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技术标准中文版
3GPP ETSI ts125.413中文规范
ETSI TS 125 413 V7.6.0 (2007-06)Technical Specification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UTRAN Iu interface Radio Access NetworkApplication Part (RANAP) signalling(3GPP TS 25.413 version 7.6.0 Release 7)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定义和缩略语 (1)4概述 (2)5 RANAP 业务 (3)6信令传送提供的业务 (3)7 RANAP的功能 (3)8 RANAP过程 (4)9 RANAP通信元素 (30)前言本通信参考性技术文件定义了IMT-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Iu接口的高层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的内容,它基于3GPP制定的Release-99(2000n年9月份版本)的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25.413 V3.3.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续合元、徐菲、盛蕾、徐京皓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1 范围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定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资源网络(RNC)与核心网(CN)之间Lu接口高层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
(完整word版)3GPP协议中文版-001
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收集了与定义IMT-DS FDD(WCDMA)系统的目标和系统结构的基本文档相关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本文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990 V3.0.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京皓徐菲卓天真续合元盛蕾吴伟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名语术语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ocabulary1 范围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介绍了与定义IMT-DS FDD(WCDMA)系统的目标和系统结构的基本文档相关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这篇文档也为以后的技术规范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工具,以便于理解。
在这篇文档中所给出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或者是从现在的文档(ETSI,ITU或其它)引入的,或者是在需要精确的词汇时新创造出来的。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文。
本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与UTRA相关的术语和定义AAcceptable Cell可接受的小区:是指UE可以驻留并进行紧急呼叫的小区。
它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
Access Stratum;接入层;Access Stratum SDU (Service Data Unit)接入层SDU(业务数据单元):在核心网或UE的接入层SAP(业务接入点)上传送的数据单元。
Active mode激活模式:“激活模式”是指UE处理呼叫时所处的状态。
3GPP技术标准中文版
Logical Model:Logical Model 使用代表网络元素,网络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连接(终端节点), 传输实体(例如连接)等的信息对象来定义一个网络或者网络元素的抽象视图。 在Logical Model中定义的信息对象被连接管理功能使用。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独立于物理层实 现的管理功能。
Radio Link Set:再DL中有一个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 的公共初始化命令的一个或者更多的Raido Links。
Uu:在UTRAN和User Equipment之间的无线接口。
RAB sub-flows:Radio Access Bearer 可以由UTRAN通过几个sub-flows实现。这些sub-flows对应于NAS服 务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具有在预定义在RAB之内,例如,不同的可靠性级别的QoS特性。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马进 xma
2003xm@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bluesnowing bluesnowing@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1-24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在Iur接口上的无线网络信令。
RRC Connection:分别在UE和UTRAN上的RRC对等实体之间的点对点双向连接。一个UE或者没有RRC连接, 或者有一个RRC连接。
发布者 3G 研究和中文化团队
3gppts25[1].412中文规范(iu接口技术规范:信令传输)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信令传输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Signalling Transport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I)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缩写 (3)4 A TM层 (3)4.1 概述 (3)5 RANAP信令承载 (3)5.1 概述 (3)5.2 CS域信令承载 (4)5.3 PS域的信令承载 (4)5.4 信令承载提供的业务 (5)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规定IMT-2000 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Iu接口信令传输的内容。
