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胶降解菌的筛选
卡拉胶降解酶的分离纯化

卡拉胶降解酶的分离纯化1.前言卡拉胶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亲水凝胶(属天然麒麟糖植物胶),主要存在于红藻纲中的麒麟菜属、角叉菜属、杉藻属和沙菜属等的细胞壁中。
卡拉胶是由,1,3-β-D-吡喃半乳糖和1,4-α-D-吡喃半乳糖作为基本骨架,交替连接而成的硫酸线性多糖。
与琼胶相比,卡拉胶所有的β-连接和α(1-4)连接的残基都是D构型,但琼胶在α(1-4)连接半乳糖基上在中是L-构型。
对卡拉胶来说,它的结构在α(1-4)连接的半乳糖基上还形成了3,6-内醚,见图[1]卡拉胶可分为八种类型。
κ-卡拉胶,τ-卡拉胶,λ-卡拉胶,γ-卡拉胶,υ-卡拉胶,φ-卡拉胶,ξ-卡拉胶,ω-卡拉胶。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己确定的各种类型的理想的卡拉胶重复二糖的结构特征,以及1,3-连接的D-半乳糖上的硫酸基位置,可将各类型的卡拉胶分类为β-族卡拉胶、κ-族卡拉胶、λ-族卡拉胶。
卡拉胶是从红藻如角叉菜、杉藻、麒麟菜等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多糖。
我国早期曾称其为咖啦胶、角叉莱胶、鹿角菜胶,后统一为卡拉胶。
有许多种红藻类都可以提取卡拉胶,目前世界上生产的卡拉胶有近一半是用麒麟菜作原料,此外还有角叉菜、海萝、杉藻、沙菜、银杏藻、叉红藻、育叶藻等均可提取卡拉胶,我国南方广东省用麒麟菜、北方辽宁省用角叉菜作原料生产卡拉胶[2]。
而卡拉胶酶主要有κ-卡拉胶酶,τ-卡拉胶酶,λ-卡拉胶酶等,其主要是依据所降卡拉胶降解酶的分离纯化解的底物命名的。
许多海洋微生物如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Pseudomonas carrageenovora[3,4]等都能产出卡拉胶酶,其他来源例如在海洋软体动物(Marine mollusks)体内也有[5]。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卡拉胶降解酶可分为保持型和转换型两种。
1995年,Philippe Potin等人报道了交替单胞菌A.carrageenovora的cgkA基因所编码的κ-卡拉胶降解酶,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212 Da,远远大于经SDS-PAGE测定的从发酵液纯化出的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35 kDa。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分析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摘要生物堆肥是大部分养殖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手段,具有投资小、效益高、有机固体废弃物重复资源化利用效率高等优点,但堆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发酵周期长、有臭味、纤维素木质素分解不彻底等。
牛粪中含有大量未能消化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是影响堆肥腐熟进程、决定其堆肥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牛粪堆肥发酵中选择添加合适的堆肥发酵菌剂和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剂,是解决畜禽粪便堆肥周期长,降解率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及纯培养法从牛粪中将纤维素降解细菌进行分离并分析其降解特性,以期获得一些高效纤维素降解菌。
采用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进行菌株筛选与酶学特性研究,结合形态学方法对其初步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鉴定其种属,共得到降解效果良好的菌株3株,分别命名为DH01、DH02、DC02,其中DH01为枯草芽孢杆菌,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DH02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活性次之;DC0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活性低于前两者。
三种菌株均能不同程度分解纤维素,因此,可为牛粪堆肥发酵提供菌种思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纤维素酶,分离,酶学特性AbstractBiological composting is the main method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 resources in most farms.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investment,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the reuse of organic solid waste.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composting process, such as long fermentation cycles and Odor, incomplete decomposition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etc. Cow manure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undigested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which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aturity of compost and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compost product. Therefore, selecting and adding appropriate composting fermentation inoculants and high-efficiency cellulose degrading inoculants in the cattle manure composting ferment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ng composting cycl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and low degradation rate. In this study, enrichment culture and pure culture methods were used to isolate 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cow manure and analyze their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obtain some high-efficiency 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Using hydrolysis circle method and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 method for strain screening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combined with morphological methods for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to identify its species, a total of Three strains with good degradation effects were named DH01, DH02, and DC02. Among them, DH01 is Bacillus subtilis with the highest cellulase activity; DH02 i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followed by cellulase activity; DC02 is Bacillus velezs Bacillus,cellulase activity is lower than the former two. The three strains can decompose cellulose to different degrees, so they can provide strain ideas for cattle manure composting and ferment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cellulolytic bacteria,Cellulase,isolation,enzymatic properties目录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1.1样品来源 (2)2.1.2培养基 (2)2.1.3供试溶液 (2)2.1.4供试仪器 (2)2.2 试验方法 (3)2.2.1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 (3)2.2.2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 (3)2.2.3纤维素降解菌的复筛及酶活测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株海洋琼胶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初步鉴定

