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2cccd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7.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技能,并培养其深层次的阅读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前提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摆放各类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文课或语文课中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
二、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培养多层次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文章给予学生阅读。
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文章。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具体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细节理解、推理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运用这些策略。
通过教授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合适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文中观点进行思考,并提供合理的论据进行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阅读反思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进行反思,包括感受、体会、得失等方面的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书评写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读的书进行评价和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cbd00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5.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辩式思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进行思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下面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辩式思维的策略。
一、提倡提问式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倡提问式阅读,即在学生阅读完一段文章后,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或者文章中存在哪些问题等。
通过提问式阅读,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培养他们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审辩,思考彼此观点的长处和短处,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辩证分析。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感想,还要求他们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审辩,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出理由。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进一步培养审辩式思维。
四、注重逻辑推理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外,还应该注重逻辑推理训练。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结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让学生学会辨别论据和结论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创设互动式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环节,比如猜词谜、辩论赛、逻辑游戏等,让学生在互动中锻炼审辩式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辩式思维的策略有很多种,但核心的目标都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进行思考和辩证分析。
当学生养成了审辩式思维的习惯,他们就能够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499f8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e.png)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造力。
而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讨论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二、认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基于推理、逻辑和证据的思考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信息时主动思考、分析、评估和判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还要学会质疑、思考,提出合理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评估和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
三、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扩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批判性思维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提出新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和分析时,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这种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不仅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发展批判性阅读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发展批判性阅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c1147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a.png)
如何帮助小学二年级孩子发展批判性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批判性阅读能力则更进一步,要求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并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辨和评估。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以下五个方面,以帮助孩子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孩子主动进行阅读的基础。
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图画书等,供孩子自由选择。
其次,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境。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孩子在想象中参与到故事中去。
最后,为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比如在家里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或者与孩子一起定期去图书馆。
第二,注重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批判性阅读的基础。
在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教会孩子提炼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问问题、寻找关键词等方式,帮助孩子将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提取出来。
其次,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后续情节的推测,或者对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让孩子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逻辑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读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文章,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观点,并鼓励他们自己形成独立的观点。
另外,可以让孩子进行讨论或者写作,让他们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第四,培养孩子的信息筛选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信息筛选能力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帮助他们学会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比如,在让孩子阅读新闻报道时,可以教他们从不同的媒体中获取信息,并对比不同报道的观点和立场。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的信息意识,并从小开始培养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85f007c7fd5360cbb1adb09.png)
、
二、 注重 课 堂 批 判 氛 围 的 营 造 。 给 学 生提 供 批 判 的 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 的批判思 维 , 老 师 应 该 积 极 营 造 恰 当 的 课 堂氛围 , 给 学 生 提 供 批 判 思 维 培 养 的 机会 。 师 生 关 系 对 于 课 堂 氛 围 的 营造 有着 重要 影 响 , 新 型教育理念倡导平等 、 融 洽 的师 生关系。 然 而 老 师 与 学 生 之 间仍 然存 在 隔 阂 , 一 部 分 学 生 在 课 堂 中不 敢 发 言 , 不善于与老师进行必要 的沟通 . 这 对 于 课 堂 氛 围 的 营造 是 十分 不 利 的 。 因此 , 为 了 培养 学 生 的 批 判 思 维 . 让 学 生 随 心所 欲 地 进 行 批 判 思 维 的 训 练 .就 需 要 老 师 积 极 营 造 恰 当 的课 堂 氛 嗣 , 给学 生提 供 批 判 的 机会 。 首 先 老 师 可 以 多 多 利 用 书 本 中 的一 些 课 文 , 给学生提供批判 的对象 , 还 可 以 结 合 我 们 当前 的一 些 实 际 生 活 , 为 学 生 的批 判 思 维 培 养 提 供 良机 。 “ 探 究式 教学 ” 可以被用做课堂 氛围的营造 , 在 上课 之 前 , 老 师 可 以给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具 体 的案 例 .让 学 生 找 到 其 中可 以 用来 批 判 的点 , 通 过 学 生 的 自主 讨 论 , 不 断 锻 炼 和 培 养 学 生 的批 判
一
批 判 思 维 的 培 养 。 可 以 问学 生 , 哪 吒 只 身 一 人 来 到 大 海 边 为 乡亲们报 仇 , 固然 值 得 嘉 奖 , 然 而 在 当 今 社 会 中我 们 可 以 跟 哪 吒一样吗?答案 当然是否 定的 , 因 为 神 话 故 事 与 我 们 的 生 活是有 区别 的 , 在 我们遇 到不 能解决 的 困难 的时候 . 应 该 及 时 报 告 老 师 或 者 家 长 。 这 就 是 学 生 批 判 思 维 培 养 的 一 个 过 程, 同时 学 生 应 该 学 会 善 于 批 判 , 不能胡 乱批判 。 例 如 将 书 中 的人物批 判一遍 , 认 为其 他人都 是错误 的 , 这 对 于 学 生 的 成 长 是十分不利 的。因此 , 应 该 积 极 培 养 学 生 敢 于 批 判 且 善 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b57f7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7.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速度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等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快速浏览、重点标注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理解,缺乏深入思考。
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故事、科普知识、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
2.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文本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生阅读故事《小红帽》的案例分析:小红帽是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件红色帽子,每天都在森林里采集野果。
一天,她奶奶生病了,小红帽决定给奶奶送去一篮水果。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她遇到了一只狼,狼被小红帽的红帽子吸引,于是欺骗小红帽说奶奶生病了需要她的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a2d6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f.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引言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能够独立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 激发好奇心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对文本的期待,或者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看法。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思考。
