一個很有趣的猜數遊戲,隨便抓一把蠶豆粒,假若3個一數餘1粒,5個一數餘2粒,7個一數餘2粒,那麼所抓的蠶豆有多少粒?這類題目看起來是很難計算的,可是中國古時卻流傳著一種算法,它的名稱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牆算」;楊輝叫它「剪管術」;而比較通行的名稱是「韓信點兵」。

最初記述這類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孫子算經」的書,後來在宋朝經過數學家秦九韶的推廣,又發現了一種算法,叫做「大衍求一術」,流傳到西洋以後,外國化稱它是「中國剩餘定理」,在數學史上是極有名的問題。

至於它的算法,在「孫子算經」上就已經有了說明:“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而且還流傳著這麼一首歌訣: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就是韓信點兵的計算方法,《孫子算經》中給出了其中關鍵的步驟是:但在《孫子算經》中並沒有說明求乘數的方法,直到1247年宋代數學家秦九韶在《數書九章》中才給出具體求法:70是5與7最小公倍的2倍,21、15分別是3與7、3與5最小公倍數的1倍。

秦九韶稱這2、1、1的倍數為“乘率”,求出乘率,就可知乘數,意思是說:凡是用3個一數剩下的餘數,將它用70去乘(因為70是5與7的倍數,而又是以3去除餘1的),5個一數剩下的餘數,將它用21去乘(因為21是 3與 7的倍數,又是以5去除餘1的),7個一數剩下的餘數,將它用15去乘(因為15是3與5的倍數,又是以 7去除餘 1的),最後將70、5、15這些數加起來,若超過105,就再減掉105,所得的數便是原來的數了。

根據這個道理,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一個題目列成算式:1×70+2×21+2×15-105=142-105=37。

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数论是古老而又基础的数学,至今仍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些问题的解决对现代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一些直接与数学有关的新的重要的数学分支,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数论的一些问题。

本专题学生将通过具体的问题学习有关整数和整除的知识,探索用辗转相除法求解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简单同余方程、同余方程组等,从中体会思想方法,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些重要成就。

一、内容与要求1.通过实例(如星期),认识带余除法,理解同余和剩余类的概念及意义,探索剩余类的运算性质(加法和乘法),并且理解它的实际意义。

体会剩余类运算与传统的数的运算的异同(会出现零因子)。

2.理解整除、因数和素数的概念,因数和素数的概念,了解确定素数的方法了解确定素数的方法了解确定素数的方法(筛(筛法),知道素数有无穷多。

3.了解十进制表示的整数的整除判别法,探索整数能被3,9,11,7等整除的判别法。

会检查整数加法,乘法运算错误的一种方法。

4.通过实例探索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理解互素的概念,并能用辗转相除法证明:若a 能整除bc ,且a ,b 互素,则a 能整除c 。

探索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性质。

了解算术基本定理。

5.通过实例理解一次不定方程的模型,利用辗转相除法求解一次不定方程。

并尝试写出算法程序框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上机实现。

6.通过实例(如:韩信点兵),理解一次同余方程组模型。

7.理解大衍求一术和孙子定理的证明。

8.理解费尔马小定理(当m是素数时,am-1≡1(mod m))和欧拉定理(aφ(m) ≡1(mod m),其中φ(m)是1,2,…,m-1与m互质的数的个数)及其证明。

9.了解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公开密钥。

10.完成一个学习总结报告。

报告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的总结。

对本专题整体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对正整数基本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带余除法的算法,掌握剩余定理。

二、帮助学生开拓逻辑思维,提前掌握用未知数列方程。

三、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剩余定理,带余除法教学难点:多方程解未知数课前准备:教学PPT教学步骤:一、韩信点兵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二、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2017年整理】韩信点兵问题的初等解法

