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服饰
先秦服饰知识点总结
先秦服饰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服饰特点1. 朴素而华丽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服饰以朴素而华丽著称。
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所决定的。
大多数人的服饰都比较朴素,只有少数贵族和显贵人士才能穿着华丽的服饰。
2. 颜色的运用中国古代服饰的颜色运用非常讲究,它的色彩鲜艳活泼,常以红、黄、青、黑、白为基调,采用对比色,并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吉祥、祝福,黄色代表皇家、贵族,黑色代表端庄、严肃等。
3. 舒适耐穿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限制,在先秦时期的服饰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服饰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服饰的具体设计因材料、用途和制作工艺而异,但都以穿着舒适耐穿为主要目的。
二、先秦时期的服饰类型根据先秦时期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的服饰类型主要包括上衣、下衣、鞋、帽、饰品等。
1. 上衣先秦时期的上衣包括衣、袍、褂、袄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襦裙式上衣,上面有两块大袖,下面连成一体,便于活动。
而在另一些时期和地区,则使用类似现在所称的中式长袍。
2. 下衣先秦时期的下衣主要包括裤子和裙子,皆为长装。
男子穿裤子,而女子则穿裙子。
在一些富裕人家,还会使用带有褶皱的长裙。
3. 鞋先秦时期的鞋类主要有靴、履、鞋和草鞋等。
不同的鞋类在功能和使用场合上都有所差异。
例如,履子多为男子所穿,而草鞋则为农民和较为普通的人所穿。
4. 帽先秦时期的帽分为多种,如绅、道巾、裘、珠等。
帽子的形式和材质也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但总体上都以赋予身份特征和寓意含义为主。
5. 饰品在先秦时期,饰品丰富多样,包括发饰、耳饰、项链、手镯、戒指等。
这些饰品多为贵族和显贵人士所佩戴,用以彰显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
三、先秦时期的服饰成分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得知先秦时期的服饰成分主要包括面料、款式、图案、配饰等。
1. 面料在先秦时期,人们使用的面料主要有丝绸、麻布、毛皮等。
在华夏文明初期,由于生产技术的局限,主要以麻布和皮毛为主要材料,后期丝绸逐渐普及,丝绸成为主要的面料。
第二章 先秦服饰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e. 宗彝,即虎錐,虎取其猛,錐取其智 —— 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 f. 藻,即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 之意。 g. 火,作火之形,取其光明,火炎向上—— 象征带领百姓附君王之意。 h.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滋养;又若聚米 形——象征有济养之德。 i.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象征能断 割之意。 j. 黻为两已相背,黑青相次——象征背恶向 善和君臣离合之意。 总之,十二种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 含义。还有,十二章的颜色,由青、黄、黑 白、赤五彩相间使用。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二、元(玄)端和深衣 除冕服之外,惟元端和深衣二种服饰 用途最广。元端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 衣,天子至庶人也皆可穿着。区别在于: 元端为国家之法服,而深衣则是王公至庶 人的常服。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1、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 《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是因其 拥蔽全身,又因是衣制的初始阶段,人们相信衣制式样出于圣 人所作,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 谐音即为“深衣”。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十二章纹从西周以来为历代帝王所
采用。到隋唐成为定式,一直流行到清代。 “十二章绘”的寓意是: a. 日、 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象征帝王统治天下 b. 山,作山形,取其能云雨或镇重性格— —象征王者能安静四方或为人所仰的。 c. 龙,取其应变——象征人君应随机布教 而善于变化。 d.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纹 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第二篇
先秦服饰(公元前21世纪——前221世纪)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饰历史的 奠基阶段,中国服装的基本型制均 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了 完整的服饰制度。
【中国服装史】服装起源和先秦服饰PPT课件
▪ 3、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使得割据的诸侯各国、各民 族间,在衣冠服饰及民俗习惯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影响着 人们当时的服装态度。
26
商·青铜饕餮纹
41
▪ 冕服构成
冕冠
舄屦
42
▪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稚鸟)
绘之于衣,还将宗彝(yí)、
藻、火、粉米(白米)、黼
(fǔ,斧形)、黻(fú,双
兽相背形)绣之于裳。图案纹 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
