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离度及其优化简介
最新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与色谱
● 温度匹配 流动相须预热至柱温,温度匹 配可以使柱效提高50%以上。
柱后应配冷却单元,使洗脱液温度快速 降到一固定值(如35℃),以避免检测信号 的波动。
● 色谱柱 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其使用温 度一般不超过60℃;HTLC使用以氧化锆、 多孔石墨碳、高分子微球为基质的填料或采 用多配位基有机硅胶为填料。
1、温度 柱温提高到40℃以上,谓之 HTLC(40℃—200℃)
● 温度上升→流动相粘度下降→流速增加 (≤8ml/min)→容量因子K下降→保留时
间缩短
●粘度降低→柱压下降→可采用细粒径填料 (<3um)或长色谱柱→提高柱效
●提高灵敏度 色谱峰高与柱温呈指数函数 关系,即峰高的对数与柱温呈线性关系
1、柱效与流速的关系 存在最佳流速
2、柱效与填料粒径的关系
a)A=2λ·dp 式中 2λ为与填充均匀性有关的因数 dp为填料的粒径
b)小的dp有利于传质
c)减小填料粒径可显著提高柱效
由上表可见,减小dp可显著提高柱效→缩短
恒压
色谱柱 → 增加流速
↓
↓
缩短洗脱时间
三、影响分离效果的其他因素
适当改变流动相的组成、组分的比例或添加 调节剂。
5、N与α对Rs贡献的比较
二、Van Deemtor方程
h=A·F1/3+B/F+Cm·F+Cs·F=A·F1/3+C·F 式中 h=1/N 理论塔板高度
F=流动相流速 Cm,Cs=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浓度 B=纵向扩散的贡献因子(纵向浓度梯度) A=涡流扩散的贡献因子(色谱柱的不均匀性) 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比气体中小4—5个数 量级,所以在HPLC中在通常的流速条件下B项的贡 献可忽略 不计。
气相色谱分析法--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色谱热力学因素(3)
常用固定液 固定相液的选择
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 用非极性固定液。 分离极性物质,一般按极 性强弱来选择相应极性的固 定液。 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 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 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 选用氢键型固定液。 对于复杂组分,一般可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定液 配合使用。
动情况;
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传质阻力有关。
色谱热力学因素(1)
分配系数K: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
两组分分配系数不同,则在色谱柱中有不同的保留值,因而就以
不同的速度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达到分离。 组分分子结构不同,组分性质不同,则相应的分配系数也不同, 这是色谱分离的基础。
1 M 载气
;
M载气↑,B值↓。
色谱动力学因素(4)
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 C =(Cg + CL)
2 0.01k d f Cg 2 (1 k ) Dg
d2 2 k f CL 3 (1 k ) 2 DL
k为容量因子; Dg /DL为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 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阻力。
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1)
载气流速的选择
较高 载气 流速 较低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 要因素,流速,柱效。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 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u有一 最佳值
H=A
B Cu u
H~u曲线的绘制 最佳载气流速的获取 实际载气流速的选择
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
气相色谱分析法
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吴朝华
问题引入
请仔细观察右面的4个色谱分离图,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
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是指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参数调整来控制分离度,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选择性。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是将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通过分离与鉴定化合物,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离度是指分析中化合物峰的峰形、峰宽和峰高等参数,它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调整液质联用分离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1.柱选取柱是液相色谱分离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柱对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标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对于复杂的样品,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较好分离能力和选择性的柱型,如C18和C8柱。
