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关注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量的概念,了解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降水量的概念,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量的概念,使学生对降水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降水量测量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降水量测量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降水量数据来改善生活和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一周的降水量数据,并在课堂上分享。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增强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对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讲解:讲解降水量的概念,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包括雨量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示范:进行一次降水量的测量,示范如何使用雨量器和记录降水量数据。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

5.分析: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的重要性。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7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7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5 降水量的测量降水现象(下雨、下雪、下冰雹是天气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

理解降水量以及学习降水量的测量,是描述天气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解降水现象,协助孩子们感受降水与季节变化,降水与农业生产活动,降水与自然灾害等的联系,从而继续保持和发展他们对天象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再通过制作和测量,进一步培养他们认真仔细的观测习惯,以及长期观测的坚定的科学态度。

一、要求:1.理解降水和降水量的测量;2.培养认真仔细的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关心天气,主要是关心天气的哪几个特征?1.理解降水量①什么现象是降水现象?(下雨、雪、雹)②降水量是什么意思?科学家把降到地面的雨水、雪水等的厚度叫降水量。

2.降水量的测量①出示视频:某天的天气预报a.这则天气预报说到了哪些天气特征?b.这些天气特征中,哪些是降水现象?c.多小的雨叫小雨,多大的雨叫中雨?这就需要我们先收集降下的雨水,并测出雨水的厚度,再与标准比对,才能确定。

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与方法a.出示气象观测员叔叔测量降水量的图片:理解雨量筒:圆柱形、直筒形--降水收集理解量筒:量筒上有刻度,单位是毫米--降水测量。

b.自制降水测量工具:出示图片--玻璃杯、矿泉水瓶,直尺,三角板。

出示防倾倒图片--矿泉水瓶,玻璃杯放一小石块。

c.模拟降水并测量出示降水量测量图片,讲解注意事项。

d.降水量的等级。

出示降水量等级表:测量结果与标准比对。

3.降水量与农业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灾害联系。

降水量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系吗?(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人们生活幸福)②降水量与自然灾害有联系吗?A.出示: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图片。

B.这些自然灾害都与降水量相关系,准确即时的测量降水量,有利于减少不良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所以要长期坚持测量,才能有效的保护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才能保障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4.自制雨量筒测量降水量,作好记录,在后面我们还要实行交流,并填画柱状图。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11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11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理解,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水平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用他们的实践水平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提升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雨量器从未接触,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理解,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学生在认知上存有障碍点:降雨量的测量及记录表的填写。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两种形式的降水量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2、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并测量降水量五、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塑料矿泉水瓶,直筒玻璃杯,水槽,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前不久,我们经历了一种很特殊的天气现象——霰(图片出示),你能说说他特殊在哪吗?生:不是雨也不是雪。

是小冰粒一样像这种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凝结成妈的小冰粒叫霰。

霰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动图:雨、雪、冰雹等)。

这些都是降水的形式。

(四幅静图表现并板书课题“降水”)下雨的天同学们经常经历,一起看这幅图,你认为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呢?并说说你的依据。

生:我推断是小雨,因为有的人没有打伞。

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生:我认为可能是中雨,因为水面有波纹。

这样扥推断也是有根据的。

其它同学有别的看法么?生:我觉得大概是大雨,因为洼地处有很多积水。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测量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量仪器、实验材料等。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数据,讨论如何提高测量准确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8.板书(5分钟)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的概念2.降水量的测量工具3.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力求营造一个既轻松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爱好,培养认真认确实观看适应,能在课后连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雨量器一个,预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预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引入: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伙儿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认真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差不多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确实是雨量器。

(板书)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确实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能够直截了当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要紧用来爱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伙儿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截了当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能够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明白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
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10分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
互动交流
深思激情
20分钟
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
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0分钟
课后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教学
反思
敦小“121”学案设计
(科学)
第(3)册第(1)单元
单元名称
天气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第(5)课时
课题名称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流程
具体操作方法
建议与修改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习测量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适量的雨量器,每人一个。

2.准备一个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用于对比和验证。

3.准备一份降水量记录表,用于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展示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将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填入降水量记录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从测量降水量延伸到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方法可能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会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难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

2.演示法: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筒、雨伞、水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筒,用于练习测量降水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雨天?你们知道下雨天的雨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降水量的概念,展示图片和数据,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量筒,并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步骤如下:1.将量筒放在固定位置,保持水平。

2.在下雨过程中,及时将雨水倒入量筒中。

3.雨停后,观察量筒中的雨水量,并记录。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用一个量筒,模拟下雨过程,测量降水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4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降水量的测量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上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降水有哪些形式?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一起走进《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

