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知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和CV分别表示进出肝脏的血药浓度,肝提取率 介于0~1之间。
肝提取率0.5表示药物从门静脉进入肝脏后有一半 量被消除,其余量(1-ER)通过肝脏进入大循环
影响肝提取率的因素
药物与血细胞结合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与肝脏的组织亲和力 药物代谢特征(代谢途径、酶催化机制) 血流量
肝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
广义上所有参与药物体内代谢的酶系统称为药酶。 在药物代谢中,执行I相代谢的位于内质网的依赖
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系常被称为药物代谢酶, 这是狭义上的药酶。 P450是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 氧化酶系统(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 应类型极为广泛,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
细胞色素P450生物学特性(1)
细胞色素P450生物学特性(2)
CYP分为三大类:
线粒体CYP:主要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表达,负 责催化甾体激素的合成、转化及代谢。
微粒体CYP:主要在肝实质细胞中表达,负责催 化药物及外源性异物的代谢,即肝药酶。
第三类CYP:主要在肝脏细胞中的内质网和线粒 体中表达,主要催化一些内源性活性物质如前列 腺素、血栓素、维生素D3以及胆固醇等的代谢, 也可以催化部分药物的代谢。
反应
二、药物代谢的部位
肝脏:
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它富含药物Ⅰ相代谢 和Ⅱ相代谢所需的各种酶,因此大多数药 物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其反应以氧化反应为主。
胃肠道:
药物进入体内和吸收的主要途径,因此其代谢 也十分重要。
胃肠道中的药物代谢酶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 主要有CYP3A、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硫酸转移 酶、乙酰转移酶等。
举例
酯酶催化各类酯及内酯的水解 酰胺水解酶催化酰胺的水解 N-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化反应 丁酰胆碱酯酶催化琥珀胆碱的水解代谢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催化芳香或者杂环上S的甲基化 巯甲基转移酶催化脂肪族巯基化合物甲基化反应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催化儿茶酚羟基甲基化反应 组胺N-甲基转移酶催化组胺及类似物氨基甲基化
主要通过单胺氧化酶(MAO)和二胺氧化 酶(DAO)的作用被氧化脱胺。
嘌呤类的氧化作用
黄嘌呤氧化酶参与了反应
二、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主要针对结构中的羰基、羟基、硝基和 偶氮基等功能基团进行反应。
C 羟乙基环己脲
水合氯醛
三氯乙醇
氯霉素 百浪多息
磺胺
三、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主要将含有酯、酰胺和酰肼等结构的药 物水解生成羧酸,或将杂环化合物水解开环。
慢代谢型的病人给予推荐剂量的药物时,由于 代谢缓慢,血药浓度过高而导致副作用或中毒 反应
快代谢型的病人给予推荐剂量的药物时,由于 血药浓度过低而导致治疗失败。
P450的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其基因缺陷所致,这 种基因缺陷可能是由于遗传变异所造成的。
举例
日本人约20%为CYP2C19酶的慢代谢者,而白 种人仅有3%;反之,白种人约有7%为 CYP2D6 酶的慢代谢者,而日本人只有0.7%。
细胞色素P450生物学特性(3)
P450酶对底物的结构特异性不强,每一种都有广 泛的底物,其中CYP1A2,CYP2D6和CYP3A4 等同功酶,它们负责了约90%以上药物的体内 代谢。
P450酶具有多态性(polymorphisms),即同一种属 的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 可将个体按代谢速度的快慢分为快代谢型RM (rapid metabolizer)或强代谢型EM (extensive metabolizer)及慢代谢型SM (slow metabolizer)或 弱代谢型PM (poor metabolizer)。
在清除率较低的药物,F远大于Clint,此时,
药物的清除取决于药物的内在清除率。
• 对于内在清除C率lh较高Cl的int 药f物u ,Clint远大于血
流量F,此时,药物的肝清除率近似等于肝 血流量。
Clh F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一般将药物代谢分为相互衔接的2个过程,即 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
glycuronic acid UDPGA
