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明考博2014届学员成绩喜报
英语各类课程学员数873人
专业课各类课程学员239人
专业课教学测评中学员零差评
英语一对一全程32名学员全部过线
第七期考博英语集训营四个班97名学员90人过线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专业考博分析
一、考博介绍: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院招生15人,其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建模研究、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学分析应用三个方向,其指导老师为宫辉力、李小娟、张晶、余洁、周德民、刘先林、张爱武、赵文吉、史文中、王乐。
二、联系导师:
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一般情况下,导师
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
(1)、欢迎报考。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但不排除偶然,像出现直博和本学校的硕转博名额问题,可能会给我们的报考和录取产生影响。
总之考博凭的是实力和自身的本事,关系只是占一部分,自己努力了就行,不用过分纠结于导师回复有没有啥隐含意思的。
初次联系好导师后,一定要注意跟导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向导师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或者复习情况,交流一下科研方向,这很有必要。一方面让导师觉得你很想去跟他深造,另一方面显得你虔诚好学。
三、博导简介:
宫辉力,宫辉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山东莱阳人,1986年12月入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在职研究生(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北大方正-首都师范大学)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兼职教授、环境遥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合作导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水资源协会、国际水质学会特邀会员。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教学工作。
2013年11月7日上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在首都师范大学宣布该校校长任免决定,宫辉力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中心特聘研究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组成员,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WaterResearch亚太区编委会专家,《自然灾害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副主编,《工程勘察》、《山地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核心期刊编委。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地理学会理事长。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主任
李小娟,2000-2002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博士后,从事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时态GIS研究。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
张晶,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同年1990年经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环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化学。1993年毕业后到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1999年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方向为地球与大气科学。2004年回国,在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从事大气化学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和环保部课题。翻译《地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教材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余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德民,1967年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2001-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信息系统中心/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系(UC Berkeley,GISC)做合作研究;2007-2008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与研究组织(CSI ROL and&Water,Australia)做合作研究.
教学工作2011年将开设本科生通识课《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领域目前主要从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水生态环境模型研究,个人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水文生态模型研究,城市水景观变化和生态响应数字分析与评价,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模拟研究等方面。
在研课题1、GIS和RS支持下的内陆平原淡水湿地水文生态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
责人,2009-2011);2、湿地退化的生态水文机制研究(中科院3期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负责人,2009-2011);3、湿地复杂地表环境信息自动提取及生境退化特征定量分析评价技术示范研究(国家863课题,负责人,2007-2010);
科研成果主持和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课题多项,其中包括国家863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Ecological Modeling、自然资源学报等多个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水文生态模型理论,典型沼泽湿地退化水文机制驱动力分析等20余篇学术文章(其中8篇论文为SCI和EI检索)。同时,为《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等一批重要国际期刊审稿已累计10余篇。此外,合作撰写出版专著一部。
刘先林,刘先林,男,中共党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专业与专长: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专家。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曾当选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张爱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赵文吉,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同年考取长春地质学院遥感地质专业研究生;1992年毕业后留校从事3S教学与研究。1998年博士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同年10月,进入北京遥感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站,2000年出站后进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作。
1993年7月,被长春科技大学聘为讲师;1998年4月,被长春科技大学聘为副教授。
史文中,史文中,男,江苏无锡人,教授。
1994年获德国澳斯那布吕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成就及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不确定性理论。
GIS、遥感、虚拟现实、空间数据质量、GIS中三维及动态数据模型、GIS的设计与开发、GIS 遥感的集成、高分辨卫星影像中的特征提取。
在空间数据与分析的不确定性这个国际学术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被美、日等许多国际权威称为国际GIS领域最高水准科学家之一,研究成果被誉为该领域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