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73d5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c.png)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
2. 音阶的认知。
3. 简单的节奏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2. 讲解:讲解音高、音长、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
3. 示范:教师演奏或播放不同元素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辨识。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音阶和节奏。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参与度、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学习歌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星星》的学习。
2. 音准、节奏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歌曲《小星星》的背景和意义。
2. 学唱: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纠正、互相学习。
4. 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音准、节奏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参与度、兴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音乐游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游戏《捉迷藏》。
2. 学生合作完成游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游戏《捉迷藏》的规则和玩法。
2. 示范:教师演示游戏过程。
3. 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准备进行游戏。
4. 游戏进行:学生按照规则完成游戏。
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学生参与度、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
2. 了解作品背景和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8cd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7.png)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认识音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音符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符的种类: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2. 音符的时值:音符的形状和长度,以及它们代表的音乐时长。
三、教学步骤1. 讲解音符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2. 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不同音符的时值和音调。
3.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乐器模拟不同音符的演奏。
4.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演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和理解各种音符的时值和用法。
2. 学生能用正确的音符演奏简单的旋律。
第二章:节奏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符号和它们的时值。
2.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符号:强拍、弱拍、半拍、全拍等。
2. 节奏的组合:简单的二拍子和四拍子节奏。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节奏符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2. 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时值。
3.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乐器模拟不同节奏的演奏。
4.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演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和理解各种节奏符号的时值和用法。
2. 学生能用正确的节奏演奏简单的旋律。
第三章:简单旋律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旋律概念和简单的旋律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律的概念:旋律的起伏、流畅和节奏。
2. 简单的旋律演奏技巧:音阶、音程和节奏。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2. 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不同旋律的起伏和节奏。
3.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乐器模拟不同旋律的演奏。
4.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演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和理解基本的旋律概念和用法。
2. 学生能用正确的旋律演奏简单的旋律。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尽版经典,一份异常好的参考教案】[精华]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尽版经典,一份异常好的参考教案】[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ff566dd57e21af45b307a8cb.png)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第一课金色的秋天教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1=C—1=F3/41356|5——|16666|15555|64321||秋风在唱歌,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小河在唱歌,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2、节奏训练2/4X XX|X X|X X X X|X X|X XX|X X|X X X X|X—||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2/4X X X|X X X|X X X X|X X||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2/4X X X X|X X X|X X|X—||三、新课教学(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1、初听全曲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2、再听全曲A、哼唱它的主旋律1=C2/4153|135|135|11|4666|3555|2432|1—||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C、简单介绍歌曲《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02页
![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0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4514ca131b765ce0408141d.png)
赏秋天: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
天的自然景色。
三、说说秋天:1、导入:师:秋天到了,在你的周围发觉了如何样的变化?秋天是个收成的季节,都收成了那些?2、师:说说秋天里,果园的景象?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欢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
1、指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指名回答。
3、学生感受秋天的景象。
4、仿照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仿照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
通过说秋天、感受秋天和仿照动作,使学生在生动、欢乐的感受和想像秋天丰收的景象的过程中,更形象地经历歌曲的歌词。
让学生边观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爱好和冲动。
四、学唱歌曲:1、教师一边弹琴,一边教唱:2、教师伴奏:3、学生分句接唱。
4、播放伴奏音乐:5、再次播放音乐:6、交流汇报选出“小小唱歌家”及最好的小组。
1、学生分句接唱。
2、学生再唱一唱。
3、学生分句接唱。
4、集体演唱5、分小组演唱。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唱歌曲的歌词,一步一步的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明白得歌曲,感受歌曲。
五、参与表现:1、教师播放音乐:3、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表演:5、小组交流汇报:1、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2、指名学生表演3、在老帅的带领下集体表演歌曲4、分组表演歌曲通过声音与动作的结合,更好的关心学生明白得歌词的内容,更好的经历歌曲的歌词,从小培养学生能够专门好的和同伴合作。
湘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金色的秋天》第二课时时刻:2009-11-19 21:33:29刘佳点击:171 湘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金色的秋天》第二课时朝阳小学刘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律动。
2、师生问好。
1、学生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通过律动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律动《摘果子》1、出示果园挂图:师: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仿照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尽版经典,一份异常好的参考教案】[指南]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尽版经典,一份异常好的参考教案】[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73a917a89eb172ded63b7cb.png)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套)第一课金色的秋天教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1=C—1=F3/41356|5——|16666|15555|64321||秋风在唱歌,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小河在唱歌,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2、节奏训练2/4X XX|X X|X X X X|X X|X XX|X X|X X X X|X—||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2/4X X X|X X X|X X X X|X X||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2/4X X X X|X X X|X X|X—||三、新课教学(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1、初听全曲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2、再听全曲A、哼唱它的主旋律1=C2/4153|135|135|11|4666|3555|2432|1—||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C、简单介绍歌曲《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cdc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c.png)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体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2.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迎接我们。
3.师播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
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唱。
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学生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体动作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体动作伴奏。
(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体动作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演。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学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授课时间: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出示课题。
二、研究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
2023年最新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297be6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7.png)
第一课第1课时《阿里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出歌曲。
听赏《阿细跳月》。
教材分析:《阿里里》是一首质朴旳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构造旳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
歌曲旳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旳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旳民歌风韵。
全歌采用一领众合旳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旳气氛,生动地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旳欢乐场面。
教学目旳1、知识目旳:能用轻巧富有弹性旳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旳: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旳艺术才华。
3、情感目旳:感受少数民族旳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旳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体会节拍旳强弱,能用力度变化体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旳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旳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旳地址没有写清晰,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某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旳小朋友呢?2、看一看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旳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纳西族旳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旳风土民情,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旳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旳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
