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友记幽默语言的语用对比

合集下载

用语用原则简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用语用原则简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用语用原则简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老友记》中的幽默遵循了“调侃式”、“自嘲式”、“反讽式”、“超越式”等原则。

“调侃式”:在剧中,一些朋友之间的互动,以及主角们的口头禅,都是以调侃式的语言进行的,比如,当Ross在和Rachel
的约会中被问到他有没有兴趣去看电影时,他回答道:“当然,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穿越时空的故事。


“自嘲式”:在剧中,主角们也经常以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情绪,比如,当Chandler被一位女士拒绝时,他就说:“我可
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拒绝。


“反讽式”:在剧中,主角们也经常用反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想法,比如,当Rachel在和Ross的约会中被问到有没有兴趣
去看电影时,她回答道:“你知道,看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之一。


“超越式”:在剧中,主角们也经常用超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想法,比如,当Monica在和Chandler的约会中被问到有没有
兴越去看电影时,她回答道:“当然,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
穿越时空的故事。

”。

从语境视角看《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解读

从语境视角看《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解读

从语境视角看《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解读摘要语境在理解电视情景喜剧的幽默言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作为以制笑为目的的电视情景喜剧,编剧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能否调用正确的语境来对其中的幽默对白进行理解,从而发笑。

从关联理论角度,通过截取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的片段作为幽默语料,对抽样出来的幽默言语语料在理解时所需调用的语境进行分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正确理解《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过程中,语言上下文知识是被调用最多的语境因素,情景知识的调用率处于第二位,百科知识是被调用得最少的因素。

关键词语境幽默言语语言上下文知识情景知识百科知识一、引言电视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ies。

简称sitcoms),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广播中。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情景喜剧出现于1947年,当年的片名叫《玛丽?凯和琼尼》,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五十年代开始,电视情景喜剧在西方一直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电视节目(陆哗、陈立斌2002)。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friends)是美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在NBC电视台热播的著名情景喜剧(从1994年至2005年5月6日),一共十季。

该剧目前仍是欧美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之一,收视率常居榜首,播出以来一直为NBC电视网的招牌剧,多次获得艾美奖的提名并数次获奖。

主要讲述了六个性格各异的人的生活故事,他们之间的情路坎坷、事业成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对生活原生态的再现。

该电视情景喜剧自从进入中国影视市场后,也给中国的电视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引来了众多的追捧者,催生了该喜剧自身的老友记。

年轻人群体沉迷于剧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对白中。

但是。

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在播放该片时笔者仔细的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喜剧背景有罐装笑声的地方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发出了笑声。

探究其原因。

固然有学生个体差异引起理解上的差异,但更大的原因是出于没能成功解读其中的幽默,因此笑不出来。

对于这样一部来自美国本土的情景喜剧的英语幽默言语,非本族语观众们应该怎样去解读它的幽默言语呢?本文从S perber 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出发。

赏析《老友记》中幽默的修辞艺术

赏析《老友记》中幽默的修辞艺术

赏析《老友记》中幽默的修辞艺术作者:尤南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美剧《老友记》是一部幽默感极强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剧作的语料中,以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方法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十分突出,以至于稍加品味就会感受到我国的一家俗语所说的“理儿不歪,笑话不来”的含义。

本文试就这部剧作中所使用的比喻与夸张的幽默修辞方法做以赏析。

关键词:老友记;夸张;幽默;修辞艺术修辞手法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而由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所表现出的幽默特色可增强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颇耐寻味、蓦然省悟、忍俊不住、不同凡响的效果。

欧洲人和亚洲人相比,欧洲人更喜欢运用幽默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在欧美文学作品中以幽默修辞手法来增添语用特色的经典名篇可谓多多。

一、幽默言语与英语幽默幽默言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一种常见方式,这种言语方式能营造诙谐欢乐气氛、缓解压力、建立和谐关系、抨击丑恶现象。

幽默以语言为媒介,运用轻快诙谐的基调,表达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幽默是思想、学识、品质、智慧和机敏在语言中综合运用的成果。

按照构成方式,幽默大体上可分为情景幽默和非情景幽默。

情景幽默是语言本身并不含幽默因素,但当它被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便产生了独特的幽默魅力。

二、美剧《老友记》以比喻修辞手法达成的幽默效果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提喻。

比喻的本质在于通过在不同事物里建立起等值、相似的关系来表情达意,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或,或称之为以轻就中或以重就情地体会到沟通交流的对方索要对自己传递的语言信息。

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会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将可能会引起僵化或方案的情绪一笑了之,但留在心里的意味式绵长耐品的。

