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比如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数,税收体制,科教进步等等。

本文针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 E - v i e 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以及自相关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我国财政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一、研究目的要求: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981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75.79亿元,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61330.35亿元,增长十分快速。

为了研究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可能有很多。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就业、科学教育发展程度、税收体制、固定资产投资等都可能对财政收入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数量关系,需要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一)理论综述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

尤其在财政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财政收入的讨论。

现将一些观点综述如下:1.政府职能范围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

关于政府职能范围,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文经济学家,主张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由“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进行自发调节,政府活动被限制在像“守夜人”那样极小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支规模很小。

我国财政收支和GDP 的统计分析

我国财政收支和GDP 的统计分析

摘要:财政收支与GDP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GDP增长对财政收入的促进作用,其次分析了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008-02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 GDP作为众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可以明显的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相关关系,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求的基本,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而增加GDP的有利手段正是合理增加财政收入并且科学控制财政支出已达到GDP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等方式可以达到最终增加GDP的目的。

一、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的关系分析1.财政收入与GDP的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为剖析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财政收入FR为因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模型输出结果如下:FR = -1624.064 + 0.182026GDP(727.5586) (0.007613)t = (-2.232211) (23.91042)R2= 0.956501 =0.954827 F =571.7084 DW=1.654932此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估计标准误差降低。

此模型表明GDP 对财政收入的形成既有短期的决定效应,亦有长期的决定效应。

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决定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

略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盈利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等。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增长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繁荣时,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商品销售量增加,进而拉动财政收入增长。

相反,在经济下行时,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减少,商品销售量下降,财政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税收政策调整也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重要因素。

税收政策的调整涉及到税收法规的变更、税率的调整、税收优惠的减少或取消等。

一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应纳税额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财政收入增长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移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

一方面,新兴产业往往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收;另一方面,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逐渐淘汰,其税收贡献会减少。

第四,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也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企业的盈利水平决定了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金额,盈利增加可以提高税收贡献,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反之,盈利减少则会导致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

第五,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医疗支出等社保支出将会增加,同时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供应不足也会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增长。

最后,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重要因素。

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税收征纳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从而提高财政收入增长。

总之,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盈利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等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以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云南省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云南省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云南省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财务收入是一个省份、市县或政府的收入来源之一,财政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福祉。

云南省是我国较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财政收入是其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以云南省为例,对其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云南省财政收入现状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理状况绝佳,既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地方。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位置偏远的不利条件,云南省的发展并不是很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财政收入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的数据,2019年全省财政收入总额为1464.63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为95.7%。

从收入来源来看,税收类收入是云南省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是非税收入,最后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及其他财政性收费收入。

三、云南省财政收入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经济发展越好,财政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

云南省经济总量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其人均生产总值属于全国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就相对较少。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税收政策灵活、合理,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纳税,也可以激发一些人们的投资热情,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同时,税收政策的合理性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心理,从而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增长。

3.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拥有极佳的气候条件以及众多的矿产资源,包括铅、锌、云锡、金、银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带来更好的财政收入。

4.区域发展不平衡云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严重,也是导致其财政收入增长不足的重要原因。

云南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富含贵重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经济发达,而西部和南部则缺乏这些资源,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的2664.9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20年平均每年增长了16.98%。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底就业人数。

一、模型的建立本模型主要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选择“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底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

