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协议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层
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各个子网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的问题,这
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
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
服务 器
LAN 防火墙
LAN用户
主交换机
路由器
Internet
公用电话网
部门交换 机 远程移动用 户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发信者 书写信件 贴邮票 送邮箱 收集信件 盖邮戳 信件分拣 通信者活动 收信者 通信者活动 阅读信件
邮局服务业务
无线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内容 范围概述
网络覆盖的范 围 数据传输速率 传输介质 信息误码率 拓扑结构 用户安全
按地理范围分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 LAN,它是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
LAN
较小范围计算机通信网 20千米以内 1Mbps~16Mbps~10G bps 有线介质:同轴 电缆,双绞线,光缆。无 线介质:微波、卫星 低 简单、总线型、星型、环 型、网状 各单位专用
传输层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建立、维护和中断虚电路、传输差错校验和恢复以及信息
流量控制等。它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服务。
《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会话进程间通信的管理和同步,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网络及安全技术》考试大纲(2019版)
三级《网络及安全技术》考试大纲(2019版)考试目标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安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常用协议、基本的管理配置及实践操作方法,掌握网络及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实践应用能力。
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掌握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网技术。
3、熟练掌握互联网TCP/IP体系及各层典型网络协议。
4、基本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与服务。
5、掌握常用网络服务的应用与配置,掌握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6、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常用的安全防护技术。
7、理解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区块链等网络新技术。
考试内容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2、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边缘部分和网络核心部分,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组交换技术。
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ISO/OSI参考模型,TCP/IP网络模型。
二、网络信息安全概况1、信息安全基础(1)信息安全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不可否认性)(2)信息安全基本模型信息保障模型PDR与P2DR,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IATF,信息技术安全评估CC准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模型。
(3)信息安全基本法规国外法规,国内的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密码应用基础(1)密码算法古典密码、现代密码;加密模式、分组密码、流加密;公钥密码、哈希函数、数字信封。
(2)密码分析古典密码破译,中间相遇攻击,中间人攻击,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已知密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
(3)密码应用数字签名,访问控制与授权,身份认证。
(4)密钥管理对称密钥管理,非对称密钥管理(PKI)。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及其
部件所完成功能的比较精确的定义。即从功
能的角度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是层次和
协议的集合。
❖ 注意: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仅仅定义了网络及
其部件通过协议应完成的功能;不定义协议
的实现细节和各层协议之间的接口关系。
主要内容
❖ 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1 资源子网 1.2 通信子网 ( 点到点通道;广播通道 )
❖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分层 2.2 协议和协议的分层结构 2.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3典型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3.1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2.1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1)
❖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协议的分层原则 (layering principle)
❖ Layer N software on the destination computer must receive exactly the message sent by layer N software on the sending computer. Mathematically, if the sender applies a transformation T, the receiver must apply the inverse T-1.
每条线路两端的结点利用波形进行二进制通信; 无差错的信息传送 多个用户共享一条物理线路
2.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
信息缓冲和流量控制 会话控制 满足各种用户、各种应用的访问要求
❖ 上述功能有三个显著特点
上述功能必须同时满足一对用户 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是相互的 这些功能分散在各个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中。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层次和五层协议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划分层次和五层协议划分层次当两台主机之间传送⽂件时,是⼀项⾮常复杂的⼯作。
可以将⼯作划分为三类:1.与传送⽂件直接有关,例如发送端的⽂件传送应⽤程序应当确定接收端的⽂件管理程序已做好接收和存储⽂件的准备。
这就需要⼀个⽂件传送模块来完成。
2.为了保证⽂件和⽂件传送命令可靠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可以再设⽴⼀个通信服务模块。
3.再构造⼀个⽹络接⼊模块,让这个模块负责做与⽹络接⼝细节有关的⼯作,并向上层提供服务,使上⾯的通信服务模块能够完成可靠通信的任务。
分层带来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的。
某⼀层并不需要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仅仅需要知道该层接⼝所提供的服务。
2.灵活性好。
当任何⼀层发⽣变化时,只需要层间接⼝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分割开。
各层都可以采⽤最适合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个相对独⽴的⼦系统,更⽅便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作。
每⼀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有了明确说明。
通常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些: 1)差错控制,使相对应层次对等⽅的通信更加可靠。
2)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3)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还原。