柱的长度和内径也会对分离度产生影响,较长的柱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而较细的柱则可以提高灵敏度。
2.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是指在液相色谱过程中用于流动和携带样品的溶液。
它的组成和性质会直接影响分离度。
在调整流动相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pH值、缓冲剂浓度、有机溶剂比例和离子强度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样品的极性和疏水性,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3.梯度条件优化梯度条件是指在液相色谱过程中,流动相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通过调整梯度条件,可以控制样品在柱上的滞留时间,从而影响分离度。
一般情况下,较陡的梯度可以提高分离度,但也可能引起峰形变化。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分离度和峰形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梯度条件。
4.流速和温度调整流速和温度也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常用的参数。
流速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分离度和分析时间的平衡,较低的流速可以提高分离度,但可能会延长分析时间。
温度的调整可以改变样品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5. MS参数优化在液质联用分析中,质谱仪的参数设置也会对分离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包括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和碰撞气体流量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影响质谱信号的强度和峰形,进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总之,液质联用分离度调整是一个综合考虑和优化各种因素的过程。
离子色谱中常用的改善分离度的方法
离子色谱中常用的改善分离度的方法1、稀释样品对组成复杂的样品,若待测离子对树脂亲合力相差颇大,就要作几次进样,并用不同浓度或强度的淋洗液或梯度淋洗。
对固定相亲合力差异较大的离子,增加分离度的最简单方法是稀释样品或作样品前处理。
例如盐水中SO2-4和Cl-的分离。
若直接进样,其色谱峰很宽而且拖尾,表明进样量已超过分离柱容量,在常用的分析阴离子的色谱条件下,30min之后Cl-的洗脱仍在继续。
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恢复稳定基线之前不能再进样。
若将样品稀释10倍之后再进样就可得到Cl-与痕量SO2-4之间的较好分离。
对阴离子分析推荐的最大进样量,一般为柱容量的30%,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大的平头峰或肩峰2、改变分离和检测方式若待测离子对固定相亲合力相近或相同,样品稀释的效果常不令人满意。
对这种情况,除了选择适当的流动相之外,还应考虑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
例如,NO-3和ClO-3,由于它们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共淋洗。
但ClO-3的疏水性大于NO-3,在离子对色谱柱上就很容易分开。
又如NO-2与Cl-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的保留时间相近,常见样品中Cl-的浓度又远大于NO-2,使分离更加困难,但NO-2有强的UV吸收,而Cl-则很弱,因此,应改用紫外作检测器测定NO-2,用电导检测Cl-,或将两种检测器串联,于一次进样同时检测Cl-与NO-2。
对高浓度强酸中有机酸的分析,若采用离子排斥,由于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排除,将不干扰有机酸的分离。
3、样品前处理对高浓度基体中痕量离子的测定,例如海水中阴离子的测定,最好的方法是对样品作适当的前处理。
除去过量Cl-的前处理方法有:使样品通过Ag型前处理柱除去Cl-,或进样前加AgNO3到样品中沉淀Cl-;也可用阀切换技术,其方法是使样品中弱保留的组分和90%以上的Cl-进入废液,只让10%左右的Cl-和保留时间大于Cl-的组分进入分离柱进行分离。
色谱参数 分离度
色谱参数中的分离度(Resolution)是指在色谱分离中,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程度,也就是峰之间的分离宽度。
分离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分离两峰的距离来表示,单位为时间(例如,分钟)或距离(例如,波长)。
分离度是评价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色谱分离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一般来说,分离度越高,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程度就越好,分离结果就越准确和可靠。
而分离度较低时,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程度就较差,分离结果就不够准确和可靠,可能会出现峰重叠和峰混淆等现象。
影响分离度的因素包括色谱柱的柱型、柱长、柱温、流速、固定相的性质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分离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和分离度。
仪器分析-色谱分离度
主讲教师:吕超 第十章 色谱第三节 色谱分离度分离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的实际分离程度。