年份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底就业人员数(万人)进出口总额(亿元)1989 2664.90 2823.78 1260.70 601.50 7074.20 55329 1116.00 1990 2937.10 3083.59 1510.20 686.30 7250.30 64749 5560.10 1991 3149.48 3386.62 1700.60 708.60 8245.70 65491 7225.80 1992 3483.37 3742.20 2026.60 784.00 9704.80 66152 9119.60 1993 4348.95 4642.30 2577.40 921.60 12462.10 66808 11271.00 1994 5218.10 5792.62 3496.20 1221.00 16264.70 67455 20381.90 1995 6242.20 6823.72 4283.00 1577.70 20620.00 68065 23499.90 1996 7407.99 7937.55 4838.90 1926.10 24774.10 68950 24133.80 1997 8651.14 9233.56 5160.30 2090.1 27298.90 69820 26967.20 1998 9875.95 10798.18 5425.10 2162.00 29152.50 70637 26849.70 1999 11444.08 13187.67 5854.02 2210.30 31134.70 71394 29896.20 2000 13395.23 15886.50 6280.00 2253.40 34152.60 72085 39273.20 2001 16386.04 18902.58 6859.60 2366.40 37595.20 73025 42183.60 2002 18903.64 22053.15 7702.80 2475.60 42027.10 73740 51378.202003 21715.25 24649.95 8472.20 2622.20 45842.00 74432 70483.50 2004 26396.47 28486.89 9421.60 2936.40 59501.00 75200 95539.10 2005 31649.29 33930.28 10493.00 3254.90 67176.60 75825 116921.80 2006 38760.20 40422.73 11759.50 3587.00 76410.00 76400 140971.45 2007 51321.78 49781.35 13785.80 4140.40 89210.00 76990 166740.19 2008 61330.35 62592.66 15780.76 4760.62 108488.00 77480 179921.47设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二、参数估计将上述数据输入Eviews 软件中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以下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4/10 Time: 13:12 Sample: 1989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128.266 6249.727 0.820558 0.4267 X1 1.177815 0.163365 7.209705 0.0000 X2 -2.438244 1.040729 -2.342824 0.0357 X3 7.059414 2.826045 2.497984 0.0267 X4 -0.263680 0.184393 -1.429990 0.1763 X5 -0.082663 0.104103 -0.794049 0.4414 X60.1218670.0370993.2849480.0059 R-squared0.998280 Mean dependent var 17264.08 Adjusted R-squared 0.997487 S.D. dependent var 16847.80 S.E. of regression 844.645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58493 Sum squared resid 9274545. Schwarz criterion 16.93344 Log likelihood -158.8493 F-statistic 1257.743 Durbin-Watson stat1.576982 Prob(F-statistic)0.000000由表中的数据可得模型估计的结果为:1234565128.266 1.177815 2.4382447.0594140.263680.0826630.121867XX X X X X Y ∧=+-+--+ (6249.727) (0.163365) (1.040729) (2.826045) (0.184393) (0.104103) (0.037099) t= (0.820558) (7.209705) (-2.342824) (2.497984) (-1.429990) (-0.794049) (3.284948)20.998280R=20.997487R= F=1257.743 df=13 三、模型检验1.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177815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财政收入减少2.438244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财政收入增长7.059414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长1亿元,财政收入减少0.263680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年底就业人数每增加一万人,财政收入减少0.08266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增长0.121867亿元。

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1. 引言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出售国有资产等方式所得到的经济资源,它是政府维持运转、实现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标的重要来源。

财政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运转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提高财政收入一直是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

本文就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对财政收入影响最大的因素。

2. 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高财政支出需求会增加财政税收负担,政府若希望维护政府预算平衡,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

从理论上讲,政府支出(G)的增长将导致减少税收(T)与财政的预算平衡,造成政府财政红字(G>T),反之,若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和支出之差会减少,财政预算平衡。

政府支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需要根据税收的弹性来判断。

财政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随宏观经济变动而变化的程度。

一般的、国际惯例认为,税收弹性在-1和0之间,说明税收的变化幅度小于宏观经济变化幅度。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最终会增加财政赤字(G>T),降低政府支出也可以有效地减轻财政压力,提高财政收入。

3. 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通常来说,经济增长对政府税收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当经济增长时,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增加,交税的贡献增加,税收收入将得到增加。

同时,经济增长还不断制造新的商业机会,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为政府创造更多收入机会,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

然而,这也要取决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若税收政策没能与经济增长同步,税收收入的增长可能会因为税收收益弹性过低了,而随经济增长幅度的减小而减小。

因此,税收收益弹性的大小以及政府设立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政策都是决定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4. 财税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税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政政策中的重要部分。

政府对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有充分的话语权,以不同的税收政策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具体作用如下:•调整税率:这是最简单的调整手段,调整税率可以多或少地影响税收收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试题:第3单元-第8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试题:第3单元-第8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3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8 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全国税收总收入59 260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68 591亿元,同比增长7.5 %。

这说明()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获得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13年济南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增收节支,有效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确保了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据此回答2~3题。

2.“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B.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收入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解析:选D。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分配政策。

所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也有两个,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而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是重要措施,故选D项。

3.“聚财”之度在于()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解析:选C。

在增加财政收入中要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即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7万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8万亿元,财政收支差额1.1万亿元。

下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几乎不存在②只有财政盈余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③财政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④财政赤字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选B。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用于支持公共事务和社会福利。

