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节能规范有哪些
建筑节能规范有哪些篇一: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建筑节能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火设施。
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 (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筑物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建筑材料、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水电系统等方面,阐述建筑物节能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1. 设计理念建筑物节能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设计师应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此外,采用有效的隔热和保温措施,减少能源的散失,是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
2. 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的材料。
例如,使用具有较高R值的保温板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
另外,还应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3. 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合理节能的原则。
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冷热负荷和空调系统容量。
其次,应采用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还应使用节能型空调设备,并合理设置温度控制,避免能源的浪费。
4.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节能,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例如LED灯。
此外,还应采用自动感应器和光线感应器等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情况,调整照明亮度。
5. 水电系统建筑物的水电系统也是节能设计的重点。
在供水系统中,应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节水设备。
在排水系统中,应使用节水型马桶和淋浴器。
此外,还应使用节能型的热水器和循环系统,减少热水的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包括设计理念、建筑材料、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水电系统等方面。
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稀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威胁,建筑节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中重要的环保议题。
为了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提高能源效率,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1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照和采暖条件,合理规划建筑朝向、窗户布置和比例,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太阳能进行采暖和照明。
1.2 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应采用优质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传输和能源浪费。
1.3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合理规划管道布局,降低热量和冷量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损失。
1.4 光照设计合理的光照设计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采用合适的光照设计方案,如天窗、光管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能源消耗。
1.5 用能设施管理通过智能化的用能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对建筑内的能源设施进行监控和调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二、2.1 建筑外墙和屋顶保温规范在建筑外墙和屋顶设计中,需按照当地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损失。
2.2 采光设计规范根据建筑不同功能和朝向,制定合理的采光设计规范,确保室内充足的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
2.3 暖通空调系统规范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中需按照当地相关规范要求,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暖和制冷设备,合理规划管道和散热面积,减少能源损耗。
2.4 照明系统规范照明系统设计需符合当地照明标准,选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具,合理布置照明点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光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2.5 用能设施管理规范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能设施管理规范,通过建立能耗监测和调控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一)节能技术选用
1、采暖系统节能技术应采用有效节能技术,如温度调节技术、循环
水贮存节能技术等,选用低温低湿空调工作方式,并采用高效节能装置。
2、采用热电联产及热电联供等技术。
3、采用节能型冷水机组、节能调节器等,以降低电耗。
4、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等技术,有效节约能源。
5、采用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空气能源联合供热系统等技术,提高
热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二)耗能控制
1、建筑应选择节能装修材料,采用有效节能技术,保证适当的室内
温度,降低能源耗费。
2、采用节能玻璃、节能门窗等,建立通风平衡系统,节约能源。
3、采取节电技术和节水技术,使用节能设备,提高用电的效率,减
少能源的消耗。
4、开展能源检测,保证节能设计的有效性,控制能耗,满足居民安
全需求。
(三)节能监督
1、深圳市政府将定期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情况进行检测,以检验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否符合节能要求。
2、严格执行《深圳市建筑能耗节能规范》,在建筑物建设和运行中严格实施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一、前言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之一,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国家对建筑节能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1. 建筑节能设计要求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规范。
2. 建筑节能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
3. 建筑节能设计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墙体、屋面、地面的隔热性能。
4. 建筑节能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和空气质量问题。
5. 建筑节能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仿真等。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具体要求1. 建筑结构设计(1)尽可能采用轻型结构,以减少建筑物自重,降低建筑物热负荷。
(2)尽可能采用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以减少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
(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以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
2. 建筑外墙设计(1)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
(2)采用双层外墙或夹层外墙,以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
(3)采用阳台、窗外脚手架等措施,以减少夏季阳光照射。