43
十二章纹的含义
▪ 日、月、星辰——照耀 ▪ 山形——稳重 ▪ 龙形——应变 ▪ 华虫(稚鸟)——文采华丽 ▪ 宗彝(yí)——忠孝(慎终追远) ▪ 藻——洁净 ▪ 火——光明 ▪ 粉米(白米)——滋养(养民以天) ▪ 黼(fǔ,斧形)——果敢决断 ▪ 黻(fú,双兽相背形)——明辨
53
▪ 胡服: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 宽衣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多穿 短衣、长裤、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
54
穿胡服的女子(河南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铜俑) 55
窄袖短袍 加束革带 的胡服示 意图
56
绣罗单衣展示图(参照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实物图绘制)
57
58
窄袖短衣、方格纹长裙穿戴展示图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佩饰18?三纺织衣料时期?距今1万4万千年前第四冰河期结束新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出现天然纤维葛纻大麻毛等主要纺织原料出现原始织机19?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三块葛布残片这块罗纹织物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有原始织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6900年前的苎麻织物残片?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前的陶器发现100余件麻布或编织物?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蚕茧表明距今5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利用蚕茧了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青海诺兰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平纹毛布与毛毯表明在5000年前古代游牧民族和边远的牧区部族开始使用毛纺织物20?贯口衫穿贯口衫的原始人甘肃辛店彩陶纹饰21?其他着装形式青海大通县出土彩陶盆上为我们展示的佩尾饰与辫饰的原始人22穿圆球形下裳的原始人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出土彩陶盆23?佩饰24?纺轮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的纺轮标志着原始手工纺织业的开始
先秦的服饰模特图
• 商代骨笄(传世实物,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 商代笄饰男女(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
玉佩
• 孔子认为,玉的美可以象征君子的高 贵品德,所以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佩戴玉制 的饰物,玉佩的种类也因此丰富多彩。先 秦的玉佩有人纹佩、龙纹佩、鸟纹佩、兽 纹佩等,也有将多件玉佩用彩绳串联悬挂 于腰带上的组佩,还有透空活环套扣的玉 佩,可谓精美绝伦。
笄
• 笄主要是用来固定发髻和冠帽的,材 料使用骨、蚌、玉、铜、银、金等,上面 也常有绿松石做装饰。中国古代女子年满 15周岁就算成人了,可以订婚,届时要举 行“笄礼”,由一个已婚女子给适龄的女 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仪结束后 再将笄取下;如果没有订婚,女子在20岁 时也要举行“笄礼”。笄是中国古代极其 重要的头饰,上面常刻有鸳鸯或几何纹装 饰,后来演化成了簪。
• 皇帝冕服上的纹样
•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龙凤虎纹刺绣
• 冕冠图
冕服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祭祀时要穿华美的礼 服——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礼服两部分组 成,一般与腰带和赤舄(红色的鞋子)相 配。其中,礼服又是由上衣和下裳(裙子) 组成的。上衣采用青黑色,象征天;下裳 黄赤色,象征地。上衣画有六种不同的纹 样,而下裳则绣有六种不同的纹样,这些 纹样合称十二章纹。
• 皇帝冕服图(据后世史料描绘)
• 赤舄图(据后世史料描绘)
十二章纹
• 古代帝王服饰的十二章纹是指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 米、黼、黻等12种图案。这12种图案各有 寓意。日、月、星辰代表光辉,山代表稳 重,龙代表变化,华虫(雉鸡)代表文彩, 火代表热量,粉米代表滋养,藻代表纯净, 宗彝代表智勇双全,黼代表决断,黻代表 去恶存善。
• 十二章纹
第一章:上古服饰(先秦)
• 长→踝或地
图:战国楚帛画中的深衣
上古服饰 40
•春秋战国曲裾袍
上古服饰
41
上古服饰
42
上古服饰
43
上古服饰
44
上古服饰
45
4. 腰带 大带
• 革带 • 带钩
上古服饰
46
上古服饰
47
上古服饰
48
5. 色彩
• 五行阴阳 • 衣 正色 • 青 赤 黄 白 黑 /(东、 南、西、 北、中) • 裳 间色 绿 赭 紫
第一编
上古服饰(先秦)
上古服饰 1
一.概述
1.原始社会 400万年前 元谋人 4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纹身 4~5万年前 冰河期 兽皮 1万年前 周口店人 纺织品 骨针(孔细)
上古服饰
2
2.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起 夏 14代17王 400多年 成汤 商 十七代三十一王 600多年 公元前1027年-前770年 西周 257多年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东周 春秋 300年/ 战国 354年
上古服饰
57
•春秋战国人形
上古服饰
58
•战国短袍裤组合
上古服饰
59
•战国冬装
上古服饰
60
•战国舞女装和童装
上古服饰
61
•战国楚女装配伍
上古服饰
62
•战国服饰
上古服饰
63
•战国人形
上古服饰
64
五、发、帽
•
• •
发
– – 男:辫发 蓄发不剪 女:辫、髻/笄
冠巾:出现于商, 普及于周 束发器 帽箍 帽
上古服饰
73
2. 各国