【2017年整理】韩信点兵问题的初等解法

【2017年整理】韩信点兵问题的初等解法“韩信点兵”问题的初等解法研究王晓东河北省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 066407韩信,是我国汉代刘邦手下的一员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大将。

历史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他运用奇特方法点兵的传说。

有一天,韩信来到操练场,检阅士兵操练。

他问部将,今天有多少士兵操练,部将回答:“大约两千三百人。

”韩信走上点兵台,他先命全体士兵排成7路纵队,问最后一排剩几人,部将说,剩2人;他又命全体士兵排成5路纵队,问最后一排剩几人,部将说,剩3人;最后,他又让全体士兵排成3路纵队,问最后一排剩几人,部将说,剩2人。

韩信告诉部将,今天参加操练的士兵有2333人。

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解决韩信点兵问题,可以这样思考:设操练士兵的总数为M,则M=3x+2=5y+3=7z+2其中,x,y,z分别表示排成3路纵队,5路纵队,7路纵队的纵队数目。

求出了x,y,z以后,M也求求出来了。

而求x,y,z可以看成求方程组3x+2=5y+33x+2=7z+2的正整数解。

在上面的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则把这种方程(组)叫做不定方程(组)。

不定方程(组)的解是不确定的,一般不定方程总有无穷多个组解,但若加上整数(或正整数)解的特定限制,则不定方程(组)的解有三种可能:有无限组解,有限组解,或无解。

我国古代人民对于不定方程(组)这类问题解法的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的《孙子算经》中曾作为一个典型问题进行论述。

其中的一个经典例题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

一百(零)六以上,以一百(零)五减之,即得。

在中国民间还广为流传着一个口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二十一。

2.互素的整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2.互素的整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2.互素的整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互素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掌握互素的性质及其在数论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互素的概念
2.互素的判定方法
3.互素的性质
4.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1.通过列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定义互素的概念: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1,称这两个数是互素的。

Step 2:探究
1.引导学生尝试证明两个数互素的判定方法:如果两个数的质因数完全不相同,则这两个数互素。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互素判定方法的理解。

Step 3:总结
1.总结互素的性质:互素的整数乘积也是互素的,互素的整数的任意次幂也是互素的。

2.引导学生思考互素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Step 4:拓展
1.引导学生探究欧几里得算法并应用于求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学习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并了解其在解决数论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1.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互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直接了解学生对互素应用问题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
1.注重范例的引入,同时灵活掌握互素判定方法的引导方式。

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感受到互素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1.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了解其特点。

3.能够解决关于奇数和偶数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1.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证明奇数加偶数为奇数,奇数加奇数为偶数的性质。

2.解决奇数和偶数的综合问题。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加强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图示法: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五、教学内容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1.奇数: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数,如1、3、5、7等。

2.偶数:能够被2整除的数,如2、4、6、8等。

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1.如果这个数能够被2整除,那么它就是偶数。

2.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整除,那么它就是奇数。

2.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1.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表示为奇数加偶数的形式。

