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前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广勇本标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中的一部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也可用于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省、地区、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3技术要求3.1效益计算的数据资料来源3.1.1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在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还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
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3.1.2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应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
3.1.3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均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3.1.4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应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
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3.2根据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计算效益3.2.1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应采用实有保存量进行计算。
对统计上报的治理措施数量,应分别不同情况,查清其保存率,进行折算,然后采用。
3.2.2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应根据正式验收成果中各项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合治理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整体规划、协调各项措施并加以实施的一种方法。
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治理项目的效益,为决策提供参考。
•正确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治理项目的执行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理效益。
三、常用的计算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治理项目的成果进行定性评价,例如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等。
•优点:简单、直观。
•缺点:不够精确,难以进行量化对比。
2. 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各种指标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例如水土流失量的减少、农田有效利用率的提高等。
•优点:可以进行精确的比较和分析。
•缺点: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3. 经济评价方法•从经济角度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例如节约水土资源的成本、增加农田产值的收益等。
•优点:能够直接反映治理项目对经济的贡献。
•缺点:需要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4. 生态评价方法•从生态角度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例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优点:能够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
•缺点:需要对各种生态指标进行评估和计算。
四、方法选择及应用•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全面、全面的评估结果。
五、案例分析•对于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和经济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定量评价方法可通过对流失量的监测和统计进行分析,经济评价方法可计算治理项目的投入与产出。
•结合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全面评估治理项目的效益。
六、总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是指导治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在计算方法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以上是关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调水保土效益的计算方法一、土壤侵蚀模型土壤侵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对于水土保持调水保土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模型是评估土壤侵蚀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常用的有RUSLE模型、MUSLE模型和WATEM/SEDEM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考虑降雨、坡度、土壤类型、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来预测土壤侵蚀量。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土壤侵蚀量,可以评估调水保土的效益。