• 《墨子· 公孟篇》 – 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 – 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 – 楚庄王:鲜冠组缨,缝布博袍 • 《淮南子· 览冥训》 – 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其习
先秦服饰
课题先秦服饰课次:1(1-4)教学方法讲授、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先秦的服装款式,以及服装的含义教学重点:冕服和深衣教学难点:服装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时间分配 2 5 80 90 3课后记:按计划完成教学先秦服饰【讲授】:一,中国服饰的起源二,冕服1、冕服的组成部分冕服包括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2、冕冠冕冠的部位名称,以及和各部位的含义。
3、冕服上的图案冕服中的上六章节和下六章节的名称及含义。
三,冕服等级冕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六种,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数量、长度与衣、裳上装饰的“章纹”种类、个数等内容相区别,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纁裳(注:此六冕之制,后世各代多不完照搬)。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
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因此又称十二章服。
衮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飨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纹,共五章。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绣粉米一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纹。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时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无章纹,裳绣黻一章纹。
四,舄、屦五,冕服的传播六,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
诸履之中,以舄为贵。
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
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胡人骑马射箭时所穿,后来被汉人逐渐接纳。
七,先秦时的服饰1、商代服饰2、春秋战国时的深衣(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八,楚国服饰九,东周男子服饰十,胡服十一,视频欣赏《孔子》小结:本次主要讲述了先秦的各种服饰,特别是周代,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里程碑。
服饰史
第一章先秦服装第一节早期服饰一面料:丝、葛布、麻料二款式:最早的是裙发展出坎肩式上衣三配饰:最普遍的是项链四贯口衫(贯头衫)形式今日连衣裙,形制为用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布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成贯口衫也成贯头衫。
五原始社会流行的服饰色彩:红1,火:生食到熟食2,火:驱走严寒3,火:驱走野兽4胜利:战争与狩猎5生命的延续与希望6太阳:驱走黑暗7显耀功绩8熟透的果实是红色的六夏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黑色1、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游牧转为农耕(1)奴隶喜欢黑色(2)土地受关注2、家庭的出现:群婚→小家庭婚同昏娶同取七、上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白色同同时并存,二分法模式(《春秋》季节之分春秋,方向只为东西)第二节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一冕服:冕冠、上衣、下裳、前有蔽膝、腰间有束带、足登舄屦二冕冠:其板为綖,綖做前圆后方形,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
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
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
冕冠戴在头上,以筓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含义。
三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四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代表照临山代表稳重龙代表应变华虫代表文丽宗shi代表忠孝藻代表洁净火代表光明粉米代表滋养黼(斧形)代表决断黻代表明辨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与胡服一、深衣: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形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因而上身合体,下赏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男女文武贵贱皆穿。
二、胡服:特征为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三、胡服骑射赵国赵武灵王“非以养欲而东之也”第二章秦汉服装(六王毕四海一)第一节男子袍服与冠履一、袍: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为袂,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
第一章 先秦服饰
韦弁
古代礼冠之一。天子 诸侯大夫兵事服饰。 用熟皮制成,浅朱色, 制如皮弁。
38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冠弁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