一株海洋琼胶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初步鉴定刘美英,梅建凤,应国清 ,王鸿(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目的从海水中分离活性较高的琼胶酶产生菌,以制备琼胶酶用于琼胶寡糖的生产,琼胶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医药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方法以琼胶为唯一碳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平板透明圈法进行初筛,摇瓶培养法进行复筛,改进的DNS比色法进行酶活力的测定。
结果从海水中分离筛选到18株琼胶降解菌株,经复筛得到一株产酶活力较高的海洋细菌HS0326-601,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呈短杆状。
结论鉴于该菌株生长速度快,通过对其进一步的诱变和发酵条件优化,有望成为高产琼胶酶产生菌,从而为琼胶酶、琼胶寡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琼胶降解菌;琼胶酶;分离;筛选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000(2008)00-0000-00Isolation,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garase–Producing Bacteria from the SeawaterLIU Mei-ying, MEI Jian-feng, YING Guo-qing*, WANG Hong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grade agar into agaro-oligosaccharide by the agarase with a higher activity, the strains were separated from seawater. The agaro-oligosaccharide have shown wide application values in food industry, cosmetic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other sectors. METHODS The agarase-producing baceria were isolated by the spread plate method, first-screening by clear halos on agar plate containing agar as the sole-carbon source, second-screening of shaking culture.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improved DNS colorimetry method. RESULTS 18 agar-degrading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awater, and a more powerful agarase-producing marine bacterium was obtained. The strain was designated as strain HS0326-601 and identified preliminarily as Gram negative, rod-shaped. CONCLUSION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C33068)作者简介:刘美英,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应国清,男,教授,硕士生导师Tel: (0571) 88871029 E-mail: gqying@With regard to its high growth speed, if further treated with mutagens, the strain might be one with a high enzymic activity after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and it could be used to the further study and appli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agarase for agaro-oligosaccharide production in industry.KEY WORDS: agarase-producing bacteria; agarase; isolation; screening琼胶(agar)是一种从海洋红藻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其在食品、医药卫生等行业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但由于琼胶黏度高,水溶性低,不易被吸收,因此在应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产卡拉胶酶海洋菌株的筛选和 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基初始pH为8.5,当pH小于8或pH大于9时,菌株
YK-5产酶能力明显下降,说明该菌产酶对pH的要
求较高。
䚢≧߇ 6N-
Q)
图2 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YK-5产酶的影响
2.3.3 培养温度对于菌株产酶的影响 在pH 8.0培
过氧化氢酶
阳性 石蕊牛奶实验 还原
荚膜染色
阴性
鞭毛染色
阳性
2.3 菌株YK-5的产酶特征 2.3.1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及产酶的影响 将菌株 YK-5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按照1.4所述方法培 养60 h,定时取样测菌体浓度(测定培养液OD600)及
· 19 ·
生物工程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eriments of subculture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YK-5 had genetic stability. Key words: Carrageenase; Flavobacterium sp.; screening; enzymatic properties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
合物,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能分泌淀粉酶的菌落 能在周围形成淀粉圈,从而通过碘液即可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取5支试管(无菌),用移液管(无菌)吸取1mL活性污泥放入装 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即为10-1,再用无菌移液管吸 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l0-3~l0-5的稀释液。将10-1~10-5稀释液 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用对应的移液管按浓度顺序依低到高分别 往培养皿中各加1ml菌液,并标注对应的标签为10- 1~10-5,在无菌条件 下往各个培养皿中加入加热后适当温度的培养液,置于37℃的恒温培养 箱中培养48h。培养24h后取培养基进行观察,并无明显菌落生成。 (3)初筛
制作两个平板,在长出的菌落中,找出独立菌株并滴加碘液,挑取 有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在两个平板进行划线并培养24h(37℃)(时 间可调整)。 4.复筛(周五)
两个平板初筛菌株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培养,培养 72h(37℃)(时间可调整)。 5.精筛
用滴加碘液的方式挑选出最佳菌株 6.菌种鉴定
最后通过观察筛选到的菌株的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及革兰氏染色 等情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菌种鉴定 最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染色后的显微观察
图(图三) 最终观察发现该菌落为白色湿润,易挑取。革兰氏染色后的显微观察为 红色杆状菌体。
菌种的筛选 设计实验 王拓 环工121 5802 Nhomakorabea12012
探寻海世界 开拓新津途

科学中国人年第5期从太空看我们生存的星球,是一片蔚蓝,那是因为地球71%的表面被海水覆盖。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探寻从未停止过,她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等着人们去探寻、去开发、去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就有这样一位年轻学者,他潜心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利用所学专业——应用微生物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不断创新,开拓海洋生物质能、海洋生物酶及海洋特征寡糖、噬菌体及其聚糖降解酶研究的新津途。
他就是牟海津。