–证明:对于任何一个整数n,都可以表示为n=2k或n=2k+1的形式,其中k为整数。

–当n=2k时,n=2k+0,即n是偶数加偶数的形式。

–当n=2k+1时,n=2k+1+0,即n是奇数加偶数的形式。

2.奇数加偶数为奇数,奇数加奇数为偶数。

–证明:设a和b分别为奇数和偶数,那么a可以表示为2m+1的形式,b可以表示为2n的形式,其中m和n均为整数。

–那么a+b=2m+1+2n=2(m+n)+1,即a+b为奇数。

–设c和d分别为奇数,那么c可以表示为2p+1的形式,d可以表示为2q+1的形式,其中p和q均为整数。

–那么c+d=2p+1+2q+1=2(p+q+1),即c+d为偶数。

3. 综合应用1.若a为奇数,b为偶数,c为奇数,d为偶数,那么a+b+c+d是奇数还是偶数?–解:a+b为奇数,c+d为偶数,奇数加偶数为奇数,因此a+b+c+d为奇数。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孙子算经》的韩信点兵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孙子算经》的韩信点兵
(a,b,c是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 ③ 求“用2,3,4,5,6,7,8,9除 都余1”的数。 ④ 求“用5,7,9,11 除都余2”的数。
数”
2.《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其 问题的解答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2, 五五数之剩3, 七七数之剩2, 问物几何?
1)筛法.
2,5,8,11,14,17,20,23,26,29,…(用3除余2) 8,23,… (用5除余3) 23,… (用7除余2)
5, 11, 17, 23, …
( 用3除余2)
上述筛选过程的第一步,得到: 1,3,5,7,9,11,13,15,17,19,21,23,25,…
其实是列出了“用2除余1”的数组成的数列。这个数列 实际上是用带余除法的式子得到的。
对整个问题寻找规律
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二二数之剩1,三三 数之剩2,四四数之剩3,五五数之剩4,六六数 之剩5,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九九数之 剩8,问物几何?
x 1 k [2,3,4,5,6,7,8,9] k 2520,k 1,2,3,
即 x 2520k 1,k 1,2,3,
这就是原问题的全部解,有无穷多个解,其中 第一个解是2519;我们只取正数解,因为“物体的
个数”总是正整数。
[思]: ① 求“用2除余1,3除余2,… 用m除余 m- 1”的数。 ② 求“用a除余a -1,用b除余b-1,用c除余c-1” 的数。
学会“简化问题”与学会“推广问题”一样,是一种重要的 数学能力。
寻找规律的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把我们的解题方法总结为筛法,是重要的进步,是质的飞跃: ——找到规律了。
筛法是一般性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质因数分解应用举例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质因数分解应用举例
角边长为5,求另外两条边长。
解:设另外一条直角边为x,斜边为y,则 52+x2=y2。
将方程变形为y2-x2=25。 左边因式分解得(y+x)(y-x)=25
x,y都是正整数并且x<y。因而y+x,y-x也 都是正整数并且y+x>y-x。大小不等两个正整数 的乘积等于25,只能是25×1=25。
因而
y x 25,

y

x

1.
解得
x 12,

y

13.
于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5,12,13。 经过检验确实有52+122=132,可见所求的答案 正确。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x,y,z都是正整数, 也就是说正整数x,y,z满足条件x2+y2=z2,则x,y, z称为勾股数。
质因数分解应用举例
质因数分解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 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 个合数的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针对合数。
例1 求120的不同的正因数的个数。 解:120=23×3×5。正因数的个数为(3+1)
(1+1)(1+1)=16
例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其中一条直
1.求两个整数,使它们的和等于积
2.求方程的整数解:x2 x 12 4 y2 1
3.求112的正因数的个数。
4.n=p1,p2…pk,其中n=p1,p2,…,pk,是不同 的素数。当n=1,2,3时候,分别求出n的所有 正因数之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推广到一 般的正整数n吗?

上述方式给出了由x求y,z使x,y,z是勾股 数的方法。
一般地,设正整数m>n,容易验证2mn,m2n2,m2+n2满足条件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同余类算术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同余类算术
每一个整数a属于唯一一个同余类,记为 a ,也为 了识别 a 是上述同余类的哪个,将a除以n求得余数r, 则a r 。
因此集合Zn上可以按照课本的描述来定义。
例2 在Zn中计算:
11 4;
2 2 3;
3 2 3;