39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弁服
爵弁
弁,广八寸,长一尺 六寸,前小后大,上 用雀头色之缯为之。
4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深衣
41
中国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18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 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 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纣王——帝辛 (商朝末代君主)
19
中国奴隶社会的服饰文化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 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1] 其后秦 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 家。
西周—— 周武王姬发 周朝
东周 ——春秋战国
20
中国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用于帝王祭祀天。(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纁 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 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 ,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8
中华服饰的起源
•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们过去所知并不 多,文献上虽留下许多记载,只因日子 太久,引书证书,辗转附会,越来越不 易清楚了。幸亏考古学家的努力,从地 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参考比较, 我们才能得到新的认识。”
先秦服装
13级服装班 申庆艺
1
目录
1、服装起源
3页
2、中国早期服装欣赏 3、先秦历代服装 4、小结
16页 5-15页
4页
2
服装的起源
原始时期 夏王朝 商王朝 西周 周 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221年) 原始时期(公元400万年前) 东
3
中国早期服装欣赏
早在原始时期的人多以树叶或草编制作为衣服,逐渐的以兽皮做衣服。 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原始时期的衣服也变得丰富起来。
中国服装一步一步的趋于完善化,先秦 的服装积累、定型了中国传统服饰形制。
16
谢谢观赏
17
4
夏商周服装
5
冕服
上衣下裳
衣裳
玄衣纁衣(象征天地) 玄:黑色 纁:浅红色 帝王绣卷龙于上,取几种景物 纹样装饰,寓以不同含义。
6
冕服
腰间束带,蔽膝 原为遮挡腰部或生殖部位 的挡布,后渐为礼服组成 部分,保持尊严。
7
天子用纯朱色,诸 侯黄朱色,大夫赤 色。
冠服逐渐趋于完备。
8
春秋战国服装
9
10
深衣 “续衽钩变” “衽”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连长。 “钩边”如鸟喙之勾曲, 以掩里衣。
11
曲裾深衣
12
上衣下裳
13
胡服
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 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14
赵 武 灵 王
赵国第六个国军 军事家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81年)
1-中国服装史--先秦服饰
兽皮披
在纺织技术 尚未发明之 前,兽皮是 人们服装的 主要材料。 主要材料。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原始服饰图(上古毛帔pèi制 太昊伏羲氏像 黄辉绘)
骨针
骨针的出现表明 了史前人类已经 懂得缝纫的方式 ,将兽皮接缝而 成衣的可能。 成衣的可能。
原始人 的兽皮 装缝制 特征
从上图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兽皮装是用骨锥、 骨针与动物的韧带(筋)来缝制兽皮的。
第一节
中华服饰的起源
1、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百万年前,猿人→智人(河套人、欧洲的尼安德塔人), ),智 4-5百万年前,猿人→智人(河套人、欧洲的尼安德塔人),智 人阶段人开始用兽皮裹身御寒,这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人阶段人开始用兽皮裹身御寒,这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2、中华原始服饰的发祥期 旧石器晚期( 万年)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 旧石器晚期(5-6万年)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石器工具大发 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 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 展,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 此时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作成串饰进行装扮。 此时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作成串饰进行装扮。 中华原始服饰艺术初度辉映- 3、中华原始服饰艺术初度辉映-新石器时代 (1)纺织衣料的发明创造 麻布 葛布 毛织品 (2)独具特色的服装配套 原始社会的服装大体在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形成配套:冠帽、衣裳、 原始社会的服装大体在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形成配套:冠帽、衣裳、 套裤、护腿、鞋靴、发式、首饰、纹彩等。 套裤、护腿、鞋靴、发式、首饰、纹彩等。
夏朝——服饰制度的形成时期 (一)夏朝 服饰制度的形成时期
☆ 服饰资料之阶级垄断 夏朝起,王宫就有从事蚕事劳动的女奴。 夏朝起,王宫就有从事蚕事劳动的女奴。 奴隶主把服饰作为“ 的内容, 奴隶主把服饰作为“礼”的内容,“分贵 别等威” 贱,别等威”。
