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如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探讨

李德海隆化县国土资源局

【摘要】新时期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对于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加强土地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求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管理

就目前土地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表现的最为严重的是土地的管理过于细化、产权分配较为混乱,同时还出现严重的违法土地征用现象,因此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取决于土地所特有的空间性,即土地的面积及数量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显著增减变化。土地的有限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在现有科技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土地资源。再次是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主要是由于土地自然供给的数量绝对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及土地报酬的递减性等因素造成的。另外。

人口的增加、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

2.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劳动对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载体。它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不可替代的生存条件;作

为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类只有与土地资源的自然力相结合、相适应,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此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3.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是一种生产资源,具有生产性。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产技术决定了其生产力的高低。光、温度、水、地形、土壤等组成元素决定了其自然属性,而人类的生产技术对土地生产力也具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克服、改造土地的限制因素的能力,以便充分发挥土地的适宜性,提高其生产力。

二、加强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1.坚持规划统揽全局,完善城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__________庄布点规划、功能区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着眼全局,牢牢把握规划权,真正发挥规划在空间管制、资源配置、引导建设上的作用,努力构造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规划目标。同时,加快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城镇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要达到100%。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相对接的机制,做到“两规”相合。

2.优化土地管理模式的探索。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我国在农村土地的整治过程之中,不断的优化土地的管理,发展了一套有效的模式,有利于广大农村用以参考借鉴。(1)选址踏勘。

在野外踏勘基础上,形成了每一个项目的详细踏勘报告。(2)项目入库。以论证会等形式,按照以下项目的入库原则以及条件来确定入库项目。①项目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②突出重点,强化示范效应。③统筹兼顾原则。④适当规模原则。⑤项目入库和项目所在的国土部门、地市县政府及乡镇的领导都应该重视项目区的收益群众所期望的程度。(3)规划设计。在确立入库项目之后,由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组织设计相关单位的土地招投标工作。依照设计单位的详细设计经历、设计业绩和设计资质来选定设计单位。(4)实施整理。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监理单位相关招投标的工作,经由市县的土地整理中心进行施工单位的部分招投标工作。

3.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具有调节生产要素在各部分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重要资源的农村土地,其使用权也必然要划入市场化的范围。对此,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和观念,将土地资源的配置模式由行政主导转变为市场指导,建立、健全相关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中介机制,让农村土地在法制化的市场下,实现合理、顺畅的流转和优化的配置。此外,由于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将土地的使用权转入市场后,政府应当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既保证土地的高效利用,又保证土地资源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土地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土地

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构建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在促进建立良好土地管理秩序方面的责任包括以下方面:(1)坚持依法依规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坚持用途管制制度。(2)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强化土地执法。构建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土地执法监管机制,是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应从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倾斜。(3)督促涉地部门切实履行土地利用监管责任。涉地部门要认真履行土地利用监管职责,这是推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4)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这既是中央政府的要求,也是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基础。(5)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重要时点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对于营造有利于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舆论氛围十分重要。

5.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些地方政府以“公益事业征地”、或以“经营城市”为名征地,然后通过市场转为经营性用地,把大量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变为地方“第二财政”。更严重的是,在征地过程中,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远不足以解决失地后的长远生计。有关方面调查表明:城市近郊土地转为“菜篮子”用地时,土地级差收益一般涨三倍;变为非农用地,发展工商企业和第三产业时,土地级差收益又涨四倍左右;如用于房地产开发,则可能上涨几十倍。出让的土地价格是市场价格,而对农民的补偿只是市场价格的极小部分。不少地方土地征用后,只给每个村民几万元安家费,甚至低价的

补偿还不能及时兑现,不仅严重违反了土地法规,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

为此,中央提出完善规范征地制度,要求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6.加强公众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保护政策的切实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过去一方面由于政府和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途径,另一方面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识,因此公众在土地保护上还缺乏应有的效力。为此。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以多种形式,生动和深入地开展对土地科学知识的宣传。利用网络、群众信箱和领导热线等多种形式展开与公众有效且相互信任的沟通,以弥补动态监测系统尚未全面建立的不足,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

7.落实差别化土地政策。落实差别化土地政策,保障科学发展的合理用地,从源头上和制度上减少违法用地。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不应该只是一个理念或口号,而必须细化落实。(1)区域差异。首先,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东中西部的不同特点,在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配、地类结构、供地目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区别对待。其次,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应实行差别化政策。(2)地类差异。即对建设占用耕地、未利用地、坝区平地和低丘缓坡地等,实行差别化政策。占用未利用地应当在计划指标上予以倾斜、用地审批上简化,免收有偿使用费。利用低丘缓坡建设山地城镇,必然伴随着建筑高度、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