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燕歌行

合集下载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是一首调子激昂的山歌。

这首歌唱着来自西安的人们的激情和憧憬。

这首歌与
现代并无联系,可以追溯到最初西周时期,据记载,当时首领崔洞和陆湟在组织战斗部队,准备进行远征,以击败那些威胁陕西的野蛮部落时,派特索特就把这首歌作为士兵们出发
征伐的凯歌,带给人们无限勇气。

歌词中唱到“燕黄之战胜师也,会提万兵莫敢拒”,透露出来自西安的人们带有“不
怕死”的气势。

调子洪亮激昂,每一个字词都传达着热情的士兵们的信心和热情,唱出崔
洞将万军击退、夺取西安的愿望。

这首歌也令一众将士们昂扬勇猛,迎击入侵者,抵御野蛮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唱かの
高ぶった、“自由的我们, 不受任何束缚, 南西逐野蛮, 成功获得与安宁”,传达着勇敢
和坚定,给全军士气提携,号召大家共同战斗,书写西安史上最崇高的荣耀!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首令人激动的山歌,也帶給新一代人们勇敢的精神,鼓励着一代
又一代的陕西人战斗,勇敢的面对挑战,勇往直前!这首永恒的歌曲,传唱着西安人民的
拼搏精神,永传燕歌行!。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史上最全面,强烈推荐!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史上最全面,强烈推荐!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1、《燕歌行》中,以汉代唐夸耀军队威风的同时又能委婉讽刺皇帝的两句是:,。

,为后文轻敌伏笔的一句是:,。

3、在高適的《燕歌行》中,“,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4《燕歌行》中写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的句子是,。

5描写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极其不利的两个因素是,。

6、在高適的《燕歌行》中,“,。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故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7《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8、在高適的《燕歌行》中,“,”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9、《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

10、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適的《燕歌行》则是“,”的凄凉与悲壮。

11、《燕歌行》中诗人以对照手法直接写征人思乡,思妇怀人的诗句是,。

,。

12、《燕歌行》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1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

《燕歌行》中,“,。

征人蓟北空回首”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14、《燕歌行》中表现士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并非为了个人取得功勋的句子: ,。

15、《燕歌行》中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军的对比句:,。

16、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適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17、《燕歌行》中用古代军队常见的意象“锣”“鼓”“旗”来描写威武壮观的行军场面的句子:,。

【背诵】72篇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新修订)(38页)

【背诵】72篇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新修订)(38页)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展开全文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古代文论选段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中新课标72篇背诵篇目

高中新课标72篇背诵篇目

⾼中新课标72篇背诵篇⽬⼀、⽂⾔⽂(32篇)(⼀)必修(10篇)1、《论语》⼗⼆章(“⼈⽽不仁”“朝闻道”“君⼦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则野”“⼠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知者不惑”“有⼀⾔⽽可以终⾝⾏之者乎”“⼩⼦何莫学夫《诗》”“君⼦⾷⽆求饱”“克⼰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躁也)《荀⼦》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9、⾚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选择性必修(10篇)1、⼦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名摩灭……难为俗⼈⾔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道之⾏也……是谓⼤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陀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钟⼭记苏轼10、登泰⼭记姚鼐(三)选修(12篇)1、《⽼⼦》⼋章(第⼋章“上善若⽔”;第⼗⼆章“五⾊令⼈⽬盲”;第⼗五章“古之善为⼠者”;第⼆⼗⼆章“曲则全”;第⼆⼗四章“跂者不⽴”;第⼆⼗七章“善⾏⽆辙迹”、第三⼗三章“知⼈者智”;第⼋⼗⼀章“信⾔不美”)2、季⽒将伐颛臾《论语》3、⼤学(古之救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能之,⼰千之)《礼记》5、《孟⼦》⼀则(敢问夫⼦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谓庄⼦⽈……则夫⼦犹有蓬之⼼也夫)《庄⼦》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论选段⽑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之舞之⾜之蹈之也)典论·论⽂(盖⽂章,经国之⼤业……⽽声名⾃传于后)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与元九书(感⼈⼼者……华声,实义)⽩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名句;境⾮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境界;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诗词曲(40⾸)1、静⼥《诗经》2、⽆⾐《诗经》3、离骚(帝⾼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九⾸》5、短歌⾏曹操6、归园⽥居(其⼀)陶潜7、拟⾏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夜张若虚9.⼭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12、将进酒李⽩13、燕歌⾏⾼适14、蜀相杜甫15、客⾄杜甫16、登⾼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并序)⽩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春花秋⽉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陵怀古王安⽯25、江城⼦·⼄卯正⽉⼆⼗⽇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壁⾟弃疾36、青⽟案·元⼣⾟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咏喇叭王磐。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燕歌行是唐代大诗人郑谷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一、填空题1.《燕歌行》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郑谷。