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可谓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服饰也随着不同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汉朝、唐朝、明朝等历史时期的服饰变化入手,详细探讨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的服饰先秦时期,发掘出来的器物标本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服饰文化。
由于文字和图像的缺失,现在只能从出土的器物中来了解先秦时期的服饰。
先秦时期的服饰,以针线缝制为主,而用于制衣的布料多为麻、莎、草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动物毛发也有所应用。
女性通常穿着上衣长裙,裙子的裙摆要比上衣长得多;男性则常穿着兜带的两袖衣——也叫“草鞋冕”或“竹板冕”,两襟交叉,穿在身上像个口袋,下摆不过膝。
在饰品上,古人喜欢佩戴饰物,如璧、珠串、挂首、玉佩等等,富丽堂皇。
汉朝的服饰汉朝时期,服饰的材料进一步扩大了,出现了绸缎,发现了丝绸之路,这种高档衣料的出现,也为时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在当时,贵族们所穿的华美鲜艳的衣服,也就是肥硕、繁琐、色调艳丽的龙袍或云袍。
汉族女性的服饰在汉代时不断演变,成为更加丰富多彩、造型更为端庄优美,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柔美魅力。
汉代妇女的衣服多为袍褙、下裳,并且会增加一些腰饰等装饰品。
唐朝的服饰唐朝时期,作为一个辉煌的时代,也造就了高超的服饰文化,被誉为中国服饰史的黄金时代。
唐朝服饰工艺十分精湛,且材质种类繁多,风格独具匠心。
唐朝男士的青衫,仿佛一抹优美的山水,长袍的下摆还设计了鼓裆,这样穿着起来更加舒适自在。
唐代女性,裙子的样式相同,而上衣的样式有所变化,也就是“上衣曲里巴顿,弯弯的种覆袂儿;伸开了仔细一看,梁子与它空空儿,两条晃荡出打十字,宝玉祗能把腰佝。
”,弯弯曲曲,上有披肩,中有云纹、花卉之形,下有袍褙,花色鲜艳。
明朝的服饰明朝由于实行封建等级制度,服饰文化呈现出稳重、严谨、大气、庄重的特点。
明代服饰的特点是以袍褙为主,讲究肩襟、衣长,领口、口子,高低、大小,背长、馒/蓑衣,带子、下方等各种细节,有着纷繁且细致的修饰。
汉服分类及名称
汉服分类及名称汉服是指中国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汉族的服饰风格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介绍汉服的各种名称及特点。
一、按历史时期分类1. 先秦汉服先秦汉服是指战国时期到西汉初年(公元前475年-公元8年)所流行的服饰。
其特点是造型简单、线条流畅、色彩明亮,多采用绸缎等高档面料。
代表性款式有襦裙、褶裙、长衫等。
2. 魏晋南北朝汉服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出现了大量新式样的衣着。
这个时期的汉服以宽松为主,穿着舒适,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装饰,如袖口绣花、领口刺绣等。
3. 唐宋汉服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代以宽袖、长袍为主要特征;宋代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流行的款式有襦裙、直裰、袍褶等。
4. 元明清汉服元明清时期(1279年-1911年)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汉服以宽袖、长袍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式样,如宽袖褙子、对襟长衫等。
二、按款式分类1. 襦裙襦裙是指上衣与下摆连成一体的传统女装。
它的特点是上半身紧身,下半身呈A字型。
襦裙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后来也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2. 直裰直裰是指一种长袍式的男装。
它的特点是领口高耸,衣身通长,下摆开叉。
直裰在宋代开始流行,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3. 褶裙褶裙是指由多层布料缝制而成的女装。
它的特点是松紧自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褶裙在先秦汉服中十分常见,后来也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袍褶袍褶是指一种长袍式的女装。
它的特点是衣身宽大,下摆分别呈U形或V形。
袍褶在元明清时期十分流行,是当时女性最常穿的服饰之一。
三、按功能分类1. 朝服朝服是指皇帝或官员在正式场合下穿着的礼服。
它的特点是颜色庄重、装饰华丽,常常配有玉带、金冠等珠宝饰品。
2. 婚礼服婚礼服是指新娘在结婚仪式上穿着的传统汉族服饰。
1-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
屈原《九歌·山鬼》中用树叶为裙、鲜花为饰的山鬼形象
(刘辉煌摹当代李少文作品)
5
▪ 兽皮披
在纺织技术 尚未发明之 前, 兽皮是 人们服装的 主要材料。
6
原始服饰图(上古毛帔制 太昊伏羲氏像 黄辉绘) 7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8
▪ 骨针
骨针的出现表 明了史前人类已 经懂得缝纫的方 式, 将兽皮接缝 而成衣的可能。
月、星辰、山、龙、华虫绘
之于衣, 还将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绣之于裳。图
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
象。下面介绍一下这十二章
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
征性。 18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 深衣
春秋战国 特别是战国 时期盛行的 一种最有代 表性的服式。
19
深衣示意图
20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人类着装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2.早期衣服佩饰的材料有哪几类? 3.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 4.深衣、胡服有何区别?
