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定义*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工程定义环境工程是指应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解决和管理环境问题的学科,其目标是保护、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环境工程的目标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其作用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清洁水资源、处理废物和污染物、管理环境风险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规划和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环境工程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

其应用范围包括工业企业、城市社区、农田和生态系统等。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环境工程受到各国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管制。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旨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环境工程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环境模型和监测技术,环境管理和评估方法等。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环境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新兴污染物和气候变化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跨学科合作等。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环境工程师负责环境问题的调查、设计和管理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沟通协调能力。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环境治理措施包括减排措施、污染物处理技术、环境监测与修复等。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环境工程学第三章重点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环境工程学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概述(1)污水生物处理的定义及其去除对象;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的概念: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污水生物处理的目的:絮凝、沉淀和降解悬浮物;降解废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状有机物;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2)污水生物处理的分类(溶解氧的需求不同、生长方式的不同);需氧的不同:好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长方式:悬浮生长法;附着生长法(3)好氧、缺氧及厌氧生物处理的定义;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主要分成两种的过程。

缺氧生物处理暂无第一节废水处理生物学基础(1)参与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一和主要承担者)真菌——主要霉菌藻类:可提供氧气原生动物:可作指示生物小型后生动物:轮虫(好氧生物净化程度的有效指示生物)(2)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异化作用:能量的生产和获取的生物过程。

同化作用:细胞组织生产的生物过程。

内源呼吸: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被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的过程。

(3)微生物生长的四个时期特点及其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延迟期:对于新投入运行生化反应池(曝气池),接种污泥对新的废水环境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启动阶段)。

适应期的长短,与接种活性污泥的性质和数量、废水性质、生长条件等因素有关。

对数期: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污泥絮凝性较差,呈分散状态,镜检能看到较多的游离细菌,混合液沉淀后其上层液混浊,含有机物浓度较高,污泥沉降性能较差。

稳定期: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污泥则有可能处于稳定期,处于稳定期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和沉淀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以滤纸过滤时滤速快。

环境工程(知识点)

环境工程(知识点)

环境工程(知识点)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评价和管理,环境工程旨在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门学科。

一、环境工程的定义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它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目标,通过应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和改善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不仅关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治理和处理,还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环境工程的目标环境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工程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社会。

三、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1. 环境评价与监测:环境工程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浓度等信息,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工程致力于减少、控制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设计和建设废水处理厂、废气处理设施等工程项目,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处理。

3. 资源回收与利用:环境工程关注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设计和实施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荷。

4.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工程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通过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5. 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工程通过环境管理和规划,制定环境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法规的执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四、环境工程的发展方向1. 绿色技术与创新:环境工程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绿色技术,以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2. 节能减排与碳中和:环境工程将加大对能源和碳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技术和政策的研发和实施。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二、水中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四、沉淀的类型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

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第I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 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 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 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 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概况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概况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概况知识点总结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目标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目标是解决与环境污染、废弃物管理、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控制等相关的问题,提供清洁、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2. 环境工程的主要领域2.1 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主要任务包括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

在水污染控制中,常见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2.2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中另一个重要领域。

主要任务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

常见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等。

2.3 固体废弃物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是环境工程中的关键领域之一。

主要任务包括垃圾分类和处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等。

常见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技术包括焚烧、填埋、再生利用等。

2.4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主要用于评估开发项目、政策法规等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改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包括初步评估、详细评估、环境管理计划等。

2.5 环境法规与政策环境工程与环境法规和政策密切相关。

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实践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环境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3. 环境工程的发展与挑战环境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扩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4. 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工程咨询公司、研究机构等单位就业。

主要的职业方向包括环境工程师、环境管理专员、环境监测员、环境科学家等。

5. 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

环境工程知识点详解环境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壤学、水处理、废物处理等多个领域。

它旨在研究和应用一系列科学、工程、法律和社会科学的原则,以解决环境问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环境问题的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垃圾处理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环境工程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环境科学是环境工程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环境的组成,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

它包括环境系统的分析、监测和评价,并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等。

三、水质和水处理技术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工程师通过水处理技术来净化水源,使其符合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要求。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

四、大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管理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环境工程师通过监测和控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来改善空气质量。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包括脱硫、脱氮、过滤等。

五、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处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环境工程师通过垃圾焚烧、填埋、堆肥等方法来处理固体废物,并通过资源回收技术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资源回收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六、环境影响评价在大规模工程和城市发展中,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工程师通过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环境管理计划等。

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工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环境工程实践中,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二、三、水质指标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

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二、水中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四、沉淀的类型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