财政收入的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政策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财政收入结构展开讨论,分析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财政收入结构的特点财政收入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稳定性和层次性。

1. 多样性:财政收入来源多样化,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政府性预算外资金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等,这些税种的征收对象是个人、企业和机构等具体主体。

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这些税种的征收对象是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2. 稳定性:财政收入结构的稳定性意味着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相对稳定。

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可以降低财政收入的风险,确保国家或地方政府能够持续地获得足够的资金。

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减少政府财政的波动性,提高财政收入的可预测性。

3. 层次性:财政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高层次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属于一般性收入;低层次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非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政府性预算外资金收入,属于专项性收入。

一般性收入和专项性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平衡,既满足政府基本支出的需求,又实现特定目标的资金调配。

二、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财政政策、税收制度、外部环境和政府治理能力等。

1.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结构。

当经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收收入;当经济转向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个人所得税和专利权使用费等收入。

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是改善财政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对财政收入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制度和完善财政管理等方式,可以促进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改善。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华会计网校整理了初级经济师考试预习辅导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助于考生备考。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以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该指标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和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

还经常用的一个指标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掌握)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国内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

2.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3.经济结构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三)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1.效率和公平的标准效率标准,就是要考虑既定的财政收入规模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公平标准,就是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要公平地分配财政税收负担。

2.“两个比重”的衡量标准我国通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

“两个比重”就是指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三、政府债务收入(一)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和特征掌握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家公债,简称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

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发行债务,因此我国的公债一般是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摘要: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

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

“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

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

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从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等方面解析变化的原因。

首先,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提高,税收基数不断扩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税制也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项税制政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优化,逐步建立了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制度。

这些旨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改善税收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税制的推进使得税收征管能力得到增强,财政收入得以稳定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近年来财政政策从稳增长转向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五稳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创新和技术提升,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增加。

最后,加强税收征管也是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重要保障。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大对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减少了税收漏税现象,增加了财政收入。

总之,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以及加强税收征管等方面的进展,为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税制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收入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7、财政的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2)人民生活有保障【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秩序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3、市场交易原则:(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登封市各个镇财政收入排名表

登封市各个镇财政收入排名表

登封市各个镇财政收入排名表
摘要:
1.登封市镇级财政收入排名表概述
2.排名表中的数据分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4.结论
正文:
一、登封市镇级财政收入排名表概述
本文将基于登封市各镇的财政收入数据,分析各镇的财政收入状况,以期找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并为提高财政收入提供参考。

二、排名表中的数据分析
根据登封市各镇财政收入排名表,我们对收入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各镇的财政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最高的镇与收入最低的镇之间存在数倍差距。

此外,财政收入较高的镇主要集中在登封市东部和南部,而财政收入较低的镇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影响登封市各镇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如下:
1.地理位置:财政收入较高的镇大多位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

而财政收入较低的镇则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2.产业结构:财政收入较高的镇往往拥有较为发达的产业结构,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而财政收入较低的镇则多依赖于传统农业,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抗风险能力较低。

3.人口规模:财政收入较高的镇通常拥有较多的人口,这意味着这些镇有更多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和创新资源。

而财政收入较低的镇则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潜力有限。

4.政策支持:财政收入较高的镇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

而财政收入较低的镇则可能因政策资源有限而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政策支持是影响登封市各镇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小标题财政收入质量

小标题财政收入质量

小标题财政收入质量小标题一:财政收入质量的定义财政收入质量是指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公平性等方面的表现,是一个反映国家财政收入面貌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小标题二: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质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如经济景气度、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都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2.税收体系因素:税收体系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着财政收入的质量。

税收政策的合理性、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等都是影响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结构因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而财政收入对社会经济状况的反作用也会带来新的影响,如对不同地区的创新支持力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调整。

小标题三:如何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需要实现多方面的协同工作。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健全税收制度: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实施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推动税制改革,并加强对税收征收的管理,从而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稳步发展、防范风险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从而推动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

3.支持创新发展:在全国总体发展的基础下,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以适应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多元化需求。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规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等,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小标题四:结语财政收入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的表现。

应该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和规范,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民生。

什么是财政?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国家财政》。

1.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预算与决算。

2.理解财政的重大作用。

[重点]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难点]4.了解财政收支关系。

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和实现过程(1)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实现①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②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教材P64“探究问题”提示 (1)不能,因为地铁建设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个人无力出资修建。