例句:Monica: Are you ok, sweetie?Ross: I just feel like someone reached down my throat, grabbled my small intestine, pulled it out of my mouth and tied it around my neck. (第一集)例句的对话发生在Ross的同性恋妻子搬走之后,Ross对自己失落痛苦情感的描述,他没有使用直接的言语说明,而是运用了一个比喻“我感觉好像有人把手伸到我的喉咙里,抓住我的小肠,从我嘴里拽出来,然后缠到我的脖子上”来表达。

_老友记_中幽默语言的语用成因分析

_老友记_中幽默语言的语用成因分析

M影视翻译O V IE LITE R ATU R E老友记 中幽默语言的语用成因分析赵海艳1 王苗苗2(1.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 2.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 美国情景喜剧 老友记 连续播出10年,获奖无数,它以贴近生活的剧情和六位主角之间的感人友情风靡全球,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

其独特的美式幽默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预设和关联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剧中的某些幽默片段,以期提高对英语幽默的理解力和欣赏力,并对英语交际和语言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 老友记 ;合作原则;预设;关联理论 老友记 ,又称 六人行 ,是美国N BC 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它围绕生活在纽约的六个朋友,讲述了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一系列故事。

这部喜剧获奖无数,它不仅受到美国人的喜欢,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

老友记 之所以如此受到欢迎,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六位主人公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宽容和支持基础上的牢固友谊让观众感动和羡慕;其二,通过 老友记 ,观众可以了解到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如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隐私和个人权利的不侵犯,性的开放,对爱和婚姻的谨慎与重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热烈追求等;其三,美国很多文化习俗在剧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重大节日 感恩节、圣诞节、狂欢夜及婚礼仪式等;其四, 老友记 是学习地道美语的最佳材料,它几乎涵盖了当今美国最常用、最喜欢的口语表达方式,被称为 美国英语口语活词典 ;最后,那些轻松而诙谐的人物对白,蕴涵着一种独特的 美式 幽默,令观众自始至终都笑声不断,成为该剧最大的亮点。

一、幽 默维基百科(W ikipedia)中对 幽默 一词的解释是:the t endency of particula r co gnitive ex periences to pro voke laug hter and prov ide amusement 。

用语用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对白

用语用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对白

或者 略含讽刺的意味 。本文拟以美 国情景喜剧 《 老友记 》 为
例, 从语 用学基本原理 的视角 , 探讨 其 中的对 白与幽默效果
产生 的关系 ,旨在提高对于情景喜剧中英语 幽默的推理和
欣赏能力 , 加深对于英语语言内在规律 的理解 。

s f ,eaeoe n o ep s o fjno oy re. t w l f r g yu t oi n o uircpw t u i h i t ir C ade: , htgyw ojs si b t cak? hn l Me ta u h ut a ut r s r d c
Se e tv :Ye .t a’ r h .W e a e e c td a o t t e e s h t g t Si r x i b u he l v l e

《 友记 > 绍 老 介
《 老友i ) F ed ) 华纳兄弟 公 司制 作 , B  ̄ ( r n s是 i N C电视 公 司从 19 94年开始播放 的一部 电视情景 喜剧 。该剧 历时 1 1 年的拍摄 , 总共播 出了 1 0季( 每季共包括 2 2集) 。它讲述 3
胜 的故 事 。主要 人物包 括 3位女 主角 :单 纯任 性 的瑞秋 ( ah 1,争强好胜 的莫尼 卡 ( nc ) R c e) Moia ,精灵古 怪的菲 比 ( he e , P ob )以及 3 位男主角 : 正直专情 的罗斯( os , R s)幽默风 趣 的钱德( hn l )花心天真的乔伊(oy 。 C ade , r J ) 这部喜剧 围绕 e 6 位朋友 的友谊、 爱情和事业进行 , 他们活泼的性格 , 彩的 精 表演使 《 老友记 》 在全球 获得 了巨大成 功 , 并成 为美 国新 一 代人必看的肥皂剧 。笔者认为其独具韵 味的“ 美式” 言语 幽 默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 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分 析其幽默系统如何运作不仅可以促进英语 语言学习, 还能加 深人们对幽默的理解 。以下 主要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 老友 记》 里的一部分幽默的开展 。

《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解读

《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解读

2012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9,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5期)Total No .285收稿日期:2012—06—04作者简介:李艳(1981—),女,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语言学。

《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解读李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要:本文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老友记》中的幽默对白进行了语用分析,发现不同语用学理论对于幽默言语分析具有不同的阐释角度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老友记》;幽默对白;语用分析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45—02一、引言幽默的涵盖面非常广,按其表现形式,大致又可分为幽默动作、幽默画、幽默语言。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对白,以期使观众和读者更好地理解片中的幽默,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二、《老友记》简介电视情景幽默剧Friends ,中文译名为《老友记》或《六人行》,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制造。