4)复⽤和分⽤,发送端⼏个⾼层会话复⽤⼀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分⽤。
5)连接建⽴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概念 计算机⽹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络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 OSI的七层协议:应⽤层,表⽰层,会话层,运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的体系结构:应⽤层,运输层,⽹际层IP,⽹络接⼝层。
在计算机⽹络的原理中往往采取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的⽅法,采⽤⼀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应⽤层,运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层 应⽤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层。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计算机网络要素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分类、按拓扑结构分类、按交换技术分类、按采用协议分类、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4)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分层与协议、接口与服务、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体系结构模型。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对于计算机网络,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着不同的定义。
从物理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可被定义为“在网络协议控制下,由多台计算机、终端、数据传输设备及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终端与计算机间进行通信的设备所组成的计算机复合系统”。
从应用目的看,计算机网络可被定义为“以相互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方式而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需要弄清计算机网络与多终端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1.计算机网络与多终端系统的区别传统的多终端系统是由一台中央处理机、多个连机终端及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如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或实时操作系统)组成。
在多终端系统中,无论主机上连接多少个终端或计算机,主机与其连接的终端或计算机之间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终端只是主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本身并不拥有系统资源,不具备独立的数据处理能力。
系统资源全部集中在主机上,数据处理也在主机上进行。
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不是以一台大型的主计算机为基础,而是以许多独立的计算机为基础。
每台计算机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具有独立的数据处理能力。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共享网络中的全部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案有:XON/XOFF方案和窗口机制。 ①XON/XOFF方案使用一对控制字符来实现流量控制,当接收方过载时, 可向发送方发送字符XOFF(DC3)暂停,待接收方处理完数据后,再向发送方发送 字符XON(DC1),使之恢复发送数据; ②窗口机制:其本质是在收到一个确定帧之前,对发送方可发送帧的数目加 以限制,这是由发送方调整保留在重发表中的待确认帧来实现的,如接收方来不及 处理,则接收方停止发送确认信息,发送表的重发表就增长,当达到重发表的限度 时,发送方就不再发送新帧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可以不同,但接收窗口的尺寸不能大于发送窗口,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窗口尺寸不得大于信号范围的一半。发送窗口指发送方已发送但 尚未确认的帧序号队列的界,上下界分别称上下沿,上沿、下沿的间距称为窗口尺 寸。发送方每发一帧,待确认帧的数目加1,收到一个确认帧时,待确认帧的数目减 1.当重发表的计数值(待确认帧的数目)等于发送窗口尺寸时,停止发送新帧。 以滑动窗口的观点来统一看待空闲的RQ、Go-Back-N和选择重发,则①空闲 RQ: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②Go-Back-N: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③选择 重发: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七、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中的数据, 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送 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 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 后到达接收进程。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八、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比特,它是指 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 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它不是指具体 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 媒体,物理层的1建议是于1976年制定的DTE 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 口标准。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连接 器,定义了八条接口线;电气特性:类 似于RS-422的平衡接口;功能特性:按 同步传输的全双工或半双工方式运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第一章网络基础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Internet)1.2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定义与作用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1.3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环形拓扑总线拓扑树型拓扑网状拓扑第二章物理层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电信号与数据信号2.2 信息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模拟信号的采样和量化2.3 传输介质与传输方式常用的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方式- 单工传输- 半双工传输-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调制的概念与分类解调的概念与分类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帧的概念与结构帧的定义帧的结构- 帧起始标志- 地质字段- 控制字段- 数据字段- 帧检验序列3.2 数据链路的控制流程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终止数据链路的数据传输控制3.3 差错检测与纠正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3.4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流量控制的定义与分类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与实现第四章网络层4.1 IP协议与路由I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路由的定义与分类4.2 网际协议IPv4IPv4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4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3 网际协议IPv6IPv6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6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的概念与目的子网掩码的定义与使用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
