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情绪_探究情绪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ch ,2011
第24卷第2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ol.24No.22011年3月
Journal of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
收稿日期:2010-11-10
课题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与心理复健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2400450268。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6-),女,山东枣庄人,信阳师范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核心情绪;许远理
(1960-),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情绪智力、情绪与认知。
长久以来,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受到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从隶属、分离、整合到互倚的漫长过程。[1]然而近期,又有学者提出无论在功能水平还是神经水平上,情绪与认知之间都存在交互作用。[2]对认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成熟,然而为情绪提供一个明确定义,却比较困难。迄今为止,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大量描述情绪的方法,赖尔认为“情绪”至少指三或四种不同类的东西;有些研究者将情绪定义为驱力和动机;[3]有些更关注情绪体验;[4]还有些强调情绪图式,[5]或者基本情绪。[6]可见,情绪的范围如此庞杂,甚至无法用单一的科学分类对其进行定义,那是否存在一个结构足以描述它呢?由于情绪的主观性,使实验研究中的条件控制和实验结果的量化分析相对较难,加上对情绪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人们对它的探索滞后于认知,因而情绪的心理结构是认识情绪与认知关系的重要保证。
一、核心情绪
(一)历史追溯
1980年,罗素提出环形情感结构的观点,由愉
悦度与激活度组合而成的二维情感空间,几乎所有情绪种类都能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这说明愉悦度与激活度是每种情绪的基本构成成分。1986年,迪
纳等人研究了不同类型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共享成分,即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感状态。这些证据都指出情绪的心理结构有一个基础状态,这也促进了核心情绪概念的形成。1996年,罗素在未发表的手稿中首次正式提出“核心情绪”。2003年,罗素通过一些人们熟悉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核心情绪的结构。2007年,邓肯和巴雷特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2009年,罗素从核心情绪出发再次探索情绪的心理结构,认为情绪的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单一过程,而是对所有过程的一个总称,其中包括各种情绪情节成分、特定情绪成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分类模式。
(二)核心情绪的概念
核心情绪是特定情绪产生的前准备状态,是意识体验的核心,可以用效价与激活两个维度来描述。当其强度较微弱时,它仅体现在激活水平上,甚至充当意识的背景;当刺激足够强烈时,核心情绪中便卷入价值判断,就被体验为愉快或不愉快。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讲,核心情绪是神经生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指由机体神经生理状态和躯体内脏状态组成的连续不断的流,这些状态是瞬息万变的,是能够意识到的最基础情感体验。邓肯和巴雷特认为,情绪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而核心情绪是最能接近其发生的预备期。[7]伊扎德认为情感感受是被
核心情绪:探究情绪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
黄玲玲,许远理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核心情绪是把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心理机制,由机体神经生理状态和躯体内脏状态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心理流,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在论述核心情绪的渊源、概念及神经机制后,继续阐明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奠定基础。最后得出,情绪和认知仅是大脑机制在功能上的心理表现差异,本质都是对外部信息在图式上进行加工,二者是一种动态交互作用,且情绪图式是对这种动态交互作用的最佳诠释。
关键词:核心情绪;心理流;情绪;认知;情绪图式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1)02-0047-04