(2)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支持。

(3)修建学校、医院、广场等。

教材P65“探究问题”提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材P66“探究问题1”提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反之,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1.(1)人民生活的改善要完全依靠国家财政。

试述影响财政收人规模的因素。

试述影响财政收人规模的因素。

试述影响财政收人规模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人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商品交易、财富转移等活动就越繁荣,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2.人口数量: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越多,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因为所有的税收、费用等收入来源都与人口数量有关。

3.税收政策:国家的税收政策会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的规模。

如果税收政策比较宽松,税率就比较低,财政收入就会相应减少。

4.国有企业盈利状况:国家拥有的一些大型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的规模。

如果这些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不佳,其缴纳的税收也会减少。

5.政府支出状况:政府的支出状况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的规模。

如果政府的支出很大,财政收入就需要相应增加,否则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

6.全球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状况也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产生影响。

如果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家的贸易收入就会减少,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整理【导语】有时候,潇洒一点,眼前便柳暗花明;宽容一点,心中便海阔天空。

身边的世界常常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

心存感激,永不舍弃!即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抬开端,直眼前方的勇气。

由于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作者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整理》期望对你有帮助!【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收入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进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态反应了政府的政策.6、①财政收支安稳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照,不外有三种情形: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显现赤字;收支相等.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形几乎不存在.③财政收支安稳,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畴之内.7、财政的作用:(1)集中气力办大事(2)人民生活有保证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推荐: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1、公道配置资源的必要性: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穷性,这一矛盾决定的.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公道配置有限的资源.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剂的.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解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应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公道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增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秩序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情势,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动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3、市场交易原则:(1)主要包括:自愿、同等、公平、诚实信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动.(3)诚实信誉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照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同等、公平、诚实信誉"的交易原则,是遵守市场运行规律的必定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市场调解的局限性:1、市场调解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解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解.由于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解存在固有的弊端:(1)市场调解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解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由于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解和控制.②主要目标:增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固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安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基本特点: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分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畴内活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省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到达公道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增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增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畴内的活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控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2)经济全球化加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安稳.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安稳,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存,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重.(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在增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乃至影响全世界,加重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固性,特别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要挟.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靠、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没法躲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大胆地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保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形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2有利于增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剂,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肃的挑战(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增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增进我国经济发展.【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建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和谐、可连续的发展观,增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身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部人民.(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兼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和谐,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和谐.(5)可连续发展:就是要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坚固建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可以和谐发展,就可以增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增进经济连续发展1、为何要增进经济连续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增进经济连续和谐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怎么样实现经济连续发展?(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一、简介 (1)二、数据描述 (1)三、建立模型 (2)四、对模型的诊断 (3)(一)、对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3)(二)、检验模型中的强影响点 (4)(三)、对模型异方差的检验 (5)(四)、对模型自相关的检验 (5)五、结论 (6)附录 (7)一、简介本报告主要是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

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

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

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经济增长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来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首先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

在此基础上,人口的多少影响着纳税人的数量,即影响着总税收的多少。

还有人们的消费、地方和国家受灾情况也影响着我国的财政收入。

为了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建立财政收入(亿元)CS为被解释变量,农业增加值(亿元)NZ、工业增加值(亿元)GZ、建筑业增加值(亿元)JZZ、总人口(万人)TPOP、最终消费(亿元)CUM、受灾面积(万公顷)SZM等为解释变量的模型。

数据样本为1978年-2003年共26个年份的统计数据。

二、数据描述(一)、原始数据(见附录:表一)(二)、数据的简单描述【SAS code】:data aa;input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datalines;…………;proc corr data=aa ;var 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run;三、建立模型根据SAS结果可知,选择自变量为NZ(农业增加值)、GZ(工业增加值)、JZZ(建筑业增加值)、TPOP(总人口)、SZM(受灾面积)因变量为CS(财政收入)的模型时,调整后的2R最大,C(p)最接近参数个数5,AIC和SBC最小,则说明该模型为最佳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摘要: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

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

“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

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

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

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

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

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变量的选择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

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 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 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税收收入。

下面我们就以税收收入、能源消费总量、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研究因素。

2、数据性质的说明(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收入包括工商税收、农业税和关税, 还包括从1985 年开始征收的国有企业所得税和集体企业所得税。