二、水土保持技术效益评估水土保持技术是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手段,评估水土保持技术的效益对指导调水保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水土保持效益指标、水土流失控制率和治理效益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反映了水土保持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削减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量来计算。
水土流失控制率表示了水土流失减少的百分比,通过计算治理后的水土流失量与治理前的水土流失量的差异来计算。
治理效益指标是综合考虑了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可以通过对水土流失控制率和调水保土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综合评估来计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指对调水保土工程进行经济性评估,判断该工程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包括成本效益比、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
成本效益比是指治理措施的效益与投入的成本之比,通过计算治理后的土地产值与治理成本的比值来计算。
投资回收期是指治理措施的投资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够回收的期限,通过计算治理成本与土地产值之比来计算。
净现值是指将所有未来的现金流量按其中一确定利率折现的现值与总投资的比值,通过计算治理后的土地产值与治理成本之差的折现值来计算。
四、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是指对调水保土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评估工程的生态效益。
常用的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环境变化指数、生态平衡指数和生态旅游收入等。
生态环境变化指数是指调水保土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变化程度,通过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的差异来计算。
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计算doc-目录
目录1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 (1)1.1经济计算期、始效期确定 (1)1.2单位指标确定 (2)1.3经济效益计算 (3)1.4蓄水保土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经济计算期、始效期、单位指标等密切相关。
各项措施效益指标确定如下:1.1经济计算期、始效期确定本项目实施期为3年,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采用静态计算方法,各项措施自实施后即开始计算其经济计算期,除保土耕作按3年、封禁治理按5年、种草按8年、经果林按15年计外,其他措施按20年计算,效益始效期根据不同的措施而不同,具体确定如表12-1。
表1 各项措施效益始效期表年表2 各项措施前期效益年限年1.2单位指标确定(1)经济效益单位指标根据项目区农产品、经济作物和木材等的市场价格,结合外业的农户调查确定,具体见表3。
表3 经济效益单位指标表元/hm2·年、元/口(2)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主要指减蚀模数及蓄水指标。
减蚀模数与治理前水土流失强度有关,根据治理前流失强度及治理后流失强度对比可以确定其减蚀模数,蓄水指标按经验取值。
各措施蓄水、减蚀指标确定见表4。
表4 各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单位指标吨/hm2,m3/hm2(3)设计保存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洪、涝、旱、病、虫等灾害,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不可能全部保存下来,根据***县实施“长治”工程各项措施的保存情况,确定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保证率如表5。
表5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保存率 单位:%1.3经济效益计算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GB/T 15774-1995规定,经济计算期内各项措施累计有效面积计算如式1:fR f m t n m mm m F =⨯--++++=))(21(Λ(式1)F——各项措施减蚀模数,(吨/亩)。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 (定义 )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 =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 =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 =(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 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 =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 -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 扰动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 -水面面积 )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 =容许土壤流失强度 / 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 =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 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 =植物措施面积 /( 可绿化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复耕面积 -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 =植物措施面积 / 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共1
