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历史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少人了解河大的历史?但在这儿已经生活了几年的老生们了解河大的历

史吗?又有多少人了解几代河大人在名校之路上所留下的汗水和眼泪呢?

生根天津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这所大学,已经走过了八十三年的风雨历程。翻开厚厚的校史,我们发现河北大学的历史之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一年的天津工商大学。

最初的工商大学是1921年由当时管理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酥会士在天津马场道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当时的罗马教廷与在华传教人员的信函,清楚地说明了建校的目的:“中国还是一个非公教国家,奉教的很少。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在中国占优势。为打进这两个阶层,必须成立高等学校。”

工商大学虽然是教会为传教而建立的,但主持建校的人员,却是天主教中一些热爱科学,崇尚进步的著名学者。学校奉利玛窦、南怀仁等前辈传教士为楷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在学校主楼正厅,悬有二人画像,墙壁正中悬挂着南怀仁绘制的巨幅《坤舆全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学之输入中国,耶酥会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这所学校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科学印迹,恰恰满足了当时社会民众科学救国、工商富国的愿望与要求,校训中的“实事求是”由此而来。

在工商大学院内,建有著名的北疆博物院,那是当时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科研机构。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大学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比肩并立于北国津城。这里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工商大学的学生。

刚刚建成的工商大学,第1期只招收了51名学生,全校只有9名教师,在当时的高校园林里,它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因所设系科未达到三院九系的大学标准,1933年它在南京政府立案时不得不改名为工商学院。

由大学降为学院,这对建校不久的教职工而言,无异于一次精神上的打击。但是,当时学校的教职工一心想把这所学校,办成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大学。著名法籍学者裴百纳,在担任校长期间,曾到欧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为学校采购来大量世界领先的教学仪器与设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高校管理办法,招聘来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到学校任教。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学校在欧美有了很大影响。

到了1943年7月,刘乃仁担任工商学院院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具有管理这所学校的权力。全校师生欢呼雀跃!这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伪占领的特殊环境,华北地区的名校如清华、北大、南开等纷纷南迁。工商学院身处逆境而不惊,刘乃仁抓住这一特殊的时机,大量吸纳专家、学者,使学校有了快速发展,许多著名学者相继来到学校任教。当时的工商学院人才济济,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大,“可与美国康耐尔大学相伯仲”。

由于学校加大系科建设力度,发展迅猛,达到三院十系的规模,1948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消息传来,校园内一片欢腾。那凝聚着多少师生心血的夙愿与梦想,顷刻间化为一种流火般的热情,沸腾了!惶惶北国望学府,巍巍工商独称尊。直到现在,许多老人还在谈论着学校在那个时代独有的兴盛。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天津作为人民的城市,即将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1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刘乃仁不得不辞去他的校长职务,奔赴香港。从工商大学到私立津沽大学,几十年的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学校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著名学者侯仁之、高镜莹、齐思和、阎子亨、理源、张鎛等先后在我校任教。他们的加盟,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工商管理人才和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建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栋梁。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同志,三十年代就学于本校财会系,在天津从事地下革命斗争。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房屋委员会主席郑汉钧等均出自本校。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著名音乐家沈湘出自该校的附属中学。

新中国的成立,在我校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1951年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津沽大学董事会的请求,批准津沽大学改为国立,任命著名物理学家张国藩教授为校长。庆典大会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签名,津沽大学从此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初历风雨

这时的津沽大学已经扩大为工学院、商学院、师范学院三院十三系,教师增至192人,在校学生达到1253人。但是,行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国家需要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进行重组改造。1952年中央决定对天津市的三所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原津沽大学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商学院

并入南开大学,剩下的师范学院在原校址组建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市委文教部长梁寒冰兼任院长。这次院系调整增强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实力,而由津沽大学改建的天津师范学院只剩下了十分简陋的普通物理、化学两个实验室,和一些残缺的仪器设备。面对搬迁一空的校园,一些教师蒙生了去意,教师队伍受到重创。

但是,天津师范学院的师生不甘衰落,决心使学校重新成为和南开大学一样的名校。为了重振学校,中央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在经费和人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58年,教师由108名发展到338名,在校生由976名发展到4662名。实验室由2个发展到21个。著名学者顾随、雷石榆、裴学海、马沣、胡毅、张弓、焦敏之、蓝英年等先后来校任教,学校成为华北乃至全国较有声望的师范院校之一。

1958年河北省委决定,将天津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的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为了适应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变河北省的高校结构,1960年,河北省委再一次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建为省属综合性多学科的重点大学——河北大学。

1960年8月1日,这是河北大学永载史册的日子,这是几代河大人终生难忘的时刻!从此燕赵大地,渤海之滨有了自己的综合性大学。海河岸边升腾起一颗高等教育界的希望之星!

根据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应该把河北大学办成全省大学的骨干学校,全省科学技术中心”的指示,河北大学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苦战三、五年,打好基础,改变面貌,在科学、理论、学术水平方面赶上国内先进水平。六、七年之内,在原子能和无线电子学与文、史、哲等方面,成为国内重要科研基地,达到国际水平。

这一时期的校党委书记戈华,是一位懂教育、有魄力的领导,他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学科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名教授的支撑。他重视知识分子,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戈华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明确讲道:“大学的知名度来源于知名教师,河北大学要藏龙卧虎,必须要有一批在全国学术界有影响的知名教授。”许多河大人还记得,1962年他带领校领导一班人到北京进行“大招贤”,他们从中国科学院、中直机关、各重点大学引进了吴振球、梁家昌、朱自熙、孟宪域等一批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