36
▪ 佩饰
14
▪ 佩饰
山顶洞人遗 址中发现的多 件穿了孔的石 珠、砾石、鱼 骨、兽骨、兽 齿、贝壳与骨 针。
15
第三节 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 冕服
最典型的 冕服应包括 冕冠、上衣 下裳、腰间 束带, 前系蔽 膝, 足登舄屦。
16
▪ 冕服构成
冕冠
舄屦
17
▪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
▪
夏商周时代, 冕服将日、
21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22
▪ 胡服
与中原人 宽衣大带 相异的北 方少数民 族服装。
23
第一章先秦服饰及服饰起源
中国古代服饰第一章先秦服装第一节概述▪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草裙▪兽皮披: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兽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冠▪1、周代冕冠穿着起来威严华丽,仪表堂堂,专供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等各级统治者官员在参加各种祭祀典礼活动时穿着。
“冠冕堂皇”一词由此而来。
▪2、冕冠由冕板和冠两部分组成。
▪冕板是设在冠顶上的一块呈长方形的木板,称“延”或“延板”。
用细布帛包裹,上下颜色不同,上面喻天,用玄色,下面喻地,用纁色。
宽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固定在冠顶上时,必须用延板按前低后高呈前倾之势进行固定。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纹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绘之于衣,还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
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
日、月、星辰代表光明,山代表稳重,龙取其变化,华虫表示文采。
宗彝代表智勇双全,藻代表洁净,火代表热量,粉米代表滋养,黼代表决断,黻代表去恶存善。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深衣深衣▪1、深衣的初起▪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又称长衣、麻衣、中衣。
为古代诸侯﹑大夫等士大夫阶层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此衣名的由来是因为穿着时能拥蔽全身,将人体掩蔽严实的缘故。
《五经要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
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
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事要公平。
深衣结构▪襟:指衣的前幅。
▪交领右衽:古人以上衣掩下裳,衣上自胸前交领部分至衣下两旁掩裳际处,形成“衽”。
先秦服装 ppt课件
2、笄
笄是我国在新时器时代就有的
骨笄、蚌笄、玉笄、铜笄等用来
固定发髻。周代男女都用笄,笄
的用途除固定发髻外,也用来固
定冠帽。古时的帽大可以戴住头
部,但冠小只能戴住发髻,所以
戴冠必须用双笄从左右两侧插进
发髻加以固定。从周代起,女子
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
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
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
高巾帽
先秦服装
2、社会对服装的影响因素
(1)、等级制度与先秦服装 (2)、原始宗教与先秦服装 (3)、诸子百家与先秦服装
先秦服装
1、古代纺织工具的发明
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 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 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 始服装。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 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 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 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 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 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先秦服装
先秦服装
一、概述 二、原始社会服装 三、夏、商、周时期的服装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 五、先秦时期的服饰配件
先秦服装
一、概述
先秦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五个时期。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距今18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由于年 代久远,服饰,尤其是织物质料不好保存,因而相对来讲,现存的资料相当少,只能 在一定的程度上借助于某些神话传说与器皿纹饰、雕刻、壁画等加以推断和设想。
先秦服装
三、夏、商、周时期的服装
中国古代服装制度诞生在原始社会进入奴 隶制社会的历史剧变时期,其间经历了中国历 史上奴隶社会初步建立的夏朝、形成发展的商 朝和成熟鼎盛的周朝,中国古代服装形制和冠 服制度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建立并完善的。
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
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制度的转变,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对先秦服饰制度的形成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在先秦时期的服饰制度中,等级制度起着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的社会等级观念非常强烈,服饰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最高的统治者穿着龙袍,象征着其权力和威严;贵族们穿着华丽的衣物,以显示其高贵身份;庶民们则穿着朴素的衣物,以示与贵族的区别。
这种等级制度对于服饰的使用和规定影响深远,形成了先秦时期的服饰制度。
在服饰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文化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
这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对服饰制度产生了影响。
例如,儒家强调礼仪,推崇朴素和节俭,主张服饰以礼法为准则;法家则更加注重实用性,认为服饰应适应实际需要。
这些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服饰制度的多样化和变化。
冶铁技术的进步也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影响。