尿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D-glucuronide
葡萄糖醛酸苷
硫酸结合 (sulfation)
硫酸结合物来自活化的硫酸。
硫酸根离子在Mg2+和酶的参与下通过与体内 ATP反应生成其活化形式3’-磷酸腺苷-5’-磷酸 硫酸酯(PAPS),PAPS通过硫酸转移酶被结合 到酚羟基或醇羟基上。
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大部分药物进入盲肠和 结肠,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偶氮键断裂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磺胺吡啶有微弱的抗 菌作用,5-氨基水杨酸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肾脏:
肾中的药物代谢酶主要分布于肾皮质和肾髓质 中,肾中的Ⅰ相代谢酶含量和活性显著低于肝 脏药酶;而Ⅱ相代谢酶是主要代谢酶,在肾脏 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
代谢的结果
使药物失去活性:如普鲁卡因 使药物降低活性:如氯丙嗪 去甲氯丙嗪 使药物活性增强:如非那西丁 对乙酰氨基酚
使药理作用激活:无药理活性 代谢 有药理活性 如前体药物左旋多巴 多巴胺
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
氯丙嗪的代谢
活性 降低
异烟肼的代谢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和代谢部位
一、药物代谢酶系统 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在细胞内特异酶的
• 式中fu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游离率,F指肝组 织血流量。
C lhC lint C fA uC VC lF int fC uA FF C (l1 in t C fu A F C V)
C V
C V
ClintfuF ClintfuF FClintfuCV FClintfu CV
• 对于在肝脏中清除能力较差的药物,即内
可以用肝清除率(Clh)和肝脏内在清除率 (Clint)表示。
肝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肝组织中清除的药物 以流入肝组织血液中药物浓度进行均匀分布 所相当的体积数。
肝内在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肝组织中清除的 药物以流出肝组织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进行 均匀分布所相当的体积数。
C l h C A C l i n t f u C V F C A F C V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日本人群中不良反应较 多,是由于其被CYP2C19酶代谢,日本人中约 1/5为慢代谢者,且现已知该药的慢代谢型和快 代谢型的血药峰浓度相差约7倍。
因此对P450酶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对合理用药和预 防不良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细胞色素P450生物学特性(4)
P450酶具有可诱导和可抑制性,一方面许多药 物可对P450酶产生诱导作用,使某些P450酶的 量和活性明显增加,如苯巴比妥可催化苯妥英 钠、华法林、地高辛等的代谢;另一方面许多 药物可以选择性的抑制某些P450酶,使其活性 明显降低,抑制其代谢,如三乙酰竹桃霉素, 它可使茶碱和安替比林的清除率降低。
内质网:系细胞内呈网眼结构的圆筒或袋状的膜, 表面积很大。根据结构,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 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类。前者对蛋白质的合成起重 要作用;后者药酶含量高,对药物代谢起重要作 用。
在生物转化后,代谢物富集于内质网膜的空腔中, 并由此转运到高尔基体(细胞的排泄器官),进 而向胆汁或血液排出。
药酶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相比,后者对代谢物的竞争 更强,故形成葡萄糖醛酸苷的途径往往占优势。
硫酸结合反应的部位有羟基和氨基。
P450命名是依据该酶系还原后与CO结合形成复合 物,在波长450nm处呈现吸收峰。
P450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可作为单加氧酶、 脱氢酶、还原酶、过氧化酶等催化代谢反应。
P450分类按其一级氨基酸排列顺序可分为家族和 亚家族。凡P450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60 %同一家族,如CYP1,同源性大于70%为同一 亚族,如CYP2D,每亚族中的单个酶则在表达 式后再加上一数字,如CYP2D6。
特点: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药物进入 机体内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大多数结合 反应会产生极性更强的代谢物而被迅速排出体 外。对于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用药应谨慎。
