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65070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1.22.34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1)基本公式:S = v o t + 12a t2 v t = v0+ a t(2)导出公式:①v t2 -v02 = 2aS②S =v t t-12a t2③v=St=02tv v+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Ⅱ-SⅠ=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可导出:S M-S N =(M-N)aT2⑤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02tv v+=sttvv t v S/256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2202t v v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n=1、2、3、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75. 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gh v gt h gt v t t 2;21;22===6. 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知识点点拨1.曲线运动(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称曲线运动。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会考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重要考试之一。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下面将对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 自由落体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原理。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条件、物体做加速运动的规律。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相互作用力- 弹簧力、重力、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规律。
- 离心力、向心力的作用规律。
-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4. 动能和功-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与能量的关系。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温标。
-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传导、辐射。
- 热传导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物质的热性质- 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 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 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
- 等容、等压、等温过程的内能变化。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
2. 光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凹透镜成像规律。
3.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杨氏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特点和条件。
四、电学1. 静电现象- 各种物体的导体和绝缘体特性。
- 电荷守恒定律。
- 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
2. 电路基本知识-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
-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 电阻和电阻率。
3. 电功、电能和电功率- 电功和电能的概念和计算。
- 电功率和功率的关系。
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规律。
- 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上海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上海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在高一物理下学期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一系列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以清晰的排版方式,逐一介绍这些重要知识点,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一、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关系。
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的定义与单位:电阻是导体阻碍电荷通过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3.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电流 = 电压 / 电阻。
二、电路与电路元件1.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导体、电源、电阻和开关组成。
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各电阻;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电阻间分流。
3. 电阻的连接方式: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三、电压与电势差1.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2. 电势差:电势差是两点之间的电压差异,用于衡量电流的驱动力。
3. 电池与电源: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压的装置,是最常见的电源之一。
四、电功与功率1. 电功的定义: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单位是瓦特(W)。
3. 定义公式:电功 = 电流 ×电压,电功率 = 电流 ×电压。
五、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会在导体中感应电压,导致电流的产生。
2.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是指导体中感应出的电势差,由磁场变化引起。
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使得磁场变化减弱。
六、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可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进行解释。
2.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 薄透镜与光的折射:光在透镜中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并可利用透镜成像。
七、波动学1. 机械波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水波、声波;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时空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运动类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2.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法则等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章: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它的传递形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热量可以转化为机械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热量。
数学表达为ΔQ=ΔU+W,其中Δ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ΔU表示内能的变化,W表示做功。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体积,n 表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第三章: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在各种介质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数学表达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透过光学仪器或物体之间的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光线在焦点或者成像平面上形成具有相似形状和大小的实像或虚像。
(完整word版)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第一章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 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就是考虑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 理想模型 。
2、 a) 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 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 标量)c) 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s vt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 s-t 图线是 过原点 、倾斜 的一条 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 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位移 。
SVt位移 St图 1-B-1图 1-B-2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 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速度 。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 s 跟发生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 v =s,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 (或某一过程)t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 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 物理方法 : 比值定义 , 等效替代 )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av。
av v t v o。
(比值定tt t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 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上海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上海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具有相等的大小、方向相反的特点。
4. 弹力物体由于被拉伸或压缩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5.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6.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转动能。
7. 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一种表现,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2. 热传导通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和传递热量的方式。
3. 热辐射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方式,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的现象。
5. 气体分子速度和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描述物体带电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中产生的力场。
2. 电场力和电势能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具有电势能。
3.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流动的方向和大小,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的路径。
4.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电压是电场力对单位电荷所做的功。
5.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 = V / R6. 磁场和磁场力磁场是由带电粒子运动而产生的力场,磁场力作用于物体上的运动电荷。
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的变化可以通过导线中的电流感应出电动势,并驱动电流产生。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均匀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 光的色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的折射角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
动.
