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和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如今单位用工难、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变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分析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并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探讨了当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人们不禁开始反思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7月的调查中,发现除了用工环境的影响外,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吻合、不匹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看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职业素养的涵义
国外学者提出了很多着名的素质模型。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此后,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
国内的部分学者则将职业素养定义为一种个人特征和个人习惯,有的国内学者也倾向于从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定义。
依据现有观点,本文将职业素养的涵义概括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
2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现状
由于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上的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胜任用人单位工作。
依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社会调查,本文将大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重视外在评价指标,而忽视“冰山之下”的素质培养
在校大学生普遍重视学习成绩、专业知识等外在硬性指标,而忽略隐性的软指标培养。
正是这种对职业技能重视,而对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相对忽视的态度,使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得到均衡发展。
职业素养培养平台不完善
近年来,各高校为学生所设置的职业素养课程,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就业率。
并且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德育课的教育范畴。
同时,因为职业素养本身的抽象化,高校教师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有心无力,这也是高校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实践平台的不完善造成的。
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薄弱
如今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主动培养意识,过多的依赖于人才培养单位,当他们进入职场后才意识到由于相关素养的缺乏,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并融入社会及工作环境,以致出现人职难以匹配的现象。
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
用人单位的职业素养要求才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风向标”。
但由于某些任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与用人单位联系不充分,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够了解,从而造成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与用人单位没有趋于一致,造成了需求认知偏差。
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机构、用人单位、大学生三个不同的主体入手,结合职业素养发展现状,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出对策建议。
人才培养机构积极整合外界资源,结合企业用人实际
人才培养机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主体之一。
而建立健全高校各类实践性学生组织,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平台将对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高校也需注意将课程的指导内容和大学生今后将从事的实际工作相联系,以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增设有利于提升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整合校外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渠道
用人单位是人才的需求方,只有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态度,才能缩小供求双方认识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就业。
虽然校企合作已然开始进入各大高校,但并非针对高校中的每个专业都有开设,建议用人单位可以考虑为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增设实践平台。
一些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也可借助此平台,了解企业活动,以提升教学的实用性。
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主培养意识
大学生是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象,除借助外部资源,还需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素质的提升。
因此树立大学生的自主培养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这一意识。
第一,清楚剖析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在校期间,学生们首先就要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完善职业理想,强化知识、技能。
大学生在构建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和实际情况接轨,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避免理想化。
第二,转变就业观念。
多数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工作过于理想化,往往忽略了职业生涯发展要经历一个循序上升的历程。
基层正好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机会和环境,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应从其中逐渐养成工作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品质,最终使自身热爱本职工作。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清楚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还要理清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职业素养的态度差异,更重要的是从大学生自身着手,结合人才培养单位的相关职业素养提升发展路径,最终找到大学生自我提升策略,与劳动市场要求相契合,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汪涛,郭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期
[2]叶敏.实践性学生组织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期
[3]李科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下半月),2009(11)
(指导教师:张丽平、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