2、TCP/IP参考模型:基于TCP/IP协议族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3、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检测方法,通过将数据与一个多项式做模运算来计算校验值,通过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与校验值进行再次计算,判断是否存在差错。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模块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模块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3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3.3 OSI/ISO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 3.3.4 TCP/IP网际层协议 3.3.5 TCP/IP传输层协议 3.3.6 TCP/IP应用层协议
模块3 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CONTENTS
0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0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03 TCP/IP参考模型
CONTENTS
04 IPV4编址 05 IPV4编址 06 技能实训
模块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 3.1.3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4 网络层次结构中的相关概念
模块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3.1.2 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
网络体系都是按层的方式来组织的,每一层都能完成一组特定的、有明 确含义的功能,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上一层不需 要知道.1.3 网络协议的概念
连网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之间要进行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成功传递就必 须共同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协议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语义、语法和时序。
语义:规定通信的双方准备“讲什么”,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 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 格式、数据编码等。
时序:又可称为“同步”,规定了双方“何时进行通信”,即对事件实 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模块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8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体系结构
2.1 2.2 2.3 2.4 计算机网络概念 因特网体系结构 OSI/RM与TCP/IP的关系 TCP/IP协议簇
Page 1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产生了计算机 网络。 • 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 通过网络协议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 合。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为了共享远程计算资源,将终端通过 通信线路与远程计算机相连,构成了面向终端的计算 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1969),ARPANET标志着计算机 网络的出现。 Page 2
Page 6
分布距离 10米 100米 1公里 10公里 100公里
位于同一 房间 建筑物 校园 城市
网络分类 个域网(PAN) 局域网(L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速度(bps) 4M-2G 4M-2G 4M-2G 50K-100M
国家 洲际
广域网(WAN) 广域网(WAN)
9.6K-45M 9.6K-45M
设备 A 7 6 5 4 3 2 1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端到端协议 设备 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中间结点 图 2-4
„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中间结点
IS O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Page 25
Page 28
2.1.4 局域网技术
• PC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局域网的形成。 • 局域网的特点:覆盖范围较小;数据传输速率 较高;误码率低;一般为一个单位所独有。 • 以太网(Ethernet)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分组交 换局域网技术,是由Xerox公司在20世纪70年 代早期提出的。 1978年,Xerox公司,Intel公 司和DEC公司将以太网技术进行了标准化。 • 此外,IEEE 802组织发布了一个与以太网标准 类似且兼容的IEEE 802.3标准。
《计算机网络》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络》第1章:计算机⽹络体系结构第1章计算机⽹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络概述计算机⽹络是⼀个将分散的、具有独⽴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络是互连的、⾃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个完整的计算机⽹络主要由硬件、软件、协议三⼤成分组成,缺⼀不可。
硬件由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通信处理机(⽹卡)等组成。
计算机⽹络由通信⼦⽹和资源⼦⽹组成。
计算机⽹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可靠性、负载均衡计算机⽹络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分:⼴域⽹(WAN)、城域⽹(MAN)、局域⽹(LAN)、个⼈区域⽹(PAN)。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络、分组交换⽹络、报⽂交换⽹络。
按拓扑结构分:星形⽹络、总线型⽹络、环形⽹络、⽹状形⽹络按传播技术分:⼴播式⽹络、点对点⽹络按使⽤者分:公⽤⽹、专⽤⽹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线⽹RFC(Request For Comments)上升为因特⽹正式标准需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因特⽹草案、建议标准(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档)、草案标准、因特⽹标准。
计算机⽹络的性能指标:带宽:⽹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单位是『⽐特每秒(b/s)』时延:指数据(⼀个报⽂或分组)从⽹络(或链路)的⼀段传送到另⼀端所需要的总的时间。
n 发送时延:节点将分组的所有⽐特推向(传输)链路所需的时间。
也称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n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n 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进⾏的⼀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n 排队时延:等待输⼊队列和输出队列处理所需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般忽略不计⾼速链路提⾼的仅是数据发送速率⽽不是⽐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度。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一个大型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分别 由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 。
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 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可以通过互相备份来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当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其他计算机可以接 管其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02