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逐渐发展,金属制品的产量增加,丝绸和纺织品的生产也得到了改善。
这种技术进步使得服饰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得到了改善和丰富,促进了服饰制度的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贸易的兴盛也为服饰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先秦时期,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这使得各地的服饰文化相互影响,各地的服饰风格也逐渐统一起来。
同时,商业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各种奢侈品和进口商品进入中国,进一步丰富了服饰的种类和风格。
另外,宗教信仰也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先秦时期,诸多宗教信仰兴起,包括儒家的孔教、道家的老庄、法家的法教等。
宗教信仰中的一些仪式要求穿着特定的服饰,这也为服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规范。
综合以上的因素,先秦时期的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服饰制度不仅体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差异,也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分析
• 王后头饰: 《周礼·天官》里说:“追师:掌 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 笄。”
先秦时期的日常服饰
玄 端
男子深衣
• 战国胡服的流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胡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冬衣:袍、襦、裘
袍
• 铜盔和革甲
军戎服
西周 武士
发式与冠饰
• 头衣:冠、冕、弁
冠
1. 西周 (前1046 - 前711年):确立“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 的冠服制度。
2. 春秋战国:
汉服定型期:深衣的出现
礼服
1. 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 玄冕
2. 冕 冠: 夏代称冕冠为“收”,周代名为“爵弁” 夏代的冕冠是泛着红光的黑色,形状前小后
大; 商代的冕冠是泛白的黑色,形状前大后小 ;周代的冕冠是泛红的黑色,形状前小后大。
冕 冠
冕 服
• 周代王后的礼服: 《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一作翟)、阙狄、 鞠衣、展衣、禄衣、素纱。”其中前3种为祭服,
• 袆衣:玄色加彩绘的衣服 • 揄狄:青色,阙狄赤色 • 鞠衣:桑黄色, • 展衣“白色 • 禄衣:黑色。
• 揄狄和阙狄是用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 缝于衣上作装饰。6种衣服都用素纱内衣为配。
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先秦时期服饰文化的背景
• 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 整体特征:以“礼教”为中心,还反映了一些
中国早期朴素的宇宙观
先秦各个时期的服饰文化特点
1. 商朝 (前1600 - 前1046) :“上衣下裳”的 基本服装样式已经慢慢成型,制衣材料主 要是皮、革、丝、麻。有高超的纺织技术 和丰富的染料资源。
从《左传》看先秦服饰之美
从《左传》看先秦服饰之美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文献记载非常详细的一部书,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服饰的描述和描绘。
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服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先,先秦时期的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刻划。
在《左传》中,有很多关于贵族的服饰描述,其中很多都提到了服饰的颜色和纹饰。
例如,晋国太子重耳的服装袍、袴和帛都是紫色的,象征着地位高贵。
而齐国公孙杵臼则喜欢穿黄色的衣服,他的衣服上常常绣有葵花等图案,让他的服饰更加华丽、富有艺术感。
其次,先秦时期的服饰在造型上也非常讲究。
大多数贵族都穿着长袍、褶裙等服饰,但是在细节处的处理上却各有不同。
例如,齐国君主孟尝君非常注重裙摆的设计,他的衣服裙摆分成许多小褶子,显得十分雍容华贵。
而魏国的公子国雨则喜欢穿“竖襦”,即上衣整个敞开,露出里面的胸甲和肚兜,在当时看来非常时髦。
最后,先秦时期的服饰还大量采用了丝绸、绸缎、纱等高档面料,使得服饰的质感更加柔软光滑,更具艺术价值。
例如,晋国太子重耳所穿的帛衣是用丝绸制成的,非常柔软光滑,而齐国公孙杵臼的黄袍则是用绸缎制成的,华贵豪华。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左传》,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服饰在色彩、纹饰、造型和材料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服饰不仅彰显了贵族的地位和身份,还见证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夏朝
• 1、二里头文化
• 一个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 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 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 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 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 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 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 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 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牌饰
• 云雷垂叶纹簋 • 商代(约公元前16一 前11世纪) 口径31.4.通高19厘米 • 这件簋(gui)是商代 盛放饭食的器皿。个 体较大,保存完好, 肩部、圈足上皆分别 装饰云雷纹,肩部云 雷纹下再装饰一周垂 叶状倒三角形纹。像 这样的大型商代铜簋 存世数量很少。
• 玉器
• 商周时期殷墟妇好墓的玉雕 •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妃子。1976年, 她的墓葬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西南 侧被偶然发现,出土文物1600余 件,玉器就占了755件。其中一大 批动物造型的玉雕作品生动传神, 工艺水平极高。其中有六七件小玉 蟠龙,兽首蛇身,颈背处有长鬣飘 拂,均作环形内屈,呈“C” 字造 型,使人联想到它们与史前红山文 化“C” 字形玉龙在造型和寓意上 的延续性。
• 思考: • 十二章纹的意义?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用意?