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2。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3、土壤流失控制比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4、拦渣率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水保效益指标计算公式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筑面积)1扰动土地治理率=—————―――———————――————(100%)扰动地表面积(规划)水保措施治理面积2治理度=———————————(100%)水土保持防治面积水土保持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水库淹没面积+库内弃渣场和土石料场占地面积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工程措施面积+复耕措施面积注意需要工程措施面积3 控制比 (估计)4拦渣率从1997年开始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直至SL204-98出台(其实至少1999年才看到这个规范,那时的网络不发达),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试行)出台,拦渣率从无到有。
至GB50434-2008出台,拦渣率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拦渣率谈一下个人看法。
最先看到这个指标时,因为凡是弃渣,在水保方案中都是采取了防护措施处理了的,所以计算拦渣率就是100%。
后来专家审查时主观的认为不可能达到100%,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地方的专家没水平,因为我们是乙级资质,所以没去部里评审过,也没参加过部里组织的培训,省里也没组织),后来计算拦渣率就按防治标准随便超出一点,也没有专家细究这个问题。
后来,逐渐认识到既然是用防治标准提出这个概念,联想到水土流失预测这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就用弃渣总量减去弃渣部分的流失量作为拦渣率计算的依据,总算是有了一点依据,都是个人观点。
随着防治标准的正式出台(GB50434-2008),拦渣率有了这个的标准定义: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并在后面的说明中有这个的规定:6.0.6 表6.0.1-1和表6.0.1-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峡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
而在降雨量修正说明中,没有提到拦渣率这个指标。
到此为止,个人认为,影响拦渣率指标计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高山峡谷区的有些部分的开挖弃渣,例如一些水电站的前池及压力管道槽(隧道)的弃渣是不太可能采取措施进行拦护的。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核算方法
2.1.2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 在发生水土流失的耕地上,采用合理的水土保 • 持农业措施,能有效增加地面粗糙度、改良土壤结 • 构、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水贮水能力,从而达到持续 增 • 产的目的。考虑到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 按 • 实施农业措施带来的土地产出净增值,核算农业措 • 施提高土地产出的效益:
V2
n
S i B i Pi
i 1
n
S iB iPi S Pm
i 1
• 式中: V2 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S′i 和Si 分别 为采用 • 措施前、后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 B′i 和Bi 分 别为采 • 用措施前、后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Pi 为不同 • 作物的核算基准年单价,α为采用措施后的土 地管 • 理费用增幅, Pm 为采用措施前单位土地面积 管理费 • 用, i 为不同作物种类。
2.2.1
保育土壤效益
• 林草措施形成的森林草地利用地上特殊的 林冠结构、地下庞大的根系组织和枯枝落 叶层削减侵蚀性降雨,拦截、分散、滞留及 过滤地表径流,同时增强土壤腐殖质及水稳 性团聚体含量,起到固持土壤、减少土壤养 分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保育土壤的 作用 。
2.2.1.1
减少土壤侵蚀效益
• 林草措施形成的森林草地通过特殊的结构,从 • 削减降雨能量、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抗侵蚀 力等 • 多方面减少了土壤侵蚀量,起到良好的保土作用,是 • 保育土壤效益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 • 设最重要的效益之一。采用机会成本法,将流失土 • 壤的机会成本作为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核算方法 • 同2.1.1。
V5
n
P4 i P2 i P3 iW S
i 1
水保效益指标计算公式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筑面积)1扰动土地治理率=—————―――———————――————(100%)扰动地表面积(规划)水保措施治理面积2治理度=———————————(100%)水土保持防治面积水土保持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水库淹没面积+库内弃渣场和土石料场占地面积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工程措施面积+复耕措施面积注意需要工程措施面积3 控制比(估计)4拦渣率从1997年开始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直至SL204-98出台(其实至少1999年才看到这个规范,那时的网络不发达),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试行)出台,拦渣率从无到有。
