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颐和园》探究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篇1:《颐和园》教案设计《颐和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p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的一篇写景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喜欢之情。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颐、耸、舫等生字,正确朗读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等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欣赏体会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2、过程与方法: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知,去欣赏,去体会,通过朗读来逐步提升。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上课,我可快乐了!我想你们都喜欢旅游,是吗?瞧,我带来了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我们一起来美美游赏一番吧!〔播放录像〕2、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颐和园吗?是呀,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课件出示〕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那里诗一般的美景吧!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第8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你游赏了哪些地方?用横线标出来。

2、检查自学:⑴ 出示词语: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神清气爽从这些词语的排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⑵ 五颜六色,姿态万千,神清气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那么它有哪些地方等着我们去渐渐游,细细赏呢?老师点拨,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是的,我们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游赏美景,感悟美1、游赏长廊:⑴ 在这些美丽的风光中,最先展如今我们面前的是──课件出示⑵ 那就请你以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

(开火车读)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1、了解游览顺序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2、领略长廊之美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长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读句子美画(内容多、题材多样)花(品种多、数量多)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颐和园》教案5篇

《颐和园》教案5篇

《颐和园》教案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之五佚名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颐和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用词语造句)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知道这是哪吗?(出示图片)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中的景物。

(1)那我告诉你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你会怎么读课题?(2)今天的颐和园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美丽的大公园,你又会怎么读课题?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去游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1、出示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移步换景的提示语。

(1)教师:作者就是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慢慢看,寻找打动自己的特色景物,这种移步换景的顺序特别适合于参观游览和描写古典园林。

(2)其实,在颐和园还有很多的美丽景物例如:(出示换灯片)边出示,教师边叙述:“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西堤六桥”据说比苏州的西湖的“苏堤”还要美。

但是作者就选取这“三种”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3、交流总分总的顺序。

(1)教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把这两句话调换吗?体会总起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和总分总的结构。

(2)通过比较,教师总结:第一句是引出颐和园的美,让人去欣赏,去读,是引出下文。

最后一句是游览之后,作者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对全文的总结。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7篇《《颐和园》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⑴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写在万寿山下及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写在昆明湖畔所见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达赞美的感情。

除首尾两段外,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

六,小结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连在一起,条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应,从整体上表现颐和园之美。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颐和园》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转载于: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使学生掌握《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颐和园》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通过对《颐和园》的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颐和园》的内容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引出《颐和园》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 《颐和园》,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以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颐和园》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分析《颐和园》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2)让学生讨论《颐和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2. 通过阅读《颐和园》,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颐和园》的内容简介。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4. 课后作业的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对颐和园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

6. 课后作业的布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对《颐和园》的阅读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颐和园》的文本。

2. 颐和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作业的布置。

六、教学策略1. 图像辅助教学:利用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任务驱动法: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颐和园》的内容、生字词、课后作业。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对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颐和园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颐和园教学设计(4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4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4篇)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模糊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表达的挨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局部。

4、了解祖国绚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挨次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挨次。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存、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按巡游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引题,板书课题,沟通资料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把握生字的状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其次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5、引导、点拨:是按肯定的巡游挨次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爱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爱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四、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其次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沟通: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争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舞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教学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谈话引课】: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颐和园吗?想不想去那旅游?今天我们将乘坐健康快车直达颐和园。

一起去领略那儿的山光水色。

(板书课题:颐和园)【课文欣赏】:请大家边看录像,边听课文朗读。

看看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地方?师用简笔画画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浏览顺序)【文章学习】:屏幕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的美丽动人,作者又是怎样用文字来表现这种美丽的呢?1、学习长廊段(第2自然段)⑴找出写长廊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想想写了长廊的什么特点?⑵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长廊的长、美的?(找出读一读)⑶让我们再从屏幕上欣赏欣赏这金花彩画、五彩缤纷的长廊。

(课件展示图片)⑷长廊这样的长、这样的美,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它。

(齐读该段)2、学习万寿山段: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⑴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