3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
知识点点拨
1.曲线运动 (1)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称曲线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 向就是曲线那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 条直线上。
gt ;h 1 gt 2 ;vt 2 2gh
2
9.运动图像
( 1)位移图像( s-t 图像) :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
( 2)速度图像( v-t 图像) :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改变即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而描写物体运动 状态改变的物理量是加速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和惯性定律
惯性:一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属性,惯性大小用质量来量度。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转轴(也称矩心) ,在平衡问题上,一般可以任意选择。
2.力矩( M ): M FL 牛·米
力矩方向:按效果分顺时针方向(正)和逆时针方向(负)
。
① F 一定: L 越大, M 越大; M 一定: L 越大, F 就越小。
② 一个力的力矩,也可以用这个力的两个分力力矩来替代。
③ 计算力矩时,作用点的位置要找正确。
关键。转轴处的力可以回避。 ③ 使物体转动的最小力,就是寻找最大的力臂,最大力臂就是此力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④ 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条件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是一致的。所以对有一些物体平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 第一章 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理想模型。
2、a)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 c)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vt s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s-t 图线是过原点、倾斜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
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v =ts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过程)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物理方法: 比值定义,等效替代)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tv a ∆∆=。
t v v t v a o t -=∆=。
(比值定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上海高二下物理知识点全部

上海高二下物理知识点全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上海高二下学期物理的全部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和静止- 参考系与运动的描述- 一维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运动物体的简谐运动2. 牛顿力学-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等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非惯性系- 平衡力与平衡3. 力的分析法-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刚体的条件和性质4. 能量与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与功率- 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 动力学的应用- 弹性势能与势能的转换- 功率与效率二、热学1. 热现象与物态变化- 热学基本概念-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平衡和热传递- 物态变化的热学过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理想气体的物态变化2.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物态变化-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和绝热过程- 热机的工作过程和效率- 热力学第一定律三、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起源和传播-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的应用3. 光的粒子性质和光的电磁本质-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光的电磁本质和波粒二象性四、电学1. 电场与电势- 电荷与电场- 电场的叠加原理- 电势能与电势差- 电容器的介质和工作原理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欧姆定律和导体的电阻性质- 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源的工作原理3. 磁学- 磁现象和磁场- 电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各种束缚态和不同形式的辐射- 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 核物理- 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 放射性变换和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与核能的利用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上海高二下学期的物理知识。
上海市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引言: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三阶段,理科生物理课程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上海市高三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分析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运动物体的描述与分析在物理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如何对运动物体进行描述与分析。
这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速度来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计算加速度来解释物体运动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几何法、曲线法和数学方法来绘制运动曲线和速度-时间图,并可以通过这些图形来分析运动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特点。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三物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
这些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理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学习这些定律,我们可以理解并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例如,根据惯性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根据动量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和预测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变化。
3. 力学能力学能是物理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学习中,我们探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等概念。
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能够保持总机械能不变。
在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功的大小来分析物体的能量转化和效率。
4. 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课程中关于热量传递与转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等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了解热能转变的规律,理解热力学定律背后的物理原理。
在运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热功率来分析热能的转化效率,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
5. 光学光学是物理课程中研究光传播和光反射等现象的分支学科。
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解释光通过介质的传播规律,并且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此外,在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光的折射率来解释为什么折射角会发生变化,并应用于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
上海高三物理知识点

上海高三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
在上海高三物理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并总结这些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牛顿表示。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牛顿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
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适用于各种力学问题的解决。
(3)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图像的描述和分析。
(4)力学的应用:包括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2. 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能量传递。
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
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反向传递。
(4)热力学的应用:包括热机的工作原理,例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3.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光的性质: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光的波动理论:光既可以看作粒子,也可以看作波动。
光的波动理论可以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3)光的光学现象应用:包括反射与折射的规律、透镜和光学仪器等。
4. 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场和电流等现象。
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静电学:研究不流动电荷产生的现象和规律,如电场和电势等。
(2)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递,电路是电流在电器中的路径。
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
(3)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由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则是由磁场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4)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动电场和磁场产生的波动现象,包括光波在内。
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知识点

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区高中物理高一下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方面。