开拓研究新津途牟海津自从1996年取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就开始了研究征程,他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并以主要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国家攀登计划B 、国家863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众多科研领域中,牟海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海洋生物质能牟海津课题组依托于前期建立的海藻多糖高效降解酶系统,从海藻及其加工废弃物中筛选出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的最佳品种,确立了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目前在生物质能开发方面,与美国Jackson State U niversity 建立了学术合作,将利用美方合作者在生物质能开发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该实验室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实现海藻多糖向能源转化的技术突破,为利用海藻及其加工废弃物进行乙醇燃料的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我国在海洋生物质能开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海藻的糖类物质生产生物乙醇将会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相比于农作物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养殖每公顷藻类炼出的生物能源比同面积的农产品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2)利用海藻生产生物乙醇可以避免出现能源与粮食作物争夺生产资料。
(3)海藻具有很强的温室气体吸收的潜能,利用海藻生产每1千万加仑乙醇的同时,可以吸收150万吨的CO 2,是一种有效的减排途径和清洁能源。
实验三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性能测定

实验三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2、掌握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环境中分离苯酚降解菌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微生物对酚降解能力的测定方法;4、掌握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苯酚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对污染成分单一的有毒废水,可以选育特定的高效菌株进行处理。
这些高效菌株以有机污染物作为其生长所需的能源、碳源或氮源,从而使有机污染物得以降解,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受毒性强等优点。
苯酚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的有机物,其长期残留于空气、水体、土壤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动物有较高毒性。
本实验通过筛选苯酚降解菌来处理含酚废水,将苯酚降解为为二氧化碳和水,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 COOHCH2CH2COOH CH3COOHCO2+H2O从环境中采样后,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经富集培养、分离纯化、降解实验和性能测定,可筛选出高效酚降解菌。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样品实验土样采自校园污水处理厂。
2、器材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分光光度计、比色皿、试管、250mL三角瓶、100mL 容量瓶、培养皿、涂布玻棒、量筒、天平、灭菌锅、酒精灯、接种环、棉花、棉线、牛皮纸、pH试纸。
3、试剂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苯酚、四硼酸钠(Na2B4O7)、4-氨基安替比林、过硫酸铵((NH4)2S2O8)、K2HPO4、KH2PO4、MgSO4、琼脂。
苯酚标准溶液:称取分析纯苯酚1.0g,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此溶液溶度为1000mg/L。
测定标准曲线时将苯酚浓度稀释至100mg/L。
Na2B4O7饱和溶液:称取Na2B4O740g,溶于1L蒸馏水中,冷却后使用,此溶液的pH值为10.1。
3%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称取分析纯4-氨基安替比林3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两周。
2% (NH4)2S2O8溶液:称取分析出(NH4)2S2O8 2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两周。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三种农用抗生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王强锋1,2,朱彭玲2,夏中梅1,2,王赟2,曾芸2,侯勇1,2*(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2.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成都610207)收稿日期:2018-03-19录用日期:2018-06-15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青年基金项目(2015QNJJ-002);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优秀论文基金项目(2016LWJJ-001);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7SZ0188)作者简介:王强锋(1988—),男,四川平昌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
E-mail :wqf198808@朱彭玲与王强锋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侯勇E-mail :yonghou@摘要:为了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的真菌菌株,利用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抗生素降解真菌富集驯化培养,分离纯化耐受真菌,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以抗生素作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菌株抗生素降解能力进行检测,并通过菌落形态学特征、ITS 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
筛选到4株抗生素降解真菌KS248、KS256、KS257、KS272,分别鉴定为轮状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 )、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
其中,菌株KS248、KS256、KS257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降解能力;菌株KS272具有土霉素、诺氟沙星降解能力。
在抗生素初始浓度1500μg·L -1、30℃、150r·min -1条件下避光培养7d 后,菌株KS272降解土霉素、诺氟沙星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达到40.29%、10.59%,菌株KS256降解磺胺二甲嘧啶能力最强,降解率达到18.53%。
固氮菌、解磷菌的分离筛选

精品固氮菌、解磷菌的分离筛选一、目的要求:1、掌握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原理。
2、掌握固氮菌、解磷菌的分离方法。
3、学习平板划线分离法。
二、实验原理: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固氮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作为氮源进行自身代谢,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无氮培养基将固氮菌从混合菌中分离出来。
解磷菌可以在含有难溶性磷酸盐或有机磷的固体培养基产生溶磷圈,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分离出解磷菌。
同样,可以根据解钾菌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将其分离出来。
在本实验中,分离固氮菌我们采用阿须贝氏( Ashby ) 培养基,分离解磷菌采用无机磷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配方如下Ashby 培养基:磷酸二氢钾(KH2PO4) 0.2 g硫酸镁(MgS04 7H2O) 0.2 g氯化钠(NaCI) 0.2 g碳酸钙(CaC03) 5.0 g甘露醇(C6H14O6) 10.0 g硫酸钙(CaSO4 2H2O) 0.1 g精品18.0 g1000 mL6.8 〜7.0 10.0 g 0.5 g 0.3 g 0.3 g 0.3 g 0.03 g0.03 g10 g 18 g 1000 ml无机磷培养基、无菌水、土壤样品(自带) 2、 仪器及其它用具:培养皿、玻璃棒、烧杯、量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接种环、酒精灯、 PH 试纸等。
