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7、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9、宁夏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具有“塞上江南”美称。
10、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11、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青海和四川;长江上游与黄河上游的共同特点是水能资源丰富。
12、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悬河)。
8、我是面积最广阔的地形是山地,构成我国地形网格状分布的骨架是山脉。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日变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在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3、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习惯以7月平均气温代表夏季气温,以1月平均气温代表冬季气温。
9、我国的行政区划采用省、县、乡三级区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北回归线穿过的省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11、我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与我国两处接壤的国家是印度和俄罗斯。
12、跨纬度最多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又最东的是黑龙江省,接壤外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秦晋之好涉及的省区是陕西和山西,和三个自治区有接壤的是甘肃省,
中国版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
中国版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1. 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概述中国位于东亚,东经73°33′E—135°05′E,北纬18°03′N—53°33′N之间。
它东临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家接壤。
中国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 中国地形位置分布中国地形位置多样,主要有西北地区的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部丘陵山区和地处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带等等。
著名的有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等等。
3. 中国气候分区和气候特点根据气温、降水量、气候带和季节等因素,在中国可以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季节性冻土气候等多个气候区。
在不同气候带下的中国地区各有特色,比如南部的地点夏季多雨、高温,而北部则寒冷干燥。
4. 中国地理图示及重要地理区位分布中国地理图示及重要地理区位分布主要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
东部地区主要是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宁波、福建、广东等地;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而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重庆等地。
这些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征。
5. 中国重要地理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水力、电力、稀土、黄金、银等等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质量高、储量大,而中国西南部则拥有丰富的水力和稀土资源等等。
中国版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的学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位置分布、气候分区和气候特点,以及各个地方的重要自然资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在这一学习中能够掌握地理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中国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二、第三章中国地理复习提纲1、我国的疆域与人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53°N至3°51′N(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领海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2010年人口普查内地人口总数为13.4亿,所有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的为广东省,人口1.04亿人。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a.数字式b. 文字式c. 线段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1 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清单(每日背诵)
1/1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每日背诵清单第1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圆球体——不规则球体(3)求证地球是球形:帆船视变化(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地球的影子是圆的);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1)地轴、南北极、赤道(2)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征形状圆(可称为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相等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0°起点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零度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度数变化规律及代号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增加90°;赤道以北的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为南纬(用S表示)。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用W表示)。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重要经纬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本初子午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3、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
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经纬线长短比较)(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赤道标志。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23.5°N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将23.5°S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将66.5°N纬线称为北极圈,将66.5°S纬线称为南极圈。
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咼,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A •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3)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 S 和90° No(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 ~30°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 经线的特点: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要点解析第1节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XXX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特殊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5.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划分起点°经线(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纬线(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划分方法°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180°°—90°表达体式格局W或EN或S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南为南半球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8.地球的自转方向:下列图示地球自转方向错误的是此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完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级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 半圆 圆形(两极成点)长度 一样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纬线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东西 数量 无数条线圈间关系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平行,除了两极点经纬线的关系 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互垂直,且只有一个交点。
(除两极点)经度纬度定义 给每一条经线标注度数 给每一条纬线标注度数标注起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以西(W )以东(E ) 赤道以北(N )以南(S ) 主要的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赤道,回归线(23.5°)极圈(66.5°)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20°W 和160°E ) 南北 (赤道)特殊线 东经+西经=180°为经线圈 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度数范围0°--180° 0°--90°二.地图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a.一般表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表示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c.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2.比例尺:a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b 表示形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c 大小比较: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3.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例如:铁路 山峰 运河 等。
EEWW18090S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一、第一章框架图二、第一章重点总结2.1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4.经线和纬线(1)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形状:半圆。
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
指示方向:南北。
(2)纬线定义: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
长度: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南北两侧递减,到南(北)极点为零。
相互关系:平行。
指示方向:东西。
(3)经线的“名字”——经度度数起点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
符号:W(西经)、E(东经)。
度数划分方法:从0°经线向西、向东各分作180°。
度数分布规律:从0°经线向西、向东,度数越来越大,最大为180°。
(4)纬线的“名字”——纬度度数起点线:0°纬线(赤道)。
符号:N(北纬)、S(南纬)。
度数划分方法: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
度数分布规律:赤道纬度0°,从赤道至两极,度数递增,极点度数90°。
5.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划分界线: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纬南半球。
(2)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两条经线。
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