4
2
4
.
解: 11 4 1 4 5 0.
1+1=0表示“奇数+奇数=偶数”那就不奇怪 了。
例1 序列a1,a2,…,an,…,的元素仅有0和1组
成,并且按照上面的规则(包括1+1=0在内)的计 算,假如序列满足递推关系式:
an+2=an+1+an 及初始条件a1=a2=1。
(1)试着写出序列的前10项; (2)求出第100项a100。
解: (1) a3 a2 a1 11 0, a4 a3 a2 0 1 1,
a5 a4 a3 1 0 1,
照此计算下去,可以得到序列的前10项为: 1,1,0,1,1 ,0 ,1,1,0,1。
(2)观察出序列具有周期性,周期为3,每个 周期为1,1,0。
100除以3的余数是1,因此a100是某个周期的 第一项,a100=1。
以上我们用0代表全体偶数集合,1代照除以2的余数将全体整数分成两类,每一 类称为模式2的一个同余类。我们将其中0所在的
同余类算术
在前面我们得到了关于奇数和偶数的运算的 如下性质: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用0代表偶数,1代表奇数,就成为如下:
0+0=0,0+1=1,1+1=0, 0×0=0,1×0=0,1×1=1。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中国剩余定理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中国剩余定理
70×2+21×3+15×2=233 233-105×2=23
一些关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定理:
定理1:几个数相加,如果只有一个加数,不能 被数a整除,而其他加数均能被数a整除,那么它 们的和,就不能被数a整除。
如:10能被5整除,15能被5整除,但7不 能被5整除,所以(10+15+7)不能被5整除。
其实,这就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剩余定理》。
一、剩余问题 在整数除法里,一个数同时除以几
个数,整数商后,均有剩余;已知各除数及 其对应的余数,从而要求出适合条件的这个 被除数的问题,叫做剩余问题。
古代人的解法: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 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 以上,以一百零五减之即得。 依定理译成算式解为: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在人的解法:
用各除数的“基础数”法解。
基础数的条件:
(1)此数必须符合除数自身的余 数条件;
(2)此数必须是其他所有各除数 的公倍数。
第一步: 求各除数的最小公倍数
[3,5,7]=105
第二步: 求各除数的基础数
(1)[3] 105÷3=35 [35]÷3=11……2 (2)[5] 105 ÷ 5=21 21÷5=4……1(当于3) ∵1×3=3 21×3=[63] (3)[7] 105 ÷ 7=15 15 ÷ 7=2……1(当于2) ∵1×2=2 ∴15×2=[30]
一些关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定理:
定理2:二数不能整除,若被除数扩大(或缩小) 了几倍,而除数不变,则其余数也同时扩大(或缩 小)相同的倍数(余数必小于除数)。 如:22÷7=3……1
(22×4)÷7=12……1×4(=4) (要余2即 22×2÷7=6……2) (22×9)÷7=28……1×9-7(=2) (想余5则22×5÷7=15……5)

韩信点兵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

韩信点兵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

韩信点兵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
韩信点兵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Remainder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介绍。

2. 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讲解。

3. 韩信点兵的应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韩信点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背景故事资料。

2. 准备韩信点兵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韩信点兵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韩信点兵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韩信点兵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韩信点兵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应用情况。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运用韩信点兵的方法解决竞赛题目。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探讨韩信点兵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深入挖掘韩信点兵的原理和拓展应用。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题计划安排4课时完成。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韩信点兵方法的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将韩信点兵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素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4.素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4. 素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目的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素数的概念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素数的应用,例如质因数分解和RSA加密等。

教学重点1.素数的定义及性质2.质因数分解3.RSA加密算法教学难点RSA加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教学过程Part 1 素数的定义及性质1.1 定义提示:在讲述素数的定义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因数和质数的相关知识。

1.素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它除了1和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素数(或质数)。

提示:此处可以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对素数有更深的印象。

2.性质:•素数大于1•素数不能被其他数整除,除了1和它本身•每个非1正整数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素数的乘积1.2 欧几里得筛法提示:欧几里得筛法是一种求解素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

1.欧几里得筛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求解素数的方法,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

2.假设要筛选2的倍数,那么首先从2开始吧2的倍数全部标记出来,即4、6、8、10、12、…都不是素数,然后再从3开始,把3的倍数都标记出来,即9、15、21、…,以此类推,直到筛选出所需素数为止。