它讲述了六个人的故事:未经世事的千金小姐Rachel ,为了逃婚来投奔曾经的同学兼闺中蜜友Monica ;正直、专情、有些顽固有些学究但不失可爱的古生物学博士Ross ;好胜、略带神经质、热爱厨房工作的完美主义者Moni-ca ;幽默风趣的Chandler ;思维跳跃,有些天马行空的Phoebe ;花心天真的Joey ,一直梦想成为成功的演员。

三、《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本节从语用学基本原理的视角,探讨《老友记》中的对白与幽默效果的产生。

1.合作原则和幽默合作原则作为格莱斯原则的核心思想,是“语用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从合作原则角度研究《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合作原则角度研究《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合作原则角度研究《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一、本文概述《老友记》作为一部广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以其生动的角色刻画、贴近生活的剧情设定和幽默诙谐的对话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其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更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深入剖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以期揭示这一幽默形式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在言语交流中,参与者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实现有效、和谐的沟通。

本文将以《老友记》中的对话为语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角色如何在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幽默效果,从而进一步理解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友记》的魅力所在,还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言语幽默,提升人际沟通的效果。

二、合作原则概述合作原则,又称为“合作性会话准则”,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哈罗德·保罗·格莱斯于1975年在其论文《逻辑与会话》中首次提出的语言学理论。

合作原则主张在所有的语言交流中,参与者都遵循着一种或多种使交流得以有效进行的隐含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四个基本范畴: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会话参与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当前交流的需要,同时不应提供超出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要求参与者提供真实的信息,避免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信息。

关系准则强调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直接关联到当前交流的主题或目的。

方式准则则关注信息表达的方式,要求表达清晰、避免晦涩和歧义,同时要考虑交流的效率和礼貌。

在《老友记》这部情景喜剧中,角色之间的对话经常巧妙地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剧的幽默手法和言语魅力,进而揭示言语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三、《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老友记》作为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吸引了全球观众。

言语行为理论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语言行为理论是言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产生、促进、控制和维护社会关系的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言语行为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人们之间通过言语表达来进行交流,以影响彼此的思想和行为。

本文将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以探讨它们在构建友谊关系中的作用。

《老友记》是一部美国喜剧电视剧,讲述了六个朋友在纽约市的生活。

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言语幽默也是他们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大量使用言语幽默,以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想法,改变彼此的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流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言语表达的功能是交流的媒介,通过它可以影响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言语幽默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双方的关系,促进友谊的建立。

在《老友记》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是他们之间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的言语幽默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例如,在一集中,罗斯对菲比说,“你看起来很棒,你甚至可以在滑雪场上打滑板。

”菲比回答:“我可以打滑雪,但是滑雪场的服务员会说你在打滑板。

”这一幽默的对话不仅可以消除一时的尴尬,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之间的友谊。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幽默是一种有效的言语行为,可以调节、维护和推动社会关系的发展。

在《老友记》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言语幽默可以建立友谊,促进双方之间的任,增强友谊,从而提高友谊的持久性。

综上所述,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幽默是一种有效的言语行为,可以调节、维护和推动社会关系的发展。

《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是六个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大量使用言语幽默,以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想法,改变彼此的行为,增进友谊,促进双方之间的任,增强友谊,从而提高友谊的持久性。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语的对比分析: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的开题报告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语的对比分析: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的开题报告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语的对比分析: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老友记》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该剧中的幽默语言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友记》中幽默语言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进一步挖掘语言运用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人际交往与情感沟通间的关系。

二、理论探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是人际交往与情感沟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彼此应尽可能地遵循和维持和谐、和睦的关系,不损害彼此的利益,并尽可能达到效果最大化的交际理念。

在《老友记》中,各个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协作,提供帮助,分享快乐,体现了合作原则的重要性。

关联理论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来构建自我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以及在某种社会关系的框架下,对话中涉及的主题和范畴进行选择的原则。

在《老友记》中,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不仅是情感表达的工具,还表现了不同性格、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与情感交往产生密切关系。

三、方法本文将从两方面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

一方面,通过对台词的具体分析,挖掘其中的搞笑元素,探究所用言语的背后含义,并分析人物角色的幽默个性。

另一方面,通过对幽默语言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并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际交往的特殊性,探究文化与语言的互动关系。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进行研究,本文预计可以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原则和根据。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对跨文化沟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文化素养。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会话含义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会话含义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会话含义分析幽默作为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

本文拟从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出发,对《老友记》中的一些精彩对白作一语用分析。

标签:幽默;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违反引言人们在生活中渴望笑声,需要幽默,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幽默给紧张工作或生活的人们带来身心的松弛。

从广义上说,幽默是人类交际过程中能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但由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话语完成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话语当中(李悦娥:205)。

幽默作为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探究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的规律(吕光旦)。

