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疫苗接种纠纷
12320能投诉不给接种疫苗吗
12320能投诉不给接种疫苗吗
疫苗是针对于保障⼉童健康的⼀种⼿段,通过打疫苗可以防⽌很多的疾病。
但是我们在⽣活中也会遇到不给进⾏接种疫苗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拨打12320进⾏投诉吗?这就需要⼤家做好相关的了解,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320能投诉不给接种疫苗吗
可以拨打12320进⾏投诉。
⼆、什么是12320
12320是卫⽣部设⽴的政府公益热线电话,2005年12⽉9⽇开始启⽤,2006年开始试点,2012年结束试点全⾯推开。
2013年3⽉,12320公共卫⽣公益电话正式更名为12320卫⽣热线。
该电话覆盖全国各地,服务对象为中国境内所有⼈。
三、12320主要职责
受理公众对突发公共卫⽣事件和违反卫⽣法律法规案件的举报;
受理公众对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处置的投诉;
受理公众对公共卫⽣⼯作的意见和建议;
提供中国有关公共卫⽣法律法规和⽅针政策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保健⽅⾯的咨询服务;
开通的城市都建⽴了⽐较完善的联动机制,公众的举报、投诉和建议均能迅速地转办给相应的处理部门,并及时获得处理进展或结果的反馈,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给公众。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接种疫苗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遇到不给接种疫苗的时候⼤家可以通过拨打12320进⾏投诉,这样才能维护好相关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对孩⼦的健康成长有⼀定的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店铺专业律师。
预防接种纠纷处理
预防接种纠纷处理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接种疫苗可能会引发纠纷。
为了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接种纠纷的及时处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纠纷的相关内容以及其处理方法。
一、预防接种纠纷的重要性预防接种纠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接种疫苗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有效地预防了多种传染疾病。
然而,偶尔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意外事故,导致接种纠纷的发生。
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纠纷,可以避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预防接种纠纷的原因1. 预防接种程序不规范:接种疫苗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包括洗手、消毒、采用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等。
如果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2. 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质量关系到接种效果和安全性,如果疫苗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引发接种纠纷。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免疫系统都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疫苗产生不良反应。
4. 信息传递不准确:有时候,医务人员在告知患者接种疫苗的风险和效果时,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患者对接种程序产生疑虑或误解。
三、预防接种纠纷的措施1.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各接种机构和工作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确保每位接种者按照规程操作,包括洗手、消毒等步骤,以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2. 强化疫苗质量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疫苗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符合标准,降低疫苗质量问题引发纠纷的可能性。
3. 提供充分的信息:医务人员在接种前需要向接种者或其家属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疫苗的性质、效果、副作用等,以帮助接种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4. 加强培训和教育:接种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确保操作规范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四、处理接种纠纷的方法1. 及时收集证据:在接种纠纷发生后,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包括接种时间、地点、疫苗批号等,以便后续处理时提供依据。
2. 寻求专业评估:如果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确保纠纷处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疫苗接种错误应急处置流程脚本
疫苗接种错误应急处置流程脚本
疫苗接种错误应急处置流程脚本示例:
```
标题:疫苗接种错误应急处置流程
1. 紧急情况处理
-发现接种错误后,立即通知主管或负责人员,并报告具体情况。
-立即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身体状况评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 受影响人员隔离
-将受影响的人员隔离到医务室或专用区域。
-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联系医护人员
-立即联系医务人员或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提供处理建议。
-根据医生指导,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处理报告
-主管或负责人员需立即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汇报接种错误的情况,并按照规定填写相关报告。
-记录详细的事件经过、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5. 接种错误原因分析
-在紧急处理后,组织相关人员就接种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程序是否规范、操作是否正确等方面。
-对问题进行梳理和整改,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6. 信息发布和沟通
-向受影响人员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向其他相关人员发布事件处理情况和后续安排。
7. 防范措施
-总结事件教训,加强对接种程序的培训和管理,完善操作流程,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和风险意识。
8. 完善记录
-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的记录归档,建立档案存档。
