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离度及其优化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离度及其优化简介
黄秋鑫
(学号:20072801653705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摘要: 本文介绍色谱分离度的含义、影响分离度因素及常用优化离子色谱分离度方法,对
实际应用色谱法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 色谱法 分离度 优化
一、分离度的定义
分离度(resolution )又称分辨率[1],为了判断难分离物质对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用分离度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全面反映两峰分离程度的参数。分离度等于相邻两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的峰底宽度之和的一半的比值: ())()()
()(21B b A b A R B R t t R ωω+-= 或 ⎪⎪⎭⎫ ⎝⎛+-=)(21)(21)()(699.1)(2B A A R B R t t R γγ
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值反映了色谱分离的热力学性质;色谱峰的宽度则反映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因此分离度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并定量地描述了混合物中相邻两组分的实际分离程度,因此用它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的指标。
当两峰等高,峰开对称且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从理论上证明,若R=0.8时,分离程度89%;R=1.0时,4δ分离(峰间距4δ),分离度达98%;R=1.5时,6δ分离,分离度达99.87%。一般采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志。
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c)中A/B 两峰完全分离。实现分离的条件:相对保留值a 增大(组分分配比之差△K D 增大),分离的可能性增大,其峰间距也增大;柱效能n 增大,峰宽减小。
二、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
假设相邻两峰的峰底宽度相等,即ωb(1)=ωb(2)
()()()⎪⎭⎫ ⎝⎛-⎪⎭⎫ ⎝⎛+=⎪⎪⎭⎫ ⎝⎛-⎪⎭⎫ ⎝⎛+=-⎪⎭⎫ ⎝⎛+=⎪⎭⎫ ⎝⎛+=∴⎪⎭⎫ ⎝⎛+===∴⎪⎪⎭⎫ ⎝⎛=-=-=-=-=+-=ααωωωωωωωωω1'1'411'1'411'1'41'1'41','1'4116','161''1'''''''2
122,12,122,122)2()2(2)2()2(22,1)2()2()2()2(2,1)2()2()2()1()2()
2()2()1()2()1()2()
1()2(k k n r r k k n r k k n R k k n t k k n n n n t t n r t t r t t t t t t t t t R b R eff
eff eff b R b R eff
b R R b R b R R R R b R R b b R R 又 其中:n 为色谱柱效;k ’为分配比;α=r 1,2为相对保留值;t 为保留时间;t ’为相对保留时间;ω为峰宽。
上式称为基本分离方程式,是色谱分析中最重要的方程式之一,可以计算给定体系所能达到的分离度和达到某一分离度所需的色谱柱长。
三、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从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中可以看出,分离度R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
3.1 色谱柱效n
随着n 增大,2n 增大,R 也随着增大。增加n 的方法:
①降低H ,制备性能优良的柱子,在最优化的条件下操作;
②增加柱长:
a.