本文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412 V3.5.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续合元、盛蕾、徐菲刘太江、赵静荣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信令传输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Signalling Transport1 范围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规定了Iu接口信令传输协议,它基于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412 V3.5.0。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GPP技术标准中文版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翻译小组成员翻译的部分姓名俱乐部ID 电子邮件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5-9 孙扬 phaeton yang_sun_80@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9-11 赵建青 happyqq zjqqcc@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1-14 周翔babytunny babytunny@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马进xma 2003xm@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bluesnowing bluesnowing@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1-24 tonyhunter tonyhunter@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6-28,37 maggie maggiemail88@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9-32 caisongjin caisongjin@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33-36 陈华安 ny2k3d4c c_huaan@关于“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3G Research&Localization Group of Mobile Club,简称3G RLG.MC由移动通信俱乐部()发起成立的。
3G RLG.MC致力于3G的本土化研究工作,工作方式是开放式的,非盈利目的的。
任何个人、组织均可参与3G RLG.MC。
3G RLG.MC最高纲领:成为中国最大的3G 研究社区和中文化团队,推进中国3G通信事业健康发展。
3GPP中文版协议
3GPP中文版协议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 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3gppts25[1].926中文规范(系统ue无线接入能力)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IMT-DS FDD(WCDMA)系统UE无线接入能力IMT-DS FDD(WCDMA) System UE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标准通信研究组印发目次前言 (II)1 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名语和缩略语 (3)4 UE无线接入能力参数 (3)4.1 PDCP参数 (3)4.2 BMC参数 (3)4.3 RLC参数 (3)4.4 MAC参数 (4)4.5 PHY参数 (4)4.5.1 下行传输信道参数 (4)4.5.2 上行传输信道参数 (5)4.5.3 FDD模式下行物理信道参数 (6)4.5.4 FDD模式上行物理信道参数 (7)4.5.5 TDD模式下下行物理信道参数 (7)4.5.6 TDD模式下上行物理信道参数 (7)4.5.7 RF参数 (8)4.6 多模参数 (8)4.7 多无线接入技术(RAT)有关的参数 (8)4.8 定位业务参数 (8)4.9 测量能力 (9)5 可能的UE无线接入能力参数设置 (10)5.1 取值范围 (10)5.2 参考UE无线接入能力组合 (12)5.2.1 上下行公共UE无线接入参数组合 (13)5.2.2 下行UE无线接入能力组合 (14)5.2.3 上行UE无线接入参数组合 (15)6 必备UE无线接入能力 (2)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主要用于[WCDAM UTRAN子系统]。
本文基于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R25.926 V3.2.0。
本研究报告由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研究报告由通信标准技术审查部归口。
本研究报告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研究报告主要起草人:肖由乾、张静荣。
本研究报告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3gppts25[1].304中文规范(系统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IMT-DS FDD(WCDMA)系统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IMT-DS FDD(WCDMA) System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and Procedures for Cell Reselectio in ConnectedMode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标准通信研究组印发目次前言....................................................................................................................................................................... I II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定义,符号和缩写 (2)3.1 定义 (2)3.2 缩写 (4)4空闲模式概述 (4)4.1 概述 (4)4.2 空闲模式下AS和NAS功能划分 (6)4.3 空闲模式下的服务类型 (7)5 过程描述 (8)5.1 PLMN 选择和重选择 (8)5.2 空闲模式下小区选择和重选 (8)5.2.1介绍 (8)5.2.2 空闲模式状态和状态转换 (9)5.2.3 小区选择过程 (11)5.2.4 立即小区评估过程 (13)5.2.5 正常驻留状态 (15)5.2.6 小区重选评估过程 (15)5.2.7 离开连接模式的小区选择 (20)5.2.8 任意小区选择 (20)5.2.9 驻留在任意小区 (20)5.3 小区接入限制 (20)5.3.1 UTRA 小区 (20)5.3.2 GSM小区 (22)5.4 RRC连接模式小区重选 (22)5.4.1 初始小区重选过程 (22)5.4.2 立即小区评估过程 (22)5.4.3 小区重选过程 (22)5.5 位置登记 (22)6 广播信息接收 (23)6.1系统信息接收 (23)6.2 空闲模式下小区广播 (23)7小区选择/重选的测量 (23)7.1 使用映射函数 (23)8 空闲模式寻呼和SCCPCH选择 (24)8.1 寻呼信道选择 (24)8.2 进入连接模式的SCCPCH选择 (24)8.3 不连续接收 (25)9 多点传送业务 (26)9.1 多点传送业务和DSCH状态框图 (26)9.1.1MT_Null 状态 (26)9.1.2MT_Monitor 状态 (27)9.1.3MT_Saving状态 (27)9.1.4MT_Active 状态 (27)10 过程举例 (27)10.1 NAS 发起的系统信息的改变 (27)10.2 NAS系统信息更新 (29)10.3 空闲模式下CN发起的寻呼 (30)10.4 PLMN 选择,自动模式,正常情况 (31)10.5 PLMN 重选,自动模式 (32)10.6 PLMN 重选,手动模式 (33)10.7 PLMN 选择,自动模式,未发现选择的PLMN (34)10.8 NAS控制的小区选择 (35)10.8.1接入层的执行 (35)10.8.2在非接入层(NAS)执行 (36)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定义IMT-2000 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的内容。
