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在不同温度下气体的容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压强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压强的概念;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用实验装置演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容积变化,并引出气体的压强概念。
2. 讲解理论知识
介绍压强的定义和单位,然后讲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解题实例演练
让学生通过一些例题来练习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压强问题,加深理解。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更多关于压强的应用问题,拓展应用范围。
5. 总结课程内容
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测验
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压强教案初中试讲

压强教案初中试讲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压强的计算。
2. 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图钉、砝码、细线、沙子、尺子。
2.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如行走时的脚底、图钉插入物体、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压强?为什么需要学习压强?二、探究压强的概念(15分钟)1. 讲解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演示实验:将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然后在不同位置放置砝码,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20分钟)1. 提出问题: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 设计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如图钉、砝码、沙子等,通过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并总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压强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示例计算: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一个10N的力作用在一个2m²的面积上,让学生计算压强。
3. 练习计算: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压强的计算题。
五、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讨论压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工程设计、医学等领域。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反思学习过程,提问学生是否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压强的概念。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学生能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压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高中物理压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压强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压强的公式;
3. 能够应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压强及其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压强等于物体受到的力除以物体受力的面积,即P=F/A。
同时解释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计算压强,并解释计算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4. 拓展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压强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探索压强的更多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压强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2.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针可以戳破气球,而我们的手指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2. 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与压强相关的基本概念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分量;•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接触面积。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将压力计安装在压力计支架上,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力量表读数范围;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压力计分别对其施加压力;3.测量物体的接触面积,并记录下压力计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压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深化理解(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化对压强的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拓展应用(20分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1.计算气球被针戳破的压强;2.探究为什么人的脚在穿高跟鞋时容易受伤;3.分析为什么行走在细长的木板上会更容易折断。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
五、课堂评价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指导等;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课方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课方案】《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表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解说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加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初中压强公式教案

初中压强公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 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压力作用下会感到疼痛?2. 学生回答:因为压力作用在一定的面积上,产生了疼痛感。
3. 教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压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实验探究、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地感受到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其公式进行计算;2.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2. 学生带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3. 准备多个实例,如气球、饮料瓶塞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力与面积的关系,力越大,面积越小时,压强会怎样变化?3.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先介绍压强的计算方法:P = F / A,F表示力,A表示面积,P表示压强。
2.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如一个小球与一个沉重的铁块相撞,再用同样的力撞击沉重的木块,引导学生思考:力相同情况下,面积越小,压强会增大。
4.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计算一个互相撞击的物体的压强。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力计、面积测量器等仪器进行测量,记录下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彼此交换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差异。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压强和力、面积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些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2. 鼓励学生思考和反思:你们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实验结果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之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力和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4.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 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4. 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或导学案,自主学习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演示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导学案。
2. 实验器材:如气球、压缩空气等。
3. 动画、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理解。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影响压强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为什么需要学习压强。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
5.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压强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结合生活实例,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实验桌等。
2.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3. 实际案例资料:涉及压强的新闻、故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
马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沙槽,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四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2)照图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4)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
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
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压强的计算
例、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每只鞋子的面积为0.025m2(g=10N/Kg)
求(1)他对地面的压力;
(2)站在地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练习用压强的公式解题,体会计算出的压强的物理意义。
课堂反馈:
1.压强的单位是,它的专门名称叫做,
2.60帕= 牛/米其物理意义是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牛。
3、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同学们正在考
试的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它的
意义是。
4、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B、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小。
C、单位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大。
D、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则压强一定大。
5、两手指用一压住铅笔,使它
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6.把砖块平放、侧放或竖放在地面时,如图所示砖对地面的相等,砖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砖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小。
小结:
1.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板书,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
2.观看多媒体,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
3.能否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
4.能否说出本节课经历的探究过程
板书设计:
一、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⒈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⒉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⒊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⒋单位:⑴、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⑵、1Pa=1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