至GB50434-2008出台,拦渣率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下面就拦渣率谈一下个人看法。
最先看到这个指标时,因为凡是弃渣,在水保方案中都是采取了防护措施处理了的,所以计算拦渣率就是100%。
后来专家审查时主观的认为不可能达到100%,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地方的专家没水平,因为我们是乙级资质,所以没去部里评审过,也没参加过部里组织的培训,省里也没组织),后来计算拦渣率就按防治标准随便超出一点,也没有专家细究这个问题。
后来,逐渐认识到既然是用防治标准提出这个概念,联想到水土流失预测这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就用弃渣总量减去弃渣部分的流失量作为拦渣率计算的依据,总算是有了一点依据,都是个人观点。
随着防治标准的正式出台(GB50434-2008),拦渣率有了这个的标准定义: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并在后面的说明中有这个的规定:6.0.6 表6.0.1-1和表6.0.1-2中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在高山峡谷地形复杂的地段,表中的拦渣率值可减少10。
而在降雨量修正说明中,没有提到拦渣率这个指标。
到此为止,个人认为,影响拦渣率指标计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高山峡谷区的有些部分的开挖弃渣,例如一些水电站的前池及压力管道槽(隧道)的弃渣是不太可能采取措施进行拦护的。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关于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效益将另外制定计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省、地区、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中也可采用。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首先用于弄清治理现状的效益,为治理现状调查和治理成果验收服务;在此基础上,可用于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效益预测。
2 效益计算的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包括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类。
四者间的关系是:在保水、保土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类效益的计算内容见表1。
表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3 基本规定3.1 效益计算的数据资料来源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3.1.1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
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各项效益的观测布设与观测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1.2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
3.1.3 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3.1.4 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3.2 根据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计算效益3.2.1 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采用其实有保存量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1。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GBT15774-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前言范围效益计算的分类基本规定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的计算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计算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的计算附录各项治理措施效益测定方法附录单项措施增产量与增产值的计算附录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的计算附录基本农田节约土地和劳工计算示例附录降雨影响减沙量的计算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本标准系列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收服务在此基础上效益计算的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四者间的关系是四类效益的计算内容见表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基本规定效益计算的数据资料来源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根据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计算效益对统计上报的治理措进行折算根据治理措施的生效时间计算效益可开始计算其经济效土熟化淤地坝和谷坊的拦泥效益置的淤地坝和谷坊为进一步分析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的计算就地入渗措施的效益计算就地入渗的水土保持措施其作用包括增加土壤入面蚀计算项目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地表径流量以立方米计计算方法按两个步骤第一步先求得减少径流与侵蚀的模