注意:此处仅提供一般性的流程脚本示例,具体的疫苗接种错误应急处置流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机构要求制定。
```。
疫苗接种引起的医患纠纷及解决途径
规范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1 2 3
制定详细的接种操作规范
明确接种人员的资质要求、接种前准备、接种操 作步骤、接种后注意事项等,确保接种过程规范 、安全。
加强接种人员培训
对接种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 技能和责任意识,减少接种操作中的失误和不当 行为。
强化现场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预防接种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接种环 境整洁、安全,接种流程有序、高效。
疫苗接种引起的医患 纠纷及解决途径
contents
目录
• 疫苗接种背景与现状 • 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 疫苗接种医患纠纷类型及特点 • 解决途径与方法探讨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疫苗接种背景与现状
疫苗接种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传染病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 手段,能够显著降低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
过敏体质未告知
患者在接种前未告知医生 自己的过敏体质,导致接 种后出现过敏反应,进而 引发纠纷。
不配合接种流程
患者在接种过程中不配合 医生的操作,如乱动、哭 闹等,导致接种失败或引 发不良反应。
第三方责任分析
疫苗生产厂家
疫苗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 质量问题,如疫苗成分、效价等
不符合标准,导致纠纷发生。
疫苗监管机构
疫苗监管机构在疫苗审批、监管过 程中存在疏漏或不当行为,导致问 题疫苗流入市场,进而引发纠纷。
社会舆论影响
社会舆论对疫苗接种的过度渲染或 误导,导致患者对疫苗接种产生不 必要的恐慌和误解,从而引发纠纷 。
03
疫苗接种医患纠纷类型及特点
纠纷类型划分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纠纷
01
因疫苗接种导致的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引发的纠
患者发生疫苗接种错误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疫苗接种错误应急预案疫苗接种错误是指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或错误情况,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良后果。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疫苗接种错误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应急预案范例:一、应急预案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安全地处理疫苗接种错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损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应急预案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
三、应急预案程序1.发现疫苗接种错误(1)医务人员应当在接种疫苗前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疫苗名称、批号等;(2)如果发现接种错误,应当立即停止接种,并做好记录;(3)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处理。
2.针对不同类型的接种错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1)疫苗过量接种-立即停止接种;-观察患者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2)疫苗错误接种部位-立即停止接种;-温和地安抚患者的情绪;-观察患者症状,密切监测接种部位的情况;-给予支持性治疗,如局部冷敷等。
(3)疫苗接种延误-立即将患者接种到正确的疫苗;-观察患者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补种正确的疫苗。
3.报告和记录(1)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疫苗接种错误情况,并按照规定填写相关记录;(2)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疫苗接种错误的情况、后果和处理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医务人员还应当将疫苗接种错误的情况进行内部总结和交流,以便于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四、应急预案经费医疗机构应提供足够的经费来保障疫苗接种错误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执行。
五、应急预案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疫苗接种错误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疫苗接种错误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应急预案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错误应急预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新形势下预防接种纠纷原因分析以预防对策
新形势下预防接种纠纷原因分析以预防对策R197.3B1672-5085(2013)30-0397-01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从2008年开始,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0~6岁儿童接种的疫苗由原来的15剂次增加到22~24剂次。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接种机构除接种免费的一类疫苗,还要提供可控制传染病的自费二类接种。
疫苗种类的增多,引起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增多。
而经验丰富的接种人员相对不足,人为的接种纠纷也在增多。
加之监护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接种疫苗后的反应成为高度关注焦点,免疫接种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免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1接种纠纷分类1.1接种纠纷分类纵观既往引起纠纷原因,将其分为三类: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事故、医患矛盾激化。
1.1.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或称副反应,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
发生原因:(1)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制造工艺和附加剂。
如异种蛋白免疫作用、减毒活疫苗剩余毒力过高、附加剂的超敏反应等。
(2)违反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对象选择和接种安排失当、接种前后缺乏宣传。