3. 建筑屋面设计(1)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屋面的隔热性能。
(2)采用白色屋面材料,以减少夏季日照热量。
4. 建筑门窗设计(1)采用中空玻璃、带隔热条的玻璃等,以提高门窗的隔热性能。
(2)采用智能玻璃,以调节室内光照和遮阳。
(3)采用封闭式门窗,以减少室内外气流的交换。
5. 建筑通风设计(1)采用自然通风,尽可能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
(2)采用地下风道、太阳能通风等措施,以提高自然通风效果。
6. 建筑采光设计(1)采用大面积窗户,以提高室内采光。
(2)采用光管、光带等措施,以提高室内采光。
7. 建筑空调设计(1)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2)采用智能控制系统,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3)采用太阳能空调、地源热泵等新型空调技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
8. 建筑照明设计(1)采用节能灯具,如LED灯、荧光灯等。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在当今能源紧缺的时代,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了设计师们和建筑师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建筑节能规范。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
一、建筑外墙保温规范要求建筑外墙保温是一项常见的节能措施。
根据建筑节能规范,建筑外墙保温要求如下:1.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如耐火性、隔热性、防潮性等。
2. 外墙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地理位置确定,以确保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3. 外墙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结合建筑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二、建筑采暖与通风规范要求建筑采暖与通风是建筑节能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建筑节能规范对采暖与通风的要求:1. 建筑采暖系统应采用高效率的供暖设备,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以实现节能控制。
2. 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良好的气流循环。
3. 利用自然通风和日光利用,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使用。
三、建筑照明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照明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节能领域。
建筑节能规范对建筑照明设计有以下要求:1. 采用高效率的照明设备,如LED灯等,以降低能耗。
2. 合理布置照明设备,避免冗余和低效的照明。
3. 结合自然光线利用,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时间。
四、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也对建筑节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建筑节能规范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1. 采用高强度、轻质的建筑材料,减少结构负荷和能源消耗。
2. 优化建筑形态和结构,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和抵抗风雨等外力的能力。
3. 使用可再生或回收的建筑材料,降低环境污染。
五、建筑设备设计规范要求建筑设备设计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建筑节能规范对建筑设备设计有以下要求:1. 选择高效率的供热、供冷、通风等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2. 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管道布置应合理,以减少能源损失。
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要求
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要求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课题,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节能设计,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国际建筑节能规范要求国际上,许多组织和机构制定并发布了建筑节能的规范要求,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国际能源署(IEA)合作编制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该规范要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能源效率,包括建筑外墙隔热、采光设计、高效暖通系统等方面,以减少能源消耗。
二、国内建筑节能规范要求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规范要求,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以及《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技术支撑文件》(GB 50192)。
这些标准要求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物的隔热、保温、采光与通风等方面,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三、建筑外墙隔热要求外墙隔热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与施工工艺。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筑外墙应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挤塑聚苯乙烯板(XPS)、聚氨酯泡沫板等,并在施工中保证隔热材料的连续性和紧密性,以减少能量的传递损失。
四、采光设计的规范要求采光设计是为了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光照程度,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采光设计主要包括天窗、窗户位置和大小、遮阳设施等方面。
根据国内外的规范要求,建筑的采光面积应满足一定的比例,同时要考虑日照时间、照度、遮阳等因素,以实现舒适的自然光照环境。
五、高效暖通系统的要求暖通系统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热、供冷、通风和空调等系统。
为了提高暖通系统的效率,各国规范要求使用高效设备和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回收等。
此外,还要求合理布局暖通设备、考虑建筑的综合热工能耗等因素,以实现节能效果。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一、居住建筑建筑形式及士屋顶
1.建筑形式:居住建筑形式以全封闭夹层体量、双层低层体量、带有
屋顶平台或不规则屋面的高层体量以及半封闭夹层体量形式为主,应尽可
能减少光照入口门面并限制朝向。
2.屋顶:根据不同结构体系,屋顶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如使用屋
顶夹层、薄膜夹层、反射材料、防火条件、反射棉等节到节能。
二、居住建筑外墙
1.外墙:居住建筑外墙应采用水泥砂浆机制砖或砌块砌体外墙体系,
采用砖晶冷墙体,应尽可能考虑墙体集热性能,提高耐久性,有利于热环
境层和空气网的形成,并尽可能采用墙体上的反射涂料,使墙体分布更合理,以节约能源。
三、居住建筑窗户
1.窗户:居住建筑窗户采用断桥钢化玻璃窗,窗户扇型应采用封闭式,并设计层压,多层空气网结构,窗框外采用聚苯乙烯等反射材料,窗框内
设置钢化玻璃,以提高外窗节能效果。
四、居住建筑通风采光
1.通风采光:建筑应尽可能设计充足的通风采光系统,尤其是夏季,
应借助太阳能的自然供暖,采取通风采光技术,减少室内供暖设备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开支。
建筑工程中的节能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节能规范要求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环境影响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
为了在建筑工程中有效地节约能源,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节能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节能规范要求及其实施情况。
一、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节能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能源利用系数要求:建筑能源利用系数是指建筑单位使用的总能源量与建筑单位面积的比值。
许多国家规定了建筑能源利用系数的要求,以限制建筑能源消耗量。
