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态系统管理(3)生态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管理PPT课件
![生态系统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28aa1a31b765ce05081499.png)
风险管理的水平依赖于生态风险评价的质 量和人类可使用的手段。
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来决定这种风险是否可接受,还 是需要减少或阻止。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 效 风险特征化
概应
率的
)风
险 其他方面的考虑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 实验、测定 或研究
减小风险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Ⅱ,1993)
⑤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 体性的管理选择;
⑥管理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双 重性原则。加强规范人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 度的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整体性 在管理中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切忌人为切割。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是生态系统生态 学、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还 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要求生 态学家、社会经济学家和政府管理人员的通力 合作,使生态系统管理更为有效,真正实现资 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 与技术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 毒理学的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 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 某种环境危害效应的科学评价,为生态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 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行动,是一个 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考 虑各种因素,来决定这种风险是否可接受,还 是需要减少或阻止。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 效 风险特征化
概应
率的
)风
险 其他方面的考虑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 实验、测定 或研究
减小风险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Ⅱ,1993)
⑤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 体性的管理选择;
⑥管理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双 重性原则。加强规范人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 度的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整体性 在管理中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切忌人为切割。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是生态系统生态 学、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还 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要求生 态学家、社会经济学家和政府管理人员的通力 合作,使生态系统管理更为有效,真正实现资 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 与技术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 毒理学的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 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 某种环境危害效应的科学评价,为生态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 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行动,是一个 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815eaf0029bd64783e2c65.png)
Pictures speak 1,000 words!
• • • • • • • • Design Inspiration Clarity & Impact Premium Design Subtle Touch Visual Appealing Stylish Design Simplicity & Beauty 3D Effect Stylish templates can be a valuable aid to creative professionals. Each work is featured with simplicity but supreme beauty.
ADD CONTENTS
TEXT
TEXT
ADD CONTEN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Immense
Visual Appeal
PowerPoint is a complete presentation graphics package. It gives you everything you need to produce a professionallooking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ADD CONTENTS ADD CONTENTS ADD CONTENTSADD CONTENTS
• • • • • • • • Design Inspiration Clarity & Impact Premium Design Subtle Touch Visual Appealing Stylish Design Simplicity & Beauty 3D Effect Stylish templates can be a valuable aid to creative professionals. Each work is featured with simplicity but supreme beauty.
ADD CONTENTS
TEXT
TEXT
ADD CONTEN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Immense
Visual Appeal
PowerPoint is a complete presentation graphics package. It gives you everything you need to produce a professionallooking presentation.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ADD CONTENTS ADD CONTENTS ADD CONTENTSADD CONTENTS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ppt课件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c8c13efe4733687f21aa4d.png)
控度; 加强海洋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在硬件条件建设的
基础上,重点发展制度、程序、方法体系和技术支 持系统等; 构建并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监视系统,提高 对突发事件等的发现、预警和处置能力。
大海洋生态系的观点使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主要 是资源和环境管理)从狭义的行政区划管理走向 以生态学和地理学边界为依据的生态系统管理。
【举例】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中韩
18
三、大海洋生态系
198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大海洋生态系”这一科学概念,很快被国际 海洋科学界所接受。1990年在摩纳哥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大海洋生态系大会。
的发展,而且使渔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造成社会 危机。人们意识到需要发展新的渔业管理办法以 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94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就已经将生态系统方法应用 于鱼类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22
1、EFA产生背景
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 峰会上鼓励在渔业管理中实施生态系统方法,以 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一、定义 1. 定义
人们比较认可的其它4个定义。
5
一、定义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 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管理活动中; 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③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衡量;
6
一、定义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④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 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⑤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 性的管理选择; ⑥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基础上,重点发展制度、程序、方法体系和技术支 持系统等; 构建并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监视系统,提高 对突发事件等的发现、预警和处置能力。
大海洋生态系的观点使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主要 是资源和环境管理)从狭义的行政区划管理走向 以生态学和地理学边界为依据的生态系统管理。
【举例】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中韩
18
三、大海洋生态系
198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大海洋生态系”这一科学概念,很快被国际 海洋科学界所接受。1990年在摩纳哥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大海洋生态系大会。
的发展,而且使渔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造成社会 危机。人们意识到需要发展新的渔业管理办法以 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94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就已经将生态系统方法应用 于鱼类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22
1、EFA产生背景
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 峰会上鼓励在渔业管理中实施生态系统方法,以 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一、定义 1. 定义
人们比较认可的其它4个定义。
5
一、定义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 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管理活动中; 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③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衡量;
6