数第二步再计算减少径流与减式中与相应的减式中注意的确定当年有效按式中就近拦蓄措施的效益计算就近拦蓄措施洪漫地计算项目包括两方面式中式中减轻沟蚀的效益计算式中制止沟头前进效益制止沟底下切效益制止沟岸扩张效益水不下沟对减轻沟蚀效益根据不同的资料情况分别采取直接运用观测成其计算成果式中木材蓄积量只增加固定资产不增加现金收入计算产投比式中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式中该项措施生效需时未能全面反映水土保持的一次基建投资后若措施实施期末的产投比基本建设总投资的计算式中该项措施实施期累计净增产值的计算式中该项措施累计有效面积产投比的计算全部措施生效时的产投比基本建设总投资的计算累计净增产值的计算式中该项措施全部生效时累计有效面积系数产投比的计算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计算节约的土地面积式中计算节约的劳工式中种坡耕地单位面积需劳工由于坡耕地修成基本农田而导致节约土地和劳工的计算示例见附录以及这些牧畜出栏生产计算式中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的计算包括面蚀使土地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风尚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式中由于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地包括沟蚀破坏地面和面蚀使土地沙化与数值都通用水总量与与与调查与分别计算出治理后与治理前两次不同洪水的淹没损失从而计算减轻洪水危害的经济损失式中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减轻风沙危害的效益计算在风沙区和其他有严重风蚀和风沙危害的地区保护现有土地不被沙化减轻风暴与用引水拉沙的办法保护现有耕地正常生产的效益清理压沙恢复交通所耗减轻干旱危害的效益计算选有治理措施地段与无治理措施地段分别了解其危害情促进社会进步的效益计算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计算进行对比进行对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生产结构的计算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计算进行对比并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脱贫与小康标准衡量提高环境容量的计算和牲畜头数分别计算其载畜量促进社会进步的其他效益通过调查统计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计算生态效益的分类主要计算改善贴地层小气候式中减少的洪水年总量式中增加的常水年径流量分别取土样结果进行前后对比将梯田与坡耕地对比保土耕作法与一般耕作法对比平地对比式中有措施地块中计算项目的含量计算包括以下措施范畴与项目内容大面积成片造林后计算的基本方法式中式中计算要求应是林网内外作物的耕作情况和其他条件基本一式中流域总面积与野生动物变化情况的描述各项治理措施效益测定方法采取有措施坡面与无措施坡面对分别观测偏大的因素是偏小的因素是小区的坡长一般是而自然坡长大部在辅助性观测长观测的数值对比调查中同样应采取有措施对数量较多而每座保土量较小的谷坊和小型淤地坝的保土效益应选用代表性的若干工在每一处断面在中对数量较少一般都通过测量绘制水位从水位库容曲线上测在无措施的支毛沟内测定未治理以前某进行同样全面系统的沟蚀情径流不下沟或少下沟算出二者沟蚀量之差在进行对比观测之前测保护其下部农田和林草地而减少的侵蚀量作为其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测定中规定的抽样比田个交会点上分别各选个种草与封坡育草增产牧草数量的测定范围内按田字形分别各选个造林与封山育林增产枝条数量的测定根据附录残林地在规定范围内按田个经济林与果园增加果品产量的测定根据附录中规定的抽样比例对经济林和果园在规定的范围内按个田字形选取观测所得各公顷产量平均值生态效益的测定改善地表径流状况的测定分别在沟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在每一地块中田个土样取改善地面小气候的测定附录单项措施增产量与增产值的计算单位面积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的计算式中该项措施实施前每年单位面积产量求年毛增产值式中上述措施的产品单价为便于对比研究求年净增产值该项措施实施后单位面积年增加的生产费用当同一地块治理前后种植的作物不同式中核定该项措施的实施保存面积当年限当将保存面积在实际计算中如各年增加的面积相近本标准以下有关在实施保存面积由此可算得增产有效面积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计算式年增产量年毛增产值年净增产值式中计算累计有效面积根据上述计算在计算式中累计增产量累计毛增产值累计净增产值式中措施全部生效的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的计算求措施全部生效时间需在措施全部生效时措施全部生效时采取下式计算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年增产量年毛增产值年净增产值式中措施全部生效时累计增产量与累计增产值的计算措施全部生效时应采取如下计算式求得累计有效面积式中累计增产量累计毛增产值累计净增产值式中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的计算减沙效益计算的基本要求以完整的流域为计算单元计算前应搜集以下两方面的资料各个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泥沙效益的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采取水文法与水土保持法相结合进行计算要求通过降雨产沙关系分析在进行因减沙作用而减轻的物质损失按货币价值折算为经济效益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在折价计算减轻损失的物质时减轻流域下游泥沙淤积的效益计算应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水文法计算水土保持的减沙作用分两个步骤进行在总减沙量和水土保持减沙求总减沙量式中治理后年均总减沙量还原式中治理前年均流域产沙量在总减沙量中通过降雨产沙关系分析此项分析方法较多有条件的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计在年均总减沙量中扣除降雨偏小影响减沙量在人类活动影响减沙量中扣除水利工程减沙量即为水土保持减沙量水保法计算水土保持的减沙作用采用以下关系式式中治理后年均减沙量值的计算式中式中计算方法见式中其计算方法见值的计算泥沙运行沿途冲淤变量调查项目引起沟包括坝库兴建后拦截的泥沙坝库