•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 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 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 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
• 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 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 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 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 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 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 •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带钩
带钩
• 神面卣,又名作氒宝 尊彝卣,3000年前西 周高级贵族所拥有的 青铜礼器,现在是保 利艺术博物馆的镇馆 之宝。
挂佩饰的女子(河南 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 出土漆绘木俑)
穿襦裙的女子(河北 平山三汲出土中山国 玉人)
• 西周早期的铜兽面饰
• 通高22.2厘米,宽 20.7厘米,出土于北 京琉璃河墓地
• 商代青铜器——饕餮纹
现代有学者将其统称为兽面纹
“贪财为饕(tao),贪食为餮(tie)。”
• 商晚期龙头提梁卣 (发“有”音) • 一种盛酒器皿,口 小腹大,有盖和提 梁。 这件器物,出 土于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妇好墓,属于 商晚期(公元前13 世纪前期~公元前 1046年)。高36厘 米,口径8.8厘米。
深衣示意图
直裾袍
直裾袍及内衬裙
曲裾袍
曲裾袍及其内衬之衣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 冕服
最典型的冕服应包 括冕冠、上衣下裳、 腰间束带,前系蔽 膝,足登舄屦。
•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纹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绘之于衣,还将宗彝、 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图 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
深衣——西周时期用途最为广泛的衣服,
男女皆服。分为曲裾式和直裾式。
冕服——由冕冠、玄衣(古代祭祀穿的一种赤
黑色礼服
)、舄屦xìjù及纁裳组成。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 国时期盛行的一种 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 深衣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 装史的奠基阶段,一 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 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 向成熟。
• 甲骨文
语言是一个民族思想的外泄, 它对人的影响施及人的思维 力量,以及在思维过程中进 行创造的力量。
• 服饰 1、桑蚕业的发展迅速。纺织
技术的发展,丝麻织物已经占重要 地位。
商代出土毛织物较普遍 (商毛布-新疆哈 密五堡古墓中發掘 ) (方紋毛織物衣片 - 新疆克裡雅河遺址 出土)这充分证明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 已利用刺绣这种特殊技法,装饰衣着, 美化生活。
• 夏朝服饰品类已有了明显的等 级之分,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佩 戴这种珍贵的饰品,一般贵族 只能以骨笄等做装饰。
• 2、玉器 • 玉兽面——早 期文明的曙光 • • • • 高3.5厘米 宽6.4厘米 厚0.3厘米 山西省襄汾县 陶寺遗址出土
• 玉牌
• 3、服装样式
二、商代(青铜器、甲骨文、服饰)
• 2、上衣下裳
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 下裳,保护下体的衣服,裙之意。 书25页
3、蔽膝 形式围裙,下成斧形。是身份的象征。
• 高级贵妇窄袖织纹衣
• 跪坐玉人· 商
三、周代(上衣下裳、深衣)
上衣下裳——周朝的服装仍然保留这种
衣服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 主要为右衽的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 佩饰与襦裙
笄ji
古时,女子到了成 年时必须接受一种 名为“笄礼”的仪 式。女子尚未行过 笄礼之前,她们的 发式大多作成“垂 髫tiao或丫髻”。
行过笄礼的女子, 自此开始被视为 成人,故史称女 子成年为“及笄 之年”。
河南安阳殷墟 出土的骨笄
玉串饰
带钩:包金嵌玉银带钩
战国魏的一个带钩,全名很霸道——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 赵武灵王胡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
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 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 装。
1、周武灵王所改变的 服饰形制是改去下裳, 而着裤,所谓之上褶 下裤一说。 2、改舄屦为着靴。
穿胡服的女子(河南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铜俑)
窄袖短袍 加束革带 的胡服示 意图
穿短袍的战士(四川成都出土镶嵌采桑宴乐水陆 攻战纹铜壶纹饰局部)
• 西周刺绣 • 西周的丝织工艺有发展与提高, 成功地织造了高級丝织物的代 表 – 锦(是经过练染中的熟丝, 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成的多彩 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 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 一种,始于西周。锦字从金部, 与帛组合,可知其制技繁难, 其价如金)。
• 龙凤虎纹禅衣——战国织锦 纹样多为矩形、菱形等几何 纹为骨架,龙凤、麒麟、人 物线条贯穿其中,颜色以棕、 灰绿、朱红为主,缤纷华丽, 生动的反映了楚文化的神奇 浪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时已应用斜织机,提高效 率和提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