接种人员技术不熟练,对象选择不当、剂量过大、部位不准确、给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减毒活疫苗、空腹接种及接种前后没向儿童监护人告知;(3)疾病的偶合反应、接种个体的遗传因素、个体素质。
1.2接种事故预防接种事故一般是由于疫苗的生产质量或预防接种实施时的差错、污染造成的。
与责任心不强、不规范操作、疏忽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其性质与医疗纠纷类似。
发生原因:(1)生物制品质量事故:少见,如菌种搞错、减毒不全、制品污染、毒力过高、野毒污染、不按正常渠道供应而采购了假冒伪劣疫苗等。
(2)预防接种使用中的事故:最常见,如: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接种、接种途径和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
1.3医患矛盾激化发生常见原因:(1)沟通不到位:接种时双方告知效果差,出现反应时易引起纠纷。
预防接种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预防接种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关键词预防接种纠纷应对措施随着免疫扩大规划的实施,疫苗品种越来越多,接种人次数飙升,接种门诊工作量猛增,而预防接种相关的不良事件也随之增多,由于未能作出合适的处理,时常引发接种纠纷。
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于2005年6月1日实施,相关的法律配套文件还未出台,卫生部门对此类事件的防控和应对能力需要加强。
为了提高机构能力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保障儿童健康,我们采用全覆盖检查、典型抽样在接种现场直接观察和采访现场接种工作人员和家长等方法对我区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调查,分析接种不良事件和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
1 接种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发生情况2006年,我区共报告预防接种755336人次,收到接种不良事件报告195起,报告发生率为25.82/10万,其中一般反应165人,异常反应25人,发生偶合疾病5人。
接种不良事件发生后,由于医、患双方没有处理好相互关系,造成矛盾激化,引起纠纷的有3起。
2 接种门诊现状调查根据3月6-10日对本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检查结果,全区共有88名接种工作人员(78名专职,10名兼职)。
全区平均门诊量(以半天计算)<100人次占41.18%(7个点),100-150人次占40.06%(8个点),>150人次占11.76%(2个点)。
现场观察和访谈均发现接种门诊工作量超负荷严重,室内拥挤,环境嘈杂,开门诊1-2小时后工作人员精神疲惫,差错、事故、纠纷隐患较普遍存在。
50%接种点人员配备不足,操作规范、“三核对”和“唱种”制度执行不严,将近1/3接种点硬件配备不完善,超过半数接种点疫苗存放不符合规范要求,对保障疫苗质量存在威胁。
更令人担忧的是所有一级医院对接种引起的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缺乏应急处置的应对措施,急救的部门人员不落实。
3 接种纠纷原因分析3.1 工作环境差人员不足,(接种点多的单位人力分散),工作量超负荷,工作环境不良、拥挤、硬件不够完善等,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后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预防接种纠纷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预防接种纠纷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免疫接种纠纷呈上升趋势,已影响了接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身心健康,阻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
接种纠纷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必须从接种纠纷发生的原因入手,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接种纠纷的防范措施。
接种前,做好计划免疫宣传工作,把好每个环节,尽可能地预防纠纷的发生。
接种纠纷发生以后规范处理,使医患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确保计划免疫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免疫接种;纠纷;对策1 预防接种纠纷产生的原因1.1 预防接种信息的不对称:所谓不对称是指,计划免疫知识宣传不到位,疫苗和其它药品一样,均不同程度存在副作用,现实中人们对接种后出现的接种反应往往比普通用药引起的副作用更为敏感,极少数儿童家长不理解、纠缠不休,精神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计划免疫宣传不是很到位。
1.2 疫苗接种对象选择和接种安排欠妥:如将儿童疫苗用于青少年或成人,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接种减毒活疫苗,空腹接种、接种前剧烈运动以及接种前后未向儿童监护人作必要的说明或接种后未留院观察。
1.3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纠纷;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接种技术不熟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部位不准确、吸附疫苗用前未摇匀、消毒不严、使用过期疫苗等违规操作,易造成接种事故而导致接种纠纷。
接种人员怕事推卸责任,有时所见的是异常反应或接种事故,当事人怕承担责任而推脱,不能及时诊治和处理不当或由于言语行为不当易加重医患关系紧张。
这一类接种纠纷,往往由较轻的接种副反应或接种事故为起因,本来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或说服或诚恳道歉可以化解,但往往医患双方没有处理好相互关系而使矛盾激化。
近几年来,进口疫苗的引入,如贺福立适、威可蒙疫苗等,公司曾承诺疫苗的免疫保护时限,并且在保护时限内受种儿童再发病可退回疫苗款,接种人员在操作时如果未告知儿童监护人,一旦发病后,会因疫苗款返还问题处理不当而产生纠纷。
总之,计划免疫接种者工作态度较差、语言生硬、宣传工作不到位,儿童监护人免疫知识不足又不听工作人员解说、个人修养差、故意找茬索赔的不良心态等。
预防接种纠纷与处理知识知多少
预防接种纠纷与处理知识知多少接种疫苗能够对许多的病毒性传染疾病实现有效的预防,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逐渐加强重视,尤其是新冠疫苗以及HPV疫苗的普及,使得预防接种的人次显著增加,但是疫苗接种本身属于医疗介入性操作,难以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随之而来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尤其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社会上的恐慌,因此当面对纠纷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预防接种纠纷的处理知识进行科普,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所了解!一、预防接种常见纠纷近年来随着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提升,能够认识到预防接种是对抗病毒性传染病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对免疫规划工作也表现出了更高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也不断提升,但是也容易表现出过高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期待,忽略了预防接种本身无法避免的风险性,即所有种类的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在接种后均有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其具体的诱发原因较多,主要为受种者内源性因素,比如自身为过敏体质、免疫功能较差、心理因素等引起的排异反应,主要表现为:①受种者自身具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某种疾病正处于潜伏期,在接种疫苗后极易发作从而表现出相关急性症状。