3gppts25[1].213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扩频与调制)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扩频与调制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TechinicalSpecification: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 II 1范围 (2)2引用标准 (2)3名词与缩略语 (2)3.1符号 (2)3.2缩写 (3)4上行链路扩频与调制 (3)4.1 概述 (3)4.2 扩频 (3)4.2.1 上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上行DPDCH/DPCCH) (3)4.2.2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5)4.2.2.1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前缀部分 (5)4.2.2.2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部分 (5)4.2.3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6)4.2.3.1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前缀部分 (6)4.2.3.2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消息部分 (6)4.3 码的产生和分配 (6)4.3.1 信道化码 (6)4.3.1.1 码定义 (6)4.3.1.2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DPDCH)的码分配 (7)4.3.1.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部分码分配 (8)4.3.1.4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消息部分码分配 (8)4.3.1.5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功率控制前缀的信道化码 (8)4.3.2 扰码 (8)4.3.2.1概述 (8)4.3.2.2 长扰码 (8)4.3.2.3 短扰码 (9)4.3.2.4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DPDCH)扰码 (11)4.3.2.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消息扰码 (11)4.3.2.6 PCPCH 消息部分扰码 (11)4.2.3.7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功率控制前缀扰码 (12)4.3.3 随机接入(PRACH)前缀码 (12)4.3.3.1 前缀码构成 (12)4.3.3.2 前缀扰码 (12)4.3.3.3 前缀特征码 (12)4.3.4 公共分组信道(PCPCH)前缀码 (13)4.3.4.1 接入前缀 (13)4.3.4.1.1 接入前缀码的构造 (13)4.3.4.1.2 接入前缀扰码 (13)4.3.4.1.3接入前缀特征码 (14)4.3.4.2 CD前缀 (14)4.3.4.2.1 CD前缀码的构造 (14)4.3.4.2.2 CD前缀扰码 (14)4.3.4.2.3 CD前缀特征码 (14)4.4 调制 (14)4.4.1 调制码片速率 (14)4.4.2 调制 (14)5 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15)5.1 扩频 (15)5.2 码的产生和分配 (16)5.2.1 信道化码 (16)5.2.2 扰码 (17)5.2.3 同步码 (18)5.2.3.1 码的产生 (18)5.2.3.2 SSC码的分配 (19)5.3 调制 (21)5.3.1 调制码片速率 (21)5.3.2 下行链路 (21)附录A (信息): 广义的Golay 序列 (22)A.1 备选的Golay码产生方法 (22)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物理层的扩频与调制部分内容,它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TS 25.213 V3.3.3。
重磅文档!3GPP5G标准中文版《R16TS23.5015G系统的架构》中文版
重磅文档!3GPP5G标准中文版《R16TS23.5015G系统的架构》中文版3GPP 5G标准中文版《R16 TS 23.501 5G系统的架构》中文版翻译及英文原版下载地址:,连接内容验证真实有效!节选:4.2.3 非漫游参考架构图 4.2.3-1 描述了非漫游参考架构。
基于服务的接口在控制平面内使用。
注:如果部署了SCP,则可以将其用于NF和 NF服务之间的间接通信,如附件 E中所述。
SCP不会公开服务本身。
图 4.2.3-2 描述了非漫游情况下的 5G系统架构,使用参考点表示,显示了各种网络功能如何相互作用。
注 1: N9,N14未在所有其他图中示出,但是它们也可适用于其他场景。
注 2:为了清楚地说明点对点图,未描述 UDSF,NEF和 NRF。
但是,所有描述的网络功能都可以根据需要与 UDSF,UDR,NEF和NRF进行交互。
注3:UDM使用用户数据和认证数据,PCF使用可能存储在UDR中的策略数据(参见第 4.2.5节)。
注 4:为清楚起见,UDR及其与其他 NF的连接(例如 PCF)未在点对点和基于服务的架构图中描述。
有关数据存储体系结构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 4.2.5节。
注 5:为清楚起见,NWDAF及其与其他 NF的连接,例如 PCF,未在点对点和基于服务的架构图中描述。
有关网络数据分析体系结构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 4.2.9节。
图 4.2.3-3 描述了 UE 使用参考点表示同时访问使用多个 PDU会话的两个(例如本地和中央)数据网络的非漫游架构。
此图显示了多个PDU会话的体系结构,其中为两个不同的PDU会话选择了两个SMF。
但是,每个SMF 还可以具有在PDU 会话内控制本地和中央UPF 的能力。
图 4.2.3-4 描述了在使用参考点表示在单个 PDU会话内提供并发接入到两个(例如本地和中央)数据网络的情况下的非漫游体系结构。
图 4.2.3-5 描述了使用参考点表示的网络开放功能的非漫游架构。
3gpp协议中文目录