水毁后冲出的泥沙以及大型灌区引用则应计算堵塞后的拦计算其拦泥总量与逐年拦泥量对水灌溉引沙量应向各级水利部量人为破坏新增土壤侵蚀量值调查项目新增侵蚀量新增侵蚀量每年都有然后求得年平均新增侵蚀量降雨偏小影响减沙量值的计算与水文法相同见也可以引用水文法的计算结果两种计算方法的检验式中水文法算得的年均减沙总量要求式中水文法算得的年均水土保持减沙量要求附录基本农田节约土地和劳工计算示例某小流域有人口工工日种基本农田每公顷产粮解已知能节约的土地种坡耕地需土地种基本农田需土地能节约土地能节约的劳工种坡耕地需劳工种基本农田需劳工能节约劳工降雨影响减沙量的计算基本规定本项计算方法与附录主要用于中的以下规定中扣除降雨偏小影响减沙量算得人类活动影响减沙量表述为值是计算值有多种方法简便易行考相似降雨对比法计算将治理前各年实测降雨量关系表治理前各年实测降雨量图关系曲线将治理后各年实测降雨量从图上查得与各年降雨量相对应的的物理意义是下应有的流域之间的差值的从而将附录而降雨指标分析法计算将治理前各年的一日最大雨量与相应沙量与与称表治理前各年各项降雨特征的数值式中值的物理意义是既考虑了降雨的各项特征值值作为产沙将上述各列入表图根据图与将治理后各年的降雨量各年的流域产沙量的物理意义是用前述与偏小影响的减沙量。
水土保持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关于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效益将另外制定计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省、地区、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中也可采用。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首先用于弄清治理现状的效益,为治理现状调查和治理成果验收服务;在此基础上,可用于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效益预测。
2 效益计算的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包括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类。
四者间的关系是:在保水、保土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类效益的计算内容见表1。
表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3 基本规定3.1 效益计算的数据资料来源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3.1.1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
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各项效益的观测布设与观测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1.2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
3.1.3 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3.1.4 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3.2 根据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计算效益3.2.1 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采用其实有保存量进行计算。
对统计上报的治理措施数量,应分别不同情况,弄清其保存率,进行折算,然后采用。
3.2.2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根据正式验收成果中各项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进行计算。
3.3 根据治理措施的生效时间计算效益:3.3.1 造林、种草有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工程的,其保水、保土效益,从有工程时起就可开始计算;没有整地工程的,应在林草成活、郁闭并开始有保水、保土效益时开始计算;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饲草等收入效益时,才能开始计算。
3.3.2 梯田(梯地)、坝地的保水、保土效益,从有工程之时起就可开始计算;梯田的增产效益,在“生土熟化”后,确有增产效益时开始计算;坝地的增产效益,在坝地已淤成并开始种植后开始计算。
3.3.3 淤地坝和谷坊的拦泥效益,在库容淤满后就不再计算。
修在原来有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位置的淤地坝和谷坊,其减轻沟蚀(巩固并抬高沟床、稳定沟坡)的效益应长期计算。
3.4 有条件的应对各项治理措施减少(或拦蓄)的泥沙进行颗粒组成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减轻河道、水库淤积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的计算水土保持的基础效益,按就地入渗、就近拦蓄和减轻沟蚀等三种情况分别计算。
4.1 就地入渗措施的效益计算就地入渗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种草和各种形式的梯田(梯地),其作用包括: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解决“面蚀”问题。
4.1.1 计算项目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地表径流量,以立方米计;二是减少土壤侵蚀量,以吨计。
4.1.2 计算方法按两个步骤:第一步先求得减少径流与侵蚀的模数,第二步再计算减少径流与减少侵蚀的总量。
4.1.2.1 减流、减蚀模数的计算,用有措施(梯田、林、草)坡面的径流模数、侵蚀模数与无措施(坡耕地、荒坡)坡面的相应模数对比而得,其关系式如式(1)和式(2):ΔW m=W mb-W ma (1)ΔS m=S mb-S ma (2)式中:ΔW m──减少径流模数,m3/hm2;ΔS m──减少侵蚀模数,t/hm2;W mb──治理前(无措施)径流模数,m3/hm2;W ma──治理后(有措施)径流模数,m3/hm2;S mb──治理前(无措施)侵蚀模数,t/hm2;S ma──治理后(有措施)侵蚀模数,t/hm2。
4.1.2.2 各项措施减流、减蚀总量的计算,用各项措施的减流、减蚀有效面积(hm2),与相应的减流、减蚀模数相乘而得。