一、定义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④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 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⑤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 性的管理选择; ⑥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8395b1711cc7931b71685.png)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58036bf121dd36a22d8254.png)
– 选择合适 的生态产业 项目,落实 到相应的功 能区,考虑 能否形成产 业链构成循 环经济模式。 空间布局是 否合理
– 设置和配置 生态项目工程: 自然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 区、水源保护 区、生态恢复 工程、绿色廊 道工程、污染 控制工程、生 态灾害防护工 程
– 开展基础设 施的生态化改 造和建设生态 道路、水利设 施、通信工程、 能源设施、生 态建筑、生态 标志。开展生 态社区、产品 流通与市场服 务规划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生态规划的基本要件
生态分析 生态功能定位 与评价 及空间分区
– 生态环境 现状、适应 性、承载力、 服务功能、 敏感性、脆 弱性、风险、 安全与健康 评价,生态 区位分析, 生态预测
– 对规划 区进行总 体的发展 与建设定 位,以及 景观生态 层面上的 功能分区
生态产业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与 生态配套设施与服 选择与配置 生态建设工程 务体系建设工程
3/1/2021
精品课件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主要内容
6.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规划(含重点建设 项目)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题规划、水 环境保护专题规划、水土保持专题规划、各种生态灾 害防治(防洪、防旱、防寒、防风、防地质灾害、防 病虫害、重大环境污染恐慌子、生态退化防治等)规 划、安全应急规划
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
指生态系统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为生命过程所必需的 物质和能量并转化为新的生物质和生物能量的能力。
生态生产力内容
生态服务产品生 产力,如氧气、 土壤肥力
经济产品生产力, 如粮食、燃料
3/1/2021
精品课件
精神文化产品生 产力,如生态文 化、生态道德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7b937551810a6f4248682.png)
− 人类对高度复杂的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 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生态学后果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可预见的判定
(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
− 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 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
③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 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
④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
− 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
⑤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 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
(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 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
(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操作性原则(五项)
(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管理选择。 ⑥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 指导性原则(五项)
(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
− 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 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
③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 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
④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
− 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
⑤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 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
(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 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
(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操作性原则(五项)
(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管理选择。 ⑥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 指导性原则(五项)
第9章-生态系统管理(3)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9章-生态系统管理(3)生态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abb5c4bcd126fff6050b0f.png)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气象条件、水资源、绿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 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 建筑密度、能耗密度、水耗密度和环境污染状况 ➢评价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应用卫星磁带数据与航测照片完成登记工作,还可 借助于专家咨询、民意测验等公众参与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设计
➢产业结构是指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行业) 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区 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产业结构的不同比例对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三次产 业比例) ➢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 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 措施。
生存在与限制因子上下限相距最远的生态位中的 那些种类生存机会最大,风险最小 生态规划采取各项人类活动应处于与上下限风险 值相距最远的位置,使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大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7.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规划中突出“既满足当 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思 想”
单因子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常分为: 3级,即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5级,即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 不适宜; 6级,即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 不适宜、很不适宜。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3.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3)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 ①单因子适宜度评价标准; ②生态规划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 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总体规划。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特点
①以人为本 ②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③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④高效、和谐、可持续
生态与环境管理ppt课件
![生态与环境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601006cfc789eb172dc888.png)
资源管理当前遇到的危机主要是资 源利用不合理和浪费
类的灭绝。 ★ 区域生态环境管理 ○包括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管理、生态试验协作区和省市 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水域生态环境 管理等。 ★ 专业生态环境管理 ○包括工业生态环境管理(如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等 的生态环境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如农、林、牧、 渔等的生态环境管理),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管理(如城 市交通生态环境管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 境设计等),商业、医疗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以及 2019/3/5企业生态环境管理。 11
2019/3/5 8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 护全球生态环境
(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原因。运用 这些原理在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即制定发展规划、执 行发展规划,评价、调整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重视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经济效果,也要重视环 境(或生态)效果,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
2019/3/5
9
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 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 ★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 资源(生态系统)管理 ○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即自然资源最佳利用的管理 工作。包括可更新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永续利 用),以及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管理当前 遇到的危机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浪费。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是由于没有谨慎选择资源使用的方法和目的, 浪费是不合理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合理使用和浪费资源有两个结果,即:“枯竭”和 “掠夺”。对不可更新资源更为明显,包括植物和动 2019/3/5物种 10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国际社会和 各国的主要目标