四、方法步骤 :培养基 的配制1、根据要求,配置好三种培养基,115 C 条件下高压灭菌25min琼脂蒸馏水 pH 无机磷培养基:葡萄糖(NH ?)?SO?NaClKClMgSO ??7H ?OFeSO??7H ?OMnSO ?? 4H?O Ca?(PO?)?琼脂蒸馏水三、 实验材料 : 1、 试剂及样品: Ashby 培养基、精品2、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倒平板,备用。
样品处理3、在离心管中,将自带土壤样品按5g 土样\10ml无菌水的比例溶解,土壤样品要充分溶解,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全部溶解在无菌水中。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3、探索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生物医药、生物防治等领 域;
4、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等,对高效纤维素降解 菌进行遗传改造,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参考内容
引言
纤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纤维素降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可利用的糖类,为工业生产和生物技 术领域提供重要的原料。因此,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 特性,对于实现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 性研究
目录
01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 筛选鉴定
03 结论与展望
02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 特性研究
04 参考内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备受。高效纤 维素降解菌作为其中之一,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展开论述。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混合菌种与单一菌 种的降解效果。
3、测定结果
通过上述测定方法,我们发现混合菌种在纤维素降解方面表现出以下优势:
1、混合菌种的纤维素降解率高于单一菌种,说明不同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 有助于提高降解效果。
2、混合菌种的生长曲线呈现平稳增长趋势,说明各菌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协 同生长作用。
背景
纤维素降解菌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纤维素 酶来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糖类。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 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分别作用于纤维素的不同部位, 使其降解为单糖。
方法
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菌群的构建

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菌群的构建徐志霞;张颖;金显敏;梁晨;李丹;金映虹【摘要】从海南澄迈油井周围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初筛、复筛得到13株具降解石油性能的微生物,其中J-2、J-4、J-12、J-13菌株在培养10 d后,其石油降解率分别可达到27.92%、37.36%、30.98%和14.10%.选择这4株菌进行2株菌、3株菌、4株菌的混合培养,构建了11个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体系,研究发现J-2与J-4混合菌群降解效果最好,高达71.58%,明显优于其他的混合菌群体系和单菌株的降解效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这4种菌株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粉红头孢霉属(Cephaesosp),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Four strains of high efficient oil degrading which could take used of petroleum as sole carbon source were isolat⁃ed from Hainan Chengmai, and marked as No. J-2, J-4, J-12 and J-13. After incubation for ten days, every strain’s degra⁃dation rate of petroleum was 27.92%,37.36%, 30.98%, and 14.10%respectively. I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mixed cul⁃ture of two bacteria, three bacteria or four bacteria, 11 microbial systems of degradation petroleum had been built.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system No. J-2 and J-4 could reach 71.58%, which had the most efficient degrad⁃ing than any other systems or single strains in this study. These strains were preliminary identified as Cephaesosp, Penicilli⁃um, Streptomyces and Xanthomonas b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21-424)【关键词】石油;高效降解;筛选;菌群构建【作者】徐志霞;张颖;金显敏;梁晨;李丹;金映虹【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石油是含有各种芳香烃、烷烃、环烷烃成分的一种复杂混合物,是古代海洋或湖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化石燃料[1-2].目前,石油及其提炼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被人们称为“工业血液”[3].当今能够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由于成本高等原因尚未能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仍然居高不下[4].然而石油在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产生致癌物,污染土壤、地下水源、海洋环境等,危害人类健康.传统的石油污染治理方法主要为物理和化学方法,但其治理效果不佳,耗资巨大,并残余大量有毒物质于自然环境中,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以其经济、安全、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和无明显的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5]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未污染土壤的复杂微生物群落都含有天然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这种固有的特性使大多数土壤具有很大的石油降解能力[6].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可以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超过100余属,200多个种,分属于霉菌、酵母菌、细菌、放线菌等[7],其降解菌种类十分丰富,具有菌种的多样性.但是石油组成成分复杂,很难实现只靠一种微生物即可对其污染物实现完全降解.本研究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得到4株高效石油降解菌株,根据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粉红头孢霉属(Cephaesosp)、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石油降解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研究,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达到更高效降解石油的目的.1.1 材料1.1.1 实验材料原油及土样均采自海南澄迈油井.1.1.2 培养基原油培养基:NH4NO31.0g,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2g,CaCl20.02g,Na2EDTA·2H2O 0.02g,FeCl30.05g,蒸馏水1000 mL,pH7.4,分装时每50 mL培养基加1 mL原油.固体平板培养需另外加入2%琼脂. 1.2 方法1.2.1 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8]将5 g(干重)石油污染土壤接入45 mL原油培养基中,30℃,180 r/min恒温摇床上富集培养7 d.取培养液在原油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同时取适量菌液进行稀释,在原油平板培养基上涂布分离,将培养皿置于30℃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定期观察.