3gpp协议中文目录篇一:3GPP 24008中文版协议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2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3gppts25[1].215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物理层测量)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物理层测量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Physical Lay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hysical LayerMeasurement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缩写 (3)4 UE/UTRAN 测量的控制 (3)5 UTRA FDD需要的测量能力 (3)5.1 UE的测量能力 (4)5.1.1 CPICH RSCP (4)5.1.2 PCCPCH RSCP (4)5.1.3 SIR (4)5.1.4 UTRA 载波RSSI (4)5.1.5 GSM 载波RSSI (5)5.1.6 CPICH Ec/No (5)5.1.7 传输信道的BLER (5)5.1.8 UE 发射功率 (5)5.1.9 SFN-CFN 观测时间差 (5)5.1.10 SFN-SFN 观测时间差 (6)5.1.11 UE Rx-Tx 时间差 (6)5.1.12 相对GSM小区的观测时间差 (6)5.1.13 用于定位业务的UE GPS小区帧时序 (6)5.2 UTRAN的测量能力 (7)5.2.1 RSSI (7)5.2.2 SIR (7)5.2.3 SIR error (7)5.2.4 发射的载波功率 (7)5.2.5 发射的码功率 (7)5.2.6 传输信道的BER (8)5.2.7 物理信道的BER (8)5.2.8 往返时间 (8)5.2.9 用于定位业务的UTRAN GPS 小区帧的时序 (8)5.2.10 PRACH/PCPCH 传播延时 (9)5.2.11 确认的PRACH前导 (9)5.2.12 PCPCH的检测接入前导 (9)5.2.13 确认的PCPCH接入前导 (10)6 UTRA FDD 的测量 (10)6.1 UE测量 (10)6.1.1 压缩模式 (10)前言本通信参考性技术文件包括了为了支持在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的操作,UE和网络在FDD模式下完成的测量的描述和定义。
3GPP协议TS24008中文版
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3GPP-PDCP中文协议36.323
3GPP-PDCP中文协议36.323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第8部分:PDCPLTE FDD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u Interface Technical Requirement – Part 8 : PDCP200X –XX –XX 印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目次目次 (I)前言 (III)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3.1 术语和定义 (7)3.2 缩略语 (8)4 概述 (10)4.1 PDCP架构 (10)4.2 业务 (13)4.3 功能 (14)4.4 可传数据 (15)5 PDCP过程 (15)5.1 PDCP数据传输过程 (15)5.2 重建过程 (22)5.3 PDCP状态上报 (25)5.4 PDCP丢弃 (26)5.5 头压缩与解压缩 (26)5.6 加密和解密 (30)5.7 完整性保护及确认 (31)5.8 未知的,意外的以及错误的协议数据的处理.. 326 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及参数 (32)6.1 协议数据单元 (32)6.2 格式 (33)6.3 参数 (36)7 变量,常量及定时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状态变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定时器 (42)7.3 常量 (42)参考文献 (43)前言YDB XXXX-XXXX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物理层概述;─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调制─第3部分:物理层复用和信道编码─第4部分:物理层过程─第5部分:物理层测量─第6部分:MAC协议─第7部分:RLC协议─第8部分:PDCP协议─第9部分:RRC协议本部分是第8部分。
与3GPP TS 36.323-900的技术内容保持一致。
3GPP_36.212-860(中文)
3GPP_36.212-860(中文)3GPP TS 36.212 V8.6.0 (2009-03)Technical Specification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The present document has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M) and may be further elaborated for the purposes of 3GPP. The present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ject to any approval process by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nd shall not be implemented.This Specification is provid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ork within 3GPP only. The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ccept no liability for any use of this Spec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report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3GPP TM system should be obtained via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Publications Offices.Keywords3GPPPostal address3GPP support office address650 Route des Lucioles – Sophia AntipolisValbonne – FranceTel. : +33 4 92 94 42 00 Fax : +33 4 93 65 47 16InternetCopyright NotificationNo part may be reproduced except as authorized by written permission.The copyright and the foregoing restriction extend to reproduction in all media.2009,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RIB, ATIS, CCSA, ETSI, TTA, TTC).All rights reserved.UMTS?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ts members3GPP?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ts Members and of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LTE?