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明确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车间及相关承包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控制和要求。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本规定中的“受限空间”是指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窖井、沟、坑(池)、下水道、烟道、隧道、涵洞、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2、本制度中的“受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或探入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本制度中的“缺氧和富氧”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的状态为缺氧状态,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高于23.5%的状态为富氧状态。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生产部领导审批《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监督检查受限空间作业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六条生产车间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监督检查及考核各车间对本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审查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并监督检查其落实情况。
第八条受限空间所在单位严格执行本制度,并负责对本规定进行培训、贯彻和落实。
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九条作业负责人职责:——作业前,要熟知和了解受限空间作业工作方案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都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第十条监护人员职责:——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
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受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建筑等行业。
第三条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第四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二、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受限空间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作业安全措施。
第六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和应急技能。
第七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设备,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第八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处置程序。
三、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第九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督,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及时处理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四、作业结束后管理第十四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受限空间进行清理,确保受限空间内无残留有害物质。
第十五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验收,确认受限空间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总结,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事故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受限空间作业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安全培训、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工作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障受限空间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出入口狭小且无法自由进出的、气氛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独立有害的和有可能困住人员的工作场所。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单位、维修作业单位等。
第四条实施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五条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当对受限空间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受限空间的空气质量、有毒气体、缺氧、机械设备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第六条风险评估内容应当包括受限空间的位置、结构、通风情况、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种类及浓度、使用的设备工具、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等。
第七条风险评估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危险点、危险性等级、控制措施、监测手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作业单位应当对受限空间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确保风险评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九条作业单位应当根据受限空间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包括但不限于:1. 确保通风设备运行良好,对受限空间进行适时通风;2. 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有良好的视野;3. 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4. 安排专人监控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和氧气含量;5.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援。
第十条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1. 严格遵守作业程序,不得擅自进入受限空间;2. 对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3. 确保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内有相应的通讯设备,便于与外界联系;4. 制定作业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一条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受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包括但不限于:1. 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报警和处置;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用于处理受限空间事故造成的伤害;3. 确保作业人员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五篇)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受限空间作业活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受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油罐、水箱、管道、排水井、地下室等等需要进行人工进入的封闭空间。
第四条受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第二章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人员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第六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目的、作业内容、作业步骤、作业时间等,并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
第七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空气质量、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是否有堆积物、是否通风等,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八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组织受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作业技术培训、安全防护培训等。
第九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配备必要的作业装备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防护设备、通讯设备、救生设备等。
第三章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第十条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方案执行,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步骤和方法。
第十一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十二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十三条受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看护,负责监控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突发情况。
第十四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时限进行作业,不得超时作业。
第十五条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明确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第十六条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证通风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七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严禁酒后作业、药后作业,不得存在其他影响作业安全的情况。
第十八条在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作业记录和作业情况报告,以便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
公司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公司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受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内部、管道、罐体、容器、隧道、地下室、沟槽、井室、涵洞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的作业。
三、管理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发布本制度,并对受限空间作业实施监督管理。
2. 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并落实本制度的相关要求。
3. 作业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四、受限空间作业分级受限空间作业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一级受限空间作业: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的受限空间作业。
2. 二级受限空间作业:指可能造成人员重伤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受限空间作业。
3. 三级受限空间作业:指可能造成人员轻伤或财产损失的受限空间作业。
五、受限空间作业审批1. 一级和二级受限空间作业必须经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2. 三级受限空间作业由作业部门负责人审批,并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3. 未经审批的受限空间作业不得进行。
六、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作业部门应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的等级,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安全措施等。
2. 作业部门应提前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3. 作业部门应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七、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2. 作业人员应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等安全设施,确保自身安全。
3. 作业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确保气体浓度符合安全要求。
4.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5.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信畅通,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和撤离。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3篇)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机械损伤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受限空间作业。
第二章术语定义第三条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自然通风不良、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作业人员的物料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如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我司受限空间主要有管网污水管道、检查井、沉砂井、涵沟;厂内配水井、下水道、接触消毒池、二沉池、泵站等。
第四条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活动。
我司受限空间作业主要指管网下井作业、厂内下池作业。
第三章职责第五条公司安全办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安全管理,受限空间作业所在部门的安全员具体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六条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受限空间作业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是受限空间作业的负责人,应承担以下职责:(一)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二)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三)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四)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五)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第七条监护人员的职责:(一)监护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二).监护人员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进入、作业、退出过程中,存在着空气质量、有害气体、机械设备、狭小空间等多种危险因素,并且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大,容易造成严重伤害或者生命危险的作业环境。
因此,对于受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作业人员管理1. 受限空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员工禁止进行受限空间作业。