一、机械运动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关图像的绘制与解读2. 一维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3. 二维运动- 平抛和斜抛的二维运动规律分析- 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和速度关系-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应用二、力学1. 牛顿定律- 物体的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相作用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平衡- 力的分解与力的分解图解法3. 物体的平衡- 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的类型- 浮力和浸没定理的应用-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杠杆原理和力矩的概念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温标-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2. 热量传递- 导热、辐射和传导的概念与特点 - 热传导的计算问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热性质- 热膨胀与线膨胀系数的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热容与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 超导材料和超导现象的简要介绍2. 静电场- 静电力的计算和静电场的性质- 电势能的概念和电势差的计算-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知识3.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电阻与电阻率的概念- 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 电功与电能的转化五、其他1. 光学- 光的传播与反射特点- 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 透镜的成像原理2. 声学- 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调制与传输-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总结:上海高中物理高一下学期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机械运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多个方面。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直线运动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
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质量不可忽略。
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
(比方: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3. 速度和速率①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v=s/t。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4. 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
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肯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5.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6.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凡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一〕时间连续等分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2) 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3) 在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二〕位移连续等分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8. 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i+l -Si=aT2 =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一切有形有质量的东西。
规律:科学实验或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或事实。
物理量:可用数量表示的物理实体。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尺度:用来衡量物理现象大小的依据。
第二章运动学运动: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
位移:物体从A点到B点的位移为B点位置减去A点位置得到的值。
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的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加速度: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等。
等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角位移相等。
第三章力学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质量:物体所固有的抵抗加速度改变的性质。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而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必须保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摩擦力:由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弹力: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恢复原状的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第四章动量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第五章能量能量: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运动而具有的做事能力。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功:力在物体上做的力的方向移到的位移的乘积。
上海高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场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摩擦起电实质:电荷转移的过程二、元电荷:一般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电荷量e的整数倍,电荷量e就叫做元电荷三、测量静电的常用仪器:验电器电荷量表静电电压表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五、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c2,称作静电力常量)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六、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电场线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也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单位为V。
定义式:UAB=WAB/q。
十一、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高中物理知识汇总

高中物理知识汇总(上海版)—方法*技巧*易错*易混目录一、质点的运动---------------------------------------------------二、力平衡(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三、动力学(运动和力)---------------------------------------四、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五、电场-----------------------------------------------------------六、恒定电流-------------------------------------------------------七、磁场------------------------------------------------------------八、电磁感应-----------------------------------------------------九、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十、热学------------------------------------------------------------十一、图像--------------------------------------------------------十二、实验---------------------------------------------------------十三、物理学史--------------------------------------------------十四、物理量及其单位-----------------------------------------十五、高中物理中最值的求法--------------------------------十六、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十七、考试策略------------------------------------------------十八、怎样规范解题-------------------------------------------一、质点的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1)加速度(定义式)a=( V t - V 0)/t(2)速度公式:Vt=V 0+at(3)位移公式:S=V 0t+at 2/2(4)速度位移关系式:V t 2-V 02=2aS二级规律(1) 时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2 =20t V V+=_v =st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222to v v + 。
23年上海物理高中知识点

23年上海物理高中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公式3.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和计算5. 斜抛运动的分解和计算6.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二、力学1. 力的合成和分解2.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及特点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4.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5.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6. 惯性和惯性力的概念及应用7. 弹力和弹簧的伸缩性质8.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9. 动能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 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能量1.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和守恒2. 动能定理的应用3. 动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势能与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5. 势能与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7. 功和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及性质2.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欧姆定律的应用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6. 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7. 简单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8.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及计算方法9. 理解电阻的温度系数和材料的选择10. 理解电源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五、磁学1. 磁场的概念及性质2.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规律5.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方向及计算方法6. 磁场中的荷质比的计算方法7. 磁感应强度及其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应用六、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及应用2.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程差的计算方法3. 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理解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5. 理解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6. 理解色散现象及其在光谱仪中的应用7. 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七、原子物理1. 理解原子结构和粒子的电荷和质量2. 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稳定性3. 理解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理解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能量转化和反应过程八、相对论1. 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对性原理2. 理解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理解相对论速度叠加和洛伦兹变换的应用九、量子物理1. 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2. 理解波函数和量子态的概念及应用3. 理解不确定性原理和测量的基本原理4. 理解量子力学的叠加和纠缠现象5. 理解原子的光谱和电子的能级结构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23年上海物理高中知识点,包括力与运动、力学、能量、电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力力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拥有物质性:力不能够够走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其实不是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2)力拥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能够直接接触,也能够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拥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奏效: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依照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依照奏效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依照奏效命名的,不一样样名称的力,性质能够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能够不一样样。