另外,将富集培养液按10%的比例接入新鲜的原油培养基中,相同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富集培养,同样操作进行3次,每次的富集培养液都经过划线和平板稀释分离.3次富集培养之后,观察平板上长势良好的优势菌株,选取形态特征一致的单菌落,并分别接种于相应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中,进行多次划线分离,纯化得到单菌后斜面保存.1.2.2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13株菌株,分别接种至含50 mL原油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种量为1 mL,以不接种的原油培养基作空白对照组,30℃,180 r/min振荡培养10d.培养结束后采用重量法测定每株菌的石油降解率[9].降解率=(m3-m2)/m1×100%m3为对照组的残余油量,m2为降解后的残余油量,m1为最初的含油量.1.2.3 高效石油降解体系的构建通过筛选得到4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接种至含50 mL原油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0℃,180 r/min振荡培养24 h,制备一定浓度的菌悬液,接种于装用原油培养基的三角瓶(装液量50 mL/250 mL)中,每株菌接种量均为1 mL,30℃,180 r/min振荡培养10d.培养结束后测定每个微生物降解体系的降解率,选出较佳的降解体系.1.2.4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初步鉴定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10]、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1]、常见真菌鉴定手册[12],对分离得到的石油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2.1 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从海南省澄迈采集的石油污染土样通过原油培养基的3次富集培养后,挑选生长良好的优势菌株,分离纯化得到具有较好石油降解能力的细菌8株,霉菌4株及放线菌1株,共计13株菌株.2.2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将富集分离纯化得到的13株菌株,并分别接种于原油培养基中培养,与未接菌的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培养液的颜色、混浊程度及分层现象等变化.培养前,培养液上下层呈黑褐色和乳黄色.培养后,培养液出现三种情况:图1-A,培养液分为3层,由上往下依次为残余石油油膜、褐色絮状物和浅褐色溶液;图1-B,培养液颜色澄清透明,分散着明显的真菌丝状菌落,菌体中间呈深褐色;图1-C,培养液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对13株菌进行石油降解率的测定(见表1),其中J-2、J-4、J-12、J-13编号的菌株降解率较高,分别为27.92%、37.36%、30.98%、14.10%,挑选这4株菌株用以构建降解菌群.2.3 石油降解菌的菌群构建将筛选获得的具有高效降解石油性能的菌株J-2、J-4、J-12、J-13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别2株菌、3株菌和4株菌混合,等比例接种培养,构建不同的微生物降解菌群,并检测其石油降解率,通过与单菌株的降解率比对,研究不同降解体系的降解效果(见表2).根据表2的降解率可初步判断,不同菌株构成的降解菌群相对于单菌株而言,降解率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其中由菌株J-2和J-4的混合降解组降解效果较其他组高,在装液量50 mL、石油浓度为2%的培养基中,10 d后其石油降解率可达到71.58%,较单菌株中降解效果最好的J-4的降解率提高近一倍.2.4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初步鉴定对J-2、J-4、J-12、J-13进行鉴定,其菌落形态特征见表3,菌体形态见图2,可初步判断J-2、J-4为真菌,J-12为放线菌,J-13为细菌.其中,J-13的染色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对J-12和J-1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其结果见表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参照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10]、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1]、常见真菌鉴定手册[12],初步鉴定J-2为粉红头孢霉属(Cephaesosp),J-4为青霉属(Penicillium),J-12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J-13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随着原油的开采量不断上升,由此引起的土壤及海洋石油污染日益加剧.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在短时间内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成功清除了油轮石油泄漏的污染物,开启了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引发石油污染微生物降解的讨论[13].在本研究中以海南澄迈油井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样品,利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富集纯化得到的13株菌,经过筛选获取降解效果较好的4株菌,分别为J-2、J-4、J-12、J-13,在装液量50 mL、石油浓度为2%的培养基中,10d后其石油降解率可达到27.92%、37.36%、30.98%、14.10%.由于石油成分复杂,依靠单一的微生物无法彻底完成石油的降解,需要通过具有不同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共同作用,才可能实现石油污染物的完全降解[14].本研究对筛选得到的4株菌进行2株菌、3株菌、4株菌混合培养,构建了11个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体系,通过与单菌株降解率比较,发现J-2与J-4混合菌群降解效果最好,可将降解率提高至71.58%,明显优于其他的微生物体系的降解效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这4种菌株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粉红头孢霉属(Cephaesosp),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本研究组将进一步研究培养温度、pH、盐度、时间等对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菌株在微生物系统中的比例构成,使微生物降解系统达到更好的降解效果.【相关文献】[1]张光宇.SBR工艺污水处理厂抗石油污染物冲击强化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0.[2]陆昕.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选育及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试验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10.[3]林标声,陈雪英,江胜滔,等.土壤中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征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98(2):11-16.[4]张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5]邵宗泽,许晔,马迎飞,等.2株海洋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J].环境科学,2004,25(5):133-137.[6]阮志勇.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7]贾燕,伊华.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初步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7,28(3):296-301.[8]李超敏,王加宁,邱维忠,等.高效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7,17(4):80-82.[9]张鹏.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10]R.E.布坎南,N.E.吉本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037-1161.[11]东秀珠,蔡妙莫.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8-180. [12]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132-135;491-495.[13]刘晓春,阎光绪,郭绍辉,等.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7,20(6):51-54.[14]李宝明,阮志勇,姜瑞波.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菌群构建[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3):68-72.。