2. 鼓励开放性问题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角色做的决定合理吗?为什么?”这种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
二、文本分析与讨论1. 角色分析教师可以组织角色分析活动,鼓励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通过讨论角色的动机和行为,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情节推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推理和预测。
例如,在故事的关键时刻,可以暂停阅读,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发展,并分析其理由。
三、比较与对比1. 文本对比选择两篇不同主题或风格的文本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文本的特点,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
2. 观点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不同观点,鼓励他们分析并质疑这些观点的合理性及依据。
例如,可以讨论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某种社会现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支持自己的立场。
四、拓展和应用1. 课外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2. 反思与总结在每次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询问他们对文本的看法以及想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巩固自己的思考过程,提升分析能力。
结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文本分析、比较讨论以及课外延伸等多种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5ac7f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8.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引言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人在接受信息和形成观点时,能够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重视阅读理解的培养1. 提问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做的决定是对的吗?为什么?”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支持他们的观点,以此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 多角度解读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针对同一个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色的感受和动机,帮助他们理解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二、鼓励写作中的思考1. 观察与思考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中一处环境,并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他们描述所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自我评估与互评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以及对同学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让他们学会如何看待和改进自己的写作,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三、结合实际生活1. 结合时事教育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课题,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当前的环保问题、社会热点等,引导他们形成对这些问题的个人看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题,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讨论。
例如,围绕“如何改善校园环境”这一主题,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建议,最后进行陈述。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9a7e1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边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讨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方法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方法:1. 提问与解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提问与解答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分析文章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其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 对比与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章或观点之间的异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考水平。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写作方法写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和论证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写作方法:1. 议论文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议论文,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由,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对比分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和分析不同观点或者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讨论方法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并通过听取他人观点的同时,批判性思考和反驳。
以下是几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讨论方法: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并就不同观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9b1ee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6.png)
标题: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一、引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载体。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理解批判性思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它包括分析、评估、推断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审视和评价所接收的信息,分析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1.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文本。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2.鼓励质疑: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
4.培养判断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判断,培养他们的判断力。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5.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阅读报告,帮助他们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
四、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个实践案例:教师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寓言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乌鸦如何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要找石头,为什么选择用石头填水杯等问题。
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乌鸦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这个故事给他们的启示,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564d8a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一、引言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和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反思性的思考方式,它要求个体对所接收的信息、观点、证据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得出客观、公正、合理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包括:独立思考、分析证据、评估风险、得出合理结论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分析证据的能力:在批判性思维中,分析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观点、证据等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分析,以便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1cbbd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思考、分析和评估,对信息、观点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训练思辨能力、扩展知识面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训练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思辨,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厘清问题、找寻证据、分析问题以及得出结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将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后都可以停下来与学生一起思考,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观点和事实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扩展知识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哲学背景,让学生了解《论语》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观点,从而引发学生对其中观点的思考和评估。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合理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撰写文章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在表达观点时不加以限制,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样化地思考问题。
总结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应当注重训练思辨能力、扩展知识面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扩展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fbdfe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7.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文字,还能促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有效策略。
1. 创设真实情境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
例如,组织模拟新闻发布会,学生可以扮演记者和发言人,进行采访和提问。
目的:这种方法能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学习如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讨论与辩论方法: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组织辩论活动。
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并支持自己的立场。
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聆听他人观点、反思自身意见,并用事实和逻辑支持自己的论点,这对培养批判性思维非常有效。
3. 培养质疑精神方法: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定“问题日”或“质疑时刻”,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疑问,并进行集体讨论。
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使他们在面对信息时,不轻易接受,而是主动思考和分析。
4. 使用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方法:教师应选择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诗歌、新闻报道和科学文章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本的目的、观点和写作风格。