尤其重要的是满足人类中最穷阶层的需要。但是必须不 侵害生物圈的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的外部极 限(Out-limit)。 3.不同国家中不同的团体,对生物圈提出大不相同 的要求。富国先占有了许多廉价的自然资源,且不合理 的使用自然资源,造成挥霍浪费,因而穷国往往没有任 何选择的余地,只有去破坏生死攸关的自然资源。 4.发展中国家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而应走他 们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者为选择发展方式和 新的生活方式所作的探索,是协凋生态环境和社会全面 发展目标的手段。 2019/3/5 6 6.我们这一代应具有远见,应考虑后代的需要,而
生态系统 PPT课件9 人教版
![生态系统 PPT课件9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070403eefdc8d376ee325d.png)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 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
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
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除此之外,我们身边还有什么生 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一片树林 森林生态系统
•
一块农田: 农田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 草原生态系统
一个湖泊: 湖泊生态系统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第九章 生态规划
![第九章 生态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5fb8a0c02020740be1e9be2.png)
5.生态规划与生态 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境 规划的关系
1)生态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生态规划的内涵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 涵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生态规划是基于一 种生态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思想、共生思维 和演替思想,遵循“循环再生,协调共生,
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
的目标都是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的。
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态 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 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
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 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 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基础 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 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 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 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 态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境 规划的关系
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
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 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 范围和强度的行为。它运用生态学原 理,以空间合理利用,系统关系协调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生态规划的原则
二、生态规划的 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2)协调共生原则 (3)功能高效原则 (4)趋势开拓原则 (5)保护多样性原则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1)生态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前提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生态规划的内涵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 涵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生态规划是基于一 种生态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思想、共生思维 和演替思想,遵循“循环再生,协调共生,
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
的目标都是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的。
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态 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 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
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 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 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基础 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 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 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 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
一、生态规划的 概念
1.生态规划的概念 2.生态规划的内涵 3.生态规划的目的 4.生态规划的任务 5.生态规划与生 态建设 6.生态规划与环境 规划的关系
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
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 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 范围和强度的行为。它运用生态学原 理,以空间合理利用,系统关系协调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生态规划的原则
二、生态规划的 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2)协调共生原则 (3)功能高效原则 (4)趋势开拓原则 (5)保护多样性原则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第三节 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四、环境规划 五、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生态规划的定义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 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 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 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气象条件、水资源、绿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 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 建筑密度、能耗密度、水耗密度和环境污染状况 ➢评价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应用卫星磁带数据与航测照片完成登记工作,还可 借助于专家咨询、民意测验等公众参与的方法来弥 补数据的不足。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1.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工作程序
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 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性能 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 以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 从而使自然的利用、开发及人类其他活动与自然特 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麦克哈格(Ian McHarg)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 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 他于1920年11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克莱得班克地区,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生存在与限制因子上下限相距最远的生态位中的 那些种类生存机会最大,风险最小 生态规划采取各项人类活动应处于与上下限风险 值相距最远的位置,使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大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7.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规划中突出“既满足当 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 思想”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4. 高效和谐原则
将人类聚居地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 个环环相扣的网络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5. 相互制约原则
任意两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促进与抑制关系 充分利用正、负反馈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6. 最小风险原则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特点