2.《燕歌行》描写了哪位皇帝的东巡之路?答案:描写了唐玄宗的东巡之路。

3.《燕歌行》中“边声连角不绝”形容的是什么?答案:形容了军队的号角声。

4.《燕歌行》中的“梨园弟子白发新”是在描述什么情景?答案:描述了一群老艺人在唱戏时的场景。

5.《燕歌行》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是在描写什么?答案:描写了洛阳城内热闹的景象。

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燕歌行》的内容?A.唐玄宗的东巡之路B.洛阳城内的热闹景象C.长安城内的风光D.玄宗皇帝的私生活答案:D。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在《燕歌行》的哪个部分出现?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C.结尾部分答案:C。

3.以下哪个成语出自《燕歌行》?A.画龙点睛B.狐假虎威C.前赴后继D.人云亦云答案:C。

三、简答题1.《燕歌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燕歌行》描写了唐玄宗的东巡之路,反映了唐玄宗在统治中的种种问题,并通过描写民间百姓的疾苦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呼吁。

2.《燕歌行》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即就像落红化作春泥一样,人的一生也会有离别和终结,但这并不是无情的,反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花的成长和繁荣。

这句话也寄托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关切和希望,即在动荡的时局中,虽然有失去和牺牲,但仍应该化作肥沃的土壤,让国家和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3.《燕歌行》中有哪些描写民间百姓疾苦的情节?答案:《燕歌行》中有很多描写民间百姓疾苦的情节,比如描写了流民逃荒、买卖奴婢、充当兵役、劳作残酷等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民间百姓的生活和心情,表达了对于他们的同情和关爱,呼吁统治者应该关注人民疾苦,改善社会局面。

2023新高考必背72篇篇目

2023新高考必背72篇篇目

2023新高考必背72篇篇目2023新高考必背72篇篇目一、必修(10篇)学考+高考都考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仅高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暂都不考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诗词曲(40首)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2023新高考必背知识点高考数学考前必背知识点一、三角函数题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考中考查的热点.二、数列题数列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分类、转化、化归、归纳、递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运算、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这类试题的位置有所前移,难度明显降低.三、立体几何题常以柱体、锥体、组合体为载体全方位地考查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如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二面角问题,距离问题等,既有计算又有证明,一题多问,递进排列,此类试题既可用传统方法解答,又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有的题是两法兼用,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由自己的长处和图形特点来确定.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往往选用向量法,反之,选用传统方法.另外,“动态”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新亮点,三视图的巧妙参与也是立体几何命题的新手法,要注意把握.四、概率问题概率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三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必然与或然思想,因此近几年概率题常以概率与统计的交汇形式呈现,并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来“包装”.概率重点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等;统计重点考查抽样方法(特别是分层抽样)、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的特征数、茎叶图、线性回归、列联表等,穿插考查合情推理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同时,关注几何概型与定积分的交汇考查,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难度有所提升,考生应有心理准备.五、圆锥曲线问题解析几何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后三道题的位置上,有时是“把关题”或“压轴题”,说明了解析几何题依然是重头戏,在新课标高考中依然占有较突出的地位.考查重点:第一,解析几何自身模块的小交汇,是指以圆、圆锥曲线为载体呈现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不同曲线(含直线)之间的结合,直线是各类曲线和相关试题最常用的“调味品”,显示了直线与方程的各知识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第二,圆锥曲线与不同模块知识的大交汇,以解析几何与函数、向量、代数知识的结合最为常见.有关解析几何的最值、定值、定点问题应给予重视.一般来说,解析几何题计算量大且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品出“几何味”来),需要“精打细算”,对考生的意志品质和数学机智都是一种考验和检测.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导数题考查的重点是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或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往往将函数、不等式、方程、导数等有机地综合,构成一道超大型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鉴于该类试题的难度大,有些题还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和竞赛题的味道,标准答案提供的解法往往如同“神来之笔”,确实想不到,加之“搏杀”到此时的考生的精力和考试时间基本耗尽,建议考生一定要当机立断,视时间和自身实力,先看第(1)问可否拿下,再确定放弃、分段得分或强攻.近几年该类试题与解析几何题轮流“坐庄”,经常充当“把关题”或“压轴题”的重要角色。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臾……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3、过秦论(上) 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 《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偶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锺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 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战) 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邶风》2、无衣《诗经·秦风》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昆琶行(并序) 自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3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义生王磐。

新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2篇篇目(大全)

新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2篇篇目(大全)

新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2篇篇目(大全)新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2篇篇目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选修教材12篇1.《老子(节选)》2.《季氏将伐颛臾》3.《大学(节选)》4.《中庸(节选)》5.《孟子(节选)》6.《逍遥游》7.《谏逐客书》 8.《兰亭集序》9.《滕王阁序》 10.《黄冈竹楼记》高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技巧1、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语文古诗词,就先要弄懂古诗词中每一句的含意。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

2024河北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一、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二、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三、选修教材(12篇)1.《老子(节选)》2.《季氏将伐颛臾》3.《大学(节选)》4.《中庸(节选)》5.《孟子(节选)》6.《逍遥游》7.《谏逐客书》8.《兰亭集序》9.《滕王阁序》10.《黄冈竹楼记》11.《上枢密韩太尉书》12.《古代文论选段》四、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2018-07-19 11:13:13)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陀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救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 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 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72篇目录和原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72篇目录和原文