②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但是表现出了精神或者心理状态的异常,也被称为心因性反应。
③受种者自身具有接种禁忌,身体情况不适宜接种疫苗,但是由于未能如实对医护人员进行告知,导致接种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者引发原有疾病加重。
医院性因素的预防接种纠纷发生较少,可以称之疫苗接种事故,主要为疫苗的质量问题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问题,比如疫苗质量差错,主要的发生原因为生产时工艺或者原料出错,或者接种门诊未能达到规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无菌条件等存放条件导致的疫苗污染,一旦发生危害也较为严重,可能会引起较大范围内的纠纷,同一批次的接种人群均可能的会受到波及,此外接种事故还包含医护人员疫苗使用错误、剂量注射错误以及接种途径错误等,由于未能规范接种极易导致受种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处理疫苗接种纠纷
如何处理疫苗接种纠纷?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疫苗接种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亦会给极少数受种者带来不幸,对此,理性面对、依法维权,应成为所有疫苗接种受害者处理争议的基本原则。
1、确认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性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不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这些在一段时间会自行消失。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现象,应首先到医院就诊,查明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
2、如不服调查诊断结论可申请鉴定如果家长对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可以在收到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卫生部发布的《接种鉴定办法》对鉴定的申请程序、各方应交的材料、鉴定费的缴纳、专家组组成、鉴定程序、鉴定书内容等,均由明确规定。
如果家长对上述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申请再鉴定。
3、根据事件的性质请求补偿或者赔偿赔偿一般适用于接种单位或者疫苗产生企业有过错的情形。
根据《疫苗条例》规定,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过法定确认接种单位或者疫苗生产企业有过错,则其应当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受种者相应的赔偿,且没有最高限额的限制。
补偿不同于赔偿,一般适用于相关各方对不良后果的发生均不存在过错的情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经法定程序确认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由于受种者、接种单位及疫苗生产企业对不良后果的发生均无过错,则对受种者采取一次性补偿原则。
预防接种纠纷处理
违反三查七对
告知不当案例分享
口服脊灰疫苗(“糖丸”)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案(2001-2011) 中院二审终审判决:x县CDC赔偿接种者人民币55万元。 疫苗无质量问题,疫苗的生产商及供应商不承担责任。 CDC接种过程中,未详细询问接种者病史,未告知服用“糖丸”的风险(该3月龄患儿在接种前不久做过肛门脓肿手术) 。CDC作为实施接种单位,在实施接种”糖丸”过程中的操作瑕疵,导致接种者急性驰缓性瘫痪,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二级伤残,须终身护理。
接种单位过错
未尽“知情告知”, 未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就是过错
知情告知经验分享-浏阳市
全面的知情告知书和管理方法
知情告知书内容全面: 疫苗接种基本知识 父母最关心的疫苗知识问答 全市所有接种点地址电话 所有疫苗知情同意书 知情告知书在产科发放;在接种点备疫苗告知书单页 思考:培养“学习型”患者对于完成实质性告知有何益处? 实施中应特别关注知情告知回执资料的收集和存档。 把知情告知列入预防接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绩效挂勾。
接种单位过错
未尽“知情告知”, 未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就是过错
(二)关于预防接种告知
告知的重要性: 诚实对待权---基本人权 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具有被告知治疗方案、治疗风险,并可自主决定选择或放弃治疗的权利,是医患关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权利之一。 知情同意、形式上的告知、实质上的告知 美加害理论:1914年以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身体接受哪些治疗。如果未经同意就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犯罪(battery),医师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现代:negligence理论---要求全面告知、实质告知
二者区别?诊断调查的必要性
你应该如何合法地处理疫苗接种问题
你应该如何合法地处理疫苗接种问题疫苗接种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对于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至关重要。
合法地处理疫苗接种问题既需要依法依规进行,也需要考虑个人的权益和社会公益。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合法地处理疫苗接种问题,以确保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1. 了解疫苗接种政策和指南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疫苗接种政策和指南。
政府会对不同疾病的疫苗接种提供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例如接种时间、接种对象、接种剂次等。
在接种疫苗前,务必仔细阅读相关政策和指南,确保自己和家人符合接种条件。
2. 寻求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在决定接种哪种疫苗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他们可以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帮助你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和接种计划。
记住,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风险,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至关重要。
