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方山子传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传翻译篇一:各省《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
各省《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
(11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某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
13.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某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14.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
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议论
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
方山子传翻译篇二:《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
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
方山子传翻译篇三:墨翁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墨翁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
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
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
③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
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
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
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
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
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