重力定义:由于碰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周边的物体都碰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够够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他地址时不相等。
(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一样样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一样样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可否还受其他力也没关系。
③在办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周边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平均。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平均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平均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上海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直线运动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
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质量不可忽略。
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1) 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 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
(比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①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v=s/t 。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 线运动,二者才相等.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
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 v 跟所用时间t 的比值,avvtv0,比值定义法。
t t(3)方向:与速度变化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6.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1at 2v v t 22 20 t v 0v t速度位移公式:v-v=2as s20 平均速度vt 2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一)时间连续等分内的位移之比为2:22:32:,,:n 2; 1) 在 T 、 、nT 2T3T, 12) 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 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3) 在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为 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1) 在第1个S 内、第2个S 内、第3个S 内,,第 n 个S 内的时间之比为 1:(21):(32):,,:(NN1);1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S=Si+l-Si=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0v tvv t22v 2 v 20 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2(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 s v t2 29.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Ⅰ:tⅡ:tⅢ:…:tn=1: :( ……( ;n=1、2、3、
7.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如:竖直上抛运动)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位置、路程和位移
(1)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量。
2 正交分解法:
注:坐标系方向的选择原则是:要使坐标轴尽可能和更多的力相重合,以免去力分解的麻烦.
力矩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知识点点拨:
一、力矩的概念
1.力臂(L):力的作用线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注:转轴(也称矩心),在平衡问题上,一般可以任意选择。
2.力矩(M): 牛·米
力矩方向:按效果分顺时针方向(正)和逆时针方向(负)。
(2).加速度和合外力的关系是瞬时关系,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合外力随时间变化时,加速度也随时间变化;合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即消失。
(3).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合外力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4).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质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但在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研究对象。
(5).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因此,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加速度一般是相对地面的。而且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问题。
(6).公式 中的单位必须用国际单位。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S = vot + a t2vt= v0+ a t
(2)导出公式:
①vt2- v02= 2aS
②S=vtt- a t2
③ =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Ⅱ-SⅠ=aT2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
知识点点拨
1.曲线运动
(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称曲线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
向就是曲线那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3) 一个力确定,还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求另一个分力:
1若 :则无解。
2若 :则只有一个解,且是最小值。
3若 :则有两个解。
4若 :则只有一个解。
(4)力的正交分解:
就是把各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其目的是运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运算,它是处理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时的一种较简便方法。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达式:
根据力的独作用原理,可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注意:(1).只有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才具有加速度,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F一定:L越大,M越大;M一定:L越大,F就越小。
2一个力的力矩,也可以用这个力的两个分力力矩来替代。
3计算力矩时,作用点的位置要找正确。
4力矩是使物体绕轴转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二、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1.转动平衡:静止或匀速转动。
2.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合力矩为零,即 ∑M=0
或M顺时针=M逆时针
大小: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5将两个平衡条件合在一起: 就是物体平衡的充要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点拨: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改变即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而描写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是加速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和惯性定律
惯性:一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用质量来量度。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运动,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运动是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这两个运动称分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称合运动。巳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称运动的合成;巳知合运动求分运动称运动的分解。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它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2)瞬时速度(v):当平均速度中的Δt→0时,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t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3.解答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条件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1在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条件中,所有力的力臂均针对同一转轴。
2在解答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作用点的位置要找准,力臂计算是关键。转轴处的力可以回避。
3使物体转动的最小力,就是寻找最大的力臂,最大力臂就是此力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4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条件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是一致的。所以对有一些物体平衡的问题可有两种解法。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力的三要素,这是研究力的出发点。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形象表示:力的图示法。
2.常见的性质力:
(1)重力:源自地球的万有引力。
(2)弹力: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对于弹簧: x为形变量,它由弹簧本身的因素所决定。
(3)摩擦力:相互挤压的不光滑物体间,对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阻碍作用力。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8.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9.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3.时刻和时间
(1)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属于同一时刻。
(2)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4.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 Δs的方向相同。在S-t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1)力的合成:
F=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tg
①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②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