03
硬件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允许用户共享 打印机、扫描仪、硬盘等 硬件设备,提高设备利用 率。
软件资源共享
用户可以共享各种软件资 源,如应用程序、数据库 和操作系统等。
数据资源共享
用户可以访问和共享网络 上的数据资源,如文件、 数据库和Web页面等。
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计算
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一个大型的计算任务 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分配给网络中的多 台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可以采用各种安全防护 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病毒 防范等,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0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类
局域网(LAN)
局限于某个范围内的网络, 如一个办公室、一栋建筑 或校园内。
城域网(MAN)
覆盖一个城市的网络,通 常连接多个局域网。
广域网(WAN)
跨越广阔地理区域的网络, 如跨越国家或大陆的网络。
应用层
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如HTTP、FTP、SMTP 等,以及各种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05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
网络接口卡(NIC)
功能
网络接口卡(NIC)是计算机与局域网 (LAN)之间的连接设备,负责将计算机 内部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在网络上传输的格 式,并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将其转换为 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格式。
计算机网络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服务访问点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 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 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逻 辑接口。
• OSI把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SDU (Service Data Unit)。
• SDU 可以与 PDU 不一样,例如,可以是多个 SDU 合成 为一个 PDU,也可以是一个 SDU 划分为几个 PDU。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IP 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主机 2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 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应用层 PDU 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主机 2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 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 IP 数据报(或分组)
主机 2
链路层 尾部
主机 2
AP2 5
4 3
2
H2
H3
H4
H5
应用程序数据
T2
2
1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成为了支撑互联网运行的重要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中各种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关系,而协议则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在互联网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和类型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关系。
它定义了互联网中信息的传输路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
网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关键要素: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
1.2 网络体系结构的类型根据互联网中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组织方式和关系不同,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 集线式体系结构(Bus Architecture)集线式体系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网络结构,所有计算机都通过一条集线器连接在一根中央线上。
数据传输时,需要将数据从源计算机发送到中央线上,然后被所有计算机接收。
集线式体系结构简单易建设,但存在传输冲突和容错能力较差的问题。
1.2.2 星型体系结构(Star Architecture)星型体系结构是一种中央控制的网络结构,所有计算机都与一个中央交换机相连。
数据传输时,通过中央交换机进行路由选择,将数据从源计算机传输到目标计算机。
星型体系结构具有高容错性和灵活性,但对于中央交换机的性能要求较高。
1.2.3 环型体系结构(Ring Architecture)环型体系结构是一种将计算机连接成一个闭环的网络结构。
数据传输时,通过环上的节点依次传递,直到达到目标计算机。
环型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但对于节点故障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
1.2.4 树型体系结构(Tree Architecture)树型体系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的网络结构,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数据传输时,通过根节点到达目标节点的路径是唯一的。
树型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路由选择和扩展性,但对于根节点的性能要求较高。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来介绍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组成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信息资源和实现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线路等;而软件则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等不同类型。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连接在同一建筑物或同一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通常由以太网或无线局域网技术构成,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覆盖在城市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通常由多个局域网通过专用线路或光纤连接起来,可以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跨越大片地理区域的计算机网络,比如连接不同城市或国家的网络。
广域网通常通过电信运营商的专线或广域网协议连接起来。
4.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无数个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组成。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可以实现互相通信和信息共享。
三、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和传输数据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有TCP/IP协议体系和OSI七层模型。
1. TCP/IP协议体系:TCP/IP协议体系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它由两个协议构成,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Internet协议(IP)。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则负责寻址和路由。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一)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络学习笔记(⼀)之计算机⽹络体系结构正在学习计算机⽹络,为了⽅便⽇后回忆,在此记录⾃⼰的学习笔记。