卡拉胶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卡拉胶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朱云鹏;李永幸;洪清林;倪辉;郭东旭;肖安风【摘要】Biomass and carrageenase activity was used as the index,the effects of medium compositon and culture conditons on cell growth and enzyme produ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shaking culture ofP.carrageenovora ASY5.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carrageenase,the medium compositon and culture conditons were optimized for fermentation of 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 ASY5.The optimal medium compostion was composed of carrageenan 5 g/L,tryptone 5g/L,NaCl20 g/L,CaCl2 0.2 g/L,NaH2PO4· 2H2O 1.3 g/L,Na2HPO4· 12H2O 3.8 g/L,while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tempreture 18 ℃,initial pH6.5,inculation volume 2%,liquid volume 70 mL Under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process,the production capability of carrageenase by P.carrageenovora ASY5 was significantlypared to the basic technical contidtions,the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at the optimum technique were increased by 80.4% and 52.2%,respectively.%以生物量与卡拉胶酶活为指标,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菌株ASY5产卡拉胶酶的影响,优化菌株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 ASY5产卡拉胶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提高卡拉胶酶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卡拉胶5 g/L,胰蛋白胨5 g/L,NaCl 20g/L,CaCl2 0.2 g/L,NaH2 PO4·2H2O 1.3 g/L,Na2 HPO4·12H2O3.8 g/L,温度18℃,初始pH为6.5,接种量2%,装液量70 mL.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菌株ASY5的生物量和卡拉胶酶活比初始条件分别提高了80.4%和52.2%,菌株ASY5发酵产卡拉胶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7(038)023【总页数】6页(P104-109)【关键词】卡拉胶酶;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工艺优化;酶活【作者】朱云鹏;李永幸;洪清林;倪辉;郭东旭;肖安风【作者单位】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绿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100;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绿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100;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厦门市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卡拉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海藻多糖[1],可作为增稠剂、胶凝剂、乳化剂用于食品[2]及化工行业[3]中,因其抗病毒、抗凝血等功能[4],也用于医药行业中。
盐生植物根际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盐 生植 物 根 际 耐盐 碱 微 生 物 的 筛选 及 其 降 解 特 性
曲发 斌 ,于 明礼 ,张柱 岐 ,袁 丁 ,李 明
( 滨 州 职 业 学 院 ,滨 州 市 农 业 生 物 工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山东 滨 州 2 5 6 6 0 3 )
[ 摘 要 ]为获得 具 有耐 盐碱 特性 的优 良菌株 用 于盐碱 土壤 的 生物 改 良剂 , 利 用选 择性 培 养基 对 盐 生植 物碱 蓬和 柽柳 根 际土壤 中的耐 盐微 生物 进行 了筛选 , 并 对优 良菌株 的 耐 盐碱 特 性进行 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 共 计 筛选 出耐 盐碱微 生物 2 6株 , 其 中有 耐 盐力较 高 的菌株 1 3 株, 耐碱 力较 高的 菌株 1 8株 , 耐 盐碱 力较 强的 菌 株 3株 ( X2 、 X7和 X1 2 ) ; X 7菌株 的降 盐效 果优 于 X2和 X1 2 , 降盐 率达 4 5 . 4 2 , X2 、 X7和 X1 2菌株 的 降碱 效 果无差 异 , 均为 1 6 左 右 。经鉴 定 , x 7菌株 为短 小 芽孢 杆 菌 ( B a c i l l u s p u mi l u s ) , X 2和 x1 2菌株 为枯 草 芽孢 杆 菌(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 。 [ 关键 词 ]盐 生植物 ; 根 际土壤 ;耐 盐微 生物 ;降盐 降碱 [ 中图分 类号 ]¥ 1 5 4 . 3 9 [ 文 献标 识码 ]A Scr e en i n g a n d De gr a da t i o n Ch ar ac t er i s t i c s O f Mi c r o o r g an i s m wi t h
卡拉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卡拉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作者:李俊燕,张付云,李妍,付松岩,石楠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1期摘要:为获得卡拉胶酶高产菌株,用卡拉胶作为唯一碳源,对从海水中分离的13株菌进行筛选,进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3号菌株鉴定为γ变形杆菌纲的Gilvimarinus属,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3号菌株降解活性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较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0.20%,卡拉胶0.20%,琼脂0.001%,氯化钠2%,磷酸氢二钾10%,硫酸镁0.5%,磷酸铁0.1%,氯化钙1%,25 ℃培养2 d。
关键词:卡拉胶酶,细菌,筛选,优化卡拉胶(Carrageen,CAS 9000-07-1),又叫做爱尔兰苔菜胶,或者是鹿角菜胶以及角叉菜胶,卡拉胶的降解产物是卡拉胶寡糖。
卡拉胶寡糖有着更高的活性,而且其分子链上的中间活性基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暴露。
卡拉胶寡糖具有众多生物特性,如免疫调节活性[1-3]、恢复造血功能[4]、抗氧化活性[5-6]、抑制血管生成作用[7]、抗病毒活性[8-10]和抗肿瘤活性[11]。
就目前来看卡拉胶工业有很好的研究价值,而这些高价值研究的重要方向就是将海洋微生物当中卡拉胶降解酶进行精准的提取,然后把提取的酶用来制造卡拉胶活性片段。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来制造卡拉胶寡糖,分别是物理降解法[12],化学降解法[13-15]以及酶降解法[16-21]。
化学降解,物理降解法由于不易控制反应条件,所得寡糖产物复杂,使其在生产上受到限制,酶降解法虽然专一性强,但因为其活力较低及成本高,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困难的[22],微生物酶的活性是非常高的,同时其专一性也是比较高的,在对产物进行降解的时候,硫酸根并没有遭受损害,所以可以很好的对卡拉胶进行降解。
通过对海洋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进行提取,就可以进行卡拉胶酶的制备,这些酶不仅是工具酶,在工业上也可以作为特殊酶,这就使得海洋微生物成了非常好的生物资源库。
臭氧对卡拉胶粉末的杀菌效果

作用-F,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般认为是通过直接破坏细胞的RNA和DNA,使其失去生理功能,
达到杀菌的目的这三方面的作用同时进行,但也有一定的顺序,先是作用于细胞膜,损伤细胞膜的构
收稿日期:20(12—04—10 作者简介:林向阳(1968一),男,工程师
万方数据
增刊
林向阳,等:臭氧对卡拉胶粉末的杀菌效果
凝腔色泽
透明,略带黄
透明,无色
更透明
凝腔粘度∞fnlPa‘s“
54
39
下降27%
篓壁塑星韭:!鲤.:
!!垫
塑!:!