3. 遵守法律法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合法的疫苗:只接种政府授权和认可的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接种场所认证:选择认可的医疗机构或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避免非法或未授权的场所。
- 接种程序合规: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疫苗接种程序,不要越过合理的流程。
- 保留相关文件和凭证:妥善保存接种证明、疫苗购买发票或收据等相关文件,备查需要。
4. 注重个人隐私和知情同意在接种疫苗前,要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受到尊重。
具体做法包括:- 不泄露个人信息: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向第三方透露个人身份和隐私。
- 充分知情同意:在接种疫苗之前,医务人员应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充分解释接种的目的、风险和效果,并得到同意。
- 评估风险与权益:在接种疫苗之前,需要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风险进行评估,并权衡接种的利弊。
5. 维护社会公益和团结在处理疫苗接种问题时,我们应该维护社会公益和团结。
具体措施包括:- 遵守接种计划:按照政府的接种计划和时间表进行接种,不越权或跳过接种程序。
预防接种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居民李某,于2016年2月为其儿子小张预约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当天,李某按照约定带着小张来到接种门诊。
接种过程中,由于护士操作失误,小张的乙肝疫苗剂量过量,导致小张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事后,李某将接种门诊告上法庭,要求接种门诊承担赔偿责任。
二、案情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2. 纠纷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接种门诊是否构成侵权行为,以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接种门诊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接种门诊护士在接种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小张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属于过错行为。
因此,接种门诊的行为构成侵权。
(2)接种门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接种门诊的侵权行为给小张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接种门诊在接种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小张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构成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判决接种门诊赔偿小张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预防接种法律纠纷的常见类型(1)接种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如本案中,接种门诊护士操作失误导致小张过敏反应。
(2)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如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狂犬病等。
(3)接种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如接种过期疫苗、未经批准的疫苗等。
2. 预防接种法律纠纷的处理方法(1)协商解决接种门诊与受害者双方协商,达成赔偿协议。
(2)调解解决通过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3)诉讼解决受害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接种门诊承担赔偿责任。
疫苗接种医疗投诉解决办法
04
与患者沟通技巧及心理疏 导方法
有效沟通技巧
01
02
03
倾听
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意 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 重。
表达清晰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 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 者能够准确理解。
情绪管理
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情 绪化的回应,以平和的态 度与患者沟通。
心理疏导方法
安抚情绪
对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情, 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缓 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01
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确保在接种过程中提供
热情、耐心的服务。
设立投诉处理机制
02
在接种点设立投诉箱或投诉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处
理并回复投诉。
加强监督管理
03
对接种点的服务态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技术操作问题
强化技术培训
对接种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 训,确保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操作
持续沟通
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以及接种后,与患者保持 持续沟通,及时解答疑问和处理问题。
05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流 程
异常反应识别与报告
01
接种人员应接受专业培 训,熟悉疫苗接种操作 规范及异常反应识别方 法。
02
在接种过程中,密切观 察受种者情况,如出现 疑似异常反应,应立即 停止接种。
03
对疑似异常反应进行初 步评估,包括症状、体 征等,并详细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 否存在医疗过错或违规行为。
若存在过错或违规行为,及时 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接种疫
苗、提供医疗救治等。
若不存在过错或违规行为,向 投诉人解释说明情况,消除误
解。
疫苗接种索赔流程
疫苗接种索赔流程一、了解索赔前提。
1.1 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首先啊,要是想进行疫苗接种索赔,那得是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了才行。
这不良反应可不能是自己瞎猜的,得是有根据的。
比如说,接种完疫苗后身体出现了发烧、过敏、局部红肿长时间不消退等症状,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情况。
1.2 不良反应与疫苗有因果关系。
而且啊,这个不良反应得和疫苗有因果关系。
不是说接种疫苗期间正好赶上自己感冒了,然后就说是疫苗的问题去索赔,这可不行。
得经过专业的判断,像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分析症状出现的时间、特征等,确定是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这才算是满足索赔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二、收集相关证据。