幽默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因为幽默的实现特别依赖语境,依赖于言语的蕴涵意义。

情景喜剧没有恢弘的主题,庞大的制作,而主要是靠滑稽的情节和幽默的、贴近生活的对白来吸引观众。

对于语用学研究,情景喜剧的台词可以提供丰富的语料。

而《老友记》凭借六位主角精湛的演技、精彩绝伦的台词,再加以独具人物特色的语言风格,成为一部极其成功的情景喜剧。

本文拟从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出发,对《老友记》中的一些精彩对白作一语用分析。

一、Grice 的会话含义理论根据何兆熊主编的《新编语用学概要》一书,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包括会话含义和会话的合作原则。

他认为在人际交往当中,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仅限于话语的字面意义,还会在字里行间含蓄地传达出另一种意义。

因此听话人要完全明白说话人的意思,就必须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字面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作出合理的推断,从而得出说话人的含蓄意义。

用语用原则分析《老友记》中的语言幽默

用语用原则分析《老友记》中的语言幽默
解 认 知 语 用 研 究 》 李 桂 真 ) 等 , 语 用 学 角 度 研 究 幽 默 语 言 , 进 了这 一 领 域 研 究 的 迅 速 发 展 。本 文 将 ( 等 从 促 以《 友 记 》 例 , 剧 中生 动 有趣 的 例子 解 读 幽默 的产 生 和 语 用 原 则 的关 系 。 老 为 用
礼 上 落 荒 而逃 的瑞 秋 闯进 来 寻 找 老 同 学莫 妮 卡 。莫 妮 卡 的 哥 哥 罗 斯 刚 刚 和 同 性 恋 的 妻 子 离 婚 , 他 从 小 而
暗恋 的人正是这个落跑新娘瑞秋。瑞秋在莫妮卡家住 了下来 , 决定不再做爸 爸的乖女孩儿 , 开始真 正的步
人社 会 , 于是 在 其 他 老 友 的 帮 助 下 , 上路 了 , 二 十 多 岁 初 入 社 会 , 三 十 多 岁 成 家 立 业 , 们 一 走 就 是 她 从 到 他
及 利 奇 ( N. ec ) 人 提 出的 “ 貌原 则 ” G. L eh 等 礼 。
2. 违 反 合 作 原 则 与 幽 默 1
格 赖 斯 于 1 6 年 在 哈 佛 大 学 做 了三 次 演讲 , 出 人 们 在 交 际 过 程 中 , 话 双 方 似 乎 在 有 意 无 意 地 遵 97 指 对 循着某一原则 , 以求 有 效 地 配 合 从 而 完 成 交 际 任 务 。不 管 交 际 双 方 的 背 景 如 何 , 莱 斯 认 为 , 们 在 谈 话 格 他 中都 遵 守 这 样 的 基本 原则 — — 合 作 原 则 :根 据 会 话 的 目 的 或 交 流 的方 向 , 自己 讲 出 的话 语 在 一 定 的条 “ 使
第 1 4卷 第 7 期 21 0 2年 7月
天津职 业 院校联 合学 报
J un l f i j o ain lntue o ra o Ta i V c t a Isi ts nn o t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论文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论文

Pragmatic Analysis on the Humor ofthe American Situation Comedy FriendsAbstract:Humor is a kind of essential sauce to people's life. Firstly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mor, and briefly illustration of pragmatic theories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thesis. Then it analyses some of humorous lines from “Friends” as examples combined with pragmatic theories. Through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analysis, it aims at guiding students to grasp related pragmatic theories in English study correctly and improving English learners’ comprehension to English humor.Key words: Friends; Humor; Relevance Theory; Cooperative Principle; Face-saving Theory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摘要:幽默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本论文首先提出幽默的概念及将要涉及的语用学理论,并简单阐述,再以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部分幽默台词为例结合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全面地归纳和分析,本文旨在正确指导英语学习中对相关语用理论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幽默的理解。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语言幽默的语用视角研究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语言幽默的语用视角研究

(3)充满活力:《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充满活力,总是能带给观众新鲜感 和惊喜。这种充满活力的幽默表现形式使得整部剧集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语用学对言语幽默的解释
根据语用学的观点,言语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 在《老友记》中,角色们经常利用语境和对话中的暗示来传递幽默效果。例如, 当瑞秋告诉莫妮卡她爱上了罗斯时,莫妮卡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瑞秋回答:“我告诉他了,但是他在里听起来很忙。”这个笑话利用了对话中 的暗示,让观众了解到罗斯的状态,从而产生了幽默感。
此外,言语幽默还可以通过双关语、滑稽模仿等手法来创造。在《老友记》中, 这些手法经常被用来制造幽默效果,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剧集带来 的乐趣。
结论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巧妙的语言和语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幽默手法的运用,剧集创造出了 大量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这些幽默元素不仅增强了整部剧的观赏性,还让观 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
3.语言特点
(1)口语化:《老友记》中的语言非常口语化,符合情景喜剧的风格。这种 口语化的语言使得角色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实自然,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2)简洁明了:《老友记》中的笑话大多简洁明了,一句话就能表达出幽默 的精髓。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能节省剧 集的时间成本。
从语用视角来看,《老友记》中的语言幽默体现了会话含意和合作原则的运用。 会话含意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下,人们对于语句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合作原则则 是指在会话过程中,参与者需要遵循一些准则以实现有效沟通。通过违反这些 原则,制造出意料之外的语言效果,是《老友记》中语言幽默的重要来源。同 时,通过运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幽默背后的含意。