(佛香阁、排云殿)⑵师简笔画出“佛香阁”和“排云殿”⑶“佛香阁”有什么特点?(雄伟、高)你是从哪知道的?(耸立)可否找词替换?(矗立)“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大)你从哪体会到的?(一排排)⑷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3、学习写昆明湖段:佛香阁那么雄伟壮观,那我们登上它,看看能领略到什么美景。

⑴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⑵出示佳句,品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两个比喻的连用,体现了昆明湖的静、绿。

(板书:静、绿)齐读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2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2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2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一)学习第二段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

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1)一眼望不到头。

怎么说?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

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

(出示长廊图片)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

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2)七百多米长,273间。

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较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

2023最新-颐和园课文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颐和园课文教案优秀6篇

颐和园课文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颐和园课文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之四卢海燕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

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

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

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

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二:课前启发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二:课前启发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二:课前启发讨论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颐和园》这一短文,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启发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前启发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了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丰富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正确的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教师主导引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介绍颐和园的概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都听过或者去过颐和园吗?你对它了解多少?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对颐和园的认知和感受。

3. 教师引导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深入讨论。

如:颐和园是哪个时代的建筑?有哪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它有关?它有哪些特色和建筑风格?4.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继续深入讨论。

每组选择一名组员代表学生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提问,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问题。

6.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讨论环节的结果,强调颐和园的重要性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板书设计颐和园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五、教学反思本教学环节采用了课前启发讨论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思维、口语和合作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铺垫了基础。

教师在讨论环节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颐和园》探究型教案设计

《颐和园》探究型教案设计

课题:颐和园学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颐和园》作者: 史荣辉工作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天阁小学情境:颐和园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博物馆。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相信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想去颐和园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请先看视频资料,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写了哪几处景点?任务:1、依托网络媒体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前搜集关于颐和园的知识和素材,搜集本地风景的介绍等,体现学生搜集和运用素材的语文能力。

2、利用网络搜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图片3、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野”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过程:1、教师、学生进行课前准备2、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

(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案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3、提出探究性研究的课题:(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找出能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1)、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通用4篇)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篇1《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乌市第三十学校杨蓓蓓【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巡游挨次”。

2.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观看挨次。

3.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概和漂亮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动词把握“巡游挨次”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如何依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纳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1.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2.假如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

【板书:游记】3.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游记。

我信任,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肯定的启发与关心。

二、揭题导入:1. 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

(课件1出示课题)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颐”字。

【板书:颐和园】。

一起来读课题。

2.析题意,简介颐和园。

(1)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出示字意选项)颐:①脸蛋;②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

应当选择哪种字意?(第②种)(2)谁在这里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呢?(慈禧太后,皇帝)(3)这颐和园是北京西郊的一个清代皇家园林。

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流连忘返。

三、初读感知:1.那课文究竟是怎样将颐和园内的景色描写下来的呢?抓紧打开课本P87.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谁能告知我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我读1、6自然段,四个小组分别读2、3、4、5自然段。

预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篇游记。

4.听出来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在这里,老师有几个生字的读音要提示大家的。

(课件3出示字词):横槛(1)指名认读,请他当小老师领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颐和园
学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颐和园》
作者: 史荣辉
工作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天阁小学
情境:
颐和园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博物馆。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相信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想去颐和园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请先看视频资料,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写了哪几处景点?
任务:
1、依托网络媒体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前搜集关于颐和园的知识和素材,搜集本地风景的介绍等,体现学生搜集和运用素材的语文能力。

2、利用网络搜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图片
3、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野”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过程:
1、教师、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2、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

(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3、提出探究性研究的课题: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找出能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1)、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4)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5)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6)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7)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6、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5)说说体会,有感情读课文。

7、课内扩展研究。

(1)汇报搜集到其他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
(2)小组推荐交流。

(3)背诵喜欢的部分
8、课后延伸研究。

继续搜集颐和园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颐和园的景点
成果:
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
1、学生能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优美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通过探究、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资源:
1、利用网络搜索颐和园相关文字介绍
2、网络搜索颐和园的风光视频
3、软件:演示文稿
评估:小组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