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完整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1。

我国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严重,表现在:森林资源和草原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耕地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表现在:水体污染:未经处理的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其中有毒有害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及其严重;大气污染:由能源结构不合理引起,主要是烟煤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其无适当处置,占用土地资源,产生“围城"现象,引起其他环境问题;城市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引起;乡镇企业污染:技术管理差,资源利用率低,量大面广,执法难度大。

2.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环境工程学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技术,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少废闭路生产系统,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工程;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监测和和环境质量评价。

广义的环境工程还包括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3. 水的循环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自然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太阳能)→蒸发﹑蒸腾上升凝结成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流→海洋或被植物吸收的往复过程。

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为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从天然水体中取水,使用后的水成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而被排放,最终流入天然水体的过程.我国水资源人均不丰富,空间分布和年际分布不均衡。

4。

水污染分类和影响水污染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无机污染物质:酸﹑碱和一些无机盐。

酸碱污染使水体pH变化,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影响渔业,破坏生态平衡;无机盐提高水的硬度和渗透压,降低水中溶解氧,影响淡水生物生长.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其中汞﹑镉﹑铅危害大。

836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836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836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工程学概述
1. 环境工程学的定义:环境工程学是应用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的学科。

2.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控制污染、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二、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1.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污染物种类、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控制技术。

2. 水污染:主要来源、污染物种类、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控制技术。

3.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污染物种类、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控制技术。

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

2.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土地复垦技术和土地生态修复技术。

3.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储量及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矿山环境修复技术。

四、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
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2. 生态平衡的维持:生态平衡的原理、影响因素及维持方法。

3.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的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生态恢复的实践案例。

五、环境工程学的前沿领域和技术
1.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

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废弃物焚烧与热解等。

3. 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4. 生态修复与环境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它涵盖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环境信息,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土壤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可以直接获得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对采样物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二、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修复等。

污染物排放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限制工业、交通等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评估是评估环境介质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修复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受到污染的环境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三、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开展重大工程项目前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环境管理体系则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认证,确保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四、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重要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常见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可用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统一规定称作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的部门或单位建立的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经过使用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的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10、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量测定的标准条件,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13、pH反映的是水的酸碱性强度。

14、常用的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 COD > BOD > OC16、如果同一废水的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主编第3 版普通专升本考试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 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 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e=50-100mm、中格栅e=10-40mm、细格栅e=3-10mm ;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整理)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问答

(整理)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问答

问答题第二编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2、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3、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颗粒的截留沉速u0与沉淀池表面负荷Q/A相等。

但含义不同,表面负荷代表自池顶A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而截留沉速u0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4、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5、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6、试比较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7、简述浅池沉降的机理?8、什么叫折点加氯?试绘出需氯量曲线并对其进行解释。

折点加氯有何影响?答:(1)见图。

1区:无余氯,消毒效果不可靠;2区:氯与氨反应,有余氯的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主要是化合性氯,主要是NH2Cl;3区:2NH2Cl+HOCl→N2↑+HCl+H2O,有效氯减少,NH2Cl被氧化成没有消毒作用的化合物,最后到达折点B;4区:胺与HOCl反应完,自由性余氯增加。

(2)出现折点加氯的原因是:水中存在氨和氮的化合物(3)折点加氯的利弊: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一般的加氯量,不能解决问题时,采用折点加氯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能提高混凝效果。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

思考题库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静电除尘:原理是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

特点是静电力作用在粒子上,对微小粒子也能有效捕集,除尘效率大于99%,处理气量大,能连续操作,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

设备组成是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

比电阻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降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适宜范围为104~5*1010Ω·cm。

粒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电场荷电占优势;粒径小于0.2微米的微粒,扩散荷电占优势;粒径为0.2~1微米的颗粒,两种荷电都必须考虑。

静电除尘器的分类:1按集尘器的形式分:圆管型和平板型。

2按荷电和放电空间布置分:一段式和二段式电除尘器。

3按气流方向分:卧式和立式。

电除尘器的结构:电晕电极、集尘电极、清灰装置、气流分布装置。

袋式除尘器:原理是利用棉、冇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的过程。

特点是1、除尘效率高,对细尘也有很高的捕集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2、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3、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较大时,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稳定性4、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不存在污泥处理。

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

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吸附剂再生:1加热解吸再生: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等压下随温度升高二降低的特点,在低温下吸附,然后再提高温度,在加热下吹扫脱附。

2降压或真空解吸:利用吸附容量在恒温下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点,在加压下吸附,在降压或真空下解吸,或采用无吸附性的吹洗气可达到解吸的目的。

