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一、学习内容分析:《世界的气候》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规律,来分析世界气候分布特点,本节主要分析气温。考纲要求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气温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一些基础,在地图部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比较熟练,引申为等温线的判读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分析气温微观变化的严密逻辑思维体系还没有形成,另外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的描述初步接触,需要老师引导,并在后期逐渐形成模式。
三、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确定:根据考纲要求和高考的能力考查,考虑到一轮初步复习,学生的分析能力、描述能力需要一个形成过程,本节制定梯级学习目标如下:
1、初步学会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2、分析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3、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
4、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重点:1、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2.等温线的判读及分析
难点: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引导归纳:给出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模式,引导学生从等温线图上概括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材料分析教学法:对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表现,学生很难做出判断,为了降低难度,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结论,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达到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调动和应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3、比较教学法:以列表归纳比较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形式,使学生的理解更准确到位,巩固和深化知识。
4、温故知新,迁移教学法:因为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基本一致,以等高线的判读方法迁移为等温线的判读,降低知识难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教学流程,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基本概念及特点
气温和均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和气温年变化(年较差)以及海陆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大气的热量来源及热量传递过程,理清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常提到的气温都是均温以及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及原因。自然过渡到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分析。 (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读等温线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
(老师给出描述模式,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 提示:分析线状地理事物一般方法:分析延伸方向、递变规律、疏密变化、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等温线凸高纬;
(4)气温最高出现在副热带地区,最低出现在南极大陆。
2、分析成因(引导学生分析)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不同纬度太阳辐射不同,纬度因素)(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海陆分布不同)
(3)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等温线凸高纬;(海陆热容量不同)
(4)气温最高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天气现象。大气状况)最低出现在南极大陆。(地势)总结: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等。
【设计意图】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描述是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本节初步接触,给出模式让学生学习描述,本部分重点是气温分布成因分析,具体分析时,影响气温的因素会分析的比较多,红色板书只呈现出主要因素,目的让学生的知识线索更清晰。
(三)气温变化及成因
承转问题:1、纬度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如何,我们看一段材料:
材料一:不同纬度气温日变化:材料二:
结论:纬度高气温日变化小,年变化大。
(成因分析:纬度不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不同)
高纬度地区:一日内太阳高度变化比低纬地区小,
所以气温日变化小;
一年内影响太阳辐射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低纬度地区大,所以气温年变化大。)
承转问题:2、地形地势对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如何?
学生最容易想到青藏高原,得出结论是:海拔高,日温差大。
给出冲突材料:
(成因分析:地形单元的尺度不同,大气热量的获得途径不同,温度变化不同)
中小尺度山地:上部大气热量主要获得不是来自地面,热量来源和平原上空相似,主要靠大气自身热量传递,所以温差比平原温差小。
大尺度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气温日变化大
【设计意图】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的具
体表现是学生的难点,直接给出材料,
让学生调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一是降低难度,二可以当做练习材料,即培养学生调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又增加了知识点,一举两得;对于学生认识不全面的地方,给出冲突问题,可以产生思维撞击,加深理解;对比分析的表格可以细化差别,巩固知识。(四)等温线判读
①疏密定温差
②封闭判地形(线内值高是盆地、洼地;线内值低是山地)
③延伸判影响(与纬线平行;与海岸线平行;与山脉走向平行等)
④弯曲判季节或海陆:等温线弯曲分布的规律:
(气温高向高纬(低温)弯,气温低向低纬(高温)弯)
应用1:
如果a﹥b﹥c,
则该地位于_____半球的__ ___季节;
如果a﹤b﹤c,
则该地位于_____半球的__ ___季节。
应用2:
读等温线图,判断低温中心、高温中心,C、D两地温差较大的地方是?
E、F两地的温度范围是多少?地为某山区,推测两地的地形类型。
【设计意图】以等高线的判读方法迁移为等温线的判读,结合前面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学生掌握方法难度不大,通过及时应用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
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理清知识框架、逐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地理思维模式和地理事物描述能力。本节设计梯度递进,符合一轮复习学生知识建构规律,学习方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