雨、雪、冰雹掌握降水有哪些形式。

讲授新课一、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什么呢?雨量器的原理是什么呢?雨量器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金属筒,筒口离地面70厘米,分上下两节,上面一节是一个漏斗,下面一节是一个圆柱形的筒,圆筒里放着一个储水的瓶子,漏斗正好插在这个储水瓶里。

雨量筒配有一个量杯,把雨水或雪水倒入量杯内,就可以测出降水量。

雨量器学习雨量器的原理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用途。

掌握雨量器的原理掌握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的方法。

怎样做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呢?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

想一想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你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吗?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根据什么判断下雨的等级呢?你知道怎样判断小雨、中雨、大雨吗?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器的使用。

2.难点: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量器、测量尺、数据记录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数据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雨量器放置在地面上,用测量尺测量雨量器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降水量的测量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天气预报做准备。

通过测量不同降水的量的多少,体会用测量的方法来了解天气状况。

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容器收集雨水的实验过程,用简单的器材做简易的雨量器。

2、描述并记录收集雨水的过程。

3、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究。

5、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

难点:如何准确记录雨水的多少。

四、教学准备:塑料瓶、杯子、直尺、剪刀、记号笔、自制雨量器(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天气预报中降水的情况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和判断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2、讲述本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3、学习新课前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天气现象。

出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的图片,学生观看并说出天气情况。

引出降水现象。

4、学生讨论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并回答问题。

5、引出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或者降雨时某一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我们把它叫做降水量。

并告诉学生单位是毫米。

6、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引出雨量器。

教师介绍雨量器的制作方法。

(出示教师自制的雨量器)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学生练习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明确使用方法。

(板书:雨量器)教师演示使用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使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板书:结果)学生讨论并回答怎样才能准确测量降水量。

(出示书上58页的讨论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引出用杯子等简易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方法。

(出示书上59页制作方法)学生阅读制作方法并按照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汇报自己的作品。

(板书:作品展示)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科版《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教学过程】(一)气候预报录像引入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

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发问:近来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别降雨量的大小?(学生可能会说经由过程窥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别。

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窥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中雨水的多少。

)(二)熟悉雨量器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XXX。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通过对降水数据的分析,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降水数据的分析,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降水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雨量器,并讲解注意事项。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并记录数据。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水数据,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6.拓展: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降水量的测量1.雨量器使用方法–放置:在降水期间,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的地方。

–量程:了解雨量器的量程,以便正确读取降水量。

–读数:降水结束后,及时将雨量器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读取降水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降水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降水量测量实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概念: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总量。

2.测量方法:a.准备工具:雨量计、尺子、记录本。

b.测量降水量:将雨量计放置在降水区域,用尺子量取降水深度。

c.记录数据: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

d.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10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10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实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学习流程】一、导入明标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2、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能够吗?3.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三、合作探究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展开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四、训练拓展1.降水是天气的基本特征。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和冰雹等。

3.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我们能够用来做雨量器的是直筒型的透明玻璃杯。

4.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5.我们用柱形图来描述降水量。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20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_20
4.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实行模拟雨水的测量,并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理解雨量器
雨量器的测量原理
制作一个雨量器
作业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3.介绍探究任务: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4.模拟降雨,指导学生实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巩固测量方法。
1、结合经验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2.倾听、思考、理解。
(一)
3.自制观察老师出示的简易雨量器,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实行降水量的观测。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研组共案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制作、模拟测量活动,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1.谈话: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1)

降水量的测量一、教材内容及分析《降水量的测量》选自教科版(2001)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的第5节。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需要让学生指导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并不科学。

学习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简易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二、学情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更多的在如何测量降雨量。

三、教学目标1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雨量分级表区分降雨的强度。

2 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降水量的定义,并能制作简单雨量器。

教学难点: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课后持续的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

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

(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

——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四)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
2.怎么做?
先让学生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然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演示实验。

(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
告诉孩子们:因为是模拟实验,不可能下一天24小时,只是用一会儿来表示已经下了一天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测量一天的降水量,那就应该要将雨量器放在外面24小时,同时还要考虑很多问题:如防止水分蒸发等等
3.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评价他的读数方法。

强调视线水平。

4.现在我们可以去做了吗?
在做之前,谁有建议要提醒大家。

实验完成后将数据记录在电脑表格中。

5.学生分组实验。

6.展示实验成果
从这个大家测量得到的雨量表中,你能够知道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我们还不能像前面录像中的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标准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
(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7.谁能够像气象员那样将你们小组刚才的模拟实验情况报告给大家。

8.以后,我们可以用自制的雨量器来测量每天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假如老师将刚才大家的记录是当作以后11天的降水情况,那就可以制作成柱状统计图。

演示
有了柱状统计图,我们就可以从图上直观地看到这一段时间里某一地区的降水情况。

(五)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2.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天气日历记录中,能够记录下每天的降水情况。

如果你是每天测量的,就可以写下具体的降水多少。

3.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