3置换再生法:对某些热敏性唔知,因其在较高温度下容易聚合,故可2采用亲和力较强的试剂进行置换再生,即用解吸剂置换,使吸附质脱附。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主编第3版普通专升本考试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 e=50-100mm、中格栅 e=10-40mm、细格栅 e=3-10mm;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

1.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压缩沉降指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增高到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

2、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1)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2) 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 3) 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3、配水管网布置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特点是什么?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有两种,即树枝管网和环式管网。

树枝管网管线长度最短,构造简单,供水直接,投资较省。

但供水可靠性较差。

环式管网中每条管道中都可以由两个方向来水,因此供水安全可靠。

环式管网还可以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节省动力、并能大大减轻管内水锤的威胁,但其管线长,投资较大。

4、什么是水泵的扬程?如何确定?水泵的扬程又称总水头或总扬程。

水泵的扬程等于单位重量的液体,通过水泵后所增加的能量。

以H表示。

水泵的扬程在实际过程中,用于两方面:一是将水由吸水井提升至水塔或处理构筑物(即静扬程Hst);二是消耗在克服管路中的水头损失(Zh)。

因此水泵的总扬程应为H=Hst+Zh。

为安全起见,在计算总扬程H后,往往再加上一个富裕水头。

5、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水力计算如何进行方能保证污水的重力自流?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 (1) 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高; (2) 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 (3) 计算确定各部位的水面标高,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靠重力自流。

水力计算时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计算,逆废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并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知识点

环境工程知识点

填空20分 ,1. 大气的组成(填空)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颗粒组成的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N 2)、氧(o 2)、氩(Ar )。

他们分别占空气体积的(78.08%)(20.95%)(0.93%)。

P 341 名词解释2. 化学需氧量::在一的那个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mg/L 来表示。

P 263. 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结果以氧的mg/L 表示。

P 274. 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立或是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的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P 465. 混合系数: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与河水总流量之比称为混合系数。

QQ 1=a )(Q Q 1≤a :混合系数。

Q1: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Q :河水总流量。

P 486. 自由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7. 絮凝沉降: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速也随深度而增加。

8. 级配:就是滤料粒径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滤料数量之比例。

P 1199. 需氯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PH 接触时间)下,单位体积水样中所投加的氯量与为达到预期氯化结果所需的剩余氯量之差,即:需氯量=加氯量-余氯量。

P 16610. P 568垃圾堆肥化:是在一定的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分解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腐殖肥料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发酵过程。

简答,论述11. 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可按下式求出:q aQ Qq ++=21ρρρ,式中:ρ1: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mg/L; ρ2:原来河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mg/L; ρ:计算断面上,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mg/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质指标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

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二、水中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四、沉淀的类型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

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化学性能指标:交联度、酸碱性、离子交换选择性、交换容量(5)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以交换容量来衡量。

(6)工作离子交换容量:又称实用离子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装置在正常运转(出水水质等符合要求)期间,交换树脂总体达到的交换容量。

(7)总离子交换容量:又称全离子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树脂内全部可交换的活性基团的数量。

(8)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方式:交换→反洗→再生→清洗(9)离子交换装置的类型:固定床和连续床八、活性污泥法定义:一种依靠在曝气池内呈悬浮、流动状态的微生物群体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基本流程: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九、活性污泥法净化机理:(1)吸附阶段:污水和活性污泥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作用引起的。

(2)氧化阶段: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一部分吸附阶段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取能量,另一部分则合成新的细胞。

(3)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絮凝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水得到净化。

十、活性污泥法的评价指标:MLSS、MLVSS、SV、SVI、污泥龄(1)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污水与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中悬浮固体数(2)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数量。

MLVSS能较好地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数量MLSSMLVSS在0.7左右,﹤0.5时,活性污泥处于老化阶段,﹥0.8时,处于松散状态(3)SV(污泥沉降比):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一般在15%~30%(4)SVI(污泥指数):SVI=混合液沉淀30min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SVI在50~150左右,过低,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过高,污泥难以沉淀分离(5)污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它表示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十一、生物膜(1)定义以附着在惰性载体表面生长的,以微生物为主,包含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胞外多聚物和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的无机及有机物等组成,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的结构。

(2)生物膜结构从外面到里面的顺序为污水、流动水层、附着水层、生物膜(分为好氧层和厌氧层)、滤料(3)净化机理a.生物膜表面积大,能大量吸附水中有机物b.有机物降解是在生物膜表层0.1-2mm的好氧生物膜内进行c.多种物质的传递过程十二、水处理方法(1)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分为预处理段、A级和B级三段,无初沉池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B级以低负荷运行,A级曝气池停留时间短,30~60min,B级停留时间2~4h。