2. 建筑保温隔热要求: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能的关键。
建筑设计要求采用优良的隔热材料和结构,以减少能源在建筑外壳中的损耗。
3. 外墙及窗户的热传导系数要求:外墙和窗户的热传导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对流热通过外墙和窗户传导到外部的能量。
建筑设计要求采用低热传导系数的材料和结构,降低能量的散失。
4. 照明系统的能效要求:照明系统是建筑消耗能量的重要部分。
建筑设计要求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和策略,减少能源的使用。
二、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规范要求在建筑施工阶段,节能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材料的节能性能要求:建筑施工材料的节能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源消耗。
施工过程中要求使用符合节能标准的材料,如能耗低、热传导系数小等。
2. 施工工艺的节能要求:施工工艺中的能源消耗也需要得到合理控制。
施工单位要遵守相关规定,采用能耗低、节能高效的施工工艺。
3. 设备的节能要求:建筑施工中需使用各种设备,如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等。
要求这些设备具备节能功能,以减少能源浪费。
三、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规范要求在建筑使用阶段,节能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能效评估和认证要求:许多国家要求建筑在使用前进行能效评估和认证。
只有符合一定节能要求的建筑才能获得能效认证,以鼓励建筑业实施节能措施。
2. 动力设备和供暖系统的能效要求:建筑使用阶段的动力设备和供暖系统要符合一定的能效要求,如高效燃气锅炉、节能型空调系统等。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能源使用效率、环境保护和经济性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水平。
以下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1.热工性能设计:设计师要根据建筑的朝向、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提高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例如采用高隔热性能的外墙保温系统、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窗、保温层纤维板等材料。
2.照明节能设计:设计师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
此外,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具,如LED灯具和控制系统,以减少电能消耗。
3.供暖节能设计:设计师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计供暖系统。
可采用地暖、太阳能采暖、空气能采暖等节能供暖技术,提高供暖效果,降低能耗。
4.通风节能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增加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可以采用智能窗户和自然通风技术,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
5.新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供热、供暖、照明等方面。
此外,可以在建筑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阳光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6.智能化控制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精确控制。
例如,传感器可以及时感知到人员的存在,自动调节照明和温度,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7.建筑外立面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外立面,增加隔热层、隔热板等材料,减少冷热桥的产生,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8.垃圾分类处理:在居住建筑内设立垃圾分类箱,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引入新能源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24-20241. 总则1.1 范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本规范旨在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规范引用下列规范对本规范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21.3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公共建筑: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供公众使用的建筑,包括办公、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娱乐等类型的建筑。
- 能耗:指建筑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各种能源消耗的总量。
- 节能设计: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目标与要求2.1 节能目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新建公共建筑能耗应低于同类型建筑的基准能耗值,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应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2 节能要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分区性、适应性、经济性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性能。
- 根据建筑功能、用途和气候特点,合理划分节能区域,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 选用高性能建筑材料、设备和系统,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 优化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消耗监测、分析和优化。
3. 建筑节能设计3.1 建筑布局与形态公共建筑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等因素,提高建筑的自然能耗降低性能。
建筑形态应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减少风力对建筑的影响,降低能耗。
3.2 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外窗、门等部位应选用气密性、水密性、隔音性能良好的材料和产品,降低能耗。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篇一: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Energy cOnserva“On design standard fOrnew hea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JG9 26—95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 9 9 6年7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建标[1995]708号根据建设部C1991)建标字第71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26—95,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并负责其具体解释。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12月7日1 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扭转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环境质量差的状况,通过在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水平,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
暂无条件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宜按本标准执行。
1.0.3 按本标准进行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 术语、符号2.0.1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outdoormean air temperatureduring heating period在采暖期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0.2 采暖期度日数(Ddi degreedaysofheatingperiod室内基准温度18℃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单位℃.d。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深,建筑节能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向。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内容和执行。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1.1 合理的建筑朝向建筑的朝向决定了建筑能否获得最佳的自然光照和热量利用。