Part 2 质因数分解2.1 定义1.质因数分解:一个非1正整数可以被写成若干个素数相乘的形式,那么这个分解式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式。

提示:此处可以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质因数分解的计算方法。

2.2 应用1.计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2.计算幂次方Part 3 RSA加密算法3.1 原理1.RSA加密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三位创始人 Rivest、Shamir 和Adleman 姓氏的缩写。

2.RSA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大的随机数作为私钥,公开其它信息作为公钥,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来实现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将明文经过一定的转换后加密,得到密文,将密文在接收端进行一些运算,得到明文。

提示:此处可以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RSA加密算法的应用场景。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精品教案《3.2 中国剩余定理》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精品教案《3.2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教学设计3.2 中国剩余定理课时2 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第三章第二节,以“韩信点兵”的故事为主题,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分别为:公倍数法、列举筛选法、逐级满足法、单因子构件凑成法(又称“孙子——华方法”),本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广泛应用教学助手软件,互动课堂软件,移动课堂功能,打破传统课堂,通过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继而解决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讲,教师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理科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稍强,认识问题比较深刻,并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抽象的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但是,由于每名同学对于问题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分层教学、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协作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策略:由于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国剩余定理”的相关知识,突出思维的训练,因而采取讲授为辅,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前,通过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使学生由熟悉转为新的认知,再由金庸著名武侠著作《射雕英雄传》瑛姑给黄蓉治病时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物不知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在授课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相结合,适当开展谈论学习模式,发散学生思维,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韩信点兵”问题的解题思路,了解“中国剩余定理”的内容,学会用公倍数法、列举筛选法、逐级满足法、单因子构件凑成法解决问题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让学生了解“韩信点兵”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让学生分析问题并了解解题的一般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协作意识;(3)通过对比研究,让学生深入掌握“中国剩余定理”并学会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中国剩余定理

3.2中国剩余定理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a, 五五数之剩b,七七数之剩c, 问物几何?
s 70a 21b 15c 105k(k Z)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该定理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如下:
设 d1, d2 , , dn 两两互素,设x分别被 d1, d2 , , dn 除所得的余数为 r1, r2 , , rn ,则x可表示为下式
如果,韩信点兵时, 士兵3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2人; 士兵5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3人; 士兵7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2人, 你能算出剩余士兵的人数吗?
“物不知数”: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孙子算经》
x 3n1 2 x 5n2 3 x 7n3 2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卷 一、二《大衍类》对“物不知数”问题 做出完整解答,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将解 法编成易于上口的歌谣: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270 3 21 215105k 233105k(k Z)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任意改变 余数,推广:
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第三章 中国剩余定理
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孙子算经》
3.2 中国剩余定理
பைடு நூலகம்
韩信点兵
如果,韩信点兵时, 士兵3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2人; 士兵5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4人; 士兵7人一行排队,最后一行剩6人, 你能算出剩余士兵的人数吗?
x k1 r1 k2 r2 kn rn kD 其中D是 d1, d2, , dn的最小公倍数;ki 是

3.《孙子算经》和韩信点兵-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3.《孙子算经》和韩信点兵-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3.《孙子算经》和韩信点兵-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经典《孙子算经》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及其解法;2.了解韩信点兵问题及其解法,掌握初等数论中的一些基本要素;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子算经》1.矛盾式求解:给出“五家渠分田”的问题,通过矛盾式求解进行解题,并扩展到“七家渠分田”的问题;2.平分积木问题:给出“上下砖头”的问题,通过“完全平方数”的解法进行解题,并扩展到“多地砖”的问题;3.分配问题:给出“金银五十两”的问题,通过“尽量均等”的分配策略进行解题。