该系统不设初沉池,A级曝气池是一个开放性的生物系统。

A、B两级各自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级的污泥互不相混。

(2)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

(3)氧化沟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

曝气装置的转动,推动沟内液体迅速流动,具有曝气和搅拌两个作用,沟中混合液流速约为0.3~0.6m/s,使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

5 ~15min完成一次循环。

(4)膜生物反应器将生物反应器与膜过滤相结合,在生物反应器中,膜直接与污泥混合液接触,并进行过滤,降解或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生化反应过程(5)曝气生物滤池(BAF)工作原理:滤料层实现污染物降解以及二沉池的功能;运行时,悬浮物和脱落的生物膜被滤料层截留,水头损失增加,需要对滤料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水进入初沉池。

工艺流程:过滤、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作用净化污水,滤料表面为好氧环境,内部为缺氧、厌氧的微环境,使得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进行。

(6)生物流化床定义:借助流体(液体、气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生物颗粒)呈流态化,同时进行有机物降解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原理:载体颗粒的流化,是由于上升的水流(或水流与气流)所造成的。

三种状态:固定状态、流化状态、输送状态(7)厌氧生物处理三段式机理:第一阶段——水解阶段: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水解发酵菌作用下转化为糖类、脂肪酸、氨基酸、水和二氧化碳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脂肪酸在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下转化成H2、CO2、乙酸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4H2+CO2→CH4+2H2O 2CH3COOH→2CH4+2CO(8)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载体,是一种悬浮生长型的消化器。

由反应区、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9)两相厌氧法两相厌氧消化法是一种由上述厌氧反应器组合的工艺系统。

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每一反应器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十三、生物脱氮机理:氨化阶段: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氮硝化阶段:硝化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亚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阶段由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阶段: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的过程十四、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由于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特性的差异,可通过控制运行条件,氨氮的氧化过程控制到NO2-阶段,不氧化到NO3-,然后再通过反硝化作用直接将NO2-还原到N2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十五、生物除磷机理厌氧释磷,好氧吸磷十六、A2/O工艺:流程、单元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流程:单元作用:厌氧段:厌氧释磷缺氧段:反硝化好氧段:好氧吸磷,硝化沉淀池:污泥回流存在问题:(1)污泥回流中的硝酸盐和DO会被破坏(2)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都需要碳源,碳源不足导致脱氮低(3)聚磷菌(除磷)、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脱氮)、产硝菌共同生活在一起,聚磷菌污泥龄短,硝化菌污泥龄长,导致不能同时满足。

解决方法:倒置A2/O 工艺:厌氧段和缺氧段倒置,水分两部分,分别进去缺氧池和厌氧池十七、反硝化除磷:原理、工艺原理:(1)反硝化除磷的厌氧释磷机理与硝化除磷相同(2)反硝化除磷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代替氧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聚磷,同时将硝酸盐还原成N2或氮化物。

工艺:A2N-SBR反硝化除磷系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双污泥工艺A2-SBR:在厌氧/缺氧环境,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用于反硝化脱氮和除磷N-SBR:在曝气条件下运行,富集硝化菌,用于氨氮的氧化。

其DO和SRT可以控制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NOB生长十八、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污泥→浓缩→消化→预处理→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置十九、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1)组成:由水体、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等部分构成的(2)原理:污水流经人工湿地系统,首先,基质对其进行吸附、离子交换、沉淀、过滤截留污水中不溶性污染物,然后,附着在基质和水生植物表面的微生物再进一步对其分解代谢;同时,通过根区硝化、反硝化作用及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将可溶性污染物去除。

(3)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废水土地处理技术(1)土地处理:利用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将污水中污染物去除,使之转化为新的水资源,达到重新回收、利用(2)机理:土壤作用:有机物的去除;氮磷化合物的去除;阳离子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植物的作用:农作物吸收大量的氮磷化合物与有机营养物,使污水得到净化;通过根系吸取一定量的污水,并通过根系作用,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能,根系又可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介质氧化塘机理:污水在塘内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有机物降解,污水得到净化计算题课本P20 悬浮固体例1-1P25 碱度例1-3P27 硬度例1-4P32 BOD5例1-5P76 课后题1-8,1-15,1-23,1-26P156 交换容量例2-7P165P299 例3-4简答题一、第十二章噪声、电磁、放射性、光污染的防治措施二、三、论述题固废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