在北半球,建筑主要以南北朝向为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人工照明和采暖的能耗。
1.2 优化的外墙和屋顶设计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上,应当注重隔热和保温效果,减少能量的传导。
使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并采用合理的隔热结构,如外墙保温层和屋顶保温材料,可有效减少建筑的能耗。
1.3 高效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备必须符合能耗标准,并采用合理的系统布局和控制策略。
同时,推广使用高效的供热和供冷设备,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1.4 合理的室内照明设计室内照明设计对于建筑节能非常重要。
规范需要要求使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并采用合理的照明布局和亮度调节策略,以减少能耗。
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执行2.1 国家标准的制定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必须依据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国家标准应当明确建筑节能的基本原则、能耗指标、设计要求等。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类型制定相应的细化要求。
2.2 建筑设计的评估和审查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执行需要进行评估和审查。
建筑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规范要求提交节能设计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和认可。
一旦设计方案获得通过,施工单位则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建筑节能的实施。
2.3 建筑节能设备的监管建筑节能规范的执行还需要对建筑节能设备进行监管。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设备的质量检测和能效评估,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维护和管理机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GB50118-《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18-《建筑节能设计规范》1. 概述1.1 编制目的GB-《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其他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参照执行。
1.3 编制依据本规范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编制。
2. 术语和定义2.1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指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构造措施和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2 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气候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构造措施和技术措施,确定建筑物的节能措施和指标,达到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的目的。
3. 基本要求3.1 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定,确保建筑物的能耗达到或低于国家规定的能耗限值。
3.2 建筑物的节能措施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应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构造措施和技术措施,包括:- 优化建筑物的体型和朝向,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选择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 采用高效的门窗和幕墙,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采取合理的通风和采光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采用高效的热源和热泵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取其他的节能技术和措施。
4. 节能设计指标4.1 能耗指标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定,包括建筑物的总能耗、分项能耗等。
4.2 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定,包括建筑物的传热系数、热阻等。
4.3 门窗和幕墙的节能性能指标门窗和幕墙的节能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定,包括门窗和幕墙的传热系数、气密性能等。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一、前言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总则1.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等建筑类型。
2.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施策,采用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建筑能效;(2)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形态,提高建筑自然通风、采光能力;(3)选用节能材料,减少能源消耗;(4)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建筑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加强管理,控制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要求1.建筑热工设计(1)建筑外墙和屋顶应采用隔热材料,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减少空调能耗。
(2)采用双层玻璃窗或中空玻璃窗,减少热量传递。
(3)建筑外墙和屋面的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隔热性能。
(4)建筑外墙和屋面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降低建筑内部温度。
2.建筑采光设计(1)采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能耗。
(2)合理布局建筑窗户,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3)采用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光线自动调节照明强度。
3.建筑通风设计(1)采用自然通风,减少人工通风能耗。
(2)合理布局建筑通风口,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采用新风系统,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4.建筑供暖设计(1)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供暖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2)建筑内部应设置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强度。
(3)建筑内部应设置节能型暖气片或地暖系统,提高供暖效率。
5.建筑空调设计(1)采用新风空调系统,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2)建筑内部应设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空调强度。
(3)建筑内部应设置节能型空调设备,降低空调能耗。
四、建筑节能管理1.建筑节能管理的目标建筑节能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建筑物节能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方面。
尽管各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不同的规范和标准,但总的来说,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旨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和措施。