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分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分离度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分离度01 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03 柱效较低,△K 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04△K 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
02△K 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分离度的表达式定义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
分离度的表达式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R=1:分离程度98%;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分离度R 的定义并没有反映影响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实际上,分离度是受柱效( n ) 、选择因子(α)和容量因子( k )三个参数的控制。
上式即为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也可表示为: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同理, 可得:也可表示为:提高分离度的途径(1)提高柱效A增加柱长: n增加2倍时R只增大1.4倍B降低塔板高度H: 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好方法C采用直径较小、粒度均匀的固定相D控制较薄的液膜厚度E选择适宜的流动相、流速和温度等提高分离度的途径(2)增大容量因子kR 随 k 增大而增大,但是分析时间也随之延长为了增大k值,可采用的方法:(1)GC: 增加固定液的用量,适当降低柱温(2)LC: 适当采用极性较小一些的流动相提高分离度的途径(3)增大选择性因子α值由于α的微小变化,都对R有很大的影响,增大α值是改善分离度的最有力的手段为了增大α值,可采用的方法:(1)GC: 适当降低柱温(2)LC: 通过控制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来调整α存在的问题:α的变化不像n和k有规律可循。
HPLC分离条件的优化步骤以及定量计算公式的选择
在HPLC分析中,死时间表示了一个在高效液 相色谱固定相上未被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
3.分离条件的优化
死时间t M的测量比较困难,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由色谱柱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 t M = Lπ r2 εT / F 式中,L为柱长,cm;r为柱内径半径,cm;F为 流动相体积流速,cm3/s; εT 为总孔率,对全多孔 固定相为0.84,对化学键和固定相、离子交换剂为 0.75,对薄壳型固定相为0.42。
用UVD检测:反相可用NaCl、NaNO3、HNO3、 HClO3、苯甲酸、苦味酸、尿嘧啶水溶液作探针测 死时间,测量误差较大。正相可用四氯乙烯、四氟 乙烯作探针测死时间。
3.分离条件的优化
3.2 色谱柱操作参数的选择
色谱柱操作参数:柱长L、柱内径Φ 、柱内填充固 定相的粒度d p、柱压力降△p和对应于每米柱长的 理论塔板数n表示的柱效。 分析型色谱柱,选择操作参数的一般原则如下: 色谱柱长L 10~25cm;柱内径 Φ (直径) 4~6mm;固定相的粒度d p 5~10µm;柱压力降△p 5~14MPa;理论塔板数 n (2~5)×10 3~( 2~10) ×10 4块/m
参考文献: [1] 于世林.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4 [2] 张庆合. 高效液相色谱实用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
[3] 傅若农. 色谱分析概论[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4] 张祥民. 现代色谱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5] 汪正范. 色谱定性与定量[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HPLC分离条件的优化步骤以及定 量计算公式的选择
主要内容
HPLC分离优化基本概念
HPLC分离条件的优化步骤以及定量计算公式的选择
不同柱子其保留性差异很大,相同条件,不 同柱子比例会不一样。 不同色谱柱需合适的pH范围,一般在2.57.5之间,有的色谱柱比较耐碱,kromasil可以到 10,而杂化xterra在1-12,XDB在pH3-11.
3.分离条件的优化
3.1 容量因子和死时间的测量
在HPLC分析中,容量因子k′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参数,对如何选择流动相的溶剂组成、改善多组分 分离的选择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k′=t ′R/t M
式中,Ai—组分i的峰面积;
ƒ′i—i组分的质量校正因子
4.定量计算公式的选择
二、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 直接比较法) 在HPLC中比较常用,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绝对 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是相对定量方法) 测定样品中组分含量时,根据峰面积和峰高在标 准工作曲线上直接查出进入色谱柱中样品组分的浓度 ,也可通过下式计算 pi / % = f i / A i(h i) 式中,A i(h i) —i组分的峰面积(峰高) f i—i组分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
3.分离条件的优化
2.由色谱柱的操作参数进行计算 t M =ΦηL2/△pd p2 式中,Φ为阻抗因子;η为流动相的动力黏度;L 为柱长; △p为柱压力降;d p为固定相粒径 3.依据经验公式计算 当dc/dp≥10 时,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t M: t M =L / u 对全多孔固定相 对非多孔固定相 u=1.5F/dc2 u=3F/dc2