2. 所有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3. 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确的责任人,负责监督和协调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4. 在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及时沟通和联络。
5.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保护自身安全。
三、作业环境管理1. 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进行周密的检查和清理,确保无异味、有害气体、积水等危险因素存在。
2. 在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和检测仪器,随时监测空气质量和有害气体浓度。
3. 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示,提示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并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4. 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和湿气对作业人员造成危险。
5. 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必须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应急通道,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脱离现场。
四、作业流程管理1. 受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操作步骤。
2.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组织安全会议,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和风险评估。
3. 作业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作业任务和责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不得擅自变更。
4. 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通道和通讯机制,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与外界联系。
5. 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作业质量检查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下次作业安全进行。
五、应急处置管理1. 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如发生突发情况或事故,必须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相关培训人员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具有限制进入和通风透气条件,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风险、优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五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等。
第六条作业方案应由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合理、可行、安全。
第七条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八条作业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对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在作业前,应向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告知,确保其了解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提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佩戴防护装备、检查通风设备、测试有限空间的气体浓度等。
第十一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二条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及时与外界联系和求助。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运用专业工具和设备,进行作业操作,禁止使用非专业设备。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方法正确、安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在有限空间发生人员伤害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同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急救培训。
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工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人员进出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的空间进行作业。
受限空间具有通风情况较差、内部结构复杂、空气中氧含量不足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特点。
第三条本公司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第二章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第四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五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应确保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第六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清洗和置换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符合以下要求:(一)氧气含量在18%~21%之间;(二)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三)可燃气体浓度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七条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可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管道空气送风等方式。
第八条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九条受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作业范围、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等信息。
第十条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的氧气含量、有毒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十一条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安全防护设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自救式呼吸器等。
第十二条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措施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第三章受限空间作业审批与管理第十三条受限空间作业应实行审批制度,作业前应提交受限空间作业申请,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十四条受限空间作业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作业地点、名称、范围;(二)作业时间、人员;(三)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对措施;(四)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篇)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人员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安全责任:制定公司安全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包括受限空间内作业的监督和管理。
2. 作业许可制度:规定对于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事先获得许可。
许可程序应包括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检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3. 作业程序:明确作业的具体步骤,包括预作业准备、安全设备和工具的准备、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通风系统和气体检测的操作等。
4. 通风系统和气体检测:规定受限空间内必须安装和使用有效的通风系统,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另外,要求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以确保空间内没有有害气体存在。
5. 紧急救援程序:制定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联系救援人员、提供急救和安全撤离的步骤。
6. 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规定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拥有相应的证书和资质。
同时,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了解受限空间内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操作要求。
7.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规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呼吸器、安全绳索等。
8. 监督和检查:规定对受限空间内作业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以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作业规定。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内的安全,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制定和执行上述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公司减少安全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2)受限空间是指人员进入和工作空间有限、通风条件差、存在潜在危险的场所,如储罐、管道、下水道、井洞等。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是规范受限空间内作业,保障人员安全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1.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责任:明确受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岗位,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事故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术语和定义1. 受限空间: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出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的空间,具有通风情况较差、内部结构复杂、空气中氧含量不足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特点。
2. 受限空间作业:指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活动。
3. 缺氧: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9.5%。
4. 缺氧危险作业: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具有潜在和明显危险的作业。
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1.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措施。
2. 作业单位应制定受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任务、作业人员、安全措施、应急处理等内容。
3. 作业人员应接受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了解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4. 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防护装备等。
5. 作业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氧气、有害气体、粉尘等浓度,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6. 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作业内容。
7. 作业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8.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清点作业工具,确保不遗留火种、电源等危险因素。
四、应急预案与救援1. 作业单位应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内容。
2. 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物资,如救援设备、防护装备、急救药品等。
3. 作业人员应掌握应急预案,熟悉应急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采取措施。
4. 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立即报警,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五、监督管理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2. 作业单位应定期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修订,确保其符合实际需要。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安全办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六条制造部、机修组和水电组负责协助安全办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5篇)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一个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有限空间的作业管理。
3、责任者:设备科、安环科、生产部、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
4、程序4.1有限空间内作业定义:有限空间内作业,主要是进入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地坑、窨井、下水道或其他闭塞场所内进行的作业,应注意防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
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证。
4.2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4.2.1安全隔绝。
将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接的管道及电源进行有效隔离和断开,并挂上警示牌。
4.2.2清洗和置换。
达到冲洗出的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含氧量18-21﹪,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2.3通风。
加强自然通风或采用机械送风。
4.2.4加强检测。
4.2.5防护用具和照明。
缺氧有毒环境,应戴自吸式或机械式送风式长管面具。
腐蚀性介质污染的环境,应穿戴好耐腐蚀的劳动防护用具。
易燃易爆环境,采用防爆型低压(36V以下)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在潮湿、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4.2.6准备好应急措施。
4.2.7罐外专人监护。
4.3进入灌、釜或下水道等设备设施作业注意事项4.3.1进入罐、釜或下水道等设备设施作业前,应做好相应的分析、确认和各项防护措施,事先要对这些设备设施进行气体分析,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进行作业。
4.3.2作业时要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4.4在容器顶部施工作业应做加固处理:容器顶部施工作业要防止滑落和塌陷。
尤其是一些有坡度的容器、一些塑料储罐,若容器内装有物料,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