先放上思维导图!⽅便记忆1.1⽹络的⽹络计算机⽹络:结点+链路互连⽹:通过路由器把⽹络互连起来,构成计算机⽹络互联⽹:特指Internet,是全球最⼤的、开放的、采⽤通⽤协议进⾏众多⽹络相连的特定计算机⽹络。
特点:连通性和共享主机:与⽹络相连的计算机1.2互联⽹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阶段:从单个⽹络ARPANET向互联⽹发展得过程第⼆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ISP:互联⽹服务提供商1.3互联⽹的组成边缘部分+核⼼部分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端系统之间的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的另⼀个进程进⾏通信两种通信⽅式:(1)客户端/服务端⽅式(C/S⽅式):进程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2)对等⽅式(P2P⽅式):不区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户直接使⽤来进⾏通信和资源共享2.核⼼部分重要⼯作者:路由器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转发收到的分组疑问:什么是分组交换?数据交换是实现数据通过⽹络核⼼从源主机到另⼀个主机!1.为什么需要数据交换?1).链路问题 2).连通性 3).⽹络规模2.什么是交换?动态转接——把⼀条电话线转接到另⼀条电话线,使之连通动态分配传输路线的资源3.数据交换的类型数据交换类型注:计算机交换⽅式绝⼤多数是分组交换,极少数是电路交换,绝不可能是报⽂交换1.4计算机⽹络的类别1.按⽹络作⽤范围:⼴域⽹、城域⽹、局域⽹、个⼈区域⽹2.按⽹络的使⽤者:公⽤⽹、专⽤⽹3.⽤来把⽤户接⼊互联⽹的⽹络1.5计算机性能计算机⽹络的性能速率:数据的传送速度(单位:bit/s)带宽:在单位时间内⽹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数据率”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络的数据量时延:数据从⽹络的⼀端传送到另⼀端所需的时间包括:1)发送时延2)传播时延3)处理时延4)排队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x 带宽往返时间RTT:从发送⽅到接收⽅总共经历的时间利⽤率:分为信道利⽤率和⽹络利⽤率1.6计算机⽹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层+协议(协议是⽔平的、服务是垂直的)⽹络协议:为进⾏⽹络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计算机网络面试
计算机网络面试计算机网络是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使信息传输更加高效、便捷、智能。
在计算机网络面试中,面试官通常会从多个方面考察求职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情况,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面试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互联网(Internet)。
1.局域网(LAN)局域网通常指在一个局限范围内(如家庭、学校、公司等)采用同一种互联技术,连接多个计算机、打印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通常使用以太网技术和局域网交换机(Switch)进行连接管理。
2.广域网(WAN)广域网指覆盖范围较广的、连接上千个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网络。
比如常见的互联网、电信、移动等网络就属于广域网。
广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介有电话线、光纤复合电缆等,常见协议有TCP/IP协议等。
3.城域网(MAN)城域网指跨越城市范围、连接多个局域网或广域网的计算机网络。
在一个城市中的不同部门,可以通过同一城域网进行互联互通。
例如银行、政府部门、学校等。
4.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世界上的各个计算机和网络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
互联网是由许多服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组成,通过物理线路、数据链路、路由器等互连而成。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包括的层次结构有: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实现的功能包括定义连线的规范、传输数据的位的长度等。
比如网线的类型、网口的速率、数据传输的频率等都属于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建立和管理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具备错误检测和纠错、流量控制、数据帧同步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PPP协议等。
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包的传递和路由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协议与体系结构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 广域网 网络互连技术 运输层 应用层
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网络 的基本技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具有积极动手、主 动跟踪、继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课程进度安排
9周——17周,22个讲授课时,8个实验 课时,2个考试课时 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二版), 谢希仁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0%,实验20%, 作业10%
输 入
缓 冲 存 储
信息处理 和转发
输 出
报文(帧 Frame)
标志 地址 控制 信息 FCS 标志 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 地址: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控制:报文类型和功能
信息:传送的数据
FCS:帧校验码
报文交换:不定长报文为单位
报文交换每次是无需通过物理连接而建立通信信道的。这种 联网方式称为无连接的(connectionless)。
链路层: 数据在网络上的相邻结点间 的传输
ppp, ethernet
物理层: 信道上传送的位流
数据传递过程
1.4.2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entity: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 程。 协议protocol: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集 合。 服务:“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 接口提供的。 服务访问点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 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前言 0.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 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速。 计算机网络已经全面贯穿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之 中,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
1.4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 体系结构
1.4.1 原理体系结构(因特网协议栈)
应用层: 支持网络应用
ftp, smtp, http tcp, udp
application
transport
传输层: 主机进程间的数据传递
网络层: 将数据报从信源传递到信宿
ip, 路由选择协议
network
link physical
分层: 逻辑通信
每个层次: 分布的运行 “实体” 在每个 节点上实现该 层的功能 实体实现动作, 与对等实体交 换信息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network link physical
R=链路带宽 (b/s) L=分组长度 (bits) a=平均分组到达速率 数据流量的强度 = La/R
三种时延在实际中的产生示意
1.2.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带宽),。链路的时延带宽 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1.2.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分层: 逻辑通讯,如传输层
从应用层取得数 据 加上地址,校验信 息形成 “数据报” 向对等实体( peer) 发送数据报 等待对等体在接 收后的应答 比喻: 邮局服务
数据报(datagram)。 证实交付(confirmed delivery)。 请求回答(request-reply)。
1.