3.分离条件的优化
对组成复杂、由具有宽范围k′值组分构成的 混合物,需用梯度洗脱技术,才能使样品中每个组 分都在最佳状态下洗脱出来。(采用梯度洗脱通常 能将组分的k′值减小至原来的1/10~1/100,从而 缩短了分析时间。)
3.4 相邻组分的选择性系数和分离度的选择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与优化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与优化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开。
它在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和优化方法。
一、色谱分离技术原理色谱分离技术是通过将样品溶液在特定条件下经过一种特殊的吸附柱或离子交换柱等,使样品中的化合物按照一定的规律逐个洗脱,进而达到对样品成分分离的目的。
具体来说,色谱分离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亲和色谱,另一种是分配色谱。
1. 亲和色谱亲和色谱是利用固定在柱子内的吸附剂与待分离物分子结合的一种色谱分离方法。
吸附剂通常是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当待分离物分子在柱子中进行流动时,会选择性地吸附在吸附剂表面,而其他物质则流出柱子。
亲和色谱中,吸附剂的种类决定了其与待分离的物质的亲和力大小。
利用亲和力的差异,可以将各种物质分离开来。
2. 分配色谱分配色谱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系统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柱子通常被填充上粉末状的吸附剂,并使液体流经柱子。
柱子内的液体通常是极性的,某一种分子在流经柱子的过程中分配到了柱子内的吸附剂上,其他分子则溶解于液体中继续前进,实现分离。
分配色谱中,液相的选择对分离色谱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分配剂有正己烷、环己烷、甲醇、乙醇等。
二、色谱分离技术的优化色谱分离技术的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与操作条件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对于色谱分离技术的优化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色谱分离技术的优化。
1. 选择合适的柱子不同柱子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因此选择合适的柱子非常重要。
例如,亲和色谱中,选择具有与目标物质结合特异性的固定相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而分配色谱中,在选择液相时应特别注意其同目标物质的相容性。
2. 选择合适的液相对于分配色谱技术,液相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液相的选择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的pH 值和离子强度来实现。
而亲和色谱中的选择是通过调整配制缓冲液来达到目标的。
如何优化SEC分离色谱条件
如何优化SEC分离色谱条件SEC(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尺寸排阻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确定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聚合度和形态等相关信息。
优化SEC分离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下面将从样品准备、流动相和柱包装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优化SEC分离色谱条件。
首先,样品准备是SEC分离的重要一步。
样品的准备应该尽量使其浓度适中。
如果样品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柱堵塞;如果样品浓度过低,则会使检测信号较弱。
因此,需要根据样品性质进行合理的稀释。
此外,还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除去杂质和颗粒物,避免对柱混塞和分离效果产生干扰。
其次,流动相选择对SEC分离也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样品溶解度、柱温、柱龄和检测器的性质。
在选择流动相时,优先选择合适的缓冲盐和缓冲剂,如磷酸盐缓冲液、甘露醇等。
此外,可以添加一些有机添加剂来调节柱的表面活性,改善分离效果。
如果样品容易聚集,可以使用一些解聚剂,如增塑剂或表面活性剂,来避免高聚物的形成。
最后,柱包装是SEC分离的关键环节。
柱的内径、长度和填充剂类型都对SEC分离的效果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较小的内径柱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但可能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
柱的长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
较长的柱能够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但分析时间也会延长。
填充剂的选择要根据分析目标和样品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常用的填充剂有凝胶体和流动相选择性树脂。
凝胶体填充剂分子量范围较窄,适用于粗分离;而流动相选择性树脂则具有较广的分子量范围,适用于更精细的分离。
可以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填充剂。