①以人为本 ②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③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④高效、和谐、可持续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1.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 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 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 整洁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 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 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 于1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 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 景观规划设 计专业在 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 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 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 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千层饼模式”, 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 重要的革命。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原则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系 统的结构与整体功能的发挥。 协调、共生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3. 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 研究区域或城乡生态要素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 趋势 综合考虑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 划的要求和城乡现状布局 搞好生态功能分区,以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 民生活,利于环境容量的充分利用。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及资源现状、 生态潜力的制约因素等。
①生态过程分析 生态过程的特征是由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生态的结构
与功能所决定的,其自然生态过程实质是生态系统与 景观生态功能的宏观表现。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②生态潜力分析 ➢生态潜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达到的初级生 产水平。它是一个综合反映区域光、温、水和土地 资源配合效果的一个定量指标。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 的资料与数据,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 过程、生态潜力制约
公众参与、实地调查、社会调查、遥感技术与地 理信息系统技术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 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与登记。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1.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工作程序
生态学框架主要步骤: ①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②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析描绘在 图上。 ③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在第二步所收集的 资料。 ④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 适宜度分析,确定适应性等级。 ⑤综合适应性图的建立。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③生态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与评价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 ➢内容 水土流失评价,敏感集水区的确定,具有特殊价值 的亚生态系统及人文景区,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评 价等。
第三节 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四、环境规划 五、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生态规划的定义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 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 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 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气象条件、水资源、绿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 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 建筑密度、能耗密度、水耗密度和环境污染状况 ➢评价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应用卫星磁带数据与航测照片完成登记工作,还可 借助于专家咨询、民意测验等公众参与的方法来弥 补数据的不足。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1.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工作程序
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 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性能 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 以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 从而使自然的利用、开发及人类其他活动与自然特 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麦克哈格(Ian McHarg)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 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 他于1920年11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克莱得班克地区,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生存在与限制因子上下限相距最远的生态位中的 那些种类生存机会最大,风险最小 生态规划采取各项人类活动应处于与上下限风险 值相距最远的位置,使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大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7.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规划中突出“既满足当 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 思想”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4. 高效和谐原则
将人类聚居地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 个环环相扣的网络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5. 相互制约原则
任意两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促进与抑制关系 充分利用正、负反馈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6. 最小风险原则
一、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特点
①以人为本 ②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③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④高效、和谐、可持续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1.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 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 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 整洁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 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 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 于1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 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 景观规划设 计专业在 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 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 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 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千层饼模式”, 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 重要的革命。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原则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系 统的结构与整体功能的发挥。 协调、共生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3. 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 研究区域或城乡生态要素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 趋势 综合考虑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 划的要求和城乡现状布局 搞好生态功能分区,以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 民生活,利于环境容量的充分利用。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及资源现状、 生态潜力的制约因素等。
①生态过程分析 生态过程的特征是由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生态的结构
与功能所决定的,其自然生态过程实质是生态系统与 景观生态功能的宏观表现。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②生态潜力分析 ➢生态潜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达到的初级生 产水平。它是一个综合反映区域光、温、水和土地 资源配合效果的一个定量指标。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 的资料与数据,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 过程、生态潜力制约
公众参与、实地调查、社会调查、遥感技术与地 理信息系统技术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 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与登记。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1.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工作程序
生态学框架主要步骤: ①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②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析描绘在 图上。 ③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在第二步所收集的 资料。 ④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 适宜度分析,确定适应性等级。 ⑤综合适应性图的建立。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生态评价 ③生态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与评价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 ➢内容 水土流失评价,敏感集水区的确定,具有特殊价值 的亚生态系统及人文景区,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评 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