作业前应加护栏、垫板等,进行加固处理。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受限空间内的作业安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受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安全管理目标:确保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证制度范文(3篇)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证制度范文受限空间:化工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
1、受限空间内作业安全要求(1)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
(4)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a氧气含量____%--____%。
b有毒气体浓度应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c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5)通风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a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
b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风。
c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d不准向设备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6)照明和防护措施a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紧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b设备内作业过程中,有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
c设备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
(7)监护a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b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共同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c险情重大的设备内作业,应增设监察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
d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e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才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2、在设备内进行高处作业按HG23014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
3、在设备内进行动火作业按HG23011办理《动火安全放可证》。
4、《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应经作业人员确认无误,并由车间值班长或主任再次确认无误后,方准许进入设备内作业。
5、设备内作业因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应重新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方准许继续作业。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制度为确保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化工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等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相关术语和定义:1。
受限空间: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资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炉膛、锅筒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2.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即指除手和手臂以外身体任何部位进入了容器内或受限空间入口进行的作业。
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1。
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2。
作业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要求如下:(1)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2)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严密地封堵。
(3)受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建议采用去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等措施,并加挂“禁止合闸”警示牌,或拆除电机电线。
3。
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
5%。
(2)有毒气体(物资)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
1>的规定。
(3)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
2(体积百分数).4.应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具备条件的应有上下两个以上通风口。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入或者操作空间时,受到空间的大小、形状、入口位置、内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且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特殊作业环境。
由于受限空间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就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讨论,主要包括制度的目的和依据、责任和权限、培训和教育、作业程序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1 目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防范和控制受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伤害,提高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水平和效率。
1.2 依据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依据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和实践经验等。
其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受限空间作业通用规范》、《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规程》等。
二、责任和权限2.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是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目标,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和评估,对作业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2 监督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和监察机构负责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2.3 管理责任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培训和教育,监督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协调处理作业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4 作业责任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程序和措施,自觉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安全和作业的顺利进行。
作业负责人必须按照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三、培训和教育3.1 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泉项目部车间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等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本车间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职责
1、柏泉项目部车间是本制度的制定单位,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
察。
2、其他相关单位是本制度的协助单位,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3、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
第四条定义
1、受限空间:公司内各类塔、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第五条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1、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票管理,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2、安全隔绝
2.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
隔离措施。
2.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2.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
地封堵
2.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3、清洗或置换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3.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3.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 的规定。
3.3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下同);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 。
4、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4.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4.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4.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4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监测
5.1作业前30 分钟内,作业单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5.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 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6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6 款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6、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3 款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6.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6.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6.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6.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7、照明及用电安全
7.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7.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7.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 13869 规定架设和拆除。
8、监护
8.1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8.2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8.3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8.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9、其它安全要求
9.1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9.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9.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9.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9.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9.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9.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9.8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9.9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
9.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9.11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第六条职责要求
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1.1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1.2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1.3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1.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1.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2、监护人员的职责
2.1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2.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
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2.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2.4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3、作业人员的职责
3.1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
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2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3.3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3.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3.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3.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第七条《作业票》的管理
1、《作业票》由作业单位负责到安全科办理。
2、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票》,当受限空间
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3、《作业票》一式两份,一份交作业负责人,完成任务后交作业单
位,一份由安全科保存
4、《作业票》保存期限至少为1 年。
第八条考核
1、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按车间安全处罚条例进行处罚。
2、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决定。
第八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九条本制度解释权属柏泉项目部车间。
如有争议时由车间安委会仲裁。
附件:
号:
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许可证
注本证一式两份,一份由作业人员备查,一份由管理部门存档。
进入受限空间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