2.1 医疗记录。
这时候啊,证据就特别重要了。
最关键的就是医疗记录了,从接种疫苗开始,在医院的接种记录得保存好,这是证明你接种了疫苗的直接证据。
然后呢,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去就医了,病历本上医生写的诊断、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证据确凿”一样,这些医疗记录就是索赔的有力支撑。
2.2 证人证言。
要是有证人那就更好了。
比如说接种的时候,旁边一起接种的人看到你接种后很快就有异常反应了,或者是陪着你去就医的家人、朋友,他们能证明你从接种疫苗到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就医的整个过程,这也能为索赔增加一些可信度。
三、提出索赔申请。
3.1 联系接种机构。
那准备好了证据之后呢,就可以联系接种疫苗的机构了。
一般来说,先和他们沟通一下,把你的情况和他们说清楚,告诉他们你接种了他们这儿的疫苗,然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并且你已经有了相关的证据。
这就像是“先礼后兵”,大部分接种机构还是比较负责的,会积极处理这种情况。
3.2 按照要求提交材料。
接种机构会告诉你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来进行索赔申请,这个时候你就按照他们的要求,把之前收集好的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材料都整理好交上去。
之后呢,就等着他们的审核结果。
这个审核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咱也别太着急,就像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心等待就好。
疫苗纠纷解决协议书
疫苗纠纷解决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鉴于甲方与乙方之间因疫苗接种事宜产生纠纷,经双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协议书,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纠纷概况1.1 甲方因接种乙方提供的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双方就此事产生争议。
1.2 双方同意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上述纠纷。
第二条纠纷处理2.1 乙方同意对甲方进行必要的医疗检查,以确定不良反应的原因。
2.2 甲方同意配合乙方进行相关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
第三条赔偿与补偿3.1 根据检查结果,若确定不良反应与乙方提供的疫苗有关,乙方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甲方进行赔偿。
3.2 若检查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疫苗无关,甲方同意不追究乙方的责任。
第四条保密条款4.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协商过程中所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4.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本协议内容。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与解除6.1 本协议一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6.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可协商解除本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7.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其他8.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8.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预防接种纠纷处理技巧及法律依据2
一、免疫规划工作出现的新问题(2) 免疫规划工作出现的新问题(2)
③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由于流动儿童家长预防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由于流动儿童家长预防 接种意识淡薄,甚至拒绝接种, 接种意识淡薄,甚至拒绝接种,从而对流动儿童缺 乏管理,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难题。 乏管理,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难题。有时为控 制某种传染病,保证一定的接种率, 制某种传染病,保证一定的接种率,疾控机构不得 不强制接种。 不强制接种。 ④受种者(监护人)文化水平、经济条件、法律意 受种者(监护人)文化水平、经济条件、 识显著提高,遇到异常现象,往往反应迅速而激烈, 识显著提高,遇到异常现象,往往反应迅速而激烈, 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上升, 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上升,接种方与受种方缺 乏沟通, 乏沟通,医护人员极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法律保护自 己。
4.3、病历用语规范在诊疗时如怀疑是接种 反应,接诊医生应首先与当地接种部门联 系,共同分析或通过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 诊后再向家属说明, 未明确为预防接种反 应前应避免在口头或病历资料中使用是接 种反应的有关术语,避免引发接种纠纷。
4.4、依法解决纠纷纠纷一旦发生,应进行 调解和事故鉴定,对接种后发生的不明死 亡病例,尽量争取尸检,查明死亡原因。 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给予经 济补偿,双方达不成协议的,可通过法院 裁决,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正确 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和接种事故,保护免疫 对象和接种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 接种秩序,建议将疫苗接种纳入类似车辆 保险的商业保险,制定预防接种反应和接 种事故处理法规,以便具体操作中有章可 循。
(四)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 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五)、关于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的规定 组织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必须经过县级以 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能收取费用,包括 疫苗费用和接种耗材等费用,所需经费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障; 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应当事先进行宣传教 育,对受种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使他们 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组织开展
预防接种纠纷沟通技巧及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纠纷沟通技巧及处理原则一、处理预防接种纠纷人员必备素质★具有较深厚的医学知识,基本功扎实。