其关系式如式(3)和式(4):ΔW=F eΔW m (3)ΔS=F eΔS m (4)式中:ΔW──某项措施的减流总量,m3;ΔW m──减少径流模数,m3/hm2;ΔS──某项措施的减蚀总量,t;F e──某项措施的有效面积,hm2;ΔS m──减少侵蚀模数,t/hm2。
4.1.2.3 计算减流模数(ΔW m)与减蚀模数(ΔS m)注意:a)当治理前、后的径流模数(W mb与W ma)和侵蚀模数(S mb与S ma)是从20m(或其他长度)小区观测得来时,与自然坡长相差很大,必须考虑坡长因素影响治理前侵蚀模数的观测值偏小;b)一般小区上的治理措施比大面上完好,这一因素影响治理后减蚀模数的观测值偏大。
c)二者都需采取辅助性全坡长观测和面上措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取得科学资料,进行分析,予以适当修正。
4.1.2.4 减流、减蚀有效面积(F e)的确定a)根据计算时段内(例如10年)各项措施实施后减流、减蚀生效所需时间(年),扣除本时段内未生效时间(年)的措施面积,求得减流、减蚀有效面积。
b)一般情况下,梯田(梯地)、保土耕作、淤地坝等当年实施当年有效;造林有整地工程的当年有效,没有整地工程的,灌木需3年以上,乔木需5年以上有效;种草第二年有效。
c)保土耕作当年有减流、减蚀作用,可以计算;但其实施面积不能保留,不能累计;当年实施当年有效,第二年不再实施,原有实施面积不复存在,不能再计算其减流、减蚀作用。
d)一个时段(例如10年)的治理措施,如是逐年均匀增加,则此时段的年均有效面积F ea按式(5)计算:F ea=1/2(F eb+F ee) (5)式中:F ea──时段年均有效面积,hm2;F eb──时段初有效面积,hm2;F ee──时段末有效面积,hm2。
4.2 就近拦蓄措施的效益计算就近拦蓄措施,包括水窖、蓄水池、截水沟、沉沙地、沟头防护、谷坊、塘坝、淤地坝、小水库和引洪漫地,其作用包括拦蓄暴雨的地表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在减轻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可供当地生产、生活中利用。
计算中应全面研究各项措施的具体作用。
4.2.1 计算项目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的径流量,以立方米计;二是减少的泥沙量,以吨计。
4.2.2 计算方法。
对不同特点的措施,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典型推算法和具体量算法两种。
4.2.2.1 典型推算法。
对于数量较多而每个容量较小的水窖、涝池、谷坊、塘坝、小型淤地坝等措施,采用此法。
通过典型调查,求得有代表性的单个(座)拦蓄(径流、泥沙)量,再乘上该项措施的数量,即得总量。
4.2.2.2 具体量算法。
对数量较少、而每座容量较大的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和小(二)型以上小水库等措施,应采用此法。
其拦蓄(径流、泥沙)量,必须到现场,逐座具体量算求得。
4.2.2.3 对未淤满以前的淤地坝、小水库,可计算其拦泥、蓄水作用;在淤满以后,如不加高,就不再计算此两项作用。
淤满后的拦泥量按坝地面积折算,计算式按式(6):ΔV=Δm s F e (6)式中:ΔV──坝地拦泥总量,t;Δm s──单位面积坝地拦泥量,t/hm2;F e──坝地拦泥有效面积,hm2。
在一段时期内(例如n年)坝地的年均拦泥有效面积按式(7)计算:F ea=1/n(F ee-F eb) (7)式中:F ea──时段平均坝地拦泥的有效面积,hm2;F eb──时段初坝地拦泥的有效面积,hm2;F ee──时段末坝地拦泥的有效面积,hm2。
4.3 减轻沟蚀的效益计算减轻沟蚀效益包括四个方面,按式(8)计算:ΣΔG=ΔG1+ΔG2+ΔG3+ΔG4 (8)式中:ΔG1──沟头防护工程制止沟头前进的保土量,m3;ΔG2──谷坊、淤地坝等制止沟底下切的保土量,m3;ΔG3──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扩张的保土量,m3;ΔG4──塬面、坡面水不下沟(或少下沟)以后减轻沟蚀的保土量,m3。
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算得保土量后都应将立方米折算为吨。
4.3.1 制止沟头前进效益(ΔG1)的计算。
对于治理后不再前进的沟头,应通过调查和量算,求得未治理前若干年内平均每年沟头前进的长度(m)和相应的宽度(m)与深度(m),从而算得治理前平均每年损失的土量(m3),即为治理后平均每年的减蚀量(或保土量)。
4.3.2 制止沟底下切效益(ΔG2)的计算。
对于治理后不再下切的沟底,应通过调查和量算,求得在治理前若干年内每年沟底下切深度(m)和相应的长度(m)与宽度(m),从而算出治理前平均每年损失的土(m3),即为治理后制止沟底下切的减蚀量(或保土量)。
4.3.3 制止沟岸扩张效益(ΔG3)的计算。
对于治理后不再扩张的沟岸,应通过调查和量算,求得在治理前若干年内平均每年沟岸扩张的长度(顺沟方向,m)、高度(从岸边到沟底,m)、厚度(即对沟壑横断面加大的宽度,m),从而算得治理前平均每年损失的土量(m3),即为治理后平均每年的减蚀量(或保量)。
4.3.4 水不下沟对减轻沟蚀效益(ΔG4)的计算。
根据不同的资料情况,分别采取直接运用观测成果和流域减蚀总量反求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3.4.1 在布设了水不下沟对减轻沟蚀试验观测的小流域,采取直接运用观测成果进行计算;但其计算成果,应与全流域减蚀总量的计算成果互相校核,取得协调。
4.3.4.2 在没有布设上述试验观测的小流域,可采用流域减蚀总量反求的方法,按式(9)计算:ΔG4=ΔS-ΣΔS i (9)式中:ΔG4──水不下沟减轻的沟蚀量,m3;ΔS──流域出口处测得的减蚀总量,m3;ΣΔS i──流域内各项措施计算减蚀量之和,m3。
4.3.4.3 采用上述关系式计算时,应符合以下条件:a)ΔS的观测和ΣΔS i的计算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20%)。
b)流域内没有较大的其他天然冲淤变化影响;或者虽有这样的变化,但已通过专门计算,消除了其影响。
5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计算5.1 经济效益的类别与性质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5.1.1 直接经济效益。
包括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产品(未经任何加工转化)与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上的产品对比,其增产量和增产值,按以下几方面进行计算:a)梯田、坝地、小片水地、引洪漫地、保土耕作法等增产的粮食与经济作物;b)果园、经济林等增产的果品;c)种草、育草和水土保持林增产的饲草(树叶与灌木林间放牧)和其他草产品;d)水土保持林增产的枝条和木材蓄积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