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旳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原则旳一般话有感情、有节奏旳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精确旳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体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
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予以对旳评价。
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
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湘教版
![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e405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8.png)
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湘教版第一章:认识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等。
2. 音乐符号:音符、休止符、节拍等。
3. 简单乐曲欣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
2. 讲解:介绍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节拍等。
3.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乐曲,体验音乐的魅力。
4. 欣赏:欣赏一些经典的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章:学习歌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声等。
2. 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唱歌技巧:呼吸、发声等。
2. 歌曲:选取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简单歌曲。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唱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呼吸和发声。
2. 讲解:介绍歌曲的节奏、旋律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 实践:让学生跟唱歌曲,体验唱歌的乐趣。
4. 演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演唱作品,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章:认识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乐器的外观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参与乐器演奏,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乐器的外观和特点: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简单乐器演奏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器的外观和特点,让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简单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的基本指法。
3.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乐器,体验音乐的魅力。
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67c078caaedd3383c4d3f9.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1课金色的秋天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教具学具:钢琴、录音机、挂图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金铃铛》(1) 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
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
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
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 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
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 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
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 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做律动《摘果子》(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
《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
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课阿里里课时两课时授课日期第二周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歌曲学习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2)(阿里里,撒小秧)(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第二课时一、欣赏《阿西跳月》(1) 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 (课件播放音乐)(3) 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 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 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课件播放)《阿西跳月》(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课件出示521。
(9)学生模唱。
三、参与表现(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
(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全班分四组表现。
(1)声音:嘿嘿。
(2)拍手跺脚。
(3)伴奏乐器。
五、综合表现(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第二课金铃铛课时三课时授课日期第三周-第四周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3、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4、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
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
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
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三、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
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
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第二课时一、情境创设,感受音乐1、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呢?(生讨论回答,展现一副美丽的秋景)2、音乐游戏“猜谜语”①、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收获了很多好东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请学生回答。
)②、除了这些苹果橘子,在田间,老师还看到很多农民伯伯在忙碌着,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呢?二、节奏练习1、田间的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
(收割:刷刷刷挑担:嘿哟加油声:加油干)2、老师给农民伯伯们配上了节奏,同学们试试看:收割: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0‖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挑担: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嘿哟哟嘿哟哟嘿哟哟嘿嘿加油声:X X | X X X | X X | X X X ‖加油加油干加油加油干(分组表演,加动作,然后合起来)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1、看资源,初听歌曲: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带回来一首歌,请大家听一听看一看。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啊?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请你给歌曲取个名字。
(生回答)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
3、学习歌谱⑴、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⑵、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a、 i 53 | 1 35 | 1 35 | i i ||b、46 66 | 35 55 | 24 32 | 1 0 ||(3)、完整的唱歌谱4、加上歌词唱一唱⑴、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⑵、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⑶、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a、教师分析讲解,出示板书节拍:2/4拍情绪:欢乐地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进行了一次秋游,体验并感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欢就让我们把这份喜悦带到你们的生活中吧!第三课时一、熟悉音乐,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2、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二、创编摘果子的动作。
1、学生交流。
(学生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徒手学一学动作)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学生不同方位摘一摘。
(一只手摘,两只手摘)C、上面的果子摘完了,其它地方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三、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1、学会了摘果子真高兴,我们也去果园摘果子吧!那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去果园的呢?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学生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2、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3、学生听音乐练习踵趾步。
A、教师哼唱,学生练习。
B、跟音乐合拍地做踵趾步。
四、完整练习律动:摘果子。
1、教师哼唱,学生做踵趾步、摘果子。
2、跟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完整听音乐跳律动《摘果子》。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B、教师:让我们听着快快的音乐去摘果子好吗?C、这边的果子摘完了,让我们换个地方摘更大更好的果子吧!五、活动延伸: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果子送到仓库里吧!教后记课题第三课阿凡提骑驴课时两课时授课日期第五周-第六周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2、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
2、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1、唱准十六、切分节奏。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教学组织1、师生问好。
2、幸福拍手歌。
(二)导入新课1、师范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生回答是哪民族的歌曲(由于这首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进一步聆听熟悉点的歌曲)2、再范唱《欣起你的盖头来》和《大阪城的姑娘》几句,再加上动作演唱。
3、师:这几首歌曲都是非常有名又好听的新疆民歌,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对,56个。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新疆风味的歌曲。
在新疆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看看他是谁?(展示阿凡提图片):这是谁呢?给老师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生回答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4、那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三)聆听歌曲《阿凡提骑驴》1、欣赏歌曲,找找少年阿凡提是怎么样的人物。
2、感受歌曲的韵律及音乐情绪。
3、复听歌曲,找出哪句旋律最独特,为什么?(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生学唱谱子。
3、生用“lu”母音代词来演唱歌曲。
4、生有感情的朗读歌曲,并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来朗读歌词。
5、带词演唱歌曲。
6、连唱歌曲。
(五)律动表演1、让学生学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为歌曲伴舞。
2、为歌曲伴奏,XXXX | XXXXX |六、小结、下课第二课时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师用铃鼓敲打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
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很不错!二、唱出心中的感受师: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
(教师板书课题)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怎样说的?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
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
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
3、老师教唱难点。
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
)师: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
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