综上所述,优化SEC分离色谱条件需要综合考虑样品准备、流动相和柱包装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稀释样品、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和填充剂,可以提高SEC分离的效率和分辨率,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优化,如改变柱尺寸、柱长度和检测器条件等。
液相如何改善峰形与提升分离度总结
液相如何改善峰形与提升分离度总结液相色谱(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和环境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液相色谱分析中峰形不理想和分离度不够的情况经常出现。
本文将总结如何改善液相色谱中的峰形和提高分离度。
一、改善峰形的方法:1.优化流动相组成:流动相的组成对峰形有很大影响。
可以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标进行调整,如改变有机溶剂的比例、添加缓冲剂等。
2.调整pH值:一些化合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峰形变差。
因此,正确调整流动相的pH值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
3.优化流速:流速的选择也会对峰形产生影响。
较慢的流速有助于峰形的改善,但也会导致分析时间延长。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权衡。
4.调整柱温:柱温对于一些化合物的分离和峰形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调整柱温,可以改变分解速率、扩散速率和保留行为,从而改善峰形。
二、提升分离度的方法:1.选择适当的柱:柱的选择是提高分离度的关键。
有时可能需要更具选择性的柱材,或者尝试不同类型的柱,如反相、离子交换、正相等。
同时要注意柱的长度、粒径和孔径大小的选择。
2.优化柱温:柱温的调整不仅可以改善峰形,同时也会影响分离度。
通过调整柱温,有时可以改变不同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从而提高分离度。
3.调整流速:流速的选择也会对分离度产生重要影响。
较慢的流速可以提高分离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分析时间。
因此,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权衡。
4.优化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对于提高分离度也是很关键的。
如添加添加剂、调整样品的pH值、进行萃取等预处理步骤,可以减少可能的干扰物,提高分离度。
总结:对于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改善峰形和提高分离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优化流动相组成、调整pH值、优化流速、柱温以及选择适当的柱材等方法,可以改善峰形。
而通过选择适当的柱、优化柱温、调整流速以及进行样品前处理等方法,可以提高分离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善峰形和提高分离度的方法,以提高液相色谱技术的分析能力和可靠性。
hplc提高分离度的方法
hplc提高分离度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复杂的化合物混合物。
提高HPLC分离度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以下是提高HPLC分离度的一些方法:1.优化流动相选择:流动相的组成对HPLC分离度有很大影响。
优化流动相组成可以提高分离度。
常见的流动相组成包括溶剂和缓冲液。
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溶解目标化合物是很重要的。
另外,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可以提供目标化合物所需的pH值和离子强度,改善分离度。
2.改变柱温和流速:柱温和流速也会影响分离度。
提高柱温可以增加目标化合物的动力学,从而提高分离度。
然而,柱温过高可能导致一些化合物不稳定。
流速对于分离度也有影响。
流速过高可能导致分离度减小,因为化合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柱中相互分离。
因此,调整柱温和流速可以优化分离度。
3. 使用适当的柱:柱是HPLC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分离度有很大影响。
选择适当的柱可以改善分离度。
一般来说,柱的长度越长,分离度越高,但也会增加分析时间。
柱的粒径越小,分离度也越高。
常见的柱填料有C18、C8、Phenyl和CN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柱填料可以提高分离度。
4.使用尽可能高的检测波长: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可以提高灵敏度和分离度。
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波长下可能有不同的吸光度,因此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最大化化合物的吸光度,提高分离度。
5.优化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HPLC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通过去除干扰物来提高分离度。
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稀释、净化、提取和前衍生化等。
选择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以减小干扰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分离度。
6.使用梯度洗脱方法:梯度洗脱方法利用不同流动相的混合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通过优化梯度洗脱条件,可以提高分离度。
梯度洗脱方法通常会增加HPLC分析时间,但可以提高分离效果。
7.使用溶剂修饰剂:溶剂修饰剂是一种常用的提高分离度的方法。
添加少量的溶剂修饰剂可以改变流动相的性质,从而提高分离度。