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currently being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 ts Members and of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GSM? and the GSM logo are registered and owned by the GSM AssociationContentsForeword (5)1Scope (6)2References (6)3Definitions,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6)3.1 Definitions (6)3.2Symbols (6)3.3 Abbreviations (7)4Mapping to physical channels (7)4.1Uplink (7)4.2Downlink (8)5Channel coding, multiplexing and interleaving (8)5.1Generic procedures (8)5.1.1CRC calculation (8)5.1.2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 (9)5.1.3Channel coding (10)5.1.3.1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 coding (11)5.1.3.2Turbo coding (12)5.1.3.2.1Turbo encoder (12)5.1.3.2.2Trellis termination for turbo encoder (13)5.1.3.2.3Turbo code internal interleaver (13)5.1.4Rate matching (15)5.1.4.1Rate matching for turbo coded transport channels (15)5.1.4.1.1Sub-block interleaver (15)5.1.4.1.2Bit collection, se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16)5.1.4.2Rate matching for convolutionally coded transport channels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18)5.1.4.2.1Sub-block interleaver (18)5.1.4.2.2Bit collection, se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19)5.1.5Code block concatenation (20)5.2Uplink transport channels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20)5.2.1Random access channel (20)5.2.2Uplink shared channel (20)5.2.2.1Transport block CRC attachment (21)5.2.2.2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 (22)5.2.2.3Channel coding of UL-SCH (22)5.2.2.4Rate matching (22)5.2.2.5Code block concatenation (22)5.2.2.6 Channel cod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22)5.2.2.6.1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wideband CQI reports (27)5.2.2.6.2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higher layer configured subband CQI reports (28)5.2.2.6.3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UE selected subband CQI reports (28)5.2.2.6.4Channel coding for CQI/PMI information in PUSCH (29)5.2.2.7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30)5.2.2.8 Channel interleaver (31)5.2.3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PUCCH (33)5.2.3.1Channel coding for UCI HARQ-ACK (33)5.2.3.2Channel coding for UCI scheduling request (33)5.2.3.3Channel coding for UCI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33)5.2.3.3.1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wideband reports (34)5.2.3.3.2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UE-selected sub-band reports (35)5.2.3.4Channel coding for UCI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HARQ-ACK (36)5.2.4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PUSCH without UL-SCH data (37)5.2.4.1 Channel cod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37)5.2.4.2 Control information mapping (38)5.2.4.3 Channel interleaver (38)5.3Downlink transport channels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38)5.3.1Broadcast channel (38)5.3.1.1Transport block CRC attachment (39)5.3.1.2Channel coding (39)5.3.1.3 Rate matching (40)5.3.2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aging channel and Multicast channel (40)5.3.2.1Transport block CRC attachment (41)5.3.2.2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 (41)5.3.2.3Channel coding (41)5.3.2.4Rate matching (41)5.3.2.5Code block concatenation (41)5.3.3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42)5.3.3.1DCI formats (42)5.3.3.1.1Format 0 (42)5.3.3.1.2Format 1 (43)5.3.3.1.3Format 1A (44)5.3.3.1.3A Format 1B (46)5.3.3.1.4Format 1C (47)5.3.3.1.4A Format 1D (47)5.3.3.1.5Format 2 (48)5.3.3.1.5A Format 2A (52)5.3.3.1.6Format 3 (54)5.3.3.1.7Format 3A (54)5.3.3.2CRC attachment (55)5.3.3.3Channel coding (55)5.3.3.4Rate matching (55)5.3.4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55)5.3.4.1Channel coding (56)5.3.5HARQ indicator (56)5.3.5.1Channel coding (56)Annex A (informative): Change history (58)ForewordTh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The content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 are subject to continuing work within the TSG and may change following formal TSG approval. Should the TSG modify the content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 it will be re-released by the TSG with an identifying change of release date and an increase in version number as follows:Version x.y.zwhere:x the first digit:1 presented to TSG for information;2 presented to TSG for approval;3 or greater indicates TSG approved document under change control.Y the second digit is incremented for all changes of substance, i.e. technical enhancements, corrections, updates, etc.z the third digit is incremented when editorial only chang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document.1 ScopeThe present document specifies the coding, multiplexing and mapping to physical channels for E-UTRA.2 ReferencesThe following documents contain provisions which, through reference in this text, constitute provision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References are either specific (identified by date of publication, edition number, version number, etc.) or non-specific.For a specific reference, subsequent revisions do not apply.For a non-specific reference, the latest version applies. In the case of a reference to a 3GPP document (includinga GSM document), a non-specific reference implicitly refers to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at document in the sameRelease as the present document.[1] 3GPP TR 21.905: "Vocabulary for 3GPP Specifications".[2] 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3] 3GPP TS 36.21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procedures".[4] 3GPP TS 36.306: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5] 3GPP TS36.32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edium Access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3 Definitions,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3.1 Definitions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given in [1] and the following apply. A term defined in the present document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ame term, if any, in [1].Definition format: .3.2 Symbols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 the following symbols apply:DLN Downlink bandwidth configuration, expressed in number of resource blocks [2] RBULN Uplink bandwidth configuration, expressed in number of resource blocks [2] RBPUSCHN Number of SC-FDMA symbols carrying PUSCH in a subframesym bPUSCH-initialN Number of SC-FDMA symbols carrying PUSCH in the initial PUSCH transmission subframe symbULN Number of SC-FDMA symbols in an uplink slotsymbN Number of SC-FDMA symbols used for SRS transmission in a subframe (0 or 1).SRS3.3 Abbreviations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document, the following abbreviations apply:BCH Broadcast channelCFI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P Cyclic Prefix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L-SCH Downlink Shared channel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HI HARQ indicatorMCH Multicast channelPBCH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CFICH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H Paging channel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HICH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MCH 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RI Rank Indication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TPMI 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UCI U 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L-SCH Uplink Shared channel4 物理信道映射4.1 上行表4.1-1给出了上行传输信道和相应的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关系。