目的: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观点,促进他们比较和批判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5. 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估方法:在每次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写下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疑问和观点。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估彼此的观点和分析。
目的: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自我思考能力,是锻炼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6. 提供正面反馈与指导方法:在学生提出观点或进行批判性分析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d65c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1.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主动质疑、分析和思考阅读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比如在故事阅读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就故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二、教会学生进行论证与驳斥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论证与驳斥能力还比较薄弱,但是这对于培养审辩式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篇章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论证和驳斥的训练。
在阅读课文后,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的主题,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论据进行支持,并且加以驳斥。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论证和有力的驳斥来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其审辩式思维。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增强其审辩式思维。
在阅读课文后,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故事情节等展开讨论,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种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加以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其审辩式思维。
四、设置一定的挑战性阅读任务五、进行实践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会学生进行论证与驳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设置挑战性阅读任务以及进行实践性训练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194d019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9.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有效的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这种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与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探讨。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角色选择、情节发展以及可能的不同结局。
这种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鼓励质疑与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开放的氛围。
比如,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或者“这个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的能力。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特定的课文或主题。
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帮助他们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盲点,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4. 利用文本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比如小说、诗歌和散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作者的意图、文本结构、语言特点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特色,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并学会批判性地评价其内容。
5.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例如,要求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写下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这种自我分析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引入多元文化视角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元文化的视角,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些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与思想。
通过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与丰富策略。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296d3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2.png)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但颇具挑战的任务。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让我来和您唠唠。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分析和判断。
比如说,读一个故事,不是光知道情节就完了,还得想想:这故事合理不?人物行为有没有问题?作者想表达啥?这种思考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
就拿我曾经教过的一篇课文《小马过河》来说吧。
这故事大家都熟悉,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最后自己试过才知道。
讲这课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啥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不一样?是它们撒谎了吗?学生们一开始有点懵,后来慢慢就明白了,因为老牛个子高,松鼠个子矮,所以对河水深度的感受不同。
这时候我再进一步问:那小马应该听谁的?有的学生说听老牛的,有的说听松鼠的,还有的说谁的都不听,自己试试。
这时候我就知道,孩子们开始动脑筋思考了。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咱们老师在教案设计上可得下功夫。
首先,提问是个关键。
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得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空间。
比如说,在讲《坐井观天》的时候,不要直接问“青蛙错在哪里”,而是问“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它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我记得有一次,讨论《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有的小组说狐狸聪明,懂得利用老虎的威风;有的小组说狐狸狡猾,欺骗了老虎。
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各有各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
还有啊,让学生写读后感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好方式。
读完一篇文章,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析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有个学生在读完《灰姑娘》之后写道:“我觉得灰姑娘太软弱了,只等着仙女帮忙,自己都不努力。
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语文教案指导
![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语文教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497dbf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2.png)
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语文教案指导一、引言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业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方法和教案编写三个方面提供一些指导,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二、培养目标1. 提高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以及作者的意图;2. 培养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而理解文本的意义;3. 发展评价能力:学生能够评价文本的可信度、观点的合理性等,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4. 培养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批判性阅读能力应用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三、培养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展示自己的批判性阅读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文本、评价观点等。
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协助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批判性阅读能力。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提问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鼓励学生通过提问,自主地分析和评价文本。
4. 多样化评价: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写作、演讲或小组讨论。
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并从中获得反馈和提高。
四、教案编写以下是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教案编写示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本)。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阅读:学生阅读文本,可以个别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
鼓励学生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理解:教师提出一些理解性问题,让学生回答。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75dc685fd1f34693dbef3e22.png)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张扬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第3期张扬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不唯教材是举、不以权威为准,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以《棉花姑娘》(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契合认知,在聆听故事中营造批判氛围低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
故事能够给予学生广阔而自主的思考空间,能够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利用学习单进行联系,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认知氛围。
在聆听了故事之后,教师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竖排的词组,并发现这一组词语都是小动物;再组织学生朗读第二竖排,并发现这一组词语都是写小动物干什么的,然后借助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故事中的内容尝试连线,在评价之后再进行朗读、积累词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流程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即喜欢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课文的文字先转化成为声音,利用讲述中语速、语调和语气的控制,来满足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用聆听之后的经验来进行连线,这是对学生聆听能力、分析能力的检测,更是对其表达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蓄力。
二、鼓励质疑,在提出问题中呵护批判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意识和能力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保障。