72目录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
5.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6.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7.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8.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9.【八省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 (T8联考)】小明发现古诗词中常描写落日下的 孤城,如“_______,_______”。
9.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稀
1.【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借古伤今在古代诗歌中比较常见,高适《燕歌行》 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思念古代体恤士卒的良将来感叹唐代士兵征战之苦。 2.【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 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一群浴血奋战、舍生取义而不计 功名的战士。 3. 【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 “__________”这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这一句则用比喻 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4.【2022年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高适《燕歌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中,战士的流血牺牲和主将的骄奢淫逸形成鲜明对比。
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校尉羽书飞瀚海; 胡骑凭陵杂风雨
4.战士军前半死生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高适《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用对举的方式,对敌我双方进行描写,突出战事紧张。 6.【2023年广东省佛山南海区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高适的《燕歌行》中写战场后方遍地动荡,绝域 苍茫,呈现出宏阔视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7.【2023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将 士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8.【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 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________, _______”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1.高适《燕歌行》中“,”两句,用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军中将领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与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表意相似。

3.高适《燕歌行》中“,”两句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家献身,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勋!4.战争会导致生离死别,高适《燕歌行》中“,”两句分别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5.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的景象,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是雄奇壮阔,而高适《燕歌行》“,”两句表现的是凄凉悲惨。

6.高适《燕歌行》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作战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

7.高适《燕歌行》的开头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8.高适《燕歌行》中“,”两句,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9.高适《燕歌行》中“”一句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一句写敌人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10.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军队出师时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盛大阵容。

11.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军情危急,战火蔓延,气氛紧张。

1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了思妇断肠、征人回首,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13.高适《燕歌行》中“”一句运用借代手法写出了敌人进攻之威势,“”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14.高适《燕歌行》中“,”两句,从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和战争的残酷无情。

15.高适《燕歌行》中“,”两句写将领受天子的知遇之恩却轻举妄动,导致战争失利,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16.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边塞黄昏时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景象,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理解性默写 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并序理解性默写1.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2.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3.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

4.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的两句“,”。

5.高适的《燕歌行》中“”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一句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

7.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8.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9.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

10.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

11.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12.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答案: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5.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8.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0.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11.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1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燕歌行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燕歌行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燕歌行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被选入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的72篇古诗文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情意真切,语言简练,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诗歌结构。

整首诗共有十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七十二个字。

其中,前四句为起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中间十二句为情景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和思念,后两句为结句,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怨恨和无奈。

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内涵。

诗中的“燕歌”是指燕子的叫声,而诗中的女子在离别后孤独地等待着归人,听着燕子的叫声,不由得感伤起来。

诗中通过“思君如满月”等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女子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团聚的无奈和怨恨。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默写这首诗,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默写技巧。

比如,可以通过上下句的对应关系,快速地默写出整首诗。

还可以通过记忆关键词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比如“燕歌行”、“思君如满月”、“无奈何”等词语都可以作为记忆的切入点。

总之,《燕歌行》作为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的72篇古诗文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人文情感。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13《燕歌行》(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13《燕歌行》(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3 《燕歌行》《燕歌行》文章古译今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jié)石间。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

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

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

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

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燕歌行》默写

《燕歌行》默写

《燕歌行》(高适)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组1.《燕歌行》中,“”两句描绘了一幅大军出征图。

2.《燕歌行》中,“”两句描绘了一幅战败被围图。

3.《燕歌行》中,“”两句描绘了一幅被围思亲图。

4.《燕歌行》中,“”两句描绘了一幅效命死节图。

5.《燕歌行》中,“”两句写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帅却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贪图享乐。

6.《燕歌行》中,“”两句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

7.《燕歌行》中,“”两句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先夫后妇。

8.《燕歌行》中,“”两句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先妇后夫。

9.《燕歌行》中,“”两句古今对比,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

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

10.《燕歌行》中,“”两句既是对将帅骄奢淫逸行为的批判,也是对朝廷用人的含蓄讽刺。

11.《燕歌行》中,“”一句写唐军恃勇轻敌。

12.《燕歌行》中,“”一句写唐军战士骄气。

13.《燕歌行》中,“”两句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

14.《燕歌行》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15.《燕歌行》中,“”两句写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16.《燕歌行》中,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17.《燕歌行》中,“”,貌似褒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18.《燕歌行》中,“”,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19.《燕歌行》中,“”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20.《燕歌行》中,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一句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1.《燕歌行》中,“ ”二句,展现了敌我双方紧张备战和部署军事行动时的情景。

22.《燕歌行》中,“ ”二句,深刻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旆(jīng pèi)逶迤(wēi yí)碣石间。

校尉①羽书②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d iāo)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①校尉: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

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将军。

文中借指统兵的将帅。

②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

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

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6.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7.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8.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

9.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5.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6.单于猎火照狼山。

胡骑凭陵杂风雨。

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8.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9.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