3GPP协议TS 24008中文版
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
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
002中定义.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
006)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3GPP中文协议(扩频和调制)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TD-S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物理层—扩频和调制TD-S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Physical Lay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hysical Layer—Spreading and Modulation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缩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概述. (1)3数据调制 (1)3.1符号速率和符号周期 (1)3.2比特到信号星座图的映射关系 (1)3.3脉冲成形滤波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翻译小组成员翻译的部分姓名俱乐部ID 电子邮件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5-9 孙扬 phaeton yang_sun_80@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9-11 赵建青 happyqq zjqqcc@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1-14 周翔babytunny babytunny@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马进xma 2003xm@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bluesnowing bluesnowing@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1-24 tonyhunter tonyhunter@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6-28,37 maggie maggiemail88@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9-32 caisongjin caisongjin@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33-36 陈华安 ny2k3d4c c_huaan@关于“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3G Research&Localization Group of Mobile Club,简称3G RLG.MC由移动通信俱乐部()发起成立的。
3G RLG.MC致力于3G的本土化研究工作,工作方式是开放式的,非盈利目的的。
任何个人、组织均可参与3G RLG.MC。
3G RLG.MC最高纲领:成为中国最大的3G 研究社区和中文化团队,推进中国3G通信事业健康发展。
3G RLG.MC初级纲领:让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能参与到3G中文化和学习中来,促进业界交流,营造一个深入探讨学习和交流3G的平台前 言这个技术规范(TS)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
当前这篇文档的内容服从于TSG内部的持续工作,而且会在TSG的正式批准之下进行变动。
TSG可能会修改当前这篇文档的内容,这篇文档会由TSG在相同的发布时间间隔内重新发布,而这篇文档的版本号会按下面的方式增加:版本 x.y.z这里:第一个数字x:1呈送给TSG作为信息;2呈送给TSG等待批准;3或者更大的数字表明这个文档是在改变控制下TSG批准的文档。
y 第二个数字将会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动发生的时候被增加,例如,技术增强,改正,更新,等等。
z 第三个数字只有在变动被集成到文档的时候被增加。
1 范围这篇文档描述了UTRAN的整体框架,包括内部接口和对射频和Iu 接口的规定。
2 参考文献以下文档包含本文通过参考引用的方式所提供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组成了当前的这篇文档。
● 引用或者通过文献出版时间,出版版本,版本号等被特别指明,或者没有被特别指明。
● 对于某个指明的引用,原引用的随之的修改不会在本文档中响应出现。
● 对于一个没有指明的引用,只有最近的版本才能在本文中生效。
[1] 3GPP TR 25.990: "Vocabulary".[2] 3GPP TS 23.110: "UMTS Access Stratum Services and Functions".[3] 3GPP TS 25.211: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FDD)".[4] 3GPP TS 25.442: "UTRAN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O&M Transport".[5] 3GPP TS 25.402: "Synchronisation in UTRAN Stage 2".[6] 3GPP TS 23.003: "Numbering, Addr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7] 3GPP TS 25.331: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8] 3GPP TS 23.101: "General UMTS Architecture".3 定义和缩写3.1 定义对于当前这篇文档,我们使用以下的措辞和定义方式:ALCAP:传输信令协议用来建立和销毁传输信使的通用名字。
Cell:一个射频网络对象,这个对象可以被用户设备从一个UNTRAN接入点向一个地理区域广播的蜂窝识别码来确定这个对象的唯一性。
cell或者是FDD或者是TDD模式。
Iu:RNC和一个MSC,SGSN或者CBC之间的接口,这个接口提供一个在RNS和核心网络之间互联的接口。
它也可以被看作参考点。
Iub:RNC和Node B之间的接口Iur:两个RNC之间的逻辑接口。
同时逻辑上代表一个在RNC之间的点对点链路,它的物理实现并不需要一个点对点的链路。
Logical Model:Logical Model 使用代表网络元素,网络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连接(终端节点),传输实体(例如连接)等的信息对象来定义一个网络或者网络元素的抽象视图。
在Logical Model中定义的信息对象被连接管理功能使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独立于物理层实现的管理功能。
Node B:在RNS中负责在一个或者更多的蜂窝中从或者向UE发送和接收射频的逻辑节点。
这个逻辑节点是Iub 节点到RNC的终点。
Radio Resources:构成UTRAN中射频接口的资源,如,频率,随机码,扩频因子,公用和专用信道的功率。
Node B Application Part:在Iub接口上的射频网络信令。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在RNS中负责控制无线资源的使用和完整性的逻辑节点。
Controlling RNC:在RNC中负责一个指定的Node B的角色。