互壁!!:!墨
表2臭氧在不同时间内对粉末杀菌效果的比较
Tab.2 Stel佃zi“g emciency by ozo耻in dimrent time
——“~血“(尘!吐鼍—幕—鲎!处尘理粥前!!器螋量世
摘要:以食品胶体粉末——卡拉胶为对象,对其进行臭氧杀菌处理,并对其效果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探讨臭氧对卡拉胶粉末杀菌的作用情况.取得了鼹好的效果,对粉末类产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
粉末杀菌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臭氧;卡拉胶;粉末;微生物;杀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Processing 0f carrageena steriUzatiOn by ozone
【4] westerho圩P,so“g R,Amy c,el al App】ica【ions of ozDne decompositjon model[J]Ozone scie&E嚷,1997,19:55—74 [5j宋辛,杨玉民臭氧处理水在水产业的应用[J].水产科学.200J,20(2):15一16 [6]c吖T 3028 2—94,臭氧发生器臭氧维度、产量、电耗的测定[s]. 【7: 黄来发食品增稠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0~90.
堆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活性分析

堆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活性分析王佳伟;宋根娣;杨瑞先;韩露;赵振华【摘要】为了筛选能稳定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本试验以香豆素培养基进行初筛,AFB1标准品进行复筛,从动物粪便堆肥土壤中获得降解率最高的菌株,命名为SG16,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研究各发酵组分的降解率,不同pH、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下发酵液的降解活性,以及浓缩发酵液对发霉玉米中AFB1降解的效果.结果显示:各组分中发酵上清液降解率最高为80.62%,菌悬液和胞内液的降解率仅为14.32%和10.67%,温度、pH、金属离子、蛋白酶K均能影响其毒素降解活性,因此SG16产生的降解AFB1活性物质初步鉴定为胞外酶.浓缩发酵液能显著降低霉变玉米中AFB1的含量,这为生物防治饲料或粮食中的黄曲霉污染提供资源.【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8(000)023【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分离鉴定【作者】王佳伟;宋根娣;杨瑞先;韩露;赵振华【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郑州 450008;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等真菌在生长后期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能够在收割前后、运输、贮存等多个环节污染如花生、玉米等农产品,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农业、畜牧业等领域的发展(Rocha等,2014)。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因其具有高致突变、肝毒性、致畸性及免疫抑制等作用,成为粮食作物和动物饲料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Anthony等,2012;Dors等,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拉胶降解菌的筛选
摘要:利用梯度稀释平板涂布的方法将经过富集的卡拉胶降解菌样品在涂布于
平板上,以卡拉胶为唯一碳源,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得到单个菌落,达到卡
拉胶降解菌的初步筛选的目的。
关键字:卡拉胶降解菌、初筛
前言:卡拉胶(Carrageenan)又名角叉菜胶、鹿角藻胶,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亲水性多糖。
根据其乳糖残基上硫酸酯基团的不同,可分为K一型、c-型、A一型、弘一型等7种最小重复结构单位。
A一卡拉胶是一种高硫酸酯化的天然多糖资源,其降解产物A一卡拉胶寡糖的活性研究已得到充分的开展,如抗凝血、抗病毒、抗肿瘤等[1]。
国内外的研究者从提取、结构、活性等方面对卡拉胶进
行了研究[2]。
而不同的卡拉胶具有不同的凝固性和表面活性,可用于凝固剂黏
合剂、稳定剂、乳化剂、悬浮剂等,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3]
正文:
一.器材:试管16支,玻璃涂棒一根,1ml移液管3支,酒精灯一个,培养皿24个,试管架,1个锥形瓶,烘箱,高压杀菌锅
二.试剂:K2HPO4·3H2O,MgSO4·7H2O,FePO4·4H2O,CaCl2, H2O,NaNO3,NaCl卡拉胶,海水
三.步骤:
1.卡拉胶降解菌的初筛:
(1)无机盐母液配制: K2HPO4·3H2O: 2.2g , MgSO4·7H2O:
1.25g ,FePO4·4H2O: 0.025 g , CaCl2: 0.25g
然后溶于水中,共配制250ml; [4]
(2)培养基溶液配:NaNO3:0.7g , NaCl:5.25g ,卡拉胶:4.2g ,
溶于海水中,共配制350ml,并添加无机盐母液:35ml[5]
(3)预处理杀菌:取12支试管,用移液管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9ml海水,用报纸包好;同时用报纸将24个培养皿﹑ 3个1ml移液管﹑装培养基
液的锥形瓶﹑分别包好。
然后将培养皿﹑移液管放入烘箱,杀菌2h;将锥形瓶﹑试管放入高压杀菌锅在120摄氏度杀菌30min.