液相色谱峰分离度1.2
液相色谱峰分离度1.2
液相色谱峰的分离度为1.2,意味着色谱柱对于目标峰的分离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分离两个相邻的峰。
分离度是衡量色谱柱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越大,表明色谱柱的分离能力越好。
在液相色谱中,分离度通常用Rs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s=2(tR2-tR1)/(W1+W2),其中tR2和tR1分别为两个相邻峰的保留时间,W1和W2分别为两个相邻峰的峰宽。
分离度与色谱柱的性能、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等因素有关。
在液相色谱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是提高分离度的关键。
同时,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通过调整流速、柱温等参数进一步优化分离效果。
总之,液相色谱峰的分离度为1.2表明该色谱柱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能够满足大多数液相色谱分析的要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3.体会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4.掌握色谱柱性能评价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二、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法,色谱分离条件对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使被测混合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分离度大于1.5,峰形基本对称。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其分离性能可通过塔板数、选择性因子和分离度来进行评价,本实验的另一个要求学会是对色谱柱的性能进行评价。
有效塔板数是评价色谱柱柱效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22''1/25.5416R R t t n Y Y ⎛⎫⎛⎫== ⎪ ⎪⎝⎭⎝⎭ 式中:t ’R 为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Y 1/2为色谱峰的半峰宽度,Y 为色谱峰的峰底宽度。
选择性因子是评价色谱柱对两组分分离选择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R(2)R(1)t t α'=' 分离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总效能的指标,两个色谱峰的半峰宽分离度可以通过下式计算:()(2)(1)1/2(1)1/2(2)-12R R t t R Y Y '=+R=0.59R ' 三. 已具备的色谱仪器条件1. 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
载气:氮气2. 填充色谱柱:2m ×3mm i.d.,5% SE-30,102硅烷化白色担体,100-120目四、样品信息1. 丁酮(78℃),环己烷(80.7℃),正庚烷(98.5℃),甲苯(110.6℃),乙酸正丁酯(126.1℃)混合试样(等体积比)2. 上述五种物质的纯品3. 空气五、实验步骤1.混合样品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
待优化色谱条件包括:柱温进样器温度检测器温度载气流速桥电流进样量2.用空气测定死时间。
3.各色谱峰的定性鉴定六、数据记录及处理1.记录实验条件优化过程,包括实验条件、分离情况定性描述。
色谱分离理论
469(1998))
28
分离速度
分析速度决定分析时间。简单地讲,分析时间不少 于最后一个样品峰的保留时间:
21
柱温 T℃ 或 Org.%流相 强溶剂A%
5 2 1
time
程序升温和梯度洗拖曲线
22
改变k的特殊方法: ⑴ 程序升温:在分离过程中, 柱温按预定速率, 随时间呈线性
或非线性增加, 以使各组分在最佳柱温下流出色谱柱。程序升 温用于气相色谱。
23
对于宽沸程的多组分混合物,可采用程序升温法,即在分析过程中按一定速度提高柱 温,在程序开始时,柱温较低,低沸点的组分得到分离,中等沸点的组分移动很慢,高 沸点的组分还停留于柱口附近;随着温度上升,组分由低沸点到高沸点依次分离出来。
减少至2左右, 得到良好分离。最后, 将条件从(b)改
到(c), 使组分5和6良好分离。
在一般分离过程中 , 峰宽连续增加, 特别在分离后阶
段, 峰容量变小。采用(d)这种特殊技术后, 谱带宽
度在分离过程中维持不变, 因而在色谱图的有限空间内,
可容纳更多的峰。由于峰变窄, 有利于痕量组分的检测,
而且使分析时间减少。
● 分离度一定, 如R = 1.5, k越大, 达到该分离度所 需的N值越小, 即所需柱子越短。但是k不是越大越 有利。观察以下数据:
k 0.5 1.0 3.0 5.0 8.0 10 30 50 k/(1+k) 0.33 0.50 0.75 0.83 0.89 0.91 0.97 0.98
离子色谱中常用的改善分离度方法
1、稀释样品对组成复杂的样品,若待测离子对树脂亲合力相差颇大,就要作几次进样,并用不同浓度或强度的淋洗液或梯度淋洗。
对固定相亲合力差异较大的离子,增加分离度的最简单方法是稀释样品或作样品前处理。
例如盐水中SO2-4和Cl-的分离。
若直接进样,其色谱峰很宽而且拖尾,表明进样量已超过分离柱容量,在常用的分析阴离子的色谱条件下,30min之后Cl-的洗脱仍在继续。
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恢复稳定基线之前不能再进样。
若将样品稀释10倍之后再进样就可得到Cl-与痕量SO2-4之间的较好分离。
对阴离子分析推荐的最大进样量,一般为柱容量的30%,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大的平头峰或肩峰2、改变分离和检测方式若待测离子对固定相亲合力相近或相同,样品稀释的效果常不令人满意。
对这种情况,除了选择适当的流动相之外,还应考虑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
例如,NO-3和ClO-3,由于它们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共淋洗。