(2)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3)预算外资金收入,是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3 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能源消费总量关系到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预算外财政收入赋予政府很大的实际自主权,提升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税收收入最为财政收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询到1993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计算整理可得:200116386.04143199.04300.00015301.38200218903.64151797.04479.00017636.45200321715.25174990.04566.80020017.31200426396.47203227.04699.18024165.68200531649.29224682.05544.16028778.54200638760.20246270.06407.88034804.35200751321.78265583.06820.32045621.97200861330.35285000.07039.72054219.624.、模型的建立根据1978—2008年每年的财政收入Y( 亿元) , 能源消费总量X1( 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X2( 亿元) ,税收收入X3( 亿元) 的统计数据,由E-views软件得到y,x1,x2,x3的线性图,如下:由图可知,y,x1, x3都是逐年增长的,但增长速率有所变动,而x2呈现水平波动,说明变量间不一定是线性关系,可探索将模型设定为以下形式:lnY=β0+β1lnX1+β2X2+β3lnX3+U三,模型估计与调整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全回归,结果如下:第一步,进行模型的检验。

(一),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程的修正后的R平方值很高,说明变量对因变量的拟合程度很好,但是应该注意到c,lnx1,x2三者的t值很低(在此选择置信度为0.05),未通过检验,因此怀疑其中存在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

检测自变量lny,lnx1,x2,lnx3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多重共线性的可能如下图:观察得知: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进一步怀疑其存在多重共线,需进行进一步修正。

(二),进行异方差的检验1,图形法检验通过生成残差平方序列绘制散点图如下:由图可以看出,残差平方对解释变量的散点图主要集中分布在图形的下方,判断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

但是否确实存在异方差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2,White检验:根据估计结果,得到White检验的结果如下:由图可知,nR2=17.7399,由White检验知,在置信度为0.05下,得临界值为18.3070> nR2=17.7399,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三),进行自相关检验由原模型的回归结果得,修正后的R2= 0.9765,F = 416.1494,df =31,DW =0.1915,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

对样本量为31,、三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L=1.229,dU=1.650,模型中DW<dL,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

这一点也可从残差图中看出,点击EViews方程输出窗口的按钮Resids可得到残差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发现残差波动比较大,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并且由回归结果可知残差项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需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步,通过以上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如下:1,进行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通过对相关系数观察得知,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原模型进行修正,以lnx3为因变量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可得如下分析结果,经分析可知,当加入lnx1时,可决系数有所改善,但t检验不显著,且参数为负值不合理,从相关系数也可以看出,lnx1与其他变量高度相关。

而加入x2时,t检验显著,且可决系数改善也较大。

这说明主要是lnx1引起了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

2,对修正后的模型再次进行自相关检验由修正后模型的回归结果得,修正后的R2= 0.9765,F = 623.8471,df =31,DW =0.2599,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

对样本量为31,、二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L=1.297,dU=1.570,模型中DW<dL,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

这一点也可从残差图中看出,点击EViews方程输出窗口的按钮Resids可得到残差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发现残差波动比较大,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并且由回归结果可知残差项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需采取补救措施。

3,进行自相关的修正为解决自相关问题,选用广义差分法。

对残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e的残差序列,对其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可得回归方程如下:et=0.8290et-1对该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下图: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30个。

由图得,DW=1.4672,查1%显著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dL= 1.070,dU = 1.339,模型中DW =1.4672>dU,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

同时,修正后的可决系数R2、t、F 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此可见,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和预算外收入成正相关,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由此表明,通过了经济学意义的检验。

由此,我们得到最终的财政收入模型为:lnY=3.1655+(9.22E-06)X2+ 0.6197lnX3六、结论1,经上述论证,财政收入(Y)主要与税收(x3)成正相关关系。

而且,从经济意义上面分析,虽然财政收入一般与预算外收入的关系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且经过计量经济分析通过了检验,所以同样予以保留。

2、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关系。

(1)税收具有组织收入的重要职能。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从早期的奴隶社会起,税收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

(2)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来看,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机器的不断强化、国家之间战争的发生、生产社会化所带来的国家职能扩大以及其他原因,使各国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亟需开辟多种财源以资弥补,从而公债、专卖收入、公有财产收入、行政规费收入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项收入等各种财政收入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但是,亘古通今,在历代各国的财政收入中,税收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主导地位不变。

税收来源的充沛与否,至今仍然是衡量各国财政基础是否稳固的一个重要标志。

(3)从财政对经济的作用来看。

由于税收与社会再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息息相关,联系密切,并且直接调节着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影响到各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它还是国家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

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税收体现的。

(4)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的刚性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