《老友记》中的语用幽默

《老友记》中的语用幽默

《老友记》中的语用幽默一、《老友记》简介电视剧《老友记》,又名《六人行》(Friends),是一部由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幽默情景喜剧,也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

播出以来一直为NBC电视网的招牌戏之一,多次获得艾美奖的提名并数次获奖。

故事的主角是住在纽约市区公寓中的六个好朋友,他们一起经历的十年间的友谊、爱情和事业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线。

虽然老友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也会有矛盾和争执,但他们对于彼此真挚的友谊却从未改变。

六个好友之间的情路坎坷、事业成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的心。

而剧中轻松诙谐的人物对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式幽默,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二、幽默的含义及功能英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本义是“体液”。

古希腊医学认为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它们包括血、黄胆汁、痰及黑胆汁。

直到18世纪初它才演变成以诙谐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意义内容的美学术语,1924年林语堂把英文“humor”一词介绍到中国,并翻译成“幽默”。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战胜烦恼,振奋精神,更是人际关系的剂。

幽默也是一个人品味素质和聪明睿智的表现,只有从容大度、超凡脱俗、聪明透彻的人才真正能懂得和领会幽默的含义。

幽默可分为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两大类,不过大多数幽默的产生和传递是通过语言手段实现的。

对场景的不同解释和正确解释的出乎意料性是情景幽默的本质所在。

言语幽默不同于情景幽默,它是因人们对某些词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

本文以《老友记》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幽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视角下分析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的产生。

三、用合作原则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合作原则是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提出的。

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台词

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台词
诙谐 的人 物 对 白 , 涵 着 一 种独 特 的“ 蕴 美式 ” 默 , 人 拍案 叫绝 。在 这部 电 视 剧 里 , 们 不 仅 可 以学 习地 道 幽 默 的英 语 , 可 幽 令化 , 何 看 待 亲情 、 情 和 爱 情 等 。 如 友
二 、 论 基 础 理
《 友 记 》 又名 《 人 行 》F i d )是 由美 国华 纳 兄弟 公 司制 造 , NB 电视 台 连续 热 播 l 老 , 六 (r ns, e 在 C o年 (9 4 0 4 年 的 一部 电 19 ~2 0 ) 视 情 景 幽默 剧 。它 也 是美 国历 史 上 甚 至是 全 球 最 成 功 、 响 力 最 大 的 电视 剧 之 一 。 它 讲 述 了六 个 人 的故 事 : 经 世 事 的千 金 影 未 小 姐瑞 秋 、 正直 又 专 情 的 罗 斯 、 不 服输 而又 有 强 烈 控 制 欲 的 莫 妮 卡 、 默 风 趣 的 钱 德 、 怪 迷 人 的菲 比和 花 心 天真 的 乔 伊 。 从 幽 古 整 个 喜剧 围绕 这 六 个 人 的友 谊 , 爱情 和事 业 展 开 。作 为 一 部 受 到 观众 喜 爱 的情 景 喜 剧 , 老 友 记 》 精 彩 并 不 仅 仅 来 源 于 它 对 《 的 生 活原 生 态 的再 现 , 有 来 自于 异想 天开 的剧 情 、 潮 迭 起 的故 事 和 形 形 色 色 的客 串 明 星 的 “ 命 诱 惑 ” 更 高 致 。尤 其 是 那 些 轻 松 而
如何 将 幽默 运 用 于 日常用 语 当 中 , 而 更好 地 了解 美 国 文化 。 从
[ 关键 词] 语 用 学 ; 语行 为 ; 作原 则 ; 言 合 礼貌 原 则 ; 幽默
[ 作者 简 介 ] 梁 春凝 ( 93 ) 女 , 士 , 春 工 业 大 学 外语 学院 讲 师 , 要 从 事 英 语语 言 文 学研 究。 17 一 , 硕 长 主

浅析《老友记》第一季会话含义中的幽默

浅析《老友记》第一季会话含义中的幽默
P r i n c i p l e ) , 它 包 括 四个 准则 : 1 . 质量 准则 ( M a x i m o f q u a l i t y )
是应和一声 , 说些无关 紧要的话 , 并不是像众人期望那样接着解释 其中原因。 从而 , 虽然 P h o e b e 承认了姐妹二人关系不佳 , 但却不愿
l i ke y e a m.