一、建筑外部设计规范1. 外墙保温:建筑物外墙的保温设计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采用保温材料,如保温板、玻璃纤维等,有效减少热量传递。
2. 采光设计: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采用大面积窗户和天窗,增加自然光的进入。
3. 建筑朝向:建筑物朝向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
合理选择建筑物的朝向,以便在冬季获得太阳能的最大吸收,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4. 遮阳设计:采用适当的遮阳装置,如百叶窗、遮阳帘等,减少夏季的热量进入,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
二、建筑内部设计规范1. 空调系统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设计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系统,设置合理的温度控制和定时开关。
2. 照明设计:采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设置自动感应开关和调光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减少能源消耗。
3. 用电设备选择:选用能效等级高的电器设备,如节能电冰箱、空调等,减少能源浪费和能源成本。
4. 水暖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水暖系统,包括水管绝缘、热水供应等,减少能源损耗和水资源浪费。
三、建筑外围环境设计规范1. 绿化设计:合理布置建筑周围的绿化植物,如树木、草坪等,可以降低建筑物周围的气温,减少空调负荷。
2. 雨水收集系统: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3. 太阳能利用:建筑物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给建筑物的部分电力需求。
四、建筑材料选择规范1. 选用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如可循环再生材料、低VOC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建筑行业迫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整体设计、建筑外墙、建筑屋顶、建筑空调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整体设计在建筑整体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形态和布局。
合理的朝向和紧凑的形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能量消耗。
同时,采用遮阳结构、调光玻璃等技术手段来减少夏季对室内的热负荷和冬季对室外的热损失。
二、建筑外墙建筑外墙是建筑节能的第一道防线。
在建筑外墙的设计中,应优先选择高效的保温材料,并采用外墙保温系统进行保温。
同时,应注重外墙的隔热和隔音性能,以减少热能的传递和噪音的传播。
三、建筑屋顶建筑屋顶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屋顶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光伏板等技术手段。
绿色屋顶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降低雨水径流量。
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
四、建筑空调系统在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和系统。
使用新型低功耗的压缩机和风机,结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
此外,还应合理设置供暖、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以增强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五、建筑照明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在建筑节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
选择节能灯具和使用感应开关、定时开关等控制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照明布局,以提高照明利用率。
总结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保障。
通过在整体设计、外墙设计、屋顶设计、空调系统设计和照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合理规范,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业各界应共同推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落实,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逐渐突显,建筑节能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引导建筑行业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采取节能措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物外围包络、建筑空调、照明系统和用水系统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物外围包络建筑物外围包络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并合理选择保温厚度。
同时,要确保外墙密封性好,减少热传导和空气漏风。
此外,建筑物的窗户设计也至关重要,应选择性能良好的隔热窗,降低能量损失。
二、建筑空调建筑空调系统是建筑物能耗较大的部分之一。
在建筑空调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控制恰当的空调温度和湿度。
在系统设计中,要设计多回路供冷供热管道和气流,以提高供能效率。
同时,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三、照明系统照明系统是建筑物能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物的照明设计,要尽量采用能效高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并进行恰当的光照控制。
此外,要合理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天窗或采光井等设计手段,尽量减少对室内照明的需求。
四、用水系统在建筑物的用水系统设计中,应提倡节水意识。
通过采用低流量水龙头、节水冲水装置等措施,减少用水量。
同时,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水和废水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结:建筑物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涵盖了建筑物外围包络、建筑空调、照明系统和用水系统等方面。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应充分遵守这些规范,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施节能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
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一、引言如今,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有责任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贡献。
因此,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节能设计规范的背景、目的以及涉及的各个方面。
二、整体设计原则1.1 优化建筑设计布局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应优化建筑的布局和形态。
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损耗。
1.2 选用高效节能材料选择能有效隔热、隔音的材料,如优质保温材料、双层玻璃和低热传导材料等。
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用,提高建筑物的热阻和隔音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1.3 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绿色建筑理念。
使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合理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手段,以降低对环境的资源消耗,并为居住者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4 考虑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在设计建筑物节能策略时,应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
包括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各个环节,通过综合考虑,实现建筑物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节能目标。