任何一个Node B只有一个相应的Controlling RNC。
Controlling RNC对属于它的Node B的逻辑资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Radio Network Subsystem:RNS可以或者是一个完整功能的UTRAN或者是UTRAN的一部分。
RNS在一个UE和UTRAN之间提供指定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和释放的功能。
一个Raido Network Subsystem包括一个RNC并且掌管一个蜂窝集中的资源和传输和接收。
Serving RNS:在一个RNS中相对于在UE和UTRAN之间的一个特定连接的角色。
对于每个和UTRAN有一个连接的UE来说都有一个相应的Serving RNS.The Serving RNS 终止为这个UE服务的Iu。
Drift RNS:在一个RNS中对应于一个UE和UTRAN之间一个特定连接的角色部分。
当在UTRAN和UE之间的连接需要使用被一个Serving RNS控制的蜂窝的时候,那个为Serving RNS提供无线资源的RNS就被称为Drift RNS。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在Iu 接口上的无线网络信令。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在Iur接口上的无线网络信令。
RRC Connection:分别在UE和UTRAN上的RRC对等实体之间的点对点双向连接。
一个UE或者没有RRC连接,或者有一个RRC连接。
User Equipment:带有一个或者几个UMTS用户识别模块的移动设备。
一个允许一个用户通过Uu接口访问网络服务的设备。
UE在参考文献[8]中有详细定义。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是一个识别在Iu和Uu接口之间由RNCs和Node Bs组成的网络部分的概念词。
UTRAN的实例化概念目前还没有被定义。
UTRAN Access Point:在UTRAN内部行使无线传输和接收的概念点。
一个UTRAN接入点和一个特定的蜂窝相联系,例如,在每一个蜂窝里面都有一个UTRAN接入点。
它是一个无线链路在UTRAN边上的终点。
Radio Link:“Radio Link”是指在一个单独的User Equipment和一个单独得UTRAN接入点之间的逻辑链接。
它的物理实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的无线信使传输。
Radio Link Set:再DL中有一个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 的公共初始化命令的一个或者更多的Raido Links。
Uu:在UTRAN和User Equipment之间的无线接口。
RAB sub-flows:Radio Access Bearer 可以由UTRAN通过几个sub-flows实现。
这些sub-flows对应于NAS服务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具有在预定义在RAB之内,例如,不同的可靠性级别的QoS特性。
RAB sub-flows有以下特性:1)RAB 的sub-flows在RAB建立和释放的同时,分别被建立和释放。
2)RAB 的sub-flows 在RAB SAP上被一起提交和传递。
3)RAB的sub-flows由相同的Iu传输信使承载。
4)RAB的sub-flows在SAP和Iu接口之上以一种预定义的方式组织。
这个组织形式是由NAS强加的,这是NAS的协调的责任。
Set of co-ordinated DCHs:set of co-ordinated DCHs 是一些总是联合建立和释放的专有传输信道集合。
在一个互相协调的DCHs中的单独DCHs不能单独操作,例如,如果一个DCH的建立失败了,那么在这个互相协调的DCHs中的所有其他的DCHs的建立都要被失败地终止。
一个互相协调的DCHs集合在一个传输信令上进行传输。
在一个互相协调DCHs集合中的所有DCHs都将拥有相同的TTI。
3.2 缩略语以下的缩略语在本文档中的涵义如下:ALCAP Access Link Control Application Part 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BMC Broadcast/Multicast Control 广播/多播控制BM-IWF Broadcast Multicast Interworking Function 广播多播相互操作功能BSS Base Station Subsystem 基站子系统CBC Cell Broadcast Centre 蜂窝广播中心CBS Cell Broadcast Service 蜂窝广播服务CN Core Network 核心网CPCH Common Packet Channel 公共分组信道CRNC Controll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其DCH Dedicated Channel 专用信道DL Downlink 下行链路DRNS Drift RNS 漂移RNSFACH Forward Access Channel 前向接入信道FFS For Further Study 需要进一步研究GTP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介质接入控制NAS Non 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NBAP Node B Application Part Node B应用部分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RAB Radio Access Bearer 无线接入信使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随机接入信道RANAP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 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器RNS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无线网络子系统RNSAP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 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部分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码SAB Service Area Broadcast 服务区域广播SRNC 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RNS Serving RNS 服务RNSTEID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隧道终点识别码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传输时间间隔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UL Uplink 上行链路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SIM 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MTS用户识别模块UTRAN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4.一般原则UTRAN框架以及接口定义的一般原则:-信令和数据传输网络逻辑分离;-UTRAN和核心网功能与传输功能完全分离;UTRAN和核心网中用的地址方案不能与传输功能的地址方案有所关联,实际上,一些UTRAN或核心网的功能与一些传输功能共存于同一个设备中,这样就不能把传输功能作为UTRAN或者核心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