会 话 含 义
P h o e : Hmmm? Ye a h . S o , u m, i s s h e f a t ?
美 国哲 学 家 格赖 斯 ( 1 9 1 3 — 1 9 8 8 ) 认 为 在 日常 的会 话 交 际 中 , 人
第十六集 中 , J o e y和 C h a n d l e在瑞菲餐厅遇到 了 P h o e b e的双
众及 英语 学习者 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 《 老友记》 ; 会话含义 ; 合作原则; 幽默 美 国情景喜剧《 老 友记 》 自1 9 9 4年播出 以来深受广大 观众 的 喜爱 ,这不仅仅 因为它是广大英语爱好者提 高 自身英语 水平 、 接 触地 道美 国文化 的有效途径 ,它 自身幽默 的对话更是 其魅力 所 在 。本文 试从语用学 角度分析 《 老友 记》 中人 物如何违 反合作原
即说话人进行表达 时, 必须避免模糊与歧义 , 尽量清 晰 、 简 明
和有 序 。
Ra c h : I n e e d s o me mi l k .
P h o e : O k. I ’ v e g o t mi l k . O h! B e t t e r ?
而在现实生活 中 , 人们想要表达 的话语实 际含 义往往与字面 意义不一致 , 于是人 们便会违 反合作原则来 表达真实含 义 , 这种 真实含义就被称为会话 含义 (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l i m p l i c a t u r e ) 。 二、 《 老友记》 中会话含义的幽默 1 . 违反质量准则产生 的幽默

《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探析

《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探析
第1 6 卷第 6期
2 0 1 4年 1 2月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尽致 ,为我们 的分析 研 究提供 了很好 的语 料 。英 国 哲 学家 约 翰 . 奥 斯 汀 提 出的 言语 行 为理 论 也 为 我 们
研 究 言语 幽 默行 为提 供 了理 论基 础 。虽 然 已经 有 一 些学 者对 这 些 幽默 言语 做 了包括 语用 、语 义等 很 多
方 面对 其进 行研 究 ,尤其 是在 言语 幽默 方面 。其 中
语 行为。生活 中的幽默言语有时是说话者故 意为之 ,有 时却是无 心插柳 ,这种繁 芜丛杂的语 言现 象在 美国情景喜
剧 ( 《 老友记》中得到 了 淋 漓尽 致的体 现。本文节选 老友记 》中的部 分言语幽默为语料 ,以言语行 为理论 为基础 , 分析 了言语 幽默产生 的原 因, 旨 在增 进人 们对美 国情景喜剧 以及 日 常会话 幽默 的理 解。
V o 1 . 1 6 , No . 6
De c. 20l 4
《 老 友记 》 中的言语 幽默探析
孙 丙堂,田 菲
( 天津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天津 3 0 0 2 2 2 )

要:幽默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 方式,言语 幽默 又是 幽默行 为的主要体现 形式 ,也是 一种 复杂的言
Ge l l e r ) 、钱 德 勒・ 穆里 尔 ・ 宾( C h a n d l e r Mu r i e l B i n g ) 、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摘要:幽默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现象,对其研究日渐成为跨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景喜剧是一种特殊的影视体裁,其中幽默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重点从语义、语音、修辞三个方面入手对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情境喜剧的幽默产生的机制作一次实际操作的尝试。

关键词:情境喜剧老友记幽默语义语音修辞1 引言近年来,随着接触西方文化的途径日趋多元化,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不少老师和学生将观看英语情景剧作为掌握语言、了解西方文化的方法之一,大家对Lost《迷失》、Prison break《越狱》Ugly Betty 等都爱不释手。

当然,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老友记中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形象生动,其成功原因主要归功于剧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英语幽默有许多表现形式。

笔者试就《老友记》中演员成功运用各种手段构成幽默的语言作初步探讨,以此提高学生英语驾驭能力,挖掘他们语言表达的巨大潜能。

2 美国情境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元素情境喜剧最早发源于广播喜剧,因此本质上它是一种语言艺术。

说它是”可听”的喜剧毫不过分,因为即使不看图像画面也大体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领略其中的幽默与滑稽。

作为“语言剧”,诙谐幽默的语言就是支撑整剧的骨架,其剧本就是“一剧之本”,对语言要求更高、更严。

按照语言产生的机理分类,《老友记》中的幽默可以体现在语义、语音、修辞等几个方面。

2.1语义产生的幽默人们在利用语言符号表达语义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受到范畴化和概念化的限制。