(4)倒制培养基:分别将大约15ml的培养基溶液倒入杀菌后的培养皿中。
冷却,制成培养基。
(5)样品稀释: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分别从原有6个样液中吸取1ml样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海水的试管中,震荡混匀即为浓度为10-1,然后再用同一支
1ml 无菌移液管,从此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 ml无菌海水的试管中即为浓度为10-2。
[6]
(6)涂布:在无菌环境下,先用1ml的无菌移液管从稀释度10-2的稀释液中吸取0.2ml 菌液,涂布于一些好标号的培养基平板内,然后吸取10-1的稀释液0.2ml涂布已写好稀释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室温下静置。
注意:移液管不可混用,始终对号实用。
(7)培养: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平板倒置于室温中,培养48h.
2.卡拉胶降解菌的富集:
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分别从含有纯原液的三个三角烧瓶中吸取0.2ml放入已标号并且加好所需培养液的试管中进行富集。
与平板一起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48小时。
四.分析与讨论:
1:观察卡拉胶降解菌的培养情况,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菌落,分别有小粉色斑点状菌落,乳白色菌落,较大的淡蓝色菌落,透明状菌落,深坑状菌落。
2:观察试管中卡拉胶降解菌的富集情况对试管富集情况进行排序。
排序结果:A2
B1,A1,B2,C2,C1
,
本实验中降解菌生长繁殖较好,出现了很明显的菌落,但是并不是单一的菌落,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还需要在此进行复筛。
参考文献:
[1] 周革非,魏元臣,孔娜娜等.λ卡拉胶降解组分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及免疫
活性研究.海洋科学,2009年,第33卷,第8期
[2] 胡国华.功能性食品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杨玉玲,周光宏.卡拉胶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8
[4]牟海津,江路,蒋萱等.卡拉胶降解菌M-2的筛选与产酶性质[J].中国水产
科学,2002,9(3):251—254,202.
[5] 段高飞,苏贝,韩峰等. 海洋细菌QY202产κ-卡拉胶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
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0(3)
[6]大连海洋大学编.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2009:17
实习日记
6月20日
卡拉胶降解菌筛选实验的资料查询与搜集
1,主要内容:
本组实验主要内容为就上一班同学富集的菌类利用梯度稀释,平板涂布的方法进行初筛,初筛出卡拉胶降解菌。
2:查找参考文献
3:确定实验方案
4:列出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
5: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6月21日
进行卡拉胶降解菌的初筛与富集实验:
一,初筛:
器材:试管16支,玻璃涂布棒,移液管1ml三根10ml一根,酒精灯俩个,培养皿24个,试管架一个,三个锥形瓶,钥匙,记号笔,烘箱,高压杀菌锅,
试剂:K2HPO4·3H2O,MgSO4·7H2O,FePO4·4H2O,CaCl2, H2O,NaNO3,NaCl 卡拉胶,海水
步骤:1:无机盐母液配制: K2HPO4·3H2O: 2.2g , MgSO4·7H2O:
1.25g ,FePO4·4H2O: 0.025 g , CaCl2: 0.25,H2O: 250ml;
2:培养基溶液配:NaNO3:0.7g , NaCl :5.25g ,卡拉胶:4.2g ,海水:350ml,无机盐母液:35ml
3:灭菌:取12支试管,用移液管向各试管中加入9ml海水,用报纸将
24个培养皿﹑ 3个1ml移液管﹑装培养基溶液的锥形瓶﹑12支试管包起来将培养皿﹑移液管放入烘箱,杀菌2h,将锥形瓶,试管放入高压杀
菌锅杀菌15min.
4:倒平板:将适量的培养基溶液分别倒入杀菌后的培养皿中。
5:样品稀释:有6个样液。
用1ml的无菌移液管从一样品中吸取1ml样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海水的试管中,震荡混匀(10-1),然后再用同一
支1ml 无菌移液管,从此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 ml无菌海水的
试管中(10-2),其余样品同处理。
6:涂布:用一支1ml的无菌移液管分别从稀释度10-1﹑10-2的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
7: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二,富集
用一支无菌1ml的无菌移液管从一个原始含沙粒的原液中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加好所需培养液的试管中进行富集。
另两个纯原液同处理,室温培养。
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6月24日
结果观察:
1:观察卡拉胶降解菌的培养情况,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菌落,分别有小粉色斑点状菌落,乳白色菌落,较大的淡蓝色菌落,透明状菌落,深坑状菌落。
2:观察试管中卡拉胶降解菌的富集情况对试管富集情况进行排序。
排序结果:A2,B1,A1,B2,C2,C1
3:培养皿先高温杀菌,然后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