语文课堂除了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需要积极面对,智慧而艺术化地进行引导。
比如教师在讲述棉花姑娘的自述时,出示了棉花姑娘生病和蚜虫的图片,很多学生都替棉花姑娘着急,自己好不容易吸收的营养都被蚜虫给吸光了。
但有一位学生却语出惊人:“我不觉得蚜虫有什么不对啊!它生来就是要吸植物叶子营养的,要不然它不能生存啊!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很显然,这位学生是以自然界食物链的科学视角来看待这一现象,与此文童话的文体大相径庭,也没有认识到文中的棉花已经是一个“姑娘”的角色,是有着生命和情感的“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9954e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e.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审辩式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性思考、质疑和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立、深刻的见解。
通过教学引导和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重要一环。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阅读材料,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
教学案例引导审辩是另一个重要的策略。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辨和辩证,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论证方法也是十分关键的。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和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论证,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2. 正文2.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探究文本中的信息,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信息。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引导他们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整体讨论,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宗菲菲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引发独立思考,指导批判性思维方法;强化合作探究,深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科学评价,推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59-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创新发展。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学的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过去讲授式的对基础知识的固化讲解中,而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要以发展的眼光从事教育,以创客教育的理念构建阅读教学课堂,以翻轉课堂的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一、创设问题情境,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和探究。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质疑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课本内容,而是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学习、探索和发现。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也要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要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在学习中批判,在批判中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以“质疑为基础,问题为纽带”。
表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中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强化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将相应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通过结合课下注解,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深刻体会到文中杨氏之子的形象和孔君平的形象。
接着,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通过提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
很快,有的学生从标点的变换中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此是君家果?”从“杨梅”和“杨氏之子”的关系上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旨在考查杨氏
之子的反应能力和智慧。
接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如果自己作为“杨氏之子”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杨氏之子也可以同样以反问的语气回答:“何谓孔雀是夫子家禽?”一问一答,同样是疑问的方式,后者则更多的是反问的意味。
这样探究是立足于问题情境中,从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
二、引发独立思考,指导批判性思维方法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阅读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只有学会经常思考,明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与学的科学整合原则,在学习中通过独立思考,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小见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深入学习中逐步拓宽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敏度,才能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中深化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强化文本阅读的学习和体会。
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批判方法,即找准问题质疑点,明确学习的方向,不要过于偏执,更不可钻牛角尖;要让学生克服“久在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惰性心理,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文中写了“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些人为志愿军做出的奉献。
在学生熟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深厚感情的认知和体会。
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关键性字词,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这样,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纷纷发表看法。
有的学生从“再见了”这个词语中,结合文中运用的“再见了”的语句,分别体会其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的学生从“亲人”的角度分析文中为什么只提了这三个亲人,这样选择事例的意图是什么;有的学生从“朝鲜人民”的角度分析,如果这篇课文是朝鲜人民写的,他们会怎样布局谋篇;有的学生从最后一句话分析,如果没有“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而是直接以“再见了,亲人”结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借鉴课后习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展开独立思考,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强化合作探究,深化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落实和发展生本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在以生为本的学习基础上,既要强化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
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助于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入。
因此,教师要强化合作探究,在生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直接接受的学习无异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到精髓,学不到真知的。
学习应该有一种独树一帜、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在批判中学习的阅读才是真正挖掘其深刻内涵的
过程。
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既可以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可以有效整合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创新。
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将阅读目标仅停留在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的层面上,而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特别是对于文中的艺术构思和表达特色,要学习借鉴文章的表达技巧,思考这样布局的好处和效果。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针对其中有建设性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及时跟教师交流意见和看法。
在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中,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
对于文章布局的思考,学生通过对比、探究发现,文中的表达效果更有深意,更能在吸引读者注意的基础上,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最后以一个落幕式的情境让读者在感动之余震撼于老汉一家的付出,其中“桥”的文题更是别具匠心,既是生活之桥,也是生命之桥。
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剖析和理解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文章的艺术魅力得以再次呈现。
四、实现科学评价,推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果的评价不能拘泥于答案,而应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发展情况,及时肯定学生发展中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强化“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名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品评结果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定论、以偏概全,而是要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及时捕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思维和思想创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鼓励的力量驱使下,学生会更加喜欢阅读,对阅读充满积极性和好奇心,甚至充满了创新的欲望和探究的渴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在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后,大多数学生把关注点放在蔺相如身上,很少有学生关注廉颇和赵王、秦王。
在课后练习题中有这么一个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品析和教学评价,笔者在肯定学生能够把握主要人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次要人物。
在引导学生探究次要人物的形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品析次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以批判性思维理解故事安排的设计和作者情感表达的需求,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要人云亦云。
这样,学生才能在批判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评价等流程树立和强化批判性意识,形成正确、科学、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潘宜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2]施晓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7)
[3]陆燕.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10)
[4]唐燕.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写作(下旬),2016(7)
[5]朱瑛.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宗菲菲(1983—),女,壮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现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