2. 韩信点兵1.问题描述:给出韩信带兵打仗的问题,解决韩信点兵的具体方案和人数;2.奇偶性分析:进一步讨论了韩信点兵问题的奇偶性,并通过“剩余定理”的方法进行求解;3.排列组合问题:把韩信点兵问题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通过排列组合求解的方法进行解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切入点,采用讲解和互动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辨和思维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功感。

四、教学步骤1. 《孙子算经》1.矛盾式求解–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分组展示思路;–汇总每组的思路,进行讨论和总结;–由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2.平分积木问题–给出问题和小学生的解法,让学生分析并提问;–讲解“完全平方数”的知识点,并巩固学生的基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3.分配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进行总结;–讲解“贪心算法”的概念和应用;–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

2. 韩信点兵1.问题描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汇总每组的思路;–讲解求解过程和方法。

2.奇偶性分析–提出问题,探究其奇偶性;–讲解“剩余定理”的概念和方法;–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3.排列组合问题–把韩信点兵问题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讲解排列组合知识点,并巩固学生的基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1.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1.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

奇数与偶数-湘教版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奇数、偶数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利用奇偶性质对简单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3.了解奇偶性在整数运算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奇偶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通过题目分析利用奇偶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奇偶性质的概念和应用;2.学生对具体问题能够运用奇偶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定义: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那么它就是偶数;否则,它就是奇数。

数学符号:偶数表示为2n,奇数表示为2n+1。

例子: 2,4,6,8是偶数,1,3,5,7是奇数。

2. 奇偶性质的性质•掌握奇偶数的性质1.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奇数等于奇数;2.偶数乘任何整数都是偶数,奇数乘偶数是偶数,奇数乘奇数是奇数;3.正偶数正正得正偶数,正奇数正正得正奇数,偶数正奇得偶数,偶数正正得偶数。

4.偶数可以整除2,不能整除任何奇数;奇数不能整除2,但是能整除奇数。

3. 奇偶性质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题目分析利用奇偶性质简化计算过程例子:1.计算1到100内所有奇数的和。

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1+3+5+…+99等于50个偶数的和,也就是50∗100=5000。

2.计算1到100内所有偶数的和。

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2+4+6+…+100等于50个偶数的和,也就是50∗101=5050。

五、教学方法1.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奇偶数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能否独立完成练习题。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教学目标:1. 了解“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和数学原理。

2. 学习并掌握用中国剩余定理解决同余方程组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和数学原理。

2. 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中国剩余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故事素材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述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韩信为什么能够通过点兵的方法识别出欺诈的士兵?二、探究(10分钟)1. 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PPT展示详细的解题步骤和例子。

3.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同余方程组。

三、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韩信点兵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哪些领域?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成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韩信点兵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剩余定理,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同余方程组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应用(10分钟)1.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国剩余定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同余方程组的形式。

七、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八、探索(10分钟)1. 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韩信点兵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

九、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精彩]韩信点兵算法流程图

[精彩]韩信点兵算法流程图

韩信点兵算法流程图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

如果你随便拿一把蚕豆(数目约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地数,直到不满3粒时,把余数记下来;第二次再5粒5粒地数,最后把余数记下来;第三次是7粒一数,把余数记下来。

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了多少粒蚕豆了。

不信的话,你还可以试验一下。

例如,假如3粒一数余1粒,5粒一数余2粒,7粒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蚕豆有多少粒呢?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我国古时候却流传着一种算法,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

最初记述这类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孙子算经》的书,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

这在数学史上是极有名的问题,外国人一般把它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就已经有了说明,而且后来还流传着这么一道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就是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它的意思是:凡是用3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70去乘(因为70是5与7的倍数,而又是以3去除余1的数);5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21去乘(因为21是3与7的倍数,又是以5去除余1的数);7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15去乘(因为15是3与5的倍数,又是以7去除余1的数),将这些数加起来,若超过105,就减掉105,如果剩下来的数目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