47··
有机体感觉到的神经生物活动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核心情绪类似于情绪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情绪是特定时间内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神经生理上的一个标记,那么情绪体验就是对这个标记的阅读。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核心情绪是对神经生理活动信息的心理表征或心理图式。这种心理表征提供了一个通用度量,用来比较不同性质的事件。[8]同时,在把来自外部的感觉信息转换成有意义的内部表征过程中,核心情绪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带给个体的鲜明情绪体验使个体能更充分地理解外部情绪信息。虽然人们对核心情绪的体验,从现象学上讲不同于思维和记忆,但是核心情绪的回路在大脑认知处理中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此回路广泛、分布式的连通性,它可以直接地(通过直接投射于感觉皮层)和间接地(通过投射于丘脑和脑干)调控意识加工过程。通过这种调控,核心情绪在认知处理的所有水平上都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它决定人们意识到什么,如何利用和理解语言,以及在记忆中编码和提取何种内容。
从对核心情绪的阐述,再结合所有关于情绪、情感的研究,不难看出,核心情绪与塞耶所说的激活,沃森与特勒根所说的情感,以及感觉、心境等都有所类似。[9]近期,有学者又对核心情绪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格(以外倾性和神经质为主)上的个体差异在核心情绪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0](三)核心情绪的神经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前额皮层通过控制杏仁核进而对情绪产生影响。然而,日益累计的证据表明,前额皮层与杏仁核都是核心情绪的神经生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神经表征,以及感觉信息对躯体内脏作用的神经表征,是由两个功能回路来承担的,这构成了核心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是杏仁核以及与它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11]第一个回路涉及杏仁核的底外侧复合体与腹内侧眶额皮层以及外侧眶额皮层之间的联结,负责各种感觉信息(包括内脏的)的神经表征之间的稳固联结,是整合各种感觉信息的功能回路,是对特定刺激进行价值表征的前提;第二个回路涉及腹内侧前额皮层与杏仁核之间的联结,负责调控躯体内脏运动反应,而躯体内脏运动是特定刺激进行价值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腹内侧前额皮层不仅能将某刺激的感觉表征与它引起的内脏运动联系起来,而且构成“情绪工作记忆”。
核心情绪的神经回路能把特定刺激的感觉信息与它激活的躯体内部状态联结起来,产生一个关于这一刺激的效价心理表征,从而赋予刺激以价值。这一回路不仅包括传统上认为的“情绪脑”(如杏仁核和腹内侧纹状体),还包括传统上认为的“认知脑”(如前额皮层)。在激活过程中,“认知脑”似乎并不是单纯地调节“情绪脑”,即是说认知与情绪并没有主仆之分,二者更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合作计算对象的价值,进而指导内脏和机体的反应。
二、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
核心情绪是对神经生理活动的心理表征,它不仅是个体获得特定情绪概念的前准备状态,而且在个体理解情绪中起到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情感对正常的意识、语言和记忆有所贡献。核心情绪使得外部情绪信息因人而异,能够提供给他们对世界的亲身体验,以及语言的流畅性,使他们可以描述那些体验,还可以增强对这些体验的记忆编码程度,以备将来使用。
(一)核心情绪与主观体验
缺少核心情绪的调节作用,主体缺少一种亲身体验的主观性,一直不确定是否体验到某一对象。对盲视患者的研究表明,虽然没有主观意识,但却能客观认识世界,他们经常报告“知道”有物体呈现,但却“看不到”它。[12]汉弗莱把盲视称为“无情感视觉”。[13]虽然还没上升到意识层面,但核心情绪体验的变化,帮助盲视患者能基于情感对所处环境作出辨别,也许正是因为经常缺少主观体验,导致核心情绪回路与视觉皮层之间的连通性没有得到正常发展。综合考虑视觉感觉系统受损引起的这些后果,意味着感觉可能是意识的出发点。
(二)核心情绪与言语功能
奥斯古德曾指出,词汇与它所代表的对象都有一个愉悦或不愉悦的内涵,这种内涵没有体现在词汇表面的描述性定义中;还指出人们在交流时,如果缺少情感内涵的沟通,与别人沟通是比较困难甚至难以进行的。对说双语的人们,当具有深层情感内涵的词汇以其母语呈现时,比以第二语言呈现更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情绪Stroop任务中,干扰效应的出现说明注意是被词汇的情感意义引起的,而且干扰效应仅当词汇是由母语呈现时才被观察。[14]也有研究表明,以母语呈现的词汇比以第二语言呈现的词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母语所包含情感成分经常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丢掉,所以人们在表达深度感情时经常采用母语。
(三)核心情绪与记忆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