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的发展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识记: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主要过程。北伐期间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的一系列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2.理解: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综合:1926年春到1927年春国民革命蓬勃发展的表现。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以及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反动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革命要求;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国民革命的迫切任务。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讲图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概述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指导学生依据本节教材的主题(国民革命的发展),归纳其主要表现,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把握宏观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二、本节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设备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一般学校用教学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学校应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并展示一些关于北伐战争的电影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读书、讨论法;图示教学法,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要点

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教学提纲(板书设计)(可做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1.国民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2.用史实说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的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主要事件有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等。随着形势的发展,从1926年春到1927年春,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节教材:

1926年春到1927年春,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读完教材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该问题,最后归纳为三个大点: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高涨;汉口、九江收回租界。(课件或幻灯或板书出现这三大点。)以下分别讲述。课件、幻灯或板书随教学进程出现上述“板书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和主要对象

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的摘录,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北伐的三大目的。再出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要学生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所列内容。在《示意图》上找出孙、吴、张三派军阀所控制的地盘。然后教师再指出:吴佩孚(直系)和张作霖(奉系)本来是死对头(可回顾上节课学过的两次直奉战争),但是在日、英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吴佩孚和张作霖以“讨赤”为名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在北方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并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接下来教师可从教材第一目的三段楷体字中,提出“大沽口事件”、“八国通牒”、“三一八惨案”等事件,启发学生认识,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反动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革命要求;用革命的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国民革命的迫切任务。由此加深对北伐目的的理解。

2.北伐的方针和进程

教师先介绍北伐军当时的总兵力是8个军共10万人。再由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表格统计三派军阀的总兵力(75万)。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北伐战争该怎么打呢?提问后可让1~2位同学来“设计”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广州国民政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人的内部矛盾,确定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提到的北伐方针,归纳出“北上—东进—再北上”的部署。设问:此方针在军事战略原则上该如何表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讲图题”的第2小题:“概述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经过。”要求学生指图回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图,又要提示学生注意时间顺序,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在讲湖北战役时,教师要提及叶挺独立团和“铁军”称号;在讲二期北伐之前,要提示学生注意“冯玉祥五原誓师”的楷体字和照片。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二期北伐是1927年“四一二”以后的事情,其中与冯玉祥会师郑州的是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而占领徐州的是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蒋介石的军队)。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首先通过板书的一组上下箭头,帮助学生理解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然后分别讲述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1.工人运动的高涨

这里要求学生掌握湘赣和上海两个要点。①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②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强调第三次起义的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和取得胜利的意义(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2.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

这里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省和一本书。①湘鄂赣三省的农民协会,其斗争内容有四个动词:打倒……;推翻……;建立……;支援……。②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让学生朗读教材上所引的竖排史料),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这里要求学生记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事件。其中“一三惨案”是汉口收回英租界的直接原因,要求学生能依据教材中该目第二段楷体字,口述该事件的始末。

2.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先提问:汉口、九江人民针对“一三惨案”怎样进行斗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地英租界的收回,首先是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结果。其次,武汉国民政府“决定收回”,通过外交谈判,迫使英国政府无条件放弃两地租界。强调其意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本课小结

本节课讲的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阶段。提问:革命高潮的中心是什么?(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从珠江流域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呢?此时应组织学生运用史实进行讨论。学生可能按课本最后归纳的结论照本宣科,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论证。比如第二点“工农群众的支持”,本目结论中提到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汉阳兵工厂工人总罢工,以及上一目提到的湘赣两省总工会、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事实,均可证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依教材归纳的三点进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其他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均应鼓励支持。

教师最后指出: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高涨、收回租界的胜利——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形成了1926年到1927年春蓬勃高涨的革命形势。这段历史充分证明: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