这样,所得的数就是原来的数了。

根据这个道理,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的五个题目列成算式:1×70+2×21+2×15-105=142-105=37因此,你可以知道,原来这一堆蚕豆有37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得到,23是最小的一个解。至于下一个解是什 么,要把“…”写出来才知道;
实践以后发现,是要费一点儿功夫的。
谢谢!
(a,b,c是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 ③ 求“用2,3,4,5,6,7,8,9除 都余1”的数。 ④ 求“用5,7,9,11 除都余2”的数。
数”
2.《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其 问题的解答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2, 五五数之剩3, 七七数之剩2, 问物几何?
1)筛法.
2,5,8,11,14,17,20,23,26,29,…(用3除余2) 8,23,… (用5除余3) 23,… (用7除余2)
学会“简化问题”与学会“推广问题”一样,是一种重要的 数学能力。
寻找规律的思想
把我们的解题方法总结为筛法,是重要的进步,是质的飞跃: ——找到规律了。
筛法是一般性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2)公倍数法
① 化繁为简
我们还是先看只有前两个条件的简化题目。
1,3,5,7,9,11,13,15,17,19,21,23,25,… ( 用2除余1)
《孙子算经》的韩信点兵
一、“韩信点兵”的故事和《孙子算经》中的题目 1.“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阅兵时,让一队士兵5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 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1人);再让这队士兵6人一行排 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5人);再 让这队士兵7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 兵的人数(4人),再让这队士兵11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 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10人)。
也仅仅是作除法时的
《孙子算经》
二.问题的解答
1.从另一个问题入手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二二数之剩1,三三数 之剩2,四四数之剩3,五五数之剩4,六六数之剩5, 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九九数之剩8,问物 几何?
1)筛法
1,3,5,7,9,11,13,15,17,19,
21,23,25,…
( 用2除余1)
5, 11, 17, 23, …
( 用3除余2)
上述筛选过程的第一步,得到: 1,3,5,7,9,11,13,15,17,19,21,23,25,…
其实是列出了“用2除余1”的数组成的数列。这个数列 实际上是用带余除法的式子得到的。
对整个问题寻找规律
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二二数之剩1,三三 数之剩2,四四数之剩3,五五数之剩4,六六数 之剩5,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九九数之 剩8,问物几何?
x 1 k [2,3,4,5,6,7,8,9] k 2520,k 1,2,3,
即 x 2520k 1,k 1,2,3,
这就是原问题的全部解,有无穷多个解,其中 第一个解是2519;我们只取正数解,因为“物体的
个数”总是正整数。
[思]: ① 求“用2除余1,3除余2,… 用m除余 m- 1”的数。 ② 求“用a除余a -1,用b除余b-1,用c除余c-1” 的数。
5, 11, 17, 23, … ( 用3除余2)
11, 23,…
( 用4除余3)
再从中挑“用5除余4”的数,…
个பைடு நூலகம்。
一直筛选下去,舍得下功夫,就一定可得结果。 并且看起来,解,还不是唯一的;可能有无穷多
化繁为简的思想
当问题中有很多类似的条件时,我们先只看其中两三个条件, 这就是化繁为简。
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在简化时仍然保留了原来问题的特点 和本质,那么简化就“不失一般性”。
然后韩信就凭这些数,可以求得这队士兵的总人数。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韩信好像非常重视作除法时的余数
2.《孙子算经》中的题目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 数”的
题目: 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2, 五五数之剩3, 七七数之剩2, 问物几何?
这里面又有什么秘密呢?
题目给出的条件,
余数
12
②寻找规律
设问题中,需要求的数是 x ,则 x 被2,
3,4,5,6,7,8,9去除,所得的余数都是比除数
少1,于是我们把被除数 x 再加1,
则 x 1 就可被2,3,4,5,6,7,8,9均整
除。也就是说, x 1是2,3,4,5,6,7,8,9的公倍数,
从而是其最小公倍数[2,3,4,5,6,7,8,9]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