2. 3.
1.5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体系结构, 将原理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再划分为应用层、 表示层和会话层。
OSI网络体系介绍
data application transport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分层: 物理通信
data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network link physical data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分组交换(包交换):定常报文 为单位分组传输
集中式(星型结构)
分布式(网状结构)
1.1.2 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分类方法
1.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 性能指标
1.2.1 带宽(bandwidth)
“带宽”本来的意思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 宽度。带宽的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 兆赫(MHz)等。 对于数字信道,“带宽”是指在信道上(或一 段链路上)能够传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 据率或比特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的数据的 最小单元,它也是信息量的度量单位。带宽的 单位就是比特每秒(bit/s)。 带宽有时也称为吞吐量。
0.2 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电气专业或工业控制等领域,网络的应用和互 联成为大趋势。 数据远传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统一和标准的网络协 议逐渐成熟起来。 系统集成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任务之一,通信是 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按层次高低的一些协议来表示 TCP/IP协议族
2.6 客户-服务器方式
在TCP/IP的进程之间的通信常用客户–服务器 方式。 为了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而彼此通信的进程就 称为“应用进程”。而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 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 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二.协议的特点
1.分层 网络系统体系结构是有层次的,通信协议也 被分为多个层次,在每个层次内又可分成若干子 层次,协议各层次有高低之分。
1层
N-1
N
N+1
外层
二.协议的特点
2.协调配合 每一层和相邻层有接口,较低层通过接口向 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但这一服务的实现细节对 上层是屏蔽的。 较高层又是在较低层提供的低级服务的基础 上实现更高级的服务。
1.1.2 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分类方法
电路交换:用模拟信道的连接在 线路上传输信息
电路交换要求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 通路,并且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这条通路被独占。这 种联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connection-oriented), 过程为“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存储交换:数字化网络;存储-转 发方式
M M
M M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message
segment datagram frame
1.4.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一.
二.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 释放这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处于激 活态。
data application transport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ack data network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1.2.2 时延(delay)
时延(delay或latency)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 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 的时间。 总时延 = 传播时延 + 发送时延 + 排队时延
三类时延的计算方法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道上电磁波的传播速率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排队时延:取决于网络通信量
往返时延 RTT (Round-Trip Time) 也是一个重 要的性能指标,它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 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 时延。
往返时延带宽积的意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1.3.1 网络协议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互相通信是需要规则的 规则的制定:从SNA到OSI/RM 规则的推广:TCP/IP协议簇成为事实上的国 际标准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link physical
协议分层和数据的封装
每个层次都从上层取得数据 加上首部信息形成新的数据单元 将新的数据单元传递给下一层次
source
M Ht M Hn Ht M Hl Hn Ht M
帧、数据报、数据段
destination application Ht transport Hn Ht network Hl Hn Ht link physical
实验四 转发表与路由算法
熟悉广域网络的转发机理,理解转发表的 作用; 理解路由算法的基本思路。
第1讲 计算机网络基础 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关于计算机网络的 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 集合。 更准确的定义:凡是将地址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 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 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在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