★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熟悉医学伦理知识。
★良好的心理学基础,善于化解医患矛盾。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预防接种纠纷的沟通技巧因为预防接种专业的特殊性,一方面,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待于经常性的专业指导,多角度的专题培训以及广泛的经验交流和逐渐积累。
另一方面它与常见的民事纠纷一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处理加以避免。
(1)接种人员行为具有法律依据;并有优质服务意识(2)医患双方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合约;(3)尽可能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好的疫苗;(4)善于医患沟通;换位思考,刚柔相济*加强预防保健医生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原则一致; *惠州专家认定疫苗过敏案 *北京案* 杭州处理疫苗案件的做法(5)发生纠纷,及时上报;实话实说,不要弄巧成拙;6)保护好病历资料、医疗物品等,拍照、录像作证据;( * HIB-HB,病历改动45处,病历不见,南京医生吃病历) * 2007年2月1日,某县一54岁男子去市场买年货时被狗咬伤,即去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4月17日医院收到县人民法院传票,患者家属控告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导致病人死亡,要求法院查封医院的相关药品。
法院到防保科未提取到同一批号的狂犬疫苗(因该批号的狂犬疫苗已用完)。
(7)知己知彼,倾听投诉;及时调查取证,查明原因;争取尽快解剖(* 山东齐鲁医院案,中山肿瘤医院)(8)沉着冷静,耐心说明;步步为营,表态慎重;(9)依法办事,严格奖惩制度;(10)找一了解整个事件全貌的人正面应对媒体(二)不用老方法处理新问题当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情发生时,让公众拥有知情权,是对公众的一种尊重。
对于老百姓而言,如果未能通过正常畅通的渠道获知信息,很自然会受到各种传言的暗示而各种传言在人人传递过程中肯定会走形,以致产生相当的慌乱。
接种差错处理流程
接种差错处理流程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接种差错的情况也随之增加。
接种差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接种效果不理想,因此及时处理接种差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接种差错处理的流程,以确保接种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发现接种差错接种差错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环节,包括疫苗配送、疫苗接种、接种记录等。
发现接种差错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疫苗接种现场的工作人员观察到接种差错,如错误的疫苗剂量、错误的接种方式等;2. 接种者或其家属主动报告接种差错;3. 接种者出现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和分析后确认为接种差错。
二、处理接种差错的流程接种差错的处理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即停止接种活动:一旦发现接种差错,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接种活动,以避免进一步发生差错。
2. 保护接种者的安全:对于已经接种的接种者,应立即评估其安全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接种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转诊至医院进行治疗。
3. 收集信息并记录:对于接种差错的情况,应尽快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差错发生的时间、地点、差错类型、接种者的个人信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的调查和处理。
4. 进行调查和分析:接种差错发生后,应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差错的原因和责任人。
调查人员应该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调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修订接种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等。
确保类似的接种差错不再发生,提高接种活动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向相关方报告和沟通:在处理接种差错的过程中,应及时向相关方报告情况,并与其进行沟通。
相关方包括接种者及其家属、上级部门、疫苗生产商等。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纠纷,保持信息的畅通和透明度。
7. 监测和追踪:处理接种差错后,应继续监测接种者的情况,并追踪接种活动的效果。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接种后遗症,以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疫苗接种纠纷?
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疫苗接种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亦会给极少数受种者带来不幸,对此,理性面对、依法维权,应成为所有疫苗接种受害者处理争议的基本原则。
1、确认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性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不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这些在一段时间会自行消失。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现象,应首先到医院就诊,查明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
2、如不服调查诊断结论可申请鉴定
如果家长对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可以在收到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卫生部发布的《接种鉴定办法》对鉴定的申请程序、各方应交的材料、鉴定费的缴纳、专家组组成、鉴定程序、鉴定书内容等,均由明确规定。
如果家长对上述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申请再鉴定。
3、根据事件的性质请求补偿或者赔偿
赔偿一般适用于接种单位或者疫苗产生企业有过错的情形。
根据《疫苗条例》规定,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过法定确认接种单位或者疫苗生产企业有过错,则其应当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受种者相应的赔偿,且没有最高限额的限制。
补偿不同于赔偿,一般适用于相关各方对不良后果的发生均不存在过错的情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经法定程序确认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由于受种者、接种单位及疫苗生产企业对不良后果的发生均无过错,则对受种者采取一次性补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