但有时人们使用多种方法打破局限,形成语义范畴间的落差,实现语义从常规到新奇的转变。

这种意料之外的语义转变导致了幽默的诞生。

几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有:语义双关、别解、大词小用等。

场景:(3季21集)钱德勒在公寓里看电视,看到了他最喜爱的演员雅丝敏·布莉丝,于是他转向一旁的宠物鸡对它说道:CHANDLER: I know. See, yes. That’s Yasmine Bleeth, she’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kind of chick. I love you both. But in very dii}erent ways.其中的”chick”在英语中既可表示小鸡,也可表示年轻女孩。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1)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1)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2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3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4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5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6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7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8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9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10 Britain Needs a Monarch—Cau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narch in Britain11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12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幽默语13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14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15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16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17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18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19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20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21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2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23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2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25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26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27 巧克力包装的研究28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29 试析商务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汉译30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31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2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33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34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35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36 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37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38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39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40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41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42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43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44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45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4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47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48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49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50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51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52 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53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54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55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56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57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58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59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60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61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62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63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64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典故的翻译65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66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权利争夺探究67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68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69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70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71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72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73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74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75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76 新闻英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77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78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79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80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81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8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dventures of Tom Sawyer83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84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85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86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87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88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89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90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9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92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93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94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95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96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9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 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98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99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100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101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102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03 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104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105 中国英语初探106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07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8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109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110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111 商务英语信函词汇的特征112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13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114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115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116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17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11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11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120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 nglish Translation121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122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123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24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125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126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127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28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129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130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131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32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33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134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135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36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37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13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139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140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41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142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43 简析中西方译者翻译《论语》的差异性144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145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146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147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14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14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50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51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152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15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分析154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155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156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157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58 《嘉莉妹妹》中女性自我意识探析159 在幻想中回归童年──评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60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161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62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63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164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165 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166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67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168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浅析169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170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Elizabeth and Darcy171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72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173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174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75 论《苔丝》中女性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176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177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78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179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80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81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82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183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84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85 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186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187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188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189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90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191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19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93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94 对《大地》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95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复仇的异同——《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比较研究196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97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98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199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200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3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6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7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8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9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0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1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12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13 论《序曲》反映的威廉华兹华斯的辩证想象观14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5 On Women’s Status in the Early th Century Seen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16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17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新女性形象1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9 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20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21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3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24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25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2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27 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28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29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30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31 探究《蝇王》中的人性32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3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34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35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36 麦当劳成功之道3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38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39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40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41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42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43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44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45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46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47 从《傲慢与偏见》浅析现代经济对婚姻爱情观的影响以及奥斯汀眼中的完美婚姻48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49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50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51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2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5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54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55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56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57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58 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59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6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616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sed in Different English Teaching Stages63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64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65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艺术观在《论自然》中的体现66 英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分析—以《老友记》为例67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6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69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70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71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72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73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7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75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76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77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78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79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分析--基于语用角度8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81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82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83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84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85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86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87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88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89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90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91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92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93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9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95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9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97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98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99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10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01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02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103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104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10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6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107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08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09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10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111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12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113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14 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15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116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17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18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119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120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121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122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123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12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126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27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28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129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130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131 从语用学视角初步分析英语骂詈语13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3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13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135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136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语翻译策略137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38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139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140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141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42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14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44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145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146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汉译147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148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149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150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151 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中培尔金特的宗教救赎之路152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153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154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155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156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57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15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59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160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161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162 The Postmodern Story In the Victorian Age--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63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164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65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6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中文颜色词的英译16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8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169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170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7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3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174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75 奥斯卡.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及其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176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77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78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案例研究179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180 《紫颜色》对女性主义概念的延伸及新阐述181 浅析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母爱182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183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18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85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186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87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188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89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190 从《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19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92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94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195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96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197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198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199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200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语言研究program, sitcom, especially American sitcom has become so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among which Friend is a typical example. Until now, the linguistic researches on humor in sitcom are still limited within the field of discourse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study, etc.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1.Literature ReviewHumor is a very pervasive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Thus , the field of humor research has been capturing the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1.1. 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Humor What is humor? We all can think of examples of humor, and we all can realize the humor when we experience it. These issues have fascinated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who have produced a diverse literture on humor. As far as linguistically浅析老友记幽默语言的语用对比张瑞波 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35-03IntroductionHumor is as universal as language. It is so common that it indwells in every nation, every race, every culture and every field of human being. Wherever there is human race there exists humor.As a language phenomenon, humor is pervasive in literature, in movies, on television, in our life, etc. As a special kind of human communication, humor is always the most welcomed one. Humor ameliorates human relations, improves the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and brings happiness and pleasant feeling to a person in depression. It is regarded as a powerful weapon against hardship and misfortune. Actually, humor is the way to a happy and colorful life.Situation comedy belongs to the verbal-visual model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humor in it is brought out both through verbal and non-verbal humorous strategies. As a kind of TV摘 要:作为幽默的主要表现形式,幽默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本论文基于国内外目前研究的基础上,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分析样本,对其中的幽默会话的生成与理解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中发现中英文幽默在交际过程中生成与理解中的异同,以及中英文幽默映射出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是,第一,论文对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出现的幽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进一步验证并发展了语用理论框架下关于幽默的制笑机制,并一定程度上从语用学角度丰富了幽默以及情景喜剧的有关理论;第二,本论文尝试采用对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阐释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英剧本中幽默效果的产生于理解,从而丰富了对比分析理论的应用。