但ClO-3的疏水性大于NO-3,在离子对色谱柱上就很容易分开。
又如NO-2与Cl-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的保留时间相近,常见样品中Cl-的浓度又远大于NO-2,使分离更加困难,但NO-2有强的UV吸收,而Cl-则很弱,因此,应改用紫外作检测器测定NO-2,用电导检测Cl-,或将两种检测器串联,于一次进样同时检测Cl-与NO-2。
对高浓度强酸中有机酸的分析,若采用离子排斥,由于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排除,将不干扰有机酸的分离。
3、样品前处理对高浓度基体中痕量离子的测定,例如海水中阴离子的测定,最好的方法是对样品作适当的前处理。
除去过量Cl-的前处理方法有:使样品通过Ag+型前处理柱除去Cl-,或进样前加AgNO3到样品中沉淀Cl-;也可用阀切换技术,其方法是使样品中弱保留的组分和90%以上的Cl-进入废液,只让10%左右的Cl-和保留时间大于Cl-的组分进入分离柱进行分离。
对含有大的有机分子的样品,应于进样前除去有机物,较简单的方法是用Dionex的前处理柱OnGuard的RP或P柱或在线阀切换除去有机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离度及其优化简介黄秋鑫(学号:200728016537055)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摘要: 本文介绍色谱分离度的含义、影响分离度因素及常用优化离子色谱分离度方法,对实际应用色谱法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 色谱法 分离度 优化一、分离度的定义分离度(resolution )又称分辨率[1],为了判断难分离物质对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用分离度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全面反映两峰分离程度的参数。
分离度等于相邻两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的峰底宽度之和的一半的比值: ())()()()(21B b A b A R B R t t R ωω+-= 或 ⎪⎪⎭⎫ ⎝⎛+-=)(21)(21)()(699.1)(2B A A R B R t t R γγ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值反映了色谱分离的热力学性质;色谱峰的宽度则反映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因此分离度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并定量地描述了混合物中相邻两组分的实际分离程度,因此用它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的指标。
当两峰等高,峰开对称且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从理论上证明,若R=0.8时,分离程度89%;R=1.0时,4δ分离(峰间距4δ),分离度达98%;R=1.5时,6δ分离,分离度达99.87%。
一般采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志。
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c)中A/B 两峰完全分离。
实现分离的条件:相对保留值a 增大(组分分配比之差△K D 增大),分离的可能性增大,其峰间距也增大;柱效能n 增大,峰宽减小。
二、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假设相邻两峰的峰底宽度相等,即ωb(1)=ωb(2)()()()⎪⎭⎫ ⎝⎛-⎪⎭⎫ ⎝⎛+=⎪⎪⎭⎫ ⎝⎛-⎪⎭⎫ ⎝⎛+=-⎪⎭⎫ ⎝⎛+=⎪⎭⎫ ⎝⎛+=∴⎪⎭⎫ ⎝⎛+===∴⎪⎪⎭⎫ ⎝⎛=-=-=-=-=+-=ααωωωωωωωωω1'1'411'1'411'1'41'1'41','1'4116','161''1'''''''2122,12,122,122)2()2(2)2()2(22,1)2()2()2()2(2,1)2()2()2()1()2()2()2()1()2()1()2()1()2(k k n r r k k n r k k n R k k n t k k n n n n t t n r t t r t t t t t t t t t R b R effeff eff b R b R effb R R b R b R R R R b R R b b R R 又 其中:n 为色谱柱效;k ’为分配比;α=r 1,2为相对保留值;t 为保留时间;t ’为相对保留时间;ω为峰宽。
上式称为基本分离方程式,是色谱分析中最重要的方程式之一,可以计算给定体系所能达到的分离度和达到某一分离度所需的色谱柱长。
三、影响分离度的因素从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中可以看出,分离度R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3.1 色谱柱效n随着n 增大,2n 增大,R 也随着增大。
增加n 的方法:①降低H ,制备性能优良的柱子,在最优化的条件下操作;②增加柱长:a.若系统压力不变,则必须降低流速; b. 若分析时间不变,则必须增大柱压,对设备要求提高。
3.2 相对保留值α α增大,αα1-也随着增大(但<1),柱选择性提高,R 增大。
但由于αα1-为一指数函数,曲线变化如下:α从1.01~1.1,增加9%,R 增加9倍;α从1.5~2.0,增加33%,R 增加1.5倍;α较大时,对R 的影响小。
因此,α一般在1~2范围内改变即可。
若要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在k ’不变的情况下,α的微小增加,将使n 显著下降。
如表1所示。
改变α的方法:气相色谱中可改变其固定相和柱温;液相色谱中可改变其固定相和流动相。
表1 α/n/R 之间变化关系 1.01 1.03 1.05 1.07 1.10 1.20 1.30 1.0163000 18900 7060 3740 1940 576 301 1.5367000 42500 15900 8420 4360 1300 6773.3 分配比 k ’分离度正比于溶质在固定相中所占的分数。
即总的说,k ’增大,R 增大,如下表所示。