若系统压力不变,则必须降低流速; b. 若分析时间不变,则必须增大柱压,对设备要求提高。
3.2 相对保留值α α增大,αα1-也随着增大(但<1),柱选择性提高,R 增大。但由于α
α1-为一指数函数,曲线变化如下:
α从1.01~1.1,增加9%,R 增加9倍;α从1.5~2.0,增加33%,R 增加1.5倍;α较大时,对R 的影响小。因此,α一般在1~2范围内改变即可。
若要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在k ’不变的情况下,α的微小增加,将使n 显著下降。如表1所示。改变α的方法:气相色谱中可改变其固定相和柱温;液相色谱中可改变其固定相和流动相。
表1 α/n/R 之间变化关系 1.01 1.03 1.05 1.07 1.10 1.20 1.30 1.0
163000 18900 7060 3740 1940 576 301 1.5
367000 42500 15900 8420 4360 1300 677
3.3 分配比 k ’
分离度正比于溶质在固定相中所占的分数。即
总的说,k ’增大,R 增大,如下表所示。
k’ 0
0.5 1.0 2.0 3.0 5.0 10 50 100 '
1'k k + 0 0.33 0.5 0.67 0.75 0.85 0.91 0.98 0.99 从上表可看出:当k ’很小时,'
1'k k +随k ’增大,R 迅速增大;k ’>5以后,k ’增大,R 的增加缓慢;k ’>10后,增大k ’对R 的改进不明显,反而使t R 增大。因此,k ’的最佳变化范围是:1≤k ’≤10。
改变k ’的方法:①改变固定相;②改变柱温(GC )或流动相(LC );③改变相比β(改变VS 及柱死体积Vm)。
α,n,k ’对R 的影响可用下图2表示:
改变 k ’对分离产生很大的影响:
➢ 若原始k ’=0.5~2,k ’减小,tR 减小,R 减小;k ’增大,R 增大,峰高降低,峰宽增大。 ➢ 若柱长不变下增加n ,t R 不变,峰高增高,峰宽减小,R 增大。
➢ 增加a ,两峰发生相对位移,R 增大。为了用量的概念讨论多组分分析,Giddings 引入
'1's m s
W k R k W W ∝=++R
α n 图2 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了峰容量的概念。
峰容量:在给定色谱条件(柱系统,柱温,流两相)下,和一定时间内所能容纳的一定分离度的色谱峰个数。若所有峰的分离度均等于1,以死时间开始计算色谱峰个数,最后一个峰的峰尖作为末端时间,则:
提高柱效n 和最后一个组分的容量因子k ’max 均可增大峰容量,实现多组分分离。
四、常用优化离子色谱分离度方法[2]
4.1 稀释样品
对组成复杂的样品,若待测离子对树脂亲合力相差额大,就要作几次进样。并用不同浓度或强度的淋洗液或梯度淋洗,对固定相亲合力差异较大的离子,增加分离度的最简单方法是稀释样品或作样品前处理,例如盐水中SO 42-和Cl -分离若直接进样,其色谱峰很宽而且拖尾,表明进样量已超过分离柱容量,在常用的分析阴离 的色谱条件下,30min 之后Cl -的洗脱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恢复稳定基线之前不能再进样,若将样品稀释10倍之后再进样就可得到CI -与痕量SO 42-之间的较好分离,对阴离子分析推荐的最大进样量,一般为柱容量的30%,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大的平头峰或肩峰。
4.2 改变分离和检测方式
若待测离子对固定相亲合力相近或相同,样品稀释的效果常不令人满意。对这种情况,除了选择适当的流功相之外,还应考虑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例如,NO 3- 和ClO 3-,由于它们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在阳离子交换分离柱上共淋洗,但ClO 3-的疏水性大NO 3-,在离子对色谱柱上就很容易分开。又如NO 3-与Cl -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上的保留时间相近. 常见样品中Cl -的浓度又远大于NO 3-,使分离更加困难. 但NO 3-有强的UV 吸收,而Cl -则很弱,因此,应改用紫外作检测器测定NO 3-,用电导检测Cl -,或将两种检测器串联。于一次进样同时检测Cl -与NO 3-,对高浓度强酸中有机酸的分析, 若采用离子排斥。由于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排除,将不干扰有机酸的分离。
4.3 样品前处理
对高浓度基体中痕量离子的测定,例如海水中阴离子的测定,最好的方法是对样品作适当的前处理,除去过量Cl -的前处弹方法有:使样品通过Ag +型前处理柱除去Cl -,或进样前加AgNO 3到样品中沉淀Cl -; 也可用阀切换授术, 其方法是使样品中弱保留的组分和90%以上的Cl -进入废液, 只让10%左右的Cl -和保留时间大于Cl -的组分进人分离柱进行分离。对含有大的有机分子的样品,应于进样前除去有机物,较简单的方法是用Dionex 的前处理柱OnGuard 的RP 或P 柱或在线阀切换除去有机基体。
4.4 选择适当的淋洗液
离子色谱分离是在于琳诜离子和样品离子之间对树脂有效交换容量的竞争,为了得到有12max 10.6lg(1')
n k Φ++峰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