Abstract :Humorous language, as the main form to express humor, is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 It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while to some degree it goes beyond life reality. In vari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pragmatics, humorous conversations are frequently taken as examples for pragmatic analysis and studies. Thu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or and pragmatics seems evident.This study on humor in sitcom friend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ly, although the pragmatic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umor production and appreci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a few years, this generalize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umor is seldom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of a specific humor context and has seldom been testified.关键词:幽默,对比分析,情景喜剧,《老友记》Key words : Humor, Contrastive Analysis, Sitcom, Friends青年文学家oriented studies of humor are concerned, conversational humor or joking in everyday talk is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Norrick (1993:139-164) reviews the past linguistically oriented researches concerning humor in interaction and about joking and laughter in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in the bibliographical essay. Raskin (1998) once wrote: while dealing primarily with examples of verbal humor.To address the 'pragmatic' component in his theory, Raskin(1985) observed that jokes seem to violate Grice maxim. But Raskin noted that jokes seem to follow a different set of maxims--that i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appeared many more articles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aiming at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humor in conversations.2.A Review of Contrastive StudiesContrastive linguistics has been in its booming period since the 1960s, with more and more new perspectives studying its effec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there is a relatively new branch--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more and more linguistics in recent decades. Initially, the term"contrastive linguistics" was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B.L.Whorf in 1941 saying,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lassifying the languages of the each into genetic families, each having descent from a single precursor, and in tracing such developments through time. The result is called '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 Then in 1957,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Robert Lado's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many new perspectiv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his study during its development.3.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Situation ComedyAs for the researches on situation comedy, until recently, most of them are still limited in the field of art. That is because it is first of all a form of art. It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rt. But this kind of art includes a very crucial fragment that it cannot live without. No sitcom can be acted out without dialogues or conversations. And these dialogues and conversations are the embodiment of humor.3.1. Language Features of Friends1)dynamic American Oral EnglishThe television characters' use of language generally mirrors or even sets the trend of language the most popular use in the real. For 10 years, Friends has always garnered American oral English: the innovative sentence structur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he expression, etc. A study conducted by University of Toronto researchers reveals that the language of Friends is always in the vanguard of new changes in American English.2)As a sitcom, Friends owes its great success to an indispensable ingredient: its amiable, friendly, ingenious humor.It is well known that humor often varies by locality and does not easily transfer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 This happens because humor often relies on a cultural context, and many humors and dramatic effects in Friends do pose great challenges for the translator. However, humor, in its nature, is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and a for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intended to make people laugh and feel happy.3.2. Special Features of Humor in FriendsThe humor in Friends revolves in one way or another around concerns of American people at the six friends' age: their concepts, catchphrases, and ideology;their post-college life, or echoes of student years; their concepts, catchphrases, and ideology;their post-college life, or echoes of student year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work or the state of joblessnes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is long-running laugh fest, the screenwriters employed various techniques to deliver humor. These techniques include: irony, for example, in most of Chandler's lines; wordplay such as oxymoron, puns, etc. ; wit, as in many one-liner jokes; non-sequitur; sarcasm; parody; ridiculous gestures and movement; adages, often in the form of "law" of nature; deliberate ambiguity and confusion with reality; unexpected outcome, such as a witty punchline (surprise); absurdity; humorous self-invented "law"; self-inflicted embarrassing situation. Losing one's swimming trunks after a dive; comic sounds or inherently funny words with certain sound that make them amusing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paraprosdokian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uses an unexpective of pragmatics, humors in Friends are realized by violating some conversational principles, such a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etc. So the pragmatic theories can explain the humorous phenomena in Friends.There are both linguistic and visual codes and symbols in Friends that the American audience will immediately recognize. Much of the humor in this sitcom relies on the recognizability of136语言研究the language used by its characters, on the associations it raisesin its audience.4.SummaryTo sum up,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omparison or contrastiveresearch on the humor in English sitcom and its Chinese versionwithin the framework of pragmatics is relatively rare. Thus, the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researches give the author greatinspiration in selecting the present subject for further study.References:1.Attardo, S. V. Raskin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Similarity and JokeRepresentation Model [J].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4(3), 1991:293-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