三、被动设计策略2.1 建筑物朝向和窗户设计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充分利用阳光照射,采用适当的窗户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采暖和采光效果。
2.2 保温隔热设计在建筑物外墙、屋顶、地板等部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减少热量传导损失。
合理选择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和类型,以达到最佳的隔热效果。
2.3 考虑空气流通设计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设计,确保建筑物内外的空气能够自由流通,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同时,采用高效的排风和新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四、主动设计策略3.1 采用高效照明系统选择高效照明设备和节能灯具,降低能源的消耗。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需要调整照明强度和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2 采用高效供暖和制冷系统选择高效供暖和制冷设备,如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3.26中的规定。
5.3.27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3.27中的规定值。
5.3.28 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亦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用。
5.3.29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3.29的规定。
5.3.30 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5.4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5.4.1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
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1 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采暖或空调的热源;
2 具有热电厂的地区,宜推广利用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
3 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4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
5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5.4.3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5.4.4 燃油、燃气或燃煤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
行;
2 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中、小型建筑设置1台锅炉能满足热负荷和检修需要时,可设1台;
3 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多种余热。
5.4.5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4.5的规定。
5.4.6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宜低于表5.4.6的规定。
5.4.7 水冷式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宜按下式计算和检测条件检测:
5.4.8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4.8的规定。
5.4.9 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选用能量调节装置灵敏、可靠的机型,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5.4.9的规定。
5.4.10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气候区,按下列原则确定:
1 较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小型公共建筑;
2 夏热冬暖地区采用时,应以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水冷机组提供;
3 在寒冷地区,当冬季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8或具有集中热源、气源时不宜采用。
注:冬季运行性能系数系指冬季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时的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之比。
5.4.11 冷水(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
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
5.4.12 采用蒸汽为热源,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回收用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
凝结水回收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
5.4.13 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应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
5.5 监测与控制
5.5.1 集中采暖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具体内容应根据建筑功能、相关标淮、系统类型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5.2 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
5.5.3 对建筑面积20000m2以上的全空气调节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5.5.4 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 对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
2 冷水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连锁启停;
3 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
4 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
5 技术可靠时,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
5.5.5 总装机容量较大、数量较多的大型工程冷、热源机房,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5.5.6 空气调节冷却水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
1 冷水机组运行时,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的控制;
2 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
3 采用冷却塔供应空气调节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
4 排污控制。
5.5.7 空气调节风系统(包括空气调节机组)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
1 空气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
2 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
3 采用变风量系统时,风机宜采用变速控制方式;
4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
5 需要时,设置盘管防冻保护;
6 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
5.5.8 采用二次泵系统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其二次泵应采用自动变速控制方
式。
5.5.9 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温控阀和三挡风速结合的控制方式。
5.5.10 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设置通风设备的温控装置。
5.5.11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5.5.12 采用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分楼层、分室内区域、分用户或分室的冷、热量计量装置;建筑群的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热源站房,应设置冷、热量汁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