三、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吸收过程中,药 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生物转化作用,使部 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 减少,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
6-巯基嘌呤
杂原子本身的氧化
N-氧化:如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 物
S-氧化
羟化反应
通常羟化反应发生在对位,但存在动物种 属差异性。
对乙酰苯胺
对羟基乙酰苯胺
脱氨和脱硫作用
脱氨反应
脱硫反应
苯丙胺
苯丙酮
二、非微粒体酶系的氧化
醇和醛的氧化:醇脱氢酶、醛脱氢酶 如:肌松药麦酚生
胺的氧化
催化作用下,发生一系列代谢反应从而导致药物 结构的变化。 药物代谢酶主要位于细胞的内质网、微粒体、胞 液、溶酶体以及核膜和胞浆膜中。 分为:
微粒体酶系:肝脏 非微粒体酶系:肝脏、血液、组织等
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微粒体:是指肝组织匀浆、离心、除去细胞核和 线粒体并再离心后沉淀下来的内质网囊泡碎片。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催化药物氧化机制
黄素蛋白
氧化 型
还原型
非微粒体酶系
在肝内和血浆、胎盘、肾、肠粘膜及其他组织 中均有存在。
主要代谢结构类似于体内正常物质、脂溶性小、 水溶性大的药物。
不具备CYP的特点,主要是指一些结合酶(葡 萄糖醛酸结合酶除外)、水解酶、还原酶等。
这些酶催化药物代谢往往具有结构特异性。
第一相反应:引入功能团的反应,大多是脂溶 性的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生成极性基团的 过程。
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药物分子中的极性 基团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 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
氧化反应
一、微粒体酶系的药物氧化
侧链烷基的氧化:将烷基氧化为醇或酸。例: 甲苯磺丁脲
四、结合反应
指原形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 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 生成结合物的过程。
生成的结合物常常没有活性,极性较大, 易于从体内排出。
结合反应一般认为是体内的灭活过程,又 称“解毒反应”。
葡萄糖醛酸结合(glucuronidation)
这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结合反应。
为避免首过效应,可采取以下给药方法
舌下、直肠给药 贴剂:经皮给药 气雾剂、粉雾剂:肺或鼻腔粘膜吸收 口腔粘附剂:口腔粘膜吸收
肝提取率
肝提取率(ER):药物经过肝脏被药酶转化或与
组织成分结合,或随胆汁排出,最终导致进入大
循环的药物明显减少,其减少的比例可用肝提取
率描述。
ER CA CV CA
特点:
胃肠中代谢酶主要催化结合反应,形成硫酸结合 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药物胃肠代谢可导致首过效应,使药物的F降低。 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以分解或还原反应为主。
举例
特布他林 :静脉注射后原形药物占尿中总排泄 量的70%~90%,其余为硫酸结合物,而口服 给药后,硫酸结合物明显增加,约占尿中总排 泄量的70%左右。
第五章 药物代谢
第一节 概 述
药物代谢 (metabolism,biotransformation): 药物吸收后在体内酶和体液环境下发生一系 列的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 反映了机体对外来药物的处理能力。
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后,极性增大, 有利于排出体外 。
药物的代谢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连接在杂原子上的烷基的氧化
药物结构中的杂原子主要是O、N、S,通 常是它们的邻位烷基被氧化而脱离,而母 体药物则生成相应的酚、胺和巯基化合物。 反应以甲基、乙基最易发生。
N-脱烷基
氨基比林
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
O-脱烷基
非那西丁(对乙 酰氨基苯乙醚)
对羟基乙酰苯胺
S-脱烷基
6-甲基巯基嘌呤
反应主要在肝中进行,可能的机制是尿核苷三磷 酸先和葡萄糖反应生成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UDPG进一步被氧化生成活性供体尿核 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然后UDPGA再 和药物结构中的功能基团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苷。
由于葡萄糖醛酸具有羧基(pKa=3.2)和多个羟基, 因此结合产物有较高的水溶性。凡含有-OH,COOH,-NH2或-SH的化合物,均可与葡萄糖醛 酸发生结合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