k’ 00.5 1.0 2.0 3.0 5.0 10 50 100 '1'k k + 0 0.33 0.5 0.67 0.75 0.85 0.91 0.98 0.99 从上表可看出:当k ’很小时,'1'k k +随k ’增大,R 迅速增大;k ’>5以后,k ’增大,R 的增加缓慢;k ’>10后,增大k ’对R 的改进不明显,反而使t R 增大。
因此,k ’的最佳变化范围是:1≤k ’≤10。
改变k ’的方法:①改变固定相;②改变柱温(GC )或流动相(LC );③改变相比β(改变VS 及柱死体积Vm)。
α,n,k ’对R 的影响可用下图2表示:改变 k ’对分离产生很大的影响:➢ 若原始k ’=0.5~2,k ’减小,tR 减小,R 减小;k ’增大,R 增大,峰高降低,峰宽增大。
➢ 若柱长不变下增加n ,t R 不变,峰高增高,峰宽减小,R 增大。
➢ 增加a ,两峰发生相对位移,R 增大。
为了用量的概念讨论多组分分析,Giddings 引入'1's m sW k R k W W ∝=++Rα n 图2 影响分离度的因素了峰容量的概念。
峰容量:在给定色谱条件(柱系统,柱温,流两相)下,和一定时间内所能容纳的一定分离度的色谱峰个数。
若所有峰的分离度均等于1,以死时间开始计算色谱峰个数,最后一个峰的峰尖作为末端时间,则:提高柱效n 和最后一个组分的容量因子k ’max 均可增大峰容量,实现多组分分离。
四、常用优化离子色谱分离度方法[2]4.1 稀释样品对组成复杂的样品,若待测离子对树脂亲合力相差额大,就要作几次进样。
并用不同浓度或强度的淋洗液或梯度淋洗,对固定相亲合力差异较大的离子,增加分离度的最简单方法是稀释样品或作样品前处理,例如盐水中SO 42-和Cl -分离若直接进样,其色谱峰很宽而且拖尾,表明进样量已超过分离柱容量,在常用的分析阴离 的色谱条件下,30min 之后Cl -的洗脱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恢复稳定基线之前不能再进样,若将样品稀释10倍之后再进样就可得到CI -与痕量SO 42-之间的较好分离,对阴离子分析推荐的最大进样量,一般为柱容量的30%,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大的平头峰或肩峰。
4.2 改变分离和检测方式若待测离子对固定相亲合力相近或相同,样品稀释的效果常不令人满意。
对这种情况,除了选择适当的流功相之外,还应考虑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例如,NO 3- 和ClO 3-,由于它们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在阳离子交换分离柱上共淋洗,但ClO 3-的疏水性大NO 3-,在离子对色谱柱上就很容易分开。
又如NO 3-与Cl -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的保留时间相近. 常见样品中Cl -的浓度又远大于NO 3-,使分离更加困难. 但NO 3-有强的UV 吸收,而Cl -则很弱,因此,应改用紫外作检测器测定NO 3-,用电导检测Cl -,或将两种检测器串联。
于一次进样同时检测Cl -与NO 3-,对高浓度强酸中有机酸的分析, 若采用离子排斥。
由于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排除,将不干扰有机酸的分离。
4.3 样品前处理对高浓度基体中痕量离子的测定,例如海水中阴离子的测定,最好的方法是对样品作适当的前处理,除去过量Cl -的前处弹方法有:使样品通过Ag +型前处理柱除去Cl -,或进样前加AgNO 3到样品中沉淀Cl -; 也可用阀切换授术, 其方法是使样品中弱保留的组分和90%以上的Cl -进入废液, 只让10%左右的Cl -和保留时间大于Cl -的组分进人分离柱进行分离。
对含有大的有机分子的样品,应于进样前除去有机物,较简单的方法是用Dionex 的前处理柱OnGuard 的RP 或P 柱或在线阀切换除去有机基体。
4.4 选择适当的淋洗液离子色谱分离是在于琳诜离子和样品离子之间对树脂有效交换容量的竞争,为了得到有12max 10.6lg(1')n k Φ++峰容量 =效的竞争,样品离子和淋洗离子应有相近的亲合力。
下面举例说明选择琳洗渡的一般原则。
用CO32--HCO3-作淋洗液时.在Cl-之前洗脱的离子是弱保留离子,包括一价无机阴离子、短碳链一元羧酸和一些弱离解的组分,如F-、甲酸、AsO2-、CN-和S2-等。
对乙酸、甲酸与F-、Cl-等的分离应选用较弱的淋洗离子,常用的弱淋洗离子有HCO3-、OH-和B4O72-由于HCO3-和OH-易吸收空气中CO2,CO2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变成CO3-。
CO3-之淋洗强度较HCO3-和OH-大,因而不利于上述弱保留离子的分离子。
B4O72-亦为弱淋洗离子,但溶液稳定,是分离弱保留离子的推荐淋洗液,中等强度的碳酸盐淋洗液对高亲合力组分的洗脱效率低。
对离子交换树脂亲合力强的离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子的电荷数大.如PO43-、AsO43-和多聚磷酸盐等;一种是离子半径较大,疏水性强。
如I-、SCN-、S2O32-、苯甲酸和柠檬酸等。
对前者以增加淋洗液的浓度或选择强的淋洗离子为主,对后一种情况,推荐的方法是在淋洗液中加入有机改进剂(如甲醇、乙腈和对氰酚等)或选用亲水性的柱子。
有机改进剂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样品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问的非离于交换作用,占据树脂的疏水性位置,减少疏水性离子在树脂上的吸附,从而缩短保留时间,减少峰的拖尾,并增加测定灵敏度。
在离子色谱中,可由加人不同的淋洗液添加剂来改善选择性,这种淋洗液添加剂只影响树脂和所测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影响离子交换。
对与树脂亲合力较强的离子,如一些可极化的离子,I-和ClO4-,以及疏水性的离子,苯甲酸和三乙胺等。
在淋洗液中加入适量极性的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乙腈,可缩短这此组分的保留时间并改善峰形的不对称性。
为了减少样品离子与树脂之间的非离子交换作用,减少树脂对疏水性离子的吸附,在阴离子分析中,可在淋洗液中加入对氰酚,如测定1%NaCl中痕量I-和SCN-时,加人对氰酚占据树脂对I-和SCN-的吸附位置,从而减少峰的拖尾并增加测定灵敏度,IC中,一价淋洗离子洗脱一价待测离子。
二价淋洗离子洗脱二价待测离子,淋洗液浓度的改变对二价和多价待测离子保留时间的影响大于一价待测离子。
若多价离子的保留时间太长,增加淋洗液的浓度是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