6.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各温度带的纬度范围北寒带:66.5°N以北;北温带:23.5°N~66.5°N之间;热带:23.5°N~23.5°S之间;北温带:23.5°S~66.5°S之间;北寒带:66.5°S以南;(注:面积最大的是温带,面积最小的是寒带。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 40 米,地球均匀半径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一直不断地环绕着一个设想的轴运行,这个设想的轴,叫地轴。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说)-----新盖天说 ------麦哲伦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5、同赤道同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这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记,(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7、经线和纬线的差异: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 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 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图P8—9)8、"以 20°W 和 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限,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限。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叉,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址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比如北京大概位于40°N、116°E的交错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址。
因此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随和象观察等很多部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 24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夜更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考点说明一、地球和地球仪1、知道地球赤道周长和外表积,并能运用这些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2、理解纬线和经线的含义、纬度和经度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描述地理位置。
4、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根据经、纬度判定某地的半球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5、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6、理解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7、运用地图,理解并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8、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密切相关。
三、地图9、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10、知道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式,学会区分地图上的方向。
11、认识常用图例,能根据图例和注记区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12、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读各种地形。
13、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14、了解地图的常见类型,能正确选用地图获得有用信息。
经典例题例1 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⑴写出 B、 D 两点的经纬度位置:B ; D 。
⑵ 判断下面两点所在的东西半球:A ; C 。
⑶ B 点属于〔高、中、低纬度〕。
⑷B在A的方向。
⑸ A 、 B、 C、 D四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评析】此题意在考察学生运用经纬网定位、半球划分、判断方向、五带划分的知识和能力。
第一步正确区分出东西经和南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可得出B、 D 两点的经纬度。
第二步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是20° W和 160°E,可知A在西半球, C 在东半球。
第三步根据低、中、高纬的划分,可知 C 在中纬度。
第四步根据经纬网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第四步五带中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⑴ B(0 °、 40°S) D 〔 60° E、20° S〕⑵ A 在西半球, C 在东半球⑶中纬度⑷东北⑸D;A例 2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七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七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知识点地理学是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主要探讨地球的形成、构造、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多个领域。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地图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也是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主要涉及地图的绘制和使用,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来介绍七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的知识点。
一、地图概述地图是还原地球地表特征的平面图形或其他形式的图像,地图按照比例尺和投影方式可以分为平面图、等角投影图、柱面投影图、圆锥投影图等不同类型。
学习地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了解地球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更在于培养我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地图的制作和解读地图的制作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工具,如比例尺、图例、经纬网等,在制图时还要注意色彩搭配和标注的准确性。
学生在解读地图时需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不同的特点,应选择正确的地图工具和方法,结合图例了解地图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我们理解地球运动的基础,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则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转的运动。
自转给我们带来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公转则影响着季节和气温等自然变化。
学习时应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其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四、气候和水文气候和水文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了解气候和水文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很有帮助。
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水文则是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研究。
掌握气候和水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五、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和草原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学习地球资源可以让我们了解自然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为保护地球资源盡一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地理中图版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位置: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4度)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2、中国的面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千米领海宽度:12海里3、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直接濒临太平洋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4、众多的邻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国界:长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口诀:东临朝鲜北蒙古,西靠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面紧接缅老越;东北西北俄罗斯。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5、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6、34个省级行政单位: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要求:位置、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部分省份的轮廓(在练习中有出现的轮廓)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西南川渝黔云藏;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已建特别区。
7、人口数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2.95亿,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1月6日人口达到13亿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五分之一(21.2%)8、人口增长特点:增长迅速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原因: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人口的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9、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界线:黑河一腾冲线人口分布特点:分布疏密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城乡人口分布:城镇人口增长迅速,仍有约8亿人居住在农村。
10、人口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原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11、民族构成:56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最多12、民族分布: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13、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朝鲜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侗族的芦笙民族节日:蒙古族的那大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赛龙舟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盆地和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和丘陵,海拔多在500以下。
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5、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有“黑土地”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知道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
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能在图上找出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1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能在图上找出来)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16、能在长江流域图上找出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
能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
18、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
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