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
作者简介:张金晶(1989-),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摘要: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受到了日本“私小说”的巨大影响。同时,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郁达夫在创作上又对“私小说”进行了超越。本文就郁达夫的《沉沦》和田山花袋的《棉被》进行比较,来分析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和超越之处。
关键词:郁达夫;私小说;中日比较
郁达夫在“五四”文坛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曾经留学过的日本的特有文学形式——“私小说”的影响。
一、日本“私小说”
“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勃兴以后出现的,它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把自我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而不重视虚构和想象,缺少创造性。[1]
二、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
郁达夫在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由于他从小养成的忧郁、孤僻的性格,他对日本“私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自我独白、忧郁和悲伤情绪倍感兴趣。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到“读田山花袋之《缘》,为《蒲团》(即《棉被》)之后集。前数年曾读过一次,这一回是第二次了,
觉得不满之处颇多,不及《蒲团》远甚。”[2]正是因为郁达夫对“私小说”的这种喜爱和欣赏使他不免对“私小说”的创作方法进行模仿和借鉴。
1.郁达夫在创作内容上吸收了“私小说”以身边琐事为题材,再现自我生活,追求“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自述色彩。
田山花袋的《棉被》是由自然主义演绎而成的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文学家竹中时雄收留了一个女弟子横山芳子,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为妻子所嫉妒,时雄只好把爱欲强压在心头。芳子因和情人的关系遭到其父亲的反对而被迫离去。时雄在芳子的卧室中一边闻着棉被上留下的芳子的余味,一边抽泣。这是田山花袋本人的一段实际生活的记录。时雄为田山花袋本人,芳子则是其女弟子冈田美知代的化名。美知代很早就认识田山,爱读田山的作品,多次给田山写信表达崇敬之意,而田山正厌倦与妻子的生活,很快就对美知代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但他拘于道德的束缚,未能向弟子表达自己的爱,就只能沉溺于空想与感伤之中,采取了这种近乎变态的举动来表达自己对女弟子的爱欲、不安和绝望。《棉被》俨然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沉沦》描写的是主人公少年时代东渡日本留学,由于民族的弱小和个人经历,使成为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人。严重的思乡病加上性苦闷使他患上了“忧郁病”。他开始感伤、彷徨,从性自慰到偷看女人洗澡,再到烟花场所买醉放纵,最后在自悔和苦闷中投海自杀。稍微了解郁达夫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描写的
主人公的经历几乎是郁达夫青年留学日本经历的真实再现。郁达夫1913年跟随兄长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的求学生活中,郁达夫一方面忍受着一个正常男性所需要的性欲的压抑,一方面承受着在异乡受到的屈辱。这两方面的苦闷使郁达夫经常出入烟花场所买醉放纵,更对自己遭遇的屈辱产生了一种反抗意识。这些感受和经历几乎都被郁达夫写入《沉沦》中,仿佛《沉沦》就是他在日求学期间的一篇精简的日记。
2.郁达夫在小说手法上吸取了日本“私小说”主张强调排除技巧,反对虚构和想象的原则。
《沉沦》和《棉被》都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白书”。作者都近乎忠实地描写生活和心境,少有技巧和虚构。田山花袋强调“大胆描写”、“露骨描写”,他认为作家不能受技巧的支配,不能让技巧束缚自己的笔。[1]因此,在创作《棉被》时,他忠实于自己和感伤,没有曲解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自己经历的生活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技巧的排除,郁达夫也曾在日记中写道:“写《沉沦》的时候,感情上是一点儿也没有勉强的影子映着的:我只觉得不得不写,又觉得只能照那么地写,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词句,都一概不管,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哪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2]从郁达夫的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他在创作《沉沦》时只是心随笔动,而没有用任何技巧去修饰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而是直观地将自己曝露在纸
上。
3.郁达夫在小说形式上吸取了日本“私小说”淡化情节、将文字散文化、主要以人物“心境”为线索的特点。
《棉被》中几乎没有具体的情节描写,整篇小说都是围绕作家竹中时雄的心路历程展开。小说一开始描写了时雄对女弟子的感情和对道德的顾虑的矛盾心情,之后写他如何克制着自己的爱欲以及如何麻醉自己。随着芳子情人的出现,时雄又产生了一种嫉妒和控制的欲望。最后芳子回家之后,他又悲伤不已。田山通过对时雄各个时期的“心境”变化为线索,将整篇小说流畅地展现出来。
《沉沦》也是按照主人公的情绪发展来结构小说的。从“他”因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被学校开除,咏叹人生的不顺,到“他”追求友谊和爱情受挫而感到屈辱和空虚。“他”内心不甘沉沦,却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之后“他”在彷徨失措中到酒馆妓院寻找安慰,却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后“他”又自悔又自伤,感到前途迷茫,最后在绝望中投海自杀。主人公的感情一步步推进,在结尾达到顶峰,小说也在此时结束。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接受和借鉴之处是相当成熟和成功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纯粹模仿和借鉴,那不足以让郁达夫在“五四”文坛上独树一帜。
三、郁达夫对“私小说”的发展
日本“私小说”继承日本自然主义的特点,强调“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写论”认为文艺与理想无关,探求人生的最初目的
和最终理想都是没有必要和毫无意义的,因而文艺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如实的表现自我的感觉就够了。[1]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私小说”只注重个体的细致体验而不讲求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不得不说是日本“私小说”的局限性所在。郁达夫作为中国“五四”时期的一位作家。面对当时特有的社会历史环境,郁达夫在“五四”思潮中觉醒。在特殊的创作时期中,他在作品中不但表现出自我生活和“心境”经历,更反映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沉沦》的结尾处,主人公在投海时发出绝叫:“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快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3]这种绝唱式的呼喊是无力挽救现实后向未来发出的求救的呼声,提醒着年轻的学子们为祖国的强大努力奋斗。郁达夫用这样的方式将个人的自我感伤扩大到社会和名族,将只对自我生活的思考发展到对人生和祖国命运的思考。他在文艺创作中寻求理想的彼岸,也探索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可以说是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之处。
在时代的苦闷和自我经历的影响下,郁达夫选择了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在借鉴之中,他敢于直接揭露个人的压抑和苦闷。在借鉴之余,他又用自己对祖国和对民族的关切对